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视紫红质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的实验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洪波 陈烽 +1 位作者 王伟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05-1009,共5页
本文采用差异吸收光谱法对化学增强型细菌视紫红质的状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585nm处明显存在一个稳定的中间过程.从分子动力学和实验出发,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差异吸收光谱研究方法的数学模型,对菌紫质受激以后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 本文采用差异吸收光谱法对化学增强型细菌视紫红质的状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585nm处明显存在一个稳定的中间过程.从分子动力学和实验出发,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差异吸收光谱研究方法的数学模型,对菌紫质受激以后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与数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数值分析 差异吸收光谱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BE法生长ZnO薄膜的退火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晓东 张景文 +2 位作者 王东 毕臻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6-1000,共5页
研究了空气退火对于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法制备的ZnO薄膜光学及结构特性的影响,报道了采用小角度X射线分析(GIXA)技术对于ZnO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及界面状况的定量分析结果.RHEED衍射图样表明,薄膜经过380℃及600℃原位退火后,其表面... 研究了空气退火对于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法制备的ZnO薄膜光学及结构特性的影响,报道了采用小角度X射线分析(GIXA)技术对于ZnO薄膜退火前后的表面及界面状况的定量分析结果.RHEED衍射图样表明,薄膜经过380℃及600℃原位退火后,其表面仍然较为粗糙.而XRD在面(in-plane)Φ扫描结果显示出经过800℃空气退火之后,薄膜具有更好的外延取向性.GIXA分析结果表明,800℃退火后ZnO薄膜的表面方均根粗糙度从退火前的1.13nm下降为0.37nm;同时ZnO/Al2O3界面粗糙度从2.10nm上升为2.59nm.ZnO室温PL结果显示,退火后薄膜紫外近带边发光强度比退火前增大了40倍,并出现了源于电子-空穴等离子体(EHP)复合的N带受激发射峰,激发阈值约为200k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激光分子束外延 退火 光致发光 在面Φ扫描 小角度X射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端面泵浦方形掺Nd^(3+)离子激光晶体热形变研究(英文)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隆 史彭 +2 位作者 田来科 白晋涛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9-503,共5页
为了解决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激光晶体引起的热效应问题,激光晶体泵浦端面的热形变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通过对于全固态激光器中激光晶体的工作特点分析,建立了矩形截面激光晶体热分析模型·基于热传导方程,提出了泊松... 为了解决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泵浦激光晶体引起的热效应问题,激光晶体泵浦端面的热形变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通过对于全固态激光器中激光晶体的工作特点分析,建立了矩形截面激光晶体热分析模型·基于热传导方程,提出了泊松方程的一种新解,并获得了矩形截面激光晶体端面热形变分布的一般解析表达式·同时讨论了半导体激光器偏心泵浦激光晶体给端面热形变带来的影响·与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及其他数值分析方法相比,解析分析方法不会给计算引入任何的误差·热形变的解析分析为解决激光晶体的热效应问题以及提高激光器的性能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激光晶体 端面泵浦 解析分析 热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的ZnO薄膜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伦军 陈光德 +4 位作者 竹有章 张景文 杨晓东 徐庆安 侯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光激发强度下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的ZnO薄膜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YAG脉冲激光激发,强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在长波方向上出现一个新的发光峰,此峰可能起源于电子-空穴的复合。室温下氙灯激发的光谱中可以看到峰值位于3...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光激发强度下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的ZnO薄膜样品的发光性能,发现YAG脉冲激光激发,强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在长波方向上出现一个新的发光峰,此峰可能起源于电子-空穴的复合。室温下氙灯激发的光谱中可以看到峰值位于381 nm的近带边紫外发射峰和位于450 nm的强的蓝绿带发射,根据光致发光激发光谱的特征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蓝光发射模型。