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海霞 孙梦潞 +4 位作者 周小莎 韩亚轩 任宝龙 李建英 李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5-1351,共7页
目的评估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9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分别获取有体膜时CBCT与定位CT的摆位误差及... 目的评估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OSMS)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摆位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49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分别获取有体膜时CBCT与定位CT的摆位误差及无体膜时OSMS与首次体表参考影像的配准误差。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图像引导方式配准误差的差异性,Pearson法分析CBCT误差和OSMS误差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评估两种误差的一致性。分析不同BMI患者两种方式配准误差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根据Van Herk公式计算两种配准方式的PTV外放边界。结果OSMS与CBCT组在腹背方向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左右、头脚平移方向及旋转RTN方向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系统摆位误差尽管在统计学上显示有相关性(均P<0.05),但仅在头脚方向和左右呈中度相关(r=0.500、0.408),而在RTN旋转方向呈弱相关(r=0.339),腹背方向呈极弱相关(r=0.152)。两种方法一致性界限(LOA,95%CI)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45,0.45]、[-0.59,0.57]、[-0.48,0.40]cm,在旋转RTN方向为-2.08°~2.19°。不同BMI影响两种配准方式的结果,尤其在18.5~23.9 kg/m^(2)的患者中,OSMS与CBCT在头脚方上呈强相关(r=0.731)、左右方向呈中度相关(r=0.512)、腹背及旋转RTN方向呈弱相关(r=0.345、0.267),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影像系统摆位误差差异绝对值为0.4~0.5 cm/2°。采用CBCT及OSMS图像引导,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外放边界分别为[0.5 cm、0.7 cm、0.3 cm]和[0.5 cm、0.7 cm、0.5 cm]。结论在BMI为18.5~23.9 kg/m^(2)的胸部肿瘤患者中,OSMS与CBCT两种图像引导方式在头脚及左右方向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界限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OSMS尚不能替代CBCT作为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的图像引导手段,进一步改进肿瘤运动替代物以增加OSMS图像引导的准确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锥形束CT 胸部肿瘤 调强放疗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芙玲 李明众 +2 位作者 魏永长 牛丽英 姜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 13 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期有 70 %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放疗中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 13 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期有 70 %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 ;放疗中期占 66.9% ;放疗后期占 3 0 .76%。放疗前后SD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无故疲乏、决断困难、生活空虚感和疼痛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 抑郁是宫颈癌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 ,在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抑郁 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邓怀慈 张晓智 +1 位作者 陈谦 韩苏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反应。方法  6 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 (研究组 )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放射治疗方法两组相同 ,鼻咽部放疗方案为 1.2Gy·次- 1 ,每天 2次 ...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反应。方法  6 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 (研究组 )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放射治疗方法两组相同 ,鼻咽部放疗方案为 1.2Gy·次- 1 ,每天 2次 ,间隔 >6h ,总剂量 74Gy ;颈淋巴结 (+)给予治疗量 ,DT79Gy。化疗用PFL方案 :顺铂 6 0mg·m- 2 ,第 1天 ,氟尿嘧啶 75 0mg·m- 2 ,第 2~ 4天 ,亚叶酸钙 10 0mg·m- 2 ,第 2~ 4天 ,每 4周重复。研究组放射、化疗同期进行。结果 研究组的病灶全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皮肤黏膜Ⅲ度放射反应较多 (P <0 .0 5 )。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6 % ,6 7% ,4 3%和 73% ,4 3% ,33%。结论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晚期鼻咽癌 生存率 超分割放射治疗 氟尿嘧啶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周芙玲 李明众 +2 位作者 邵引娣 惠凌云 王晓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生活质量问卷 (EORTCQLQ C30 )及其他调查表等对 13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期间总体健康状况为疗中 >疗前 >...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评估疾病和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生活质量问卷 (EORTCQLQ C30 )及其他调查表等对 132例宫颈癌放疗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期间总体健康状况为疗中 >疗前 >疗后。方差分析提示疼痛、呼吸困难和腹泻指标在放疗过程中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多因素分析表明放疗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疼痛和抑郁 ,放疗中为恶心呕吐 ,放疗后为社会功能和经济困难。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放疗过程中辅助有效的对症处理和干预措施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宫颈癌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顺铂放疗增敏的临床药代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金利 杨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巨块型宫颈癌放疗中顺铂作为放射增敏剂用药最佳时机,从而指导临床放疗。方法将36例Ⅰa-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增敏剂量顺铂(30mg/m2)静脉点滴,随机在1、2、4、6、10、18、24h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并行宫颈肿瘤区活... 目的探讨在巨块型宫颈癌放疗中顺铂作为放射增敏剂用药最佳时机,从而指导临床放疗。