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瘦素及ghrelin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所致代谢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郭丽阳 杨小波 +5 位作者 亢万虎 高成阁 马现仓 陈策 李雅妹 焦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受试使用利培酮治疗后体质量、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并分析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ghrelin基因Leu72Met多态性和体质量及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间的联系。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入组,收集治疗4周和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受试使用利培酮治疗后体质量、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并分析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ghrelin基因Leu72Met多态性和体质量及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间的联系。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入组,收集治疗4周和10周时的相关代谢指标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瘦素基因和ghrelin基因多态性。结果治疗期间体质量、血糖和血脂指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基因Leu72Met多态性和血糖变化相关(F=4.269,P=0.042),Leu72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瘦素基因多态性和2种基因多态性均与体质量和代谢指标变化无关(P>0.05)。结论利培酮急性期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质量指标、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升高。ghrelin基因Leu72等位基因可能是使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代谢 瘦素 GHRELIN基因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变化与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朱峰 贾敏 +6 位作者 马青艳 周莉娜 范雅娟 赵斌斌 杨再 马现仓 王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病例组),健康对照47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6种炎症因子浓度,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42例(病例组),健康对照47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中6种炎症因子浓度,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应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估认知功能。结果炎症因子:病例组IL-1β、IL-4、IL-6及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病例组在线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符号编码、空间广度、视觉空间记忆测验、迷宫测验、语义流畅性及情绪管理测验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精神症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病例组血清中IL-6(rs=-0.33,P<0.05)、IL-8(rs=-0.50,P<0.01)水平与空间广度测验的评分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和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的损害与这种免疫功能的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炎症因子 临床症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症状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贾敏 董倩 +5 位作者 王崴 马青艳 董莹莹 焦翔 文炳龙 高成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76-80,共5页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与精神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给予利培酮治疗3个月,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qu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与精神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37例,给予利培酮治疗3个月,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qu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ATRICS consesuscognitive battery,MCCB)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方法研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与精神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处理速度(P <0. 01)、工作记忆(P <0. 01)及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P <0. 01)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及社会认知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PANSS总分(P <0. 01)、阳性症状评分(P <0. 01)、阴性症状评分(P <0. 01)及一般病理症状评分(P <0. 0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认知功能中处理速度(r=0. 55,P <0. 01)及工作记忆(r=0. 42,P <0. 05)的改善与阴性症状的缓解正相关,与总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的改善无相关性,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善与总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的改善均无相关性。可见急性期药物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中的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及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处理速度及工作记忆的改善与阴性症状的缓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MCC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所致的体质量、瘦素、瘦素基因变化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丽阳 亢万虎 +4 位作者 高成阁 马现仓 杨小波 陈策 李雅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后的体质量增加与血浆瘦素水平及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和精神症状减分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测定66例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腹围及血浆瘦素浓度;PCR-RFLP方法分析6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治疗后的体质量增加与血浆瘦素水平及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和精神症状减分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利培酮单药治疗10周,测定66例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腹围及血浆瘦素浓度;PCR-RFLP方法分析66例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PAN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分析体质量指标变化值与血浆瘦素浓度、瘦素基因多态性和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体质量指标均有显著性增加(P=0.000,0.002);平均BMI变化为(1.52±1.28)kg/m2,腹围为(4.08±4.32)cm。此外,血浆瘦素水平在治疗期间也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02)。基础体质量指标显著影响体质量指标变化值,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治疗时期的体质量指标显著影响相应时期的血浆瘦素水平和瘦素水平变化值,瘦素基因多态性和PANSS减分率对血浆瘦素水平或瘦素水平变化值的影响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不是利培酮所致的体质量增加的主要遗传因素;体质量增加不是利培酮临床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体质量增加 瘦素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马明芳 邵灿 +1 位作者 梁杏莉 李小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其效果。