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负偏压收集极的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测量 被引量:5
1
作者 翁明 曹猛 +1 位作者 赵红娟 张海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2-1266,共5页
建立了一个主要由单把脉冲电子枪和一个二次电子收集极构成的测量装置用于室温下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通过给收集极设定负偏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荷中和方法,有效地中和了在测量过程中累积在样品表面的电荷。采用双通道示... 建立了一个主要由单把脉冲电子枪和一个二次电子收集极构成的测量装置用于室温下绝缘体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通过给收集极设定负偏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荷中和方法,有效地中和了在测量过程中累积在样品表面的电荷。采用双通道示波器对二次电子电流和样品电流进行了测量,根据相应脉冲电流的峰值确定了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成功测量了尼龙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一次电子能量的关系曲线,并与文献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电荷中和 绝缘体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电子束照射电介质样品的二次电子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春华 李维勤 张海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阐明低能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样品的二次电子电流及产额的动态特性,将蒙特卡洛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准确的电子散射、俘获、输运和自洽场等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一个改进二次电子检测实验平台,准确测量了二次电子电流.... 为阐明低能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样品的二次电子电流及产额的动态特性,将蒙特卡洛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准确的电子散射、俘获、输运和自洽场等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采用一个改进二次电子检测实验平台,准确测量了二次电子电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电子束脉冲照射模式,电子束连续照射会导致二次电子产额明显降低.在连续照射模式下,随着电子束照射,二次电子电流和产额逐渐减小至一个稳定值.二次电子产额受入射电子束电流的影响较小,但随样品厚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结果为提高扫描电镜成像质量、降低带电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提供了依据二次电子特性研究样品参数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电子束照射 二次电子电流 二次电子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能量电子辐照聚酰亚胺的带电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婧 张海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空间中混合电子辐照聚酰亚胺所引起的航天器静电放电异常事件,以及对复杂条件下混合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带电特性仍缺乏了解等问题,提出了符合地球同步轨道电子参考谱分布的混合电子模型。该模型主要讨论了混合电子辐照聚酰亚胺带电过... 针对空间中混合电子辐照聚酰亚胺所引起的航天器静电放电异常事件,以及对复杂条件下混合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带电特性仍缺乏了解等问题,提出了符合地球同步轨道电子参考谱分布的混合电子模型。该模型主要讨论了混合电子辐照聚酰亚胺带电过程中的散射电荷分布、空间电荷分布、空间电场分布和聚合物样品参量影响下的空间电位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平衡态时空间电位随捕获密度和样品厚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电子迁移率的增大而升高;样品厚度对空间电位的影响明显大于电子迁移率和捕获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混合能量电子 带电特性 空间电荷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带电绝缘膜发射的二次电子的轨迹与返回特性
4
作者 张海波 冯仁剑 +1 位作者 张丹 Katsumi Ura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绝缘膜正带电现象在集成电路芯片低能电子束检测方面具有可以利用的前景。采用简化的表面电位分布模型 ,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二次电子从正带电绝缘膜表面发射后的运动轨迹 ,分析了初始条件和电位分布形态对轨迹特性的影响。在轨迹计算和... 绝缘膜正带电现象在集成电路芯片低能电子束检测方面具有可以利用的前景。采用简化的表面电位分布模型 ,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了二次电子从正带电绝缘膜表面发射后的运动轨迹 ,分析了初始条件和电位分布形态对轨迹特性的影响。在轨迹计算和考虑二次电子发射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得到了二次电子受局部电场作用而返回表面时的最大初始动能、分布规律 ,提出了通过简单的一维势垒模型来确定二次电子返回率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照射 集成电路 绝缘膜 绝缘体 二次电子 轨迹 数值模拟 芯片 电子束检测 故障诊断 返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放大技术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5
作者 曹建章 陈民新 +2 位作者 宋建平 唐天同 陈国瑞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介绍了锁定放大技术应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中调制隧道间隙而获得物质表面原子的局域势垒分布的原理 ,并给出了高定向石墨的观测结果 ,与恒电流模式下STM图像相比较 ,具有分辨率高、针尖的影响小、抗干扰性能强的特点。另外 ,根据... 介绍了锁定放大技术应用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中调制隧道间隙而获得物质表面原子的局域势垒分布的原理 ,并给出了高定向石墨的观测结果 ,与恒电流模式下STM图像相比较 ,具有分辨率高、针尖的影响小、抗干扰性能强的特点。另外 ,根据局域势垒分布还可区分不同的原子 ,给解释STM原子图像提供了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局域势垒 锁定放大器 锁定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透射电镜中厚样品的电子散射与透过率特性的模拟研究