方法将36例Ⅰa-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增敏剂量顺铂(30mg/m2)静脉点滴,随机在1、2、4、6、10、18、24h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并行宫颈肿瘤区活检,同时对不同放疗剂量后的宫颈癌患者行顺铂(30mg/m2)静脉点滴,在4h时间点行宫颈肿瘤区活检,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顺铂含量。结果肿瘤组织中的顺铂含量在4h时间点浓度最高,静脉血中的顺铂含量在2h内下降明显。放疗不同剂量肿瘤组织中的顺铂含量不同,而且与剂量成正相关。结论肿瘤组织中顺铂含量在静脉注射后4h达高峰,放疗应在此时进行,增敏效果可能最好。肿瘤放疗后期行顺铂放射增敏效果可能好于早期增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宫颈肿瘤 放射增敏 临床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阳性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宫颈癌放疗前后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东利 隋燕霞 +2 位作者 李明众 宋丽萍 王书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1,共3页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 目的 观察 30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的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放射治疗肿瘤的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UNNEL标记法对 30例Ⅰ -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放疗前后凋亡阳性率及bcl 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患者凋亡阳性率放疗前后的表达分别为 76 .7%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5 ) ;bcl 2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3.3%和 4 6 .7% ,放疗后显著降低 (P <0 .0 5 ) ;bax蛋白在放疗前后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和 10 0 % ,放疗后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放疗的过程就是放射线诱导细胞调亡的过程 ,放射线通过抑制bcl 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治疗 凋亡阳性率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放疗加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21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邓怀慈 盛薇 +3 位作者 陈武科 张龙 车少敏 张晓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癌 放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C与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晓玲 车少敏 +2 位作者 王文 姜缨 郑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6-577,共2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Ag)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检测 5 0 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SCC Ag值 ,分析SCC Ag检测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SCC Ag)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检测 5 0 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SCC Ag值 ,分析SCC Ag检测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0 5 ) ,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且治疗前的水平高于治疗后 (P <0 .0 0 5 )。结论 治疗前后血清S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癌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热放化随机分组治疗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宏伟 范俊杰 +2 位作者 李明众 王蕊华 张哲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研究热、放、化疗三种因素对宫颈癌治疗的疗效。方法:1993年10月~1994年8月对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A)、热放疗组(B)、放化疗组(C)、热放化疗组(D),治疗结束时评价近期疗效,随访5年生存情况。结果:治... 目的:研究热、放、化疗三种因素对宫颈癌治疗的疗效。方法:1993年10月~1994年8月对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A)、热放疗组(B)、放化疗组(C)、热放化疗组(D),治疗结束时评价近期疗效,随访5年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CR)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放化疗组(D)83.3%、热放疗组(B)60.0%、放化疗组(C)50.0%、单纯放疗组(A)46.7%。近期疗效热放化疗组(D)明显好于其它3组(P<0.05)。A、B、C 3组疗效相近(P>0.05)。5年生存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放疗组(B)和热放化疗组(D)均为76.7%、单纯放疗组(A)70.0%、放化疗组(C)66.7%。5年生存率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热放化疗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好,但未能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预后 加热疗法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子宫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C-Ag、CE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晓玲 汪涛 +2 位作者 王雯 姜缨 郑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8-469,516,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 Ag)和癌胚抗原 (CE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IMX) ,检测 134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C Ag和CEA的水平 ,分析SCC Ag和CEA检测值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 Ag、CEA升高与肿瘤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5 )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SCC Ag、CEA检测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以及对病期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食管癌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晓智 韩苏夏 +1 位作者 杨玉琮 李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8,386,共3页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 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细胞克隆技术进行剂量 -存活曲线分析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 姜黄素组D0 值为 91.35cGy ,空白对照和空白药物组...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 9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细胞克隆技术进行剂量 -存活曲线分析 ,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 姜黄素组D0 值为 91.35cGy ,空白对照和空白药物组D0 值分别为 130 .0 7cGy和 138.37cGy ,(P <0 .0 5 )。