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PPO结合间接复位与微笑切口治疗锁骨骨折:功能恢复与美容效果对比研究
1
作者 屈立安 赵晓明 +3 位作者 李萌 姬文晨 刘凯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1-516,共6页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 目的对比“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系统评估该创新手术方法在患者功能恢复速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8月间6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ORIF组,30例)和观察组(MIPPO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MIPPO结合间接复位技术和“微笑切口”。评估指标涵盖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及美容效果。结果MIPPO组在术中出血量[(32.9±7.6)mL vs.(90.2±14.0)mL,P<0.05]、切口长度[(3.0±0.5)cm vs.(8.5±1.2)cm,P<0.05]及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ORIF组。功能恢复方面,MIPPO组骨痂形成时间[(10.1±1.7)周vs.(12.8±2.0)周,P<0.05]、初步及完全生活自理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缩短。Constant-Murley评分MIPPO组为91.5±5.1,显著高于ORIF组的82.4±6.0(P<0.05)。美容效果上,MIPPO组SBSES评分高达9.2±0.4,远高于ORIF组的3.0±0.7(P<0.05),其他美容指标如瘢痕显著度、色素沉着指数、瘢痕厚度等亦显著优于ORIF组。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微笑切口”联合间接复位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恢复,并在美容效果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合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 间接复位技术 顺皮纹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老龄真空征型的椎间不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明 娄啸霄 +1 位作者 高军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 目的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PCD)对患有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上伴有真空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7例椎间不稳且影像学伴真空征的患者,对其采用PCD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术中出血及住院总时间。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状况的改善。同时,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的椎间隙高度的改变并统计椎间隙截面骨水泥分布率。结果27例行PCD手术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1.85)d,手术时间单节段(32.3±4.51)min、双节段(53.6±12.17)min、三节段(74.4±6.33)min、四节段(90.0±10.36)min,术中出血量(6.11±4.97)mL,较传统椎间融合术有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的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脊椎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影像学方面,术后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改善,同时操作节段椎间隙中切面骨水泥弥散相对良好。脊柱的力学稳定性得到恢复。结论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不适宜行开放手术的患者,PCD是一种可待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不稳 真空征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 老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调控Schwann细胞分泌BDNF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3
作者 刘俭涛 王己清 +1 位作者 林敏 尹战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1-101,共1页
目的探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调控Schwann细胞(SC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为钛合金植入体骨整合性能的提升提供新的干预措施。方法基于Voronoi算法和SLM技术制备仿生骨小梁和实体结构钛合金支架。提取... 目的探究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调控Schwann细胞(SCs)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为钛合金植入体骨整合性能的提升提供新的干预措施。方法基于Voronoi算法和SLM技术制备仿生骨小梁和实体结构钛合金支架。提取大鼠坐骨神经源性SCs和BMSCs。将SCs细胞接种到两种支架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评估SCs在不同支架上的增殖、细胞骨架、YAP核定位以及基因表达情况。提取支架与SCs共培养的上清液,用于培养BMSCs,评估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用ELISA技术检测支架与SCs共培养上清液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明确其促成骨分化的活性因子。结果SCs细胞在两种支架上增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上的SCs具有清晰的细胞骨架和较大的铺展面积,同时具有更多的YAP核定位。转录组测序显示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可以引起SCs内参与机械信号转导通路(局灶黏附、细胞骨架调控、基因转录调控)的基因表达变化。仿生骨小梁与SCs共培养的上清液可以促进BMSCs的增殖、ALP活性增高、钙盐沉积增加以及ALP、OCN、RUNX2等成骨基因表达增高(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上清液含有较多的BDNF。结论仿生骨小梁钛合金支架可能通过机械信号转导通路调控SCs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从而促进BMSCs的增殖与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成骨分化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骨架 活性因子 骨小梁 实体结构 植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NO、TNF-α、IL-1β、IL-6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民 李新友 +3 位作者 刘淼 赵太茂 韩学哲 王栋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 研究NO、TNF α、IL 1β、IL 6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组织iNOS、TNF α、IL 1β、IL 6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取 12例健康成人 (尸体 )正常椎间... 目的 研究NO、TNF α、IL 1β、IL 6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椎间盘组织iNOS、TNF α、IL 1β、IL 6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取 12例健康成人 (尸体 )正常椎间盘作为对照。结果  2 0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 ,iNOS、TNF α、IL 1β、IL 6表达阳性分别为 16、15、12、11例 ,其中 9例为四种细胞因子均表达阳性。 12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中无表达阳性细胞。结论 突出腰椎间盘可产生上述细胞因子 ,阳性细胞主要以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NO TNF-α IL-1Β IL-6 免疫组化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的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9
5
作者 同志超 王坤正 +4 位作者 陈君长 刘淼 李曙明 白斌 李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3,63,共4页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 (C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CPC人工骨制成生理盐水浸提液 ,培养L 92 9细胞 ,观察浸提液对L 92 9细胞生长和相对增殖度的影响 ,评价CPC人工骨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 ;将CPC人工骨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 (C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CPC人工骨制成生理盐水浸提液 ,培养L 92 9细胞 ,观察浸提液对L 92 9细胞生长和相对增殖度的影响 ,评价CPC人工骨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 ;将CPC人工骨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植入新西兰兔股部肌肉 ,观察植入后不同时期试样周围组织反应程度 ,评价CPC对组织的刺激性和相容性。结果 CPC对L 92 9靶细胞未见毒性作用 ;植入后对周围组织、肌肉无刺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人工骨 生物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 L-929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固定并发症127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俊茹 党世民 +2 位作者 郭春梅 刘爱红 杨敏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8-295,共18页
