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珏 陈龙伟 +2 位作者 张锋 徐进 刘雪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康复工程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构建了"1个中心、2个平台、2个层次、3个结合、4个模块"的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及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康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成效明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工程 实验教学体系 创新性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膜电位的光学标测技术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虹 杨昭 +4 位作者 张镇西 王晶 越晓峰 孔树 徐正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8-532,共5页
基于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的原理,建立了一套光标测系统,主要包括LED激发光源、以及由滤光片、CCD、A/D采集卡及计算机构成的荧光信号采集、处理部分.目前,整套系统已可自动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以及部分后处理等工作,已获得... 基于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的原理,建立了一套光标测系统,主要包括LED激发光源、以及由滤光片、CCD、A/D采集卡及计算机构成的荧光信号采集、处理部分.目前,整套系统已可自动完成图像采集、实时显示,以及部分后处理等工作,已获得兔心室组织细胞膜动作电位.另外,在建立系统的同时,研究了光学标测实验方法,对离体兔心脏急性缺血的主要电生理特征进行了标测实验,并结合仿真研究的结论说明了缺血后有效不应期时空异质性的存在以及组织中电兴奋传导速度的减慢是缺血导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标测 电压敏感染料 膜电位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意识信息提取与表达:脑-机接口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海龙 王珏 郑崇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脑电图 意识信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激光提高生物酶活性的一种物理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庆丽 贺健 张镇西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4,共2页
基于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生物酶活性的提高 ,用一维谐振子模型 ,根据谐振子振动规律、有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规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能级跃迁规律 ,讨论了弱激光对生物酶活性提高的物理机制 ;给出了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波长范围 ;由... 基于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生物酶活性的提高 ,用一维谐振子模型 ,根据谐振子振动规律、有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规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能级跃迁规律 ,讨论了弱激光对生物酶活性提高的物理机制 ;给出了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波长范围 ;由此说明了为什么激光血管内照射时 ,虽然绿光的光子能量比红光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激光 血管内照射 谐振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虎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3-96,F0003,共5页
通过分析西安文化遗产特点,探索西安文化遗产的发展道路。结合西安历史文化背景讨论分析了西安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实现文化遗产增值和文化内涵扩展,使文化遗产的社会化模式符合文化遗产的本身... 通过分析西安文化遗产特点,探索西安文化遗产的发展道路。结合西安历史文化背景讨论分析了西安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实现文化遗产增值和文化内涵扩展,使文化遗产的社会化模式符合文化遗产的本身特点,建设西安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平台,实现西安文化遗产的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渗滤法实验中非特异性染色封闭方法的改进
6
作者 来宝长 谭武红 +2 位作者 安静 郑瑾 王一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选择理想的非特异性抗原封闭方法以适应基于免疫渗滤法的蛋白芯片制备。方法以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抗原为例,采用脱脂奶粉、小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及不同组合等5种方法对非特异性抗原进行封... 目的选择理想的非特异性抗原封闭方法以适应基于免疫渗滤法的蛋白芯片制备。方法以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抗原为例,采用脱脂奶粉、小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及不同组合等5种方法对非特异性抗原进行封闭,检测其在免疫渗滤实验中对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效果,寻找最佳封闭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结果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并以PBS代替血清作空白试验,结果显示,目前常用的先固相然后封闭的几种方法,其封闭效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不佳,且空白对照易出现假阳性;同时发现使用脱脂奶粉做封闭剂封闭后,由于奶粉颗粒易堵塞NC膜的孔径,影响NC膜的渗滤速度;使用小牛血清做封闭剂封闭后,由于NC膜对小牛血清的吸附而产生背景,影响结果判读;而采用20 g/L BSA先封闭后固相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满意的结果。结论先封闭后固相的方法,在免疫渗滤实验中对非特异性抗原封闭的效果理想、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封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渗滤法 非特异性染色封闭方法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液荧光的光谱特性及其物质来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步洪 张镇西 +1 位作者 谢树森 陈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0-1313,共4页
取健康人的静脉血,首次实验测量了人血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并通过分析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研究了血液自体荧光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人血液的荧光激发-发射对主要有260-630,280-340,340-460,450-520 nm,它们所对应的内源性荧光物质分别来源... 取健康人的静脉血,首次实验测量了人血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并通过分析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研究了血液自体荧光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人血液的荧光激发-发射对主要有260-630,280-340,340-460,450-520 nm,它们所对应的内源性荧光物质分别来源于血液中的内源性卟啉,色氨酸,还原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这些物质的荧光激发效率随着激发光波长的变化而表现出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液 激光诱导荧光 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激发-发射矩阵 内源性荧光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董理权 李晞 +3 位作者 徐进 胡建民 戴连君 谢甘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从全民健康覆盖健康服务体系要素出发研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并分析实现“互联网+”、智能化的路径。结... 目的构建“互联网+”智能化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从全民健康覆盖健康服务体系要素出发研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并分析实现“互联网+”、智能化的路径。结果提出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架构。结论建立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服务提供 远程康复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儿童深部灰质损伤mri分级系统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衡 王苗苗 +10 位作者 王小玗 赵慧芳 吴亮 蒋昊翔 刘聪聪 李贤军 金超 孙亲利 马敬伟 王辉 杨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8,193,共6页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 目的评价脑瘫(CP)儿童缺血缺氧型(HIE)深部灰质损伤(DGMI)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分级系统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诊断的14例HIE型DGMI的CP儿童,