对比YAG脉冲激光激发和氙灯激发得到的实验光谱,我们认为不同的光谱特征和样品发光的激发机制有关,紫外峰发射需激发强度超过一定值才能观察到,而蓝带发射则在一定的激发强度下迅速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光致发光 电子-空穴等离子体 蓝带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的激光分子束外延法制备及X射线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晓东 张景文 +2 位作者 毕臻 贺永宁 侯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89,共5页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技术在α-Al2O3(0001)衬底上生长出了沿C轴高度择优取向的ZnO外延薄膜,并采用Philips四晶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Philip′s X′Pert HR-MRD)对ZnO薄膜的表面及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小角度X射线分析方法(GIXA)对... 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技术在α-Al2O3(0001)衬底上生长出了沿C轴高度择优取向的ZnO外延薄膜,并采用Philips四晶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Philip′s X′Pert HR-MRD)对ZnO薄膜的表面及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小角度X射线分析方法(GIXA)对ZnO薄膜的表面以及ZnO/Al2O3界面状况进行了定量表征.X射线反射率(XRR)曲线出现了清晰的源于良好表面及界面特性的Kiessig干涉振荡峰,通过对其精确拟合求得ZnO薄膜的表面及界面粗糙度分别为0.34nm和1.12nm.ZnO薄膜与α-Al2O3(0001)衬底的XRD在面(in-plane)Φ扫描结果表明形成了单一的平行畴(Alignedin-plane Oriented Domains),其在面外延关系为ZnO[1010]||Al2O3[1120].XRDω-2θ扫描以及ω摇摆曲线半峰宽分别为0.12度和1.27度,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形成平行畴及晶格驰豫过程,ZnO薄膜中的应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但同时也引入了螺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激光分子束外延 小角度X射线分析 X射线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端抽运Nd:YVO_4激光晶体的半解析热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史彭 李隆 +2 位作者 甘安生 李东亮 白晋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6-619,629,共5页
通过对激光二极管双端抽运Nd∶YVO4晶体的分析 ,建立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的热模型和边界条件 ,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了激光晶体内部温度场和端面的热形变计算公式 ,并对影响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所得出的结论可... 通过对激光二极管双端抽运Nd∶YVO4晶体的分析 ,建立符合实际工作条件的热模型和边界条件 ,利用半解析热分析方法得出了激光晶体内部温度场和端面的热形变计算公式 ,并对影响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其它激光晶体 ,为有效地解决激光晶体热效应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端抽运 ND:YVO4晶体 半解析热分析方法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晶体内腔倍频的温度模式分布(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隆 史彭 +2 位作者 陈浩伟 贾森 白晋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41-1444,共4页
为了提高谐波转换效率和消除温升引起的晶体走离效应,对于非线性晶体温度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同时研究了基波偏心辐射对KTP晶体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对腔内倍频KTP晶体工作特点的分析,建立了方形非线性晶体热模型并首次引入了方形... 为了提高谐波转换效率和消除温升引起的晶体走离效应,对于非线性晶体温度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同时研究了基波偏心辐射对KTP晶体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对腔内倍频KTP晶体工作特点的分析,建立了方形非线性晶体热模型并首次引入了方形晶体辐射偏心度的定义.基于热传导方程,得到了温度场分布的一般解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非线性晶体 内腔倍频 温度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ZnO薄膜晶体管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新安 张景文 +1 位作者 张伟风 侯洵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7-561,共5页
采用光刻剥离法和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带有热氧化层的硅衬底上制备了以氧化锌(ZnO)为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ZnO-TFT)。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对ZnO-TFT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ZnO薄膜退火温度的增加,ZnO-TFT的阈值电压减小,电子的场效应... 采用光刻剥离法和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带有热氧化层的硅衬底上制备了以氧化锌(ZnO)为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ZnO-TFT)。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对ZnO-TFT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ZnO薄膜退火温度的增加,ZnO-TFT的阈值电压减小,电子的场效应迁移率增大。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ZnO薄膜的微区结构进行观察,发现ZnO薄膜的平均粒径随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ZnO-TFT电学性质和沟道层薄膜晶粒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薄膜 晶体管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ZnO为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制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安 张景文 +4 位作者 张伟风 王东 毕臻 张杰 侯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4-1146,1150,共4页