关键词 石膏固定并发症 骨科 神经受压 肢体麻痹 血运障碍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同志超 刘淼 +4 位作者 王坤正 陈君长 李毅 李峰 张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 ,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 ,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采用X线衍射、吸水率、孔隙率测量及力学测试进行性能分析 ... 目的 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 ,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 ,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采用X线衍射、吸水率、孔隙率测量及力学测试进行性能分析 ,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因子在复合骨块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人工骨主要成分为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 ;微观结构呈针状或花瓣状晶体构成 ,微孔直径为 4~ 10 μm ,孔隙相互交通 ;平均密度为 1.92 2 g·cm- 3;平均吸水率为 15 .5 0 3% ;孔隙率为 2 9.777% ;耐压强度为 4 2 .7MPa。结论 本研究所制人工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 ,力学性能符合人体非负重骨植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人工骨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 骨替代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VEGF、IL-17、β2-MG、IL-3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8
作者 金晓娜 周宝珍 张党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IL-3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应用EL...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17(IL-17)、IL-35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8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组)及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VEGF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β2-MG表达水平,并比较2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血清IL-17、VEGF、β2-MG水平在MM组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在对照组>M M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IL-17、VEGF、β2-M G水平M M组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对照组>MM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7水平与VEGF、β2-M G水平呈正相关(r=0.65,0.58,P<0.05),血清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2,P<0.05)。结论:IL-17、IL-35、IVEGF和β2-M G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介素-17 白介素-35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小立 刘淼 +2 位作者 强永乾 王锁良 申晓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0例均行X线检查,平片发现Ⅲ级以上的骶髂关节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破坏、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其中43例行C...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X线、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0例均行X线检查,平片发现Ⅲ级以上的骶髂关节改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破坏、间隙狭窄和关节强直,其中43例行CT检查发现Ⅲ级以下骶髂关节的改变,15例MRI检查显示关节腔、关节软骨、骨髓信号及关节囊等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三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影像学检查仍以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若诊断有困难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则考虑有选择性地应用CT或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X线 CT MRI诊断 影像学 关节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巍 吴玲 +4 位作者 刘淼 任惠民 扬广笑 王全颖 王德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 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编码区。方法 由人末梢血白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 ,利用PCR法 ,从DNA中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编码区基因DNA片段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 pGEM T Easy质粒中 ,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 目的 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编码区。方法 由人末梢血白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 ,利用PCR法 ,从DNA中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编码区基因DNA片段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 pGEM T Easy质粒中 ,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经质粒DNA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 ,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DNA片段序列。结论 首次由人白细胞DNA中克隆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 ,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战海 曹峻岭 +2 位作者 刘淼 张璟 郑钧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方法 ,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 ,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 ,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方法 ,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 ,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 ,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MSCs贴壁 ,可提高细胞分离率 ;②TGF β1 ,IGF Ⅰ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增殖 ,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结论 ①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粘附分离可提高MSCs的分离效率。②TGF β1 ,IGF Ⅰ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软骨分化 MSCS 软骨细胞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巍 刘淼 +1 位作者 杨康平 马玉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1-382,共2页
