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心理科开放病房与封闭病房住院患者临床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文炳龙 安邦 +3 位作者 李相利 马现仓 高成阁 王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精神心理科开放病房与封闭病房住院患者常用精神科药物使用特点。方法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开放病房)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封闭病房)住院的患者,其中... 目的分析比较精神心理科开放病房与封闭病房住院患者常用精神科药物使用特点。方法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开放病房)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精神心理科(封闭病房)住院的患者,其中开放病房1131人,封闭病房556人。对住院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抗精神病药处方情况、抗抑郁药处方情况、情感稳定剂处方情况等资料进行归类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封闭病房相比,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单一用药的比例更高(P<0.01)。在合并用药对比中,以抗精神病药合并抗抑郁药组合比例更高(P<0.01),较少出现两种情感稳定剂合并使用的情况。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种抗精神病药为奥氮平和利培酮(P<0.01)。开放病房使用频率前3位的抗抑郁药物分别为文拉法辛、舍曲林、度洛西汀;封闭病房使用频率前3位的分别为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开放病房丙戊酸钠使用频率明显少于封闭病房(P<0.01)。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符合单一用药的原则。双通道抗抑郁药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增多,但SSRIs类仍为临床最常用的抗抑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病房 封闭病房 精神疾病 临床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关系和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共同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倩 马青艳 +2 位作者 董莹莹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6-871,共6页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幸福指数量表分别评估青少年的环境敏感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①女生与男生相比,对环境更加敏感(t=-7.504,P<0.01);②在预测青少年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时,亲子冲突、支持和环境敏感性主效应显著(b=-0.263、0.237、0.332,P<0.001;b=0.201、0.220,P<0.001),同时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b=-0.072,P<0.05;b=0.092,P<0.05);③Widaman’s的验证和竞争分析发现,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对抑郁情绪和外化行为的交互作用分别支持差异敏感和素质-压力模型(BIC=2170.98、2162.6)。结论高环境敏感性的青少年更易受与父母更多冲突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更易从低水平冲突关系中获益,环境敏感性可能是一种易感因素而非脆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环境敏感性 心理健康 环境敏感性模型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与血清半必需氨基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莹莹 李君 +5 位作者 马青艳 贾敏 姜文慧 马现仓 高成阁 王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说明精氨酸及组氨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 目的通过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说明精氨酸及组氨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同期在雁塔社区入组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进行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测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分析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病程、发病次数以及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清精氨酸(P<0.001)及组氨酸(P=0.0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与发病次数(r_(s)=-0.410,r_(s)=-0.262)、PANSS总分(r_(s)=-0.298,r_(s)=-0.256)、阳性因子(r_(s)=-0.299,r_(s)=-0.234)及认知缺陷因子(r_(s)=-0.251,r_(s)=-0.296)均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血清精氨酸水平与焦虑抑郁因子(r_(s)=-0.269,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且与总体精神症状、阳性症状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而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精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血清精氨酸及组氨酸检测可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半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戚志扬 马青艳 +4 位作者 贾敏 文炳龙 姜文慧 马现仓 范雅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55,共6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胆汁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物水平。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量表(MCCB)测试所有...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胆汁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2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初级和次级胆汁酸代谢物水平。采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量表(MCCB)测试所有被试者5个维度的认知功能。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视觉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认知功能均有受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中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的含量显著降低,而甘氨胆酸(GCA)的含量显著升高,去氧胆酸(DCA)/CA的比值(3.04 vs. 1.16)更高。校正了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后,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和视觉学习能力与血清中牛磺胆酸(TCA)、G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CDCA等初级胆汁酸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胆汁酸谱出现明显紊乱,CA、CDCA等起神经保护作用的胆汁酸减少和具有细胞毒性的胆汁酸GCA增多可能造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胆汁酸谱 认知功能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0
5
作者 董倩 董莹莹 +2 位作者 贾敏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5因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或者复发未治疗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名和85名健康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5因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或者复发未治疗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名和85名健康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2组的认知功能,PANSS量表5因子模型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在MCCB测量的连线、符号编码、言语流畅、霍普金斯词语学习、空间广度、空间记忆、迷宫及情绪管理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01);患者组在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与PANSS 5因子模型的关联性分析中,认知损害因子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言语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能力均呈负相关( P <0.050),而其他因子与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均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信息处理加工速度受损程度更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是相互独立的症状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临床特征 PANSS5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虐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药物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莹莹 马青艳 +4 位作者 贾敏 周莉娜 马现仓 朱峰 王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究童年虐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抗精神病药物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儿童虐待问卷(CTQ)评估结果分为轻度虐待组(n=42)及重度虐待组(n=31),在基线期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周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目的探究童年虐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抗精神病药物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儿童虐待问卷(CTQ)评估结果分为轻度虐待组(n=42)及重度虐待组(n=31),在基线期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周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对两组患者进行施测和对比,分析儿童虐待经历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及对抗精神病药物早期治疗的反应。