于入院第2天完成入组,所有的资料由研究者进行收集。采用统一语言进行解... 目的研究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其效果。于入院第2天完成入组,所有的资料由研究者进行收集。采用统一语言进行解释、指导。实验组、对照组均于入组时、14天、28天、56天进行服药依从性、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定。进行组间对照。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总体高于对照组,第56天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完全依从66%,部分依从44%)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19%,部分依从66%,不依从15%);两组BPRS评分:入组时、14天两组评分无差异,28天、56天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PSP评分:入组时、14天两组评分无差异,28天、56天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APGAR评分:入组时两组评分无差异,14天、28天、56天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有积极的影响,对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影响更显著。实施人文关怀能使患者保持生活、劳动及社交能力,可以增强患者对生活的掌控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愿意配合治疗,进而减少复发及社会功能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颞叶结构MRI及与病理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亢万虎 鱼博浪 +5 位作者 王崴 陈策 李强 马现仓 高成阁 刘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26,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受试冠状位最大垂体切面颞叶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的差异 ,分析精神分裂症受试病理心理评定值与颞叶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  2 4例精神分裂症和 2 1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冠状位T1加权图 1mm层厚连续扫描 ,测量两组受试...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受试冠状位最大垂体切面颞叶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的差异 ,分析精神分裂症受试病理心理评定值与颞叶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  2 4例精神分裂症和 2 1例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冠状位T1加权图 1mm层厚连续扫描 ,测量两组受试两半球MRI垂体最大层面颞叶横径、颞叶高径、颞叶上、中、下回面积、颞叶横径指数和颞叶高径指数。对精神分裂症组进行SAPS、SANS评定 ,并与颞叶 14个测量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较 ,精神分裂症右颞下回面积减少 ,妄想因子与左颞高径、左颞上回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颞叶结构 MRI 病理因素 心理因素 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成阁 张芬如 +5 位作者 曹亚敏 陈策 李强 马现仓 亢万虎 陈佩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扫描 (SPECT)在精神分裂症 (SC)与抑郁症 (DE)的临床诊断及脑部功能异常定位研究的价值。方法 采用SPECT技术 ,对首发、未服药的 2 7例精神分裂症及 12例抑郁症患者与 1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扫描 (SPECT)在精神分裂症 (SC)与抑郁症 (DE)的临床诊断及脑部功能异常定位研究的价值。方法 采用SPECT技术 ,对首发、未服药的 2 7例精神分裂症及 12例抑郁症患者与 10例正常人于静息状态下行脑血流 (rCBF)显像研究。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SC、以阴性症状为主SC及DE患者rCBF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 5 4.5 4%、75 .0 0 %、83.33%。rCBF异常均表现皮层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区。SC患者rCBF异常脑叶涉及范围较大 ,以颞叶、额叶、顶叶、枕叶为主 ,且额叶rCBF减低与阴性症状明显有关。DE患者rCBF减低仅局限在颞叶或额叶 ,且以左侧颞叶或额叶为主。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和抑郁症患者的脑叶rCBF的异常各有其特点。SPECT脑显像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及脑功能异常的定位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SPECT 局部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女性中G72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燕 张欢 +5 位作者 宁启兰 钟波 孙青竹 温玉荣 高成阁 马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6-829,共4页
目的研究在中国汉族女性中NMDA受体途径重要基因G72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545名中国汉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正常对照285例)中对位于G7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916965、rs3916967和rs2391191)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不... 目的研究在中国汉族女性中NMDA受体途径重要基因G72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在545名中国汉族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60例,正常对照285例)中对位于G72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916965、rs3916967和rs2391191)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遗传标记rs3916967的等位基因G(P=0.0386)和rs2391191的等位基因A(P=0.0096)均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此外,由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的单倍型分析表明,单倍型GAG在病例-对照组中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024)。结论在中国汉族女性中,G72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易感基因,在后续的研究中有必要对本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G72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核苷酸多态性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对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曹红梅 杨小波 屈秋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AP)对于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典型AP和非典型AP影响的区别。方法 30只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0.20 mg/(kg·d)灌胃,氯丙嗪...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AP)对于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典型AP和非典型AP影响的区别。方法 30只慢性铝暴露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0.20 mg/(kg·d)灌胃,氯丙嗪组给予氯丙嗪1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3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价学习和记忆功能。结果干预后,氯丙嗪组大鼠定向航行实验平均潜伏期[(24.8±1.6)s]长于利培酮组[(18.0±2.7)s]和对照组[(17.1±2.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培酮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定向航行实验中3组使用搜索策略类型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氯丙嗪组大鼠在站台放置象限内停留时间[(34.7±8.4)s]短于利培酮组[(44.6±5.5)s]和对照组[(47.9±6.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培酮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丙嗪组大鼠穿越站台次数(6.0±2.2)少于利培酮组(8.6±2.8)和对照组(8.