流式细胞仪分析空白组和姜黄素组凋亡区阳性细胞分别为 1.0 1%和 87.5 8% (P <0 .0 5 ) ;经姜黄素处理后 ,与对照组相比 ,G0 1 期细胞比例降低 ,G2 + M期细胞比例增高。结论 姜黄素可以明显提高Eca 10 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瘤细胞周期阻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食管癌 放射敏感性 放射治疗 细胞凋亡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青 韩苏夏 +1 位作者 李明众 苏宝山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Fas、FasL的表达和宫颈癌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7例宫颈癌、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1 0例慢性宫颈炎及 1 0例正常宫颈中Fas和Fas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采用TUNEL技术 ,对 47例宫颈癌细胞凋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 Fas和FasL在宫颈癌中表达与CIN、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并且与宫颈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宫颈癌细胞凋亡与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Fas和FasL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均高于Fas和FasL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Fas及FasL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基因治疗特异性改变凋亡阈限有利于改变宫颈癌的自然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TUNEL FAS FASL 基因表达 癌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术中放射治疗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卢金利 杨芳 王作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放疗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利用放疗计划系统对16例肝癌患者,结合靶区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术中放疗,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PBT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术中放疗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显著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放疗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利用放疗计划系统对16例肝癌患者,结合靶区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术中放疗,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PBT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术中放疗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显著好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术中放疗治疗计划与PBT计划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BT费用。结论肝癌术中放疗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有望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术中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质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金利 刘小平 +1 位作者 杨芳 李明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i001-i001,F003,共2页
关键词 芦荟 Ⅱ度放射性皮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娟 董蕾 +4 位作者 李明众 徐仓宝 王晖 王晓丽 王梅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  1 磷酸鞘氨醇是新发现的细胞外递质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研究它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光镜观察二甲基鞘氨醇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有无... 目的  1 磷酸鞘氨醇是新发现的细胞外递质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研究它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光镜观察二甲基鞘氨醇作用前后的细胞形态 ;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有无凋亡发生。结果 ①抑制 1 磷酸鞘氨醇生成后 ,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②二甲基鞘氨醇几乎可以完全抑制两种细胞的增殖。③一定剂量时可诱导两细胞凋亡。结论  1 磷酸鞘氨醇在人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人胃癌细胞 人血管内皮细胞 二甲基鞘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4-p53(N15)-Ant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丽萍 李跃萍 +2 位作者 邱曙东 杨广笑 王全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p53(N15)-Ant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体系延伸互为模板的引物,通过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15)-Ant基因克隆,酶切后连入pBV220/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15...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p53(N15)-Ant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体系延伸互为模板的引物,通过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15)-Ant基因克隆,酶切后连入pBV220/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15)-Ant亚克隆至腺病毒的穿梭质粒内,与辅助质粒PJM17共同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Ad.NT4-p53(N15)-Ant,收集病毒上清,大量扩增并测定其滴度,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293细胞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观察重组病毒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克隆出p53(N15)-Ant基因,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结果正确;得到高滴度的(1×1011pfu/ml)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感染Ad.NT4-p53(N15)-Ant的293细胞中有目的基因的表达。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与Ad.GFP比较,NT4p53(N15)Ant重组腺病毒处理组HepG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成功制备了NT4-p53(N15)-An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下一步的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4-p53(N15)-Ant 重组腺病毒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调脂药和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 目的 观察他汀类调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ngiotensin 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 ,ACE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 ,ACS)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 ,在 4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和对照血清中一些炎性指标的水平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在ACS组中高于对照组 ,并在随访时明显降低。 