结果重度虐待组PANSS阳性因子评分(P=0.026)和认知缺陷因子评分(P=0.042)明显高于轻度虐待组;且阳性因子与CTQ评分中情感虐待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28),认知缺陷因子与情感忽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83,P=0.015)。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重度虐待组PANSS阴性因子减分率明显低于轻度虐待组(P=0.035),且与CTQ躯体虐待因子(r=-0.302,P=0.011)相关性最高,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历童年期虐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症状及认知缺陷更为相关,且更多的童年虐待经历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影像与炎症因子的探究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业宁 范雅娟 +5 位作者 马青艳 周莉娜 杨再 王崴 马现仓 朱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0-914,共5页
目的分析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比率低频振幅差异,并与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相关联,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8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全... 目的分析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比率低频振幅差异,并与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相关联,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8例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3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全部被试的人口学资料和脑静息态fMRI数据,并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病例组的临床症状。采用MATLABR2014a平台及DPAB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计算比率低频振幅(fALFF),采用皮尔逊相关模型分析脑功能变化与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DPABI软件、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GRF(P<0.05)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双侧壳核和右侧扣带回fALFF值明显升高,左侧楔前叶和左侧前额回fALFF值降低。病例组TNF-α、CCL2、IL-β、IL-4、IL-6以及IL-8水平高于对照组(z=-3.301,P=0.001;z=-3.053,P=0.002;z=-5.429,P<0.001;z=-6.562,P<0.001;z=-4.537,P<0.001;z=-2.153,P=0.031)。病例组双侧壳核fALFF值均与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左侧r=0.409,P=0.025;右侧r=0.428,P=0.019)。病例组左侧楔前叶fALFF值与血清IL-4水平呈负相关(r=-0.412,P=0.026),右侧扣带回fALFF值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92,P=0.03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炎症因子和部分脑区的异常,并且双侧壳核与右侧扣带回的异常程度分别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提示该区域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比率低频振幅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田娟 何岚 +3 位作者 贾敏 赵海源 朱化超 李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PHQ-9),以2021年7月至8月在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问卷,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PHQ-9),以2021年7月至8月在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第8批援马拉维医疗队、第36批援苏丹医疗队及第22批援赞比亚医疗队的72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3.3%(24/72)的援非医疗队员GHQ-12结果阳性。51.4%(37/72)的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焦虑,40.3%(29/72)轻度焦虑,8.3%(6/72)中度焦虑,2.8%(2/72)重度焦虑。52.8%(38/72)的队员出现不同程度抑郁,34.7%(25/72)轻度抑郁,11.1%(8/72)中度抑郁,4.2%(3/72)中重度抑郁,2.8%(2/72)重度抑郁。工作中接触新冠肺炎患者、不适应当地社会生活的队员GHQ-12、GAD-7及PHQ-9得分明显升高(P<0.05),是影响援非医疗队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援非医疗队员的心理压力显著增加,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严重程度加重;关注并提高其心理健康状态,是援外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援外医疗队 心理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精神症状的关联 被引量:8
9
作者 姜文慧 高成阁 +1 位作者 李烨 陈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526-3530,共5页
为了探讨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有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与精神分裂症症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选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明确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9... 为了探讨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有无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与精神分裂症症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选取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明确的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9例,同时纳入年龄、文化程度无差异的健康对照57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首发未治疗组和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13.660,P=0.000),首发未用药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心理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9,P=0.007);首发未用药组精神分裂症环境、生活质量总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之间存在明确的负性关联(R=-0.479,P=0.000;R=-0.288,P=0.045);治疗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环境评分、生活质量总分与PANSS阴性症状分之间存在明确的正相关(R=0.319,P=0.024;R=0.284,P=0.045)。由此,可以得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已经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下降;患者的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尤其是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生活的环境质量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与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雅娟 马青艳 +5 位作者 赵斌斌 周莉娜 杨再 何潇言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3-976,1006,共5页