采用光刻剥离工艺和射频磁控溅射法分别在(100)硅片和ITO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以氧化锌为沟道层的底栅式薄膜晶体管(ZnO-TFT)。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对生长在绝缘层上的ZnO薄膜进行了表征。在硅衬底ZnO-TFT中,热氧化生长的二氧化硅... 采用光刻剥离工艺和射频磁控溅射法分别在(100)硅片和ITO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以氧化锌为沟道层的底栅式薄膜晶体管(ZnO-TFT)。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对生长在绝缘层上的ZnO薄膜进行了表征。在硅衬底ZnO-TFT中,热氧化生长的二氧化硅薄膜作为绝缘层,金属铝用作源漏电极,该器件工作在N沟道增强模式,其阈值电压为8V,电流开关比为5×103,电子的场迁移率达到0.61cm2/(V.s)。在以ITO玻璃为衬底的透明ZnO-TFT中,分别采用了SiO2、Al2O3、SiNx、PbTiO3薄膜作为绝缘层,实验表明生长在不同绝缘层上的ZnO薄膜都有很高的c轴择优取向,透明ZnO-TFT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薄膜晶体管 绝缘层 光学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稳稳 吴朝新 +1 位作者 朱仁龙 侯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4-67,72,共5页
针对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测试系统电路复杂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运放组建器件的驱动电源,用硅光电池俘获亮度值,并选用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来采集亮度数据和电压数据.该... 针对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测试系统电路复杂和成本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集成运放组建器件的驱动电源,用硅光电池俘获亮度值,并选用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来采集亮度数据和电压数据.该稳定性测试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常用的恒流驱动方式,而且可以提供一种电流-电压混合源(正向恒流反向恒压)驱动.由于采用硅光电池代替传统的辉度计,因此大幅度节约了成本;基于PCI总线的采集卡的选择,降低了开发设计的难杂程度,缩短了开发周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测试不同样品的亮度衰减和电压上升情况,性能稳定,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稳定性 电流-电压混合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温度对L-MBE法制备的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庆安 张景文 +3 位作者 杨晓东 巨楷如 贺永宁 侯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在蓝宝石C面上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的方法,分别在250℃、300℃、350℃、400℃和450℃生长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谱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及发... 在蓝宝石C面上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的方法,分别在250℃、300℃、350℃、400℃和450℃生长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谱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随着生长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及发光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却有所变差。说明利用L-MBE系统制备ZnO薄膜存在一合适的温度范围,并对此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生长温度 激光分子束外延 X射线衍射 光致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辐射腔内矩形截面倍频晶体温度场研究
12
作者 史彭 李隆 +3 位作者 凌亚文 刘小芳 甘安生 冯小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922,共4页
对BBO晶体内的非均匀温度场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腔内BBO晶体工作特点的 分析,建立了切合实际的矩形截面晶体热模型。考虑了谐振腔内的基频光束具有高斯分布的 特点,同时晶体具有周边恒温冷却、端面绝热等特征,利用热传导方程得到了BB... 对BBO晶体内的非均匀温度场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腔内BBO晶体工作特点的 分析,建立了切合实际的矩形截面晶体热模型。考虑了谐振腔内的基频光束具有高斯分布的 特点,同时晶体具有周边恒温冷却、端面绝热等特征,利用热传导方程得到了BBO晶体处于基 频光偏心辐射下温度场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分析了影响晶体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偏心辐 射矩形截面晶体温度场的研究是对于倍频晶体处于一般工作情况的讨论,对于解决晶体由于 倍频的位相失配,提高激光器的倍频转换效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腔内倍频 矩形截面晶体 偏心辐射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殊润湿性材料的油水分离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文涛 雍佳乐 +3 位作者 杨青 陈烽 方瑶 侯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6-475,共20页