6
作者 王芳 曹猛 张海波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电子散射和电子透过率是影响厚膜样品扫描透射电镜成像及其检测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样品材料中电子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能量为100~300 keV的电子在微米级厚非晶薄膜样品中的散射过程,并计算了在扫... 电子散射和电子透过率是影响厚膜样品扫描透射电镜成像及其检测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样品材料中电子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能量为100~300 keV的电子在微米级厚非晶薄膜样品中的散射过程,并计算了在扫描透射电镜明场模式下的电子透过率特性。电子透射厚样品的散射次数和出射角分布都由于样品厚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且展宽。所获得的电子透过率随样品厚度的变化规律与文献中实验报道一致。分析了入射电子能量、接收半张角及样品材料类型等参数对电子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透过率随着电子能量的提高而增大,随着样品材料的原子序数和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模拟结果还证实,部分电子经多重弹性散射而返回接收半张角会使电子透过率的减小偏离指数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电镜 电子透过率 蒙特卡罗模拟 电子散射 厚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高温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0
7
作者 姚振华 朱长纯 +1 位作者 程敏 刘君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9-54,共6页
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高温下的结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扶手椅结构 (1 0 ,1 0 )和 (2 0 ,2 0 )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开头端由于能量弛豫过程 ,直径比内部略大 ,在温度逐渐升高之后 ,构成纳米管的... 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单壁碳纳米管高温下的结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对扶手椅结构 (1 0 ,1 0 )和 (2 0 ,2 0 )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碳纳米管开头端由于能量弛豫过程 ,直径比内部略大 ,在温度逐渐升高之后 ,构成纳米管的碳原子逐渐偏离晶格位置 ,小直径的碳纳米管在 3 0 0 0K温度之下结构是稳定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分子动力学 热稳定性 高温 结构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光伏孤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金萍 卢克清 +5 位作者 赵卫 朱香平 杨延龙 过晓辉 宋建平 张彦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25-1228,共4页
在LiNbO3∶Fe晶体中,采用相位掩模对部分空间非相干和相干暗光伏孤子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部分空间非相干和相干的一维和二维暗光伏孤子,它们的形成来源于光伏效应,是自散焦效应和衍射效应平衡的结果.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暗光伏... 在LiNbO3∶Fe晶体中,采用相位掩模对部分空间非相干和相干暗光伏孤子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部分空间非相干和相干的一维和二维暗光伏孤子,它们的形成来源于光伏效应,是自散焦效应和衍射效应平衡的结果.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暗光伏孤子的形成与光的传输方向,强度梯度与晶体c轴夹角有关;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稳态的部分空间非相干暗光伏孤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效应 光折变晶体 空间光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TD方法对固体浸没透镜的光场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东玲 白永林 +3 位作者 冯晓强 贺锋涛 赵勃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84-888,共5页
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 (2D FDTD)方法研究了高斯光束通过固体浸没透镜 (SIL)的光场分布特性 模拟结果表明 ,SIL的折射率越大 ,底面出射的光斑越小 ,但随离底面距离的增大光束很快展宽 ;当只有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具有高空间频率... 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 (2D FDTD)方法研究了高斯光束通过固体浸没透镜 (SIL)的光场分布特性 模拟结果表明 ,SIL的折射率越大 ,底面出射的光斑越小 ,但随离底面距离的增大光束很快展宽 ;当只有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具有高空间频率的部分高斯光束聚焦到SIL底面金属膜中心的微孔时 ,针对不同直径的微孔 ,模拟了出射光场的分布 ,发现微孔直径在某一特定值时 ,出射光斑半径在距SIL底面近半个波长范围内无明显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法 固体浸没透镜 近场光场 隐失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的空间灰孤子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克清 朱京平 +3 位作者 张彦鹏 唐天同 侯洵 张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6-549,共4页
