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的道德结构:道德差序圈 被引量:11
1
作者 喻丰 许丽颖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4,共10页
道德差序圈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其他实体进行道德考量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两个维度,即范围与差序。前者指的是究竟有多少道德实体让个体感到应对其负道德义务,并进入个体的道德考量中;而后者指的是究竟不同的道德圈层之间个体对其道德义务... 道德差序圈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其他实体进行道德考量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两个维度,即范围与差序。前者指的是究竟有多少道德实体让个体感到应对其负道德义务,并进入个体的道德考量中;而后者指的是究竟不同的道德圈层之间个体对其道德义务感与道德考量程度上有多大区别。道德差序圈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并结合西方科学范式产生的概念,对于西方道德圈研究而言,这种结合能够巧妙地弥补其对差序维度的研究缺陷,使其在差序维度得以蓬勃生长的文化土壤中得到更为充分的阐明;而对于我国差序格局研究而言,道德圈概念的融入不仅能够为其注入实证科学的新鲜血液,也为其被西方学者所理解打开了大门。因此,道德差序圈是一座能够联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两种最能触及中西文化本质的道德概念之融合,我们期望能够在解释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时做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圈 差序格局 道德 差序 范围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分类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玉花 柳倩 +2 位作者 韦新 程永强 李海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135-6140,共6页
针对现有卷积神经网络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类模型分类精度低、方法复杂且耗时的问题,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多尺度卷积核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脑电分类模型,并在输入数... 针对现有卷积神经网络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类模型分类精度低、方法复杂且耗时的问题,对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多尺度卷积核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脑电分类模型,并在输入数据前加了系数矩阵,该系数矩阵可以随网络的训练逐步更新,代替了手工提特征再送入网络的步骤,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最终本文的脑电分类模型在高原脑电信号的分类实验中,二分类准确率比改进前提高8%,三分类、四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2.87%、81.15%,分类准确率较高,对脑电信号的分类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卷积核 卷积神经网络 脑电 信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的大尺度脑网络分析
3
作者 柳倩 柴洁玮 +7 位作者 樊泽泽 霍炯宇 姚蓉 ALI Usman 张来福 王志鹏 韦新 李海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0-534,共5页
针对目前高原数据的处理局限于提取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节律、能量值等一些简单特征值的缺陷,本文将大脑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将节律、能量与大尺度脑网络相结合,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讨缺氧给大脑带来的损伤。分别... 针对目前高原数据的处理局限于提取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节律、能量值等一些简单特征值的缺陷,本文将大脑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将节律、能量与大尺度脑网络相结合,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探讨缺氧给大脑带来的损伤。分别对移居海拔400,2890,3600,4500 m两年的居住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静息态EEG信号估计头皮能量,并采用基于网络的源定位技术获得7种节律下的皮层电流密度,根据每个网络覆盖的区域求得8个大尺度脑网络的能量值,最后对不同海拔的大尺度脑网络能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之间大尺度脑网络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θ、α1、β1和β2节律下海拔4500 m组深部结构脑网络能量显著降低;α1和β2节律下的视觉网络、边缘系统,以及α1节律下的默认网络都表现为海拔3600 m组的脑网络能量显著升高,海拔4500 m组的脑网络能量显著降低;同时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能量值有上升趋势,但是最高海拔能量值却为最低,因此推测海拔高度对人脑影响有一个阈值的存在。为缺氧导致的大脑损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静息态脑电 大尺度脑网络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