频繁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以及工业含油污水的违规排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了净化被油污染的水域,研究者们近年来开始研究出了各种特殊润湿性(如超疏水或超疏油)的材料用于实现油水分离。... 频繁发生的石油泄漏事故以及工业含油污水的违规排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了净化被油污染的水域,研究者们近年来开始研究出了各种特殊润湿性(如超疏水或超疏油)的材料用于实现油水分离。超疏水和超疏油可以通过设计材料表面的微观几何形貌和化学分子组成来获得。通过各种微纳制备手段使材料表现出对油和水截然相反的极端润湿性,是这类材料实现油水分离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阐述了实现油水分离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材料表面润湿性的相关理论基础。根据材料对水和油所表现出的不同超疏液性与超亲液性,对油水分离材料从以下三类分别介绍:(i)超疏水/超亲油材料,(ii)超疏油/超亲水材料,(iii)智能响应润湿性材料。对于每一类油水分离材料,本文概括了国际上近期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工作,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实现油水分离的原理和过程,以及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最后,针对基于特殊润湿性材料实现油水分离,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超疏水 超疏油 智能响应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热传导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媛 王小力 +1 位作者 吴朝新 候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4,共5页
采用简化热阻模型和一维稳态有内热源的热传导方程,对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改善OLED器件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OLED器件.在给定OLED器件的结构、输入功率、对流换热和热物性参数等因素情况下... 采用简化热阻模型和一维稳态有内热源的热传导方程,对有机电致发光(OLED)器件的热传导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改善OLED器件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OLED器件.在给定OLED器件的结构、输入功率、对流换热和热物性参数等因素情况下,推导得出OLED器件运行时温度升高与输入功率,基片及各功能层薄膜的热导系数、厚度、面积等之间的关系式,建立了OLED器件内部的温度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器件内的有机层和基底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器件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功率密度为1.167×104W/m2、外界温度为300 K时,OLED器件在发光层AlQ3中可获得最高温度,其温度值比环境温度高29 K.在研发OLED器件过程中,要提高OLED器件的热稳定性,改善焦耳热效应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则需要选用热物性较好的OLED有机材料,使有机层与导热性能良好的电极保持良好接触.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相同的输入功率情况下,对自制备的若干Al阴极厚度不同的OLED器件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OLED研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热传导 热阻模型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超滑表面的飞秒激光微纳制造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青 成扬 +3 位作者 方政 张嘉亮 侯洵 陈烽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共22页
仿猪笼草的超滑表面由于可以抵抗多种液体的粘附,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自修复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飞秒激光由于其对加工材料的普适性、高精度,以及高可控性,成为仿生超滑表面制备的有力手段。本文以仿猪笼草的超滑表面为背景,以... 仿猪笼草的超滑表面由于可以抵抗多种液体的粘附,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自修复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飞秒激光由于其对加工材料的普适性、高精度,以及高可控性,成为仿生超滑表面制备的有力手段。本文以仿猪笼草的超滑表面为背景,以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为手段。从超滑表面的飞秒激光微纳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概述了超滑表面的微纳制造和应用。针对不同材料,通过对飞秒激光进行调控,实现了在聚合物、硬脆透明材料,以及金属上的超滑表面制备。制备的超滑表面可应用于液滴、气泡操控、生物抗凝、防污和防腐等领域。最后总结超滑表面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滑表面 飞秒激光 微纳加工 血液相容性 超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纳米颗粒有机薄膜受激辐射增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选科 吴朝新 +2 位作者 徐国金 梁世雄 侯洵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0,共4页
为进一步降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激射阈值,文章研究利用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来实现对有机半导体薄膜受激辐射的增强.将制备好的Ag纳米溶液旋涂于玻璃基底上,然后在其上再旋涂PS:Alq3:DCJTB有机薄膜发光层,构成平面波导结构.... 为进一步降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激射阈值,文章研究利用银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来实现对有机半导体薄膜受激辐射的增强.将制备好的Ag纳米溶液旋涂于玻璃基底上,然后在其上再旋涂PS:Alq3:DCJTB有机薄膜发光层,构成平面波导结构.用355nm波长的YAG激光泵浦样品。实验发现:相比于无Ag纳米颗粒情况,有Ag纳米颗粒时端面受激发射最大增强10.38倍,激射阈值从2.0mJ/cm2左右降低到0.5mJ/cm2左右;垂直表面受激发射最大增强6.13倍,激射阈值从2.5mJ/cm2左右降低到1.5mJ/cm2左右.该研究对实现低阈值有机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受激辐射增强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AG纳米颗粒 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液相合成晶态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化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文静 张景文 侯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8-32,共5页