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模型中经典和非经典AP均不能改善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经典AP对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造成负面影响,而非经典AP则没有明显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抗精神病药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成阁 王芳 +4 位作者 韩德 亢万虎 李强 马现仓 陈策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验证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口服国产利培酮片 2~ 6mg/d治疗 ,疗程为 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疗效 ,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S... 目的 验证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口服国产利培酮片 2~ 6mg/d治疗 ,疗程为 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疗效 ,不良反应量表 (TESS)及Simpson Angns(SAS)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 87.9% ,总有效率为 97% ;有效治疗剂量 2~ 4mg/d ,起效时间为 2周 ;主要副反应为轻度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困倦等。结论 国产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且副反应轻 ,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例 利培酮 临床实验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短期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崴 陈策 +5 位作者 郭丽阳 贾敏 姜文慧 李雅妹 杨小波 朱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短期治疗效果的关系,评估sTNFR作为抗精神病药短期疗效标记物的价值。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水平与临床特征和短期治疗效果的关系,评估sTNFR作为抗精神病药短期疗效标记物的价值。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9名,并选取与病例组人口统计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对照6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的血清sTNFR1和sTNFR2浓度;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精神病理症状,并对其中完成随访的26名患者,评估药物治疗6周后的短期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与sTNFR1和sTNFR2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sTNFR1和sTNFR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0 1)。sTNFR1与治疗前后PANSS阳性症状总分(治疗前r_s=0.56,P<0.001;治疗后r_s=0.41,P=0.007)及PANSS总分正相关(治疗前r_s=0.42,P=0.004;治疗后r_s=0.27,P=0.034),而sTNFR2与治疗前后PANSS各项得分均不相关(P>0.05)。此外,治疗6周后有治疗效应组血清内sTNFR1浓度低于无治疗效应组(P<0.000 1),sTNFR1下降水平与药物疗效相关(rs=0.679,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TNFR1和sTNFR2升高,血清sTNFR1上调与症状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治疗后血清sTNFR1下降程度可预测抗精神病药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药物疗效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SPECT脑显像的影像特征及其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芬茹 高成阁 +1 位作者 邓惠兴 胡国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患者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组和24例SC组进行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断层显像。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rCBF均未见异常。SC组rCBF异常者10例,阳性率...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患者99mTc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例正常对照组和24例SC组进行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断层显像。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rCBF均未见异常。SC组rCBF异常者10例,阳性率为41.7%(10/24)。异常主要表现为脑灰质小范围的局限性放射性分布轻度减低,累及16处脑叶,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基底节、枕叶和小脑。结论:SC患者rCBF可出现异常,SPECT对该病的诊断及脑功能异常的定位研究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SPECT 局部脑血流显像 ^99MTC-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核心家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师宁 亢万虎 +6 位作者 吕社民 李强 高成阁 马现仓 陈策 伏炜 杨小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6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MTHFR基因的C677T和A1298C多态性,采用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和传...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6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MTHFR基因的C677T和A1298C多态性,采用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析MTHFR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与父母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9,P>0.05;x2=1.214,P>0.05)。②HRR分析显示C677T、A1298C两位点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父母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6,P>0.05;x2=3.327,P>0.05)。③TDT检验未发现C677T和A1298C两位点在精神分裂症中存在传递不平衡(x2=0.243,P>0.05;x2=2.123,P>0.05)。结论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 单倍体相对风险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干预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精神分裂样表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梅 李白嘉 +1 位作者 党永辉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8-724,共7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实验组小鼠3周离乳后单笼单养进行社会隔离(SI),对照(GH)组正常饲养。8周成年后,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利培酮(RIS)和氟哌啶醇(HA)。小... 目的探讨并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早期社会隔离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实验组小鼠3周离乳后单笼单养进行社会隔离(SI),对照(GH)组正常饲养。8周成年后,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NS)、利培酮(RIS)和氟哌啶醇(HA)。小鼠分为4组:GH+NS、SI+NS、SI+RIS、SI+HA。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剂量分别为0.1、0.2 mg/kg。给药14 d后,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筑巢实验、社会交往实验、新异物体辨别实验、前脉冲抑制实验,从自主活动、情绪、认知、社会行为等方面评估小鼠的精神分裂样行为,并检测前额叶皮质(PFC)和伏隔核(NAc)中多巴胺2型受体(D2R)、1-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结果与GH组相比,SI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明显增加(P<0.05),筑巢能力明显下降(P<0.05),社会交往及躲避行为明显减少(P<0.05),PPI认知功能受损(P<0.05);与氟哌啶醇相比,利培酮不仅对抑郁样行为和PPI受损有改善,也对焦虑样行为、筑巢能力、社会互动及逃避行为有所改善;SI+RIS和SI+HA组小鼠的NAc中D2R含量明显下降,PFC中NR1的含量相较于GH组的统计学差异消失。