目的分析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探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4例首发、33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基于脑白质骨... 目的分析首发和复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探究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34例首发、33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基于脑白质骨架的空间追踪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方法评估脑白质完整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组和复发组的双侧上纵束、双侧下额枕束、双侧小脑中脚、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及双侧前、后放射冠和左侧上放射冠FA(fractional anisotropy)值降低(P<0.05)。与复发组相比,首发组双侧上纵束、双侧前放射冠、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的FA值明显降低;左侧下额枕束、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首发和复发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结构均存在广泛异常,首发患者的脑白质完整性损害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平均扩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海蓉 马现仓 +2 位作者 范雄雄 吕军 陈云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rs4680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的主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4680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研究rs4680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系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a14.0软件在显性模型下进行统计分析。以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确定相关性;进行敏感性分析考察结果的稳定性;绘制漏斗图考察发表偏倚的大小。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包含1 4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结果显示,在显性模型下,rs4680显著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AA或AG基因型携带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获得的应答率更高(OR=1.31,95%CI:1.04~1.66),Egger检验未发现显著的发表偏倚(P=0.082),敏感性分析发现去掉漏斗图中离群的两个小样本研究后,合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OR=1.25,95%CI:0.98~1.58),表明meta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结论 rs4680可能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由于受到研究数目的限制以及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本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 rs4680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下抗疫队伍的心理防疫——以陕西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为例
12
作者 李业宁 叶青 +3 位作者 徐战磊 周博 张正良 马现仓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令人敬佩的“逆行者”,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如何科学管理队伍,做好新冠疫情下抗疫队伍的心理防疫尤为重要。2020年2月2日陕西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以精... 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令人敬佩的“逆行者”,也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如何科学管理队伍,做好新冠疫情下抗疫队伍的心理防疫尤为重要。2020年2月2日陕西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以精细化管理与最严制度建设,全方位队伍保障和关爱,适时心理支持与干预,团队精神的凝聚和指引等一系列心理防疫措施带领整支队伍121人在武汉坚守65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一场防疫战争,也是一场心理战役。加强抗疫队伍的心理防疫不仅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也为其他抗疫队伍科学进行心理防疫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心理防疫 抗疫队伍 团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痛苦障碍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 夏炎 +1 位作者 胡建 马现仓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5,共11页
躯体痛苦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BDD)是以持续存在躯体症状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躯体症状痛苦体验深刻,但识别、诊断和治疗率偏低。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组织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 躯体痛苦障碍(bodily distress disorder, BDD)是以持续存在躯体症状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躯体症状痛苦体验深刻,但识别、诊断和治疗率偏低。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躯体症状障碍研究组组织成立共识编写专家组,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反复讨论制定专家共识。本共识回顾躯体痛苦障碍的概念变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疗现状以及病程预后,就躯体痛苦障碍的治疗提出较明确的推荐意见,以期为精神科及其他专业同仁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此种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共识 躯体痛苦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特征 诊断 评估工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贾敏 王崴 +7 位作者 纪翠 董倩 马青艳 冯俊芹 范雅娟 朱峰 马现仓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8-783,793,共7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双相障碍患者27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相17例(躁狂组),抑郁发作相10例(抑郁组);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双相障碍患者27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相17例(躁狂组),抑郁发作相10例(抑郁组);健康对照组23例(对照组)。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各组间的认知功能,应用16SrRNA测序技术获得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认知功能:病例组和躁狂组在符号编码及迷宫测验上的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病例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抑郁组在霍普金斯词语学习上的得分较对照组(P<0.01)和躁狂组(P<0.05)降低。②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拟杆菌属-普通拟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P<0.01);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杨氏躁狂量表(YMRS)总分呈负相关(r=-0.53,P<0.05);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总分(r=-0.70,P<0.05)及心境恶劣因子分(r=-0.64,P<0.05)呈负相关,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MADRS的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大肠埃希氏菌菌种的相对丰度与MADRS抑制因子分呈负相关(r=-0.66,P<0.05)。躁狂组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P<0.05)。抑郁组双歧杆菌种、大肠埃希氏菌种及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认知功能相关呈负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菌群相对丰度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环境敏感性的测量:高敏感儿童量表中文版修订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倩 董莹莹 +1 位作者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目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进行修订,初步探索青少年环境敏感性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应用中文版HSC对西安216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4周后随机抽取609名学生和105名抑郁症患者(14~17岁)采... 目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进行修订,初步探索青少年环境敏感性对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应用中文版HSC对西安216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4周后随机抽取609名学生和105名抑郁症患者(14~17岁)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SC)、抑郁情绪量表(PHQ-9)、睡眠时长及学业成绩等工具进行评估。结果HSC中文版维度结构与原量表一致,探索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HSC双因素模型;修订后的中文版HSC总量表α系数为0.892,分半信度系数为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743;抑郁症青少年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对环境刺激更加敏感(F=15.1,P<0.01);青少年环境敏感性可调节体质量指数(BMI)与青少年适应的关系。简单斜率分析表明,高环境敏感的青少年,当BMI增高,会产生更多的情绪、睡眠及学业问题。结论中文版HSC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适合作为评估中国青少年环境敏感性的工具。环境敏感性可能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症状的人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性 体质量指数 抑郁症状 青少年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岗英 董倩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661,共5页