探讨动力髋螺钉 ( 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生物力学机理。方法 用 DHS治疗 1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术前行骨牵引 ,手术在“C”形臂 X线机透视下进行 ,开放解剖复位后行 DHS内固定。术后患肢早... 探讨动力髋螺钉 ( 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生物力学机理。方法 用 DHS治疗 1 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患者术前行骨牵引 ,手术在“C”形臂 X线机透视下进行 ,开放解剖复位后行 DHS内固定。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 1例患者骨折愈合 ,时间 6~ 1 0周 ,平均 8周。 1例术后感染发展为慢性骨髓炎 ,半年后取出内固定。其余髋关节功能皆优良。结论  DHA治疗转子间骨折具有解剖对位、内固定坚强 ,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 生物力学 D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化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为公 毛根稳 +2 位作者 韩学哲 李曙明 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总结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13年,5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3年。均经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零7个月)。... 目的总结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13年,5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3年。均经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零7个月)。结果按王自立疗效评估标准,45例(约占80%)为优,9例(约占16%)为良,3例症状有所缓解未见再加重。优良率约96%。结论薄化揭盖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较好选择,正确使用高速磨钻和认真应对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薄化揭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德利 杨敏杰 +2 位作者 刘碧波 冯世庆 裴宪武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86,188,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 内皮素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团茂 刘淼 张银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9-311,共3页
目的:运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纳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两组每个疗程均为7天,观... 目的:运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纳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独活寄生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芬必得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两组每个疗程均为7天,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和显效共有53例,愈显率为72.6%,对照组治愈和显效共有38例,愈显率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有着明显的疗效,尤其适用于那些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心里因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焕瑾 刘淼 +3 位作者 雷文黎 卢建 王栋琪 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评估它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60只大鼠分成3组,用Allen s改良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Egb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osso, Beattieand Bresnahan(BBB)评分法...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评估它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60只大鼠分成3组,用Allen s改良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Egb腹腔注射,用斜板试验法和Bosso, Beattieand Bresnahan(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斜板试验法临界角度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P<0.01。BBB评分法药物组和损伤组比较:7 d,P<0.05;14 d,21 d, P<0.01。药物组大鼠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Egb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银杏叶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穿刺与导棒飘移穿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志伟 王莹 +2 位作者 尹思 杨益民 张小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导棒漂移穿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3月66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36)或导棒飘移穿刺置管(导棒组,n=30),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 目的探讨导棒漂移穿刺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3月66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分别采用常规穿刺置管(常规组,n=36)或导棒飘移穿刺置管(导棒组,n=30),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2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组透视次数(18. 3±4. 7)次,明显多于导棒组(13. 0±3. 1)次(t=5. 461,P=0. 000);穿刺时间(31. 2±6. 6) min,明显长于导棒组(25. 4±5. 0) min(t=3. 969,P=0. 000);手术时间(71. 9±8. 7) min,明显长于导棒穿刺组(64. 3±8. 3) min(t=3. 639,P=0. 001)。2组间术前后各时点VAS评分(F=0. 060,P=0. 807)和ODI(F=0. 166,P=0. 68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常规组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F=203. 467,P=0. 000)和ODI(F=176. 339,P=0. 000)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导棒组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F=103. 247,P=0. 000)和ODI(F=114. 642,P=0. 000)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与常规穿刺相比,导棒飘移穿刺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镜穿刺的准确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辐射风险,值得在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导棒飘移穿刺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同志超 王坤正 +4 位作者 刘淼 陈君长 韩学哲 杨康平 李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 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 ,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 8~ 16周新骨继续生成 ,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自制CPC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人工骨 骨缺损 骨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姬文晨 蒋婉婷 +4 位作者 马兴 李萌 邱裕生 李嘉 高玮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脂肪干细胞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2周、4周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采用Lenti-BDNF-GFP重...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脂肪干细胞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2周、4周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采用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第3代脂肪干细胞,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按照最佳感染复数值感染脂肪干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向成骨方向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呈阳性。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脂肪干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值为100,感染时间72 h,共转染组BDNF和NT-3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稳定高表达。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这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神经因子分泌数量少和半衰期短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NT-3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