4个月后所有炎性指标在调脂治疗组和ACEI+调脂治疗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中某些炎性因子的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ACS发生的敏感指标 ,并反应病情的稳定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调脂药 ACEI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 炎性指标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和干扰素-γ协同作用对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怀慈 张晓智 张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干扰素 γ(IFN γ)联合应用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协同影响。方法 ATRA和IFN γ共同处理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根据...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干扰素 γ(IFN γ)联合应用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力的协同影响。方法 ATRA和IFN γ共同处理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根据瘤细胞穿过Matrigel胶的能力 ,检测瘤细胞体外侵袭力 ;以ATRA、IFN γ单独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胶质瘤细胞经ATRA和IFN γ联合处理后增殖能力下降 ,凋亡率增加 ,细胞阻滞于G1期 ,其侵袭性降低 ,与单独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TRA和IFN γ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干扰素-Γ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aco计划系统Inc参数对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维 何瑞欣 +4 位作者 张月美 李政欢 李毅 路咏凯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7-762,共6页
目的研究Monaco计划系统中Inc参数不同取值对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影响,为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左侧根治性乳腺癌放疗患者,在Monaco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分别以10°... 目的研究Monaco计划系统中Inc参数不同取值对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影响,为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7例左侧根治性乳腺癌放疗患者,在Monaco计划系统中对每例患者分别以10°、20°、30°、40°Inc值设计四组VMAT计划,除Inc参数外,其余优化参数均保持不变。统计同一患者不同Inc参数值下VMAT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与危及器官受量差异,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计划质量。结果Inc参数改变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靶区最大剂量D2%(包绕2%靶区体积的剂量)、最小剂量D98%(包绕98%靶区体积的剂量)、D50%(包绕50%靶区体积的剂量)、55 Gy剂量包绕的体积百分比V 55Gy,以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index,CI)、靶区均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528、F=15.154、F=15.513、F=16.979、F=4.632、F=14.277,P<0.05);机器输出跳数(monitorunit,MU)有统计学差异(F=4.632,P<0.05);患侧肺V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4,P<0.05);其余组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左侧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小数值Inc参数VMAT计划在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同时剂量分布好,但机器输出跳数增加;40°Inc参数值不适用于乳腺癌VMAT计划设计,超出范围的高量会增加皮肤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容积旋转调强 机架角增量Inc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NT4p53(N15)Ant异源融合基因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跃萍 邱曙东 +2 位作者 宋丽萍 王全颖 杨广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6-940,共5页
目的构建包括神经营养因子4(NT4)信号肽,p53氨基端短活性肽(12~26位氨基酸)及蛋白质转导结构域-黑腹果蝇触足肽(Ant)序列在内的异源融合基因,并以腺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观察NT4p53(N15)Ant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效应。方... 目的构建包括神经营养因子4(NT4)信号肽,p53氨基端短活性肽(12~26位氨基酸)及蛋白质转导结构域-黑腹果蝇触足肽(Ant)序列在内的异源融合基因,并以腺病毒作为基因转移载体观察NT4p53(N15)Ant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互为模板的引物PCR技术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15)Ant基因克隆,经酶切后连入pBV220/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15)Ant亚克隆至腺病毒的穿梭质粒内,与辅助质粒pJM17共转染HEK293细胞,通过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经PCR鉴定后,NT4p53(N15)Ant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Ad.NT4p53(N15)Ant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凋亡率。结果克隆出NT4p53(N15)Ant基因,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提取病毒DNA经PCR证实含目的基因。MTT测定结果显示,与平行对照病毒Ad.GFP相比,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且以病毒感染后48h作用最为明显,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达到63.3%,而对正常细胞NIH3T3的影响很小。Ad.NT4p53(N15)Ant感染HepG2细胞30h后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Ad.NT4p53(N15)Ant可使HepG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18.16%。结论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我们首次成功制备了NT4p53(N15)An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初步的研究发现Ad.NT4p53(N15)Ant对HepG2细胞有强烈的杀伤效应,这种效应部分是通过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4信号肽 p53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腺病毒载体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