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进展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学检测
1
作者
姚德茂
尹贻明
+5 位作者
张亚玲
李旭
崔玲
孟绍青
司履生
王一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 ;同时采集血清 ,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结果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7.16± 2 .91)ng·L- 1升至 (11.68± 4.86)ng·L- 1,P <0 .0 5] ;而IL 10水平下降 [2 1.0 4± 13 .81)ng·L- 1降至 (13 .41± 5.71)ng·L- 1,P <0 .0 5] ;②CD8+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80± 1.45) %升至 (6.94± 2 .63 ) % ;CD4+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0 9± 1.52 ) %升至 (5.2 0± 2 .94) % (P <0 .0 5) ;③病人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
治疗
进展期肿瘤
免疫学
检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模型大鼠早期感光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康紫薇
任秀瑜
+4 位作者
张妍春
裴澄
张娜娜
夏益敏
杨菁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作R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连续给予3 mg/kg依达拉奉腹腔内注射,每天2次,PBS注射组和R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3、7 d处死动物并取材。收集眼内液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自噬相关基因4(Atg4)、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LC3)蛋白表达。全眼球石蜡切片TUNEL染色分析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所有RD模型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均>60%。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内液中MDA含量和T-SOD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分组=385.513,P<0.01;F时间=13.021,P<0.01.T-SOD:F分组=48.865,P<0.01;F时间=7.700,P=0.003);与PBS注射组相比,造模后1、3、7 d 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眼内液MDA含量显著升高,T-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3、7 d依达拉奉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T-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注射组相比,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S注射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RD模型组造模后1、3和7 d均可见感光细胞TUNEL阳性染色细胞,视网膜caspase-3水平较PBS注射组显著升高,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感光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caspase-3水平均较RD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每天2次腹腔内注射能明显提高RD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调控视网膜自噬,减轻RD早期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依达拉奉
自噬
感光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进展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学检测
1
作者
姚德茂
尹贻明
张亚玲
李旭
崔玲
孟绍青
司履生
王一理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医院外科
陕西省人民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癌症研究所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3-85,共3页
基金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基金 (No .992 9)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流动基金资助 (No .0 1 1 0 0 4 )
文摘
目的 探讨自体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例进展期肿瘤患者术后第 4周开始以自体肿瘤细胞疫苗行主动免疫治疗。免疫接种共 4次 ,每次间隔 7~ 10d ;接种前 3d及第 4次接种后一周 ,采集外周血 ,分离单个核细胞 ,以流式细胞分析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测定CD8+ IFN γ+ ,CD8+ IL 10 + 细胞及CD4+ IFN γ+ ,CD4+ IL 10 + 细胞 ;同时采集血清 ,ELISA法检测血清IFN γ、IL 10水平。结果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后 :①血清IFN γ水平升高 [(7.16± 2 .91)ng·L- 1升至 (11.68± 4.86)ng·L- 1,P <0 .0 5] ;而IL 10水平下降 [2 1.0 4± 13 .81)ng·L- 1降至 (13 .41± 5.71)ng·L- 1,P <0 .0 5] ;②CD8+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80± 1.45) %升至 (6.94± 2 .63 ) % ;CD4+ IFN γ+ 阳性细胞由 (3 .0 9± 1.52 ) %升至 (5.2 0± 2 .94) % (P <0 .0 5) ;③病人耐受良好。
关键词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
治疗
进展期肿瘤
免疫学
检测
细胞因子
Keywords
advanced tumor
tumor specific active immunothera py
autologous tumor vaccine
分类号
R730.51 [医药卫生—肿瘤]
R730.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模型大鼠早期感光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康紫薇
任秀瑜
张妍春
裴澄
张娜娜
夏益敏
杨菁茹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
市人民医院(
西安
市第四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癌症研究所
西安
市人民医院(
西安
市第四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6-784,共9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5JM8408)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面上项目(JCMS063)
+2 种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SF-162)
西安市科技计划重大研究项目[201805104YX12SF38(3)]
西安市第四医院科研孵化基金项目(FZ-26)。
文摘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作R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连续给予3 mg/kg依达拉奉腹腔内注射,每天2次,PBS注射组和R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3、7 d处死动物并取材。收集眼内液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自噬相关基因4(Atg4)、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LC3)蛋白表达。全眼球石蜡切片TUNEL染色分析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所有RD模型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均>60%。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内液中MDA含量和T-SOD活性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分组=385.513,P<0.01;F时间=13.021,P<0.01.T-SOD:F分组=48.865,P<0.01;F时间=7.700,P=0.003);与PBS注射组相比,造模后1、3、7 d 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眼内液MDA含量显著升高,T-SOD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3、7 d依达拉奉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T-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注射组相比,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造模后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S注射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RD模型组造模后1、3和7 d均可见感光细胞TUNEL阳性染色细胞,视网膜caspase-3水平较PBS注射组显著升高,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感光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caspase-3水平均较RD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每天2次腹腔内注射能明显提高RD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调控视网膜自噬,减轻RD早期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依达拉奉
自噬
感光细胞凋亡
Keywords
Retinal detachment
Edaravone
Autophagy
Photoreceptor cell apoptosis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自体肿瘤细胞疫苗治疗进展期肿瘤患者的免疫学检测
姚德茂
尹贻明
张亚玲
李旭
崔玲
孟绍青
司履生
王一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模型大鼠早期感光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
康紫薇
任秀瑜
张妍春
裴澄
张娜娜
夏益敏
杨菁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