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连续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的面波衰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包乾宗 李庆春 +1 位作者 陈文超 高静怀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7-372,397,共7页
基于炮集地震记录面波的高振幅、低频率和低速度特性及其与反射波在小波域和脊波域中分布区域不同,提出了一种衰减强干扰面波的联合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方法。首先根据面波的高振幅和低频率特性,利用一维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 基于炮集地震记录面波的高振幅、低频率和低速度特性及其与反射波在小波域和脊波域中分布区域不同,提出了一种衰减强干扰面波的联合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和脊波变换方法。首先根据面波的高振幅和低频率特性,利用一维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性质,对强干扰面波进行衰减;然后利用脊波变换将地震记录变换到时间、尺度和射线参数的三维空间;最后在脊波域对剩余干扰进行衰减。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衰减地震记录中的干扰面波,而且可以保护有效信号的低频成分,为地震资料后续处理和分析提供更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脊波变换 时频局部化 面波衰减 随机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貌学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0-420,224,共11页
近20多年来,更精准和高质量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相应解释技术的发展,让地下地貌单元成像成为可能,随之产生了"地震地貌学"。地震地貌学,是以现代沉积和地貌理论为指导,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平面成像来观察地下地貌形态,从而... 近20多年来,更精准和高质量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相应解释技术的发展,让地下地貌单元成像成为可能,随之产生了"地震地貌学"。地震地貌学,是以现代沉积和地貌理论为指导,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平面成像来观察地下地貌形态,从而认识其沉积体系的特征和演化过程。当前,地震地貌学在河流—三角洲沉积、深水浊流沉积、碳酸盐岩沉积等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沉积环境中都有成功解释案例。通过梳理2003年以来地震地貌学建立和发展的脉络,展示了它连接地震与地质的巨大信息挖掘潜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尤其是确立一套工业化的解释流程和发展其关键地震属性解释方法体系。展望未来,地震地貌学不仅会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会延伸到地学的古海洋、古气候、古环境等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三维地震数据 地震解释 地貌形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模式约束的地震多属性水下扇岩相划分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治国 尹成 +1 位作者 唐何兵 雷小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7-362,7,共6页
水下扇是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但对其内幕岩相进行精细刻画难度较大,导致勘探井位部署的成功率很低。为此,本文从"扇沉积模式"出发,建立一种模式指标来解决井数据缺乏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东营组... 水下扇是一类重要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但对其内幕岩相进行精细刻画难度较大,导致勘探井位部署的成功率很低。为此,本文从"扇沉积模式"出发,建立一种模式指标来解决井数据缺乏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南洼古近系东营组某一期湖底扇为例,通过经典水下扇模式分析地震相,综合选择出既有明确地质意义、又能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地震波反射特征的砂岩和砾岩两种组分含量指标来量化分类水下扇岩相。然后采用模糊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来映射"砂岩和砾岩含量—地震属性"间非线性关系,从而获得水下扇岩相的粗略划分,可满足勘探阶段大范围储层描述的精度要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将"扇沉积模式"与"地震数据"进行定量化衔接,从而为水下扇岩相的识别提供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地震属性 水下扇 岩相 地震相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波形反演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汪超 赵伟 高静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30,181,共6页
当波形反演中待求参数维数较高时,传统的全局优化方法逐渐失去其有效性和优点。本文在差分进化算法的选择算子中借鉴协同进化法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为每个子问题引入局部适应度的概念,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 当波形反演中待求参数维数较高时,传统的全局优化方法逐渐失去其有效性和优点。本文在差分进化算法的选择算子中借鉴协同进化法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为每个子问题引入局部适应度的概念,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DE-CCS)。此方法首先根据局部适应度选择出准下一代;考虑到子问题之间的协调优化,最终的下一代则仍根据全局适应度选取。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同时利用局部适应度和全局适应度引导进化方向,提高了收敛速度,且对高维问题更加有效。将该方法应用于正演速度慢、局部极值多的高维波形反演,模型和实际数据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法 协同进化 局部适应度 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同步震源地震数据分离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周艳辉 陈文超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同步震源混合地震数据的有效分离方法是同步震源采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时间随机抖动的混合采集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同步震源混合地震记录分离方法。首先将未混合的共炮点记录作为训练样本,基于字典学习,得到学习型字典... 同步震源混合地震数据的有效分离方法是同步震源采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为此,在时间随机抖动的混合采集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同步震源混合地震记录分离方法。首先将未混合的共炮点记录作为训练样本,基于字典学习,得到学习型字典;然后基于稀疏反演构造分离混合地震记录的反问题表达式,并将待分离记录基于学习型字典的稀疏表示作为约束项,利用交替迭代策略进行求解。复杂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算例表明,与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的稀疏反演结果相比,利用字典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分离结果的精度,为后续的地震信号处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震源采集 字典学习 稀疏反演 地震记录分离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