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 运用情绪智力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获益支持问卷以及情绪劳动策略问卷对400名服务行业员工进行施测,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探讨获益支持及情绪劳动策略在情绪智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服务行业员工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员工情绪智力,获益支持、情绪劳动策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两两相关;(3)获益支持与情绪劳动策略在员工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获益支持 情绪智力 情绪劳动策略 服务行业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一项大型社区研究
17
作者 马青艳 闫斌 +6 位作者 杨建 范雅娟 赵斌斌 何潇言 朱峰 王崴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监测收集的睡眠时长探讨社区人群中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共2062例,其中男性724例,女性1338例;平均年龄为61.44岁。本研究将受试者根据睡眠时长(SD)分为3组:短睡眠时长SD<6 h... 目的根据多导睡眠监测收集的睡眠时长探讨社区人群中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参与研究的受试者共2062例,其中男性724例,女性1338例;平均年龄为61.44岁。本研究将受试者根据睡眠时长(SD)分为3组:短睡眠时长SD<6 h、长睡眠时长SD>8 h和正常睡眠时长6 h≤SD≤8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睡眠时长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独立关联。结果①一般资料比较:3组在性别、年龄、BMI、糖尿病患病、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SD<6 h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D>8 h组和6 h≤SD≤8 h组(发生率分别为5.9%、2.7%、1.6%;P=0.044、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短睡眠时长,即SD<6 h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OR=3.845,95%CI:1.789~8.266,P=0.001);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D<6 h仍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9,95%CI:1.033~6.693,P=0.043)。结论不同睡眠时长的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不同。其中短睡眠时长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长 缺血性脑卒中 社区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姜文慧 高成阁 +2 位作者 董莹莹 李烨 陈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按照严格的筛选及剔除标准,纳入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36)和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71),并按照相应的入组标准纳入年龄、性别和教育相应的对照组(n=59)。采用世界... 目的研究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按照严格的筛选及剔除标准,纳入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36)和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n=71),并按照相应的入组标准纳入年龄、性别和教育相应的对照组(n=59)。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WHOQOL-BREF)和社会适应自我评价量表(The Social Adaptation Self-evaluation Scale,SASS)评估所有受试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蒙哥马利-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各组之间年龄、教育程度未发现显著差异。首发组和治疗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抑郁首发组及治疗组的生理、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与HAMD、HAMA、MADRS评分均呈负相关。SASS与生理、心理、环境和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结论首发组和治疗组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均明显下降,且抑郁症状越重,生活质量越差,而社会适应更好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基于CHARLS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丽阳 刘妮 +4 位作者 陈策 陈云春 王崴 马现仓 周莉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基于一项大型社区研究,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预期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无抑郁组2532例,有抑郁组2758例。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冠心病风险相关资料、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与冠... 目的基于一项大型社区研究,探究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预期冠心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无抑郁组2532例,有抑郁组2758例。比较两组一般人口学、冠心病风险相关资料、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结果(1)人口学资料: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平均年龄更高、女性占比更多、婚姻状况不佳者更多、合并的慢性病数量更多(P均<0.05);(2)与冠心病有关的风险指标:与无抑郁组相比,有抑郁组的糖尿病患者更多、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两组的吸烟者比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有抑郁组的冠心病风险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0.05);(3)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抑郁组的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自理能力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高于无抑郁组(P均<0.001);(4)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合并糖尿病、吸烟、收缩压和舒张压、HDL-C和LDL-C等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外(P<0.05),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是唯一与冠心病风险有关的因素[B=0.019,95%CI:(0.015,0.032),P=0.032]。结论有抑郁症状的中老年人的冠心病风险高于无抑郁症状者。有抑郁症状是中老年人冠心病患病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社区人群 抑郁症状 冠心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文慧 董莹莹 +1 位作者 高成阁 陈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1-945,共5页
为了探讨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更年期抑郁症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更年期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性激素水平测试、CogState量表认知水平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资料统计。通过比较两组激素水平发现,雌二醇... 为了探讨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更年期抑郁症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正常更年期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性激素水平测试、CogState量表认知水平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资料统计。通过比较两组激素水平发现,雌二醇无统计学差异,病例组的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两组CogState量表认知功能测定,病例组工作记忆和听觉性语言记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视觉记忆、听觉性语言记忆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具有正相关性,听觉性语言记忆与促卵泡生成激素存在正相关性。但病例组各项认知指标与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激素水平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更年期女性认知功能和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但并未能证明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性激素水平的明确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更年期 认知功能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