正和完善了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理论 .当光伏效应可忽略时 ,它转化为屏蔽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当外电场为零时 ,它转化为闭路和开路光伏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证明了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存在着... 正和完善了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空间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理论 .当光伏效应可忽略时 ,它转化为屏蔽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当外电场为零时 ,它转化为闭路和开路光伏孤子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证明了有偏压的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存在着空间灰孤子 .它起源于对外电场的非均匀空间屏蔽和光伏效应 .当光伏效应可忽略时 ,它转化为屏蔽灰孤子 ;当外电场为零闭路时 ,它预言了在光伏光折变晶体中存在着光伏灰孤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效应 光伏光折变晶体 空间灰孤子 非线性波动方程 外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三能级系统中五阶极化拍频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彦鹏 王鹏飞 +1 位作者 张禄 卢克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4-39,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由于五阶极化强度间的干涉所导致的级联三能级系统相位共轭超快调制光谱学. 它对激光绝对频率的测量可达到与激光线宽同一量级的精度. 无论泵浦光束为窄带线宽或宽带线宽,它对能级差测量的总体精度仅仅取决...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了由于五阶极化强度间的干涉所导致的级联三能级系统相位共轭超快调制光谱学. 它对激光绝对频率的测量可达到与激光线宽同一量级的精度. 无论泵浦光束为窄带线宽或宽带线宽,它对能级差测量的总体精度仅仅取决于光学跃迁的均匀增宽,而与激光线宽和多普勒增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拍频 双光子 六波混频 级联三能级系统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空间非相干暗光伏孤子诱导一维波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美志 卢克清 +3 位作者 程光华 张磊 康轶凡 张彦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42-1946,共5页
在光折变晶体LiNbO3:Fe中观察到部分空间非相干光形成的一维暗光伏孤子,并由此暗光伏孤子在该晶体中诱导出一维波导.暗光伏孤子是由光折变晶体的强光伏效应产生,是晶体自散焦效应和衍射效应相平衡的结果;此外,光伏孤子的形成还依赖于光... 在光折变晶体LiNbO3:Fe中观察到部分空间非相干光形成的一维暗光伏孤子,并由此暗光伏孤子在该晶体中诱导出一维波导.暗光伏孤子是由光折变晶体的强光伏效应产生,是晶体自散焦效应和衍射效应相平衡的结果;此外,光伏孤子的形成还依赖于光束的传播方向和晶体光轴与强度梯度的相对方向.在一维情况下,非相干光孤子诱导出单一的平面波导,能够对弱光敏的强光进行导光.实验证明了用低能量非相干光束控制转换高能量相干光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孤子波导 部分空间非相干 光折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增强非简并四波混频的时域不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时坚 马瑞琼 +1 位作者 苗润才 张彦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基于场关联原理,采用非相干光时延四波混频法研究了瑞利增强非简并四波混频的时域特性.利用二阶场关联函数理论揭示出混频信号在时域的细微变化,发现信号展示出时域不对称性并且在τ<0时会出现振荡结构,而这种时域不对称性反映了该... 基于场关联原理,采用非相干光时延四波混频法研究了瑞利增强非简并四波混频的时域特性.利用二阶场关联函数理论揭示出混频信号在时域的细微变化,发现信号展示出时域不对称性并且在τ<0时会出现振荡结构,而这种时域不对称性反映了该三阶非线性极化过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增强极化 四波混频 时域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薄膜光谱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文正 侯洵 +3 位作者 陈烽 冯晓强 杨青 李宝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1-913,共3页
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简称BR)是嗜盐菌细胞膜内的一种光敏蛋白质。BR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循环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 ,在光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紫外 可见光光纤光谱仪测试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 (BRWT)在... 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简称BR)是嗜盐菌细胞膜内的一种光敏蛋白质。BR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循环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 ,在光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紫外 可见光光纤光谱仪测试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 (BRWT)在经过 5 32nm的YAG激光的泵浦激励后 ,薄膜对探测光的吸收光谱变化情况来着重讨论BRWT的光谱响应特性。采用的样品基态 (B态 )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5 6 2nm ,光密度分别为OD(WT1) 562nm=2 0 4 ,OD(WT2 ) 562nm =1 37。实验结果表明 ,在 5 5 0~ 6 5 0nm波长范围内 ,两个BRWT分子膜对探测光随着探测时间的延长均出现吸收增强的现象。利用双e指数曲线拟合方法分析出 5 5 0~ 6 5 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 ,其对应的时间常数BRWT1分别约为 11ms和 6 0s ,BRWT2 分别约为 2 4ms和 35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薄膜 光谱响应 吸收增强现象 光敏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声波调控的五模式超材料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兆宏 蔡成欣 +1 位作者 楚杨阳 刘广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8,共15页