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低温液相合成晶态纳米二氧化钛由于避免了高温煅烧过程,可望赋予其更优越的特性。详细介绍了晶态纳米二氧化钛低温液相合成的晶化机制。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金红石 锐钛矿 板钛矿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备耐久型超疏水表面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嘉亮 成扬 +4 位作者 杨青 梁婕 方政 侯洵 陈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9-308,共20页
仿生超疏水表面在油水分离、防结冰、自清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表面结构的脆弱所造成的不稳定性,使其在应用时受到较大限制。飞秒激光作为一种通用的微纳加工方法,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中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并且适用于... 仿生超疏水表面在油水分离、防结冰、自清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其表面结构的脆弱所造成的不稳定性,使其在应用时受到较大限制。飞秒激光作为一种通用的微纳加工方法,在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中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并且适用于几乎任何硬质材料的加工。本文从浸润性的基本模型出发,分析了耐久型超疏水表面的特点,针对耐久型超疏水表面的飞秒激光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行了概述,从聚合物、玻璃以及金属等物质的超疏水表面的飞秒激光制备进行了归纳。对超疏水表面在油水分离、防结冰、自清洁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利用飞秒激光制备耐久型超疏水表面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久性 超疏水表面 飞秒激光 油水分离 抗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活延迟荧光OLED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稳稳 陈卓 +3 位作者 李格 严学文 焦博 吴朝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以双极性材料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为主体,绿色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4s,6s)-2,4,5,6-tetra(9H-carbazol-9-yl)isophthalonitrile(4CzIPN)为客体,制备了一种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改变4CzIPN的掺杂浓度,研究了掺杂... 以双极性材料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为主体,绿色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4s,6s)-2,4,5,6-tetra(9H-carbazol-9-yl)isophthalonitrile(4CzIPN)为客体,制备了一种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改变4CzIPN的掺杂浓度,研究了掺杂浓度对器件光电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发现4CzIPN掺杂浓度为12%时器件性能最佳.通过设计正向恒流反向恒压的交流驱动电路并对交流驱动电路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驱动方式对延迟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的影响,揭示了交流驱动参数对延迟荧光器件寿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使用频率为50 Hz,反向偏压为0 mV,50%占空比的交流驱动时,可获得更高的器件寿命.通过比较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下相同器件的寿命曲线,发现使用交流驱动时器件寿命是直流驱动时的1.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有机发光二极管 热激活延迟荧光 稳定性 掺杂浓度 交流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维材料碳化钛纳米片光限幅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健淋 闫理贺 +1 位作者 司金海 侯洵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1,共5页
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MXen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以及组分、层数与厚度灵活可控的优点,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了一种MXene材料碳化钛(Ti3C2TX)纳米片分散液的非线性光... 作为一类新型二维纳米材料,金属碳/氮化物纳米片(MXene)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以及组分、层数与厚度灵活可控的优点,在储能、催化、传感和光学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了一种MXene材料碳化钛(Ti3C2TX)纳米片分散液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响应机制。发现Ti3C2TX纳米片分散液在532、1064 nm纳秒脉冲激光作用下表现出优异的光限幅性能,其限幅阈值分别为0.14 J/cm^2和0.12 J/cm^2;通过测量非线性散射光强度随入射光功率密度的依赖关系,发现该材料光限幅响应机制主要起源于非线性光学散射效应。与传统的光限幅材料C60比较,该材料具有光限幅阈值低、响应波长范围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限幅 碳化钛纳米片 非线性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