结论早期SI是较好的模拟精神分裂的模型;相比氟哌啶醇,利培酮具有更好的干预效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可能是通过D2R、NR1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多巴胺2型受体 1-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异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强 亢万虎 +3 位作者 王崴 陈策 马现仓 高成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494,501,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 34例、单相抑郁障碍 30例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进行检测 ,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 目的 了解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对 6 4例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中双相抑郁障碍 34例、单相抑郁障碍 30例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甲状腺素 (T4)和促甲状腺激素 (TSH)进行检测 ,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Montgomery Asbery抑郁量表 (MADRS) ,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后T3 [(1.98± 0 .5 2 )nmol·L-1,(1.90± 0 .5 8)nmol·L-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8± 0 .2 7)nmol·L-1],单相抑郁障碍患者治疗后T4[(93.4 1± 2 9.4 1)nmol·L-1]低于治疗前 [(10 4± 2 0 .2 4 )nmol·L-1],并恢复到正常范围 ,HAMD和MADRS评分也随之明显下降。结论 提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与症状的消失有关 ,甲状腺激素异常是继发于情绪障碍 ,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在病因学方面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障碍 单相抑郁障碍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现仓 高成阁 +1 位作者 南克俊 魏永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3,23,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和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病前负性...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和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其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总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积极应对方式总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应激可能是上消化道癌的一个致病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上消化道癌 危险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对血糖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小波 郭丽阳 +4 位作者 陈策 伏炜 焦翔 李雅妹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7-980,共4页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的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 103例住院的单相抑郁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患者组抗抑郁药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代谢指标与正常对照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抗抑郁药治疗后,血清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础值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49;P=0.031);年龄>30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指标高于年龄≤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16)。空腹血糖和发病次数正相关,可建回归方程 Y 空腹血糖=0.26x 发病次数+4.01。结论抑郁反复发作增加了发生代谢问题的风险;抗抑郁药治疗有助于空腹血糖的改善;单相抑郁代谢风险或许与疾病反复发生有关,与药物治疗关联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抑郁症 抗抑郁药 血糖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社会支持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成阁 马现仓 +1 位作者 南克俊 魏永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6,32,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个性、社会支持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 (病例组 )和 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中个性、社会支持对上消化道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98例上消化道癌患者 (病例组 )和 98例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 (对照组 )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定 ,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EPQ的E量表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其P量表分和L量表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病例组社会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病例组EPQ的E量表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 社会支持 上消化道癌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儿童厌食的个性心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忠良 李晖 马现仓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61-761,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厌食 个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起病年龄成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荣江 牛雅娟 +11 位作者 杜霞 王刚 吴文源 胡永东 胡建 王学义 高成阁 张宁 方贻儒 黄继忠 刘铁榜 贾福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 目的探讨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特征。方法以8个城市11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起病年龄将其分为早发组(≤30岁)、中年组(30~60岁)、晚发组(≥60岁)。应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brief 16-item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QIDS-SR16)评估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严重程度,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估患者被常见躯体症状所困扰的严重程度,简明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评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程度,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评估社会功能损害情况。结果共纳入1503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后,733例(48.8%)患者存在残留症状,常见残留症状为注意力/决策力下降(82.4%)、精力不足(79.6%)、兴趣减退(75.2%)、感觉沮丧(72.4%)、睡眠不深(72.3%)和反应迟钝(70.4%)。早发组残留症状中睡眠太多、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及自杀观念发生率高于中年组和晚发组(P<0.05);早发组和晚发组感觉沮丧症状发生率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晚发组入睡困难发生率高于早发组(P<0.05)。感觉沮丧(β=1.85)、自杀观念(β=1.57)、兴趣减退(β=2.71)、反应迟钝(β=3.00)、坐立不安(β=1.55)与SDS总分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起病年龄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特征不同;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与残留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残留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