五模式超材料由于具有各向异性的弹性模量,在声波调控和声隐身方面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五模式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布拉格散射型五模式超材料的声学性质、弹性及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进... 五模式超材料由于具有各向异性的弹性模量,在声波调控和声隐身方面有重要的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五模式超材料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布拉格散射型五模式超材料的声学性质、弹性及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介绍了我们所研究的局域共振型五模式超材料的声学和弹性性质,并对五模式超材料的数值计算方法、加工制备和测试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对五模式超材料的目前尚未解决的科学及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受到结构调控的局域共振型五模式超材料兼具各向异性弹性模量和局域共振型声子晶体低频完全声子禁带的特性,为低频声波减振降噪及低频声隐身带来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调控 五模式超材料 布拉格散射 局域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接枝的聚氨酯薄膜作为光存储介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正 陈烽 +2 位作者 易文辉 杨青 侯洵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共4页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制备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最后给...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方法制备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最后给出激发光强度的增大和撤去激发光后,随着无光照时间的延长,380nm与520nm波长处吸收强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存储介质 接枝共聚 偶氮侧基 光致异构 实验研究 旋涂法 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光盘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频瑞利增强极化拍频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时坚 马瑞琼 +3 位作者 贺锋涛 王立强 苗润才 张彦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2-837,共6页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理论给出了差频瑞利增强极化拍(REPB)的解析解,并且研究了三种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下场关联效应和瑞利型共振增强效应对拍频信号的影响,指出了振幅涨落和位相涨落在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作用·差频REPB信号展现... 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的理论给出了差频瑞利增强极化拍(REPB)的解析解,并且研究了三种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下场关联效应和瑞利型共振增强效应对拍频信号的影响,指出了振幅涨落和位相涨落在时域和频域的不同作用·差频REPB信号展现出了时域对称特性,信号在三种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下的差别随着带宽的增大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频瑞利增强极化拍 场关联效应 位相涨落 振幅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图像编码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世杰 智贵连 王国裕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30-1236,共7页
小波变换由于其多分辨率特性而特别适合图像编码。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图像编码的远程监控系统。整个系统由本地监控端和远程主控端组成。本地监控端包括图像采集、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和发送3个模块。小波变换图像编码由二维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由于其多分辨率特性而特别适合图像编码。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图像编码的远程监控系统。整个系统由本地监控端和远程主控端组成。本地监控端包括图像采集、小波变换图像编码和发送3个模块。小波变换图像编码由二维小波变换和零树编码组成。设计了监控端各个模块的硬件结构,编写了其硬件结构的Verilog HDL模型,进行了仿真和逻辑综合,并用FPGA进行了验证。编写了主控端的远程接收、控制软件,成功实现了基于小波图像编码的远程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控 小波变换 零树编码 VLSI VERILOG HDL 图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M模转换型集成声-光波长选择器件的原理及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明 唐天同 +1 位作者 杨铸 王兆宏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0-34,共5页
简要介绍了在LiNbO_3基片上,利用导声表面波诱导,实现在槽型波导内TE模与TM模光波的波长选择性耦合机理以及适用于波分复用技术(WDM)的集成声光波长选择器件(可调谐滤波器、波长选择开关、分/插复用器)的研究与开发概况,讨论了一些关键... 简要介绍了在LiNbO_3基片上,利用导声表面波诱导,实现在槽型波导内TE模与TM模光波的波长选择性耦合机理以及适用于波分复用技术(WDM)的集成声光波长选择器件(可调谐滤波器、波长选择开关、分/插复用器)的研究与开发概况,讨论了一些关键性工艺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指出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BO3 TE模与TM模 声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盲信号分离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峰 李维勤 张军英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盲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不对信号的密度模型做任何假设,通过多层神经网络估计任意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由此估计信号的评价函数。同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而且收敛速度较快。该方法可...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盲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不对信号的密度模型做任何假设,通过多层神经网络估计任意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并由此估计信号的评价函数。同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而且收敛速度较快。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所有以非线性函数代替评价函数的盲信号分离算法。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信号分离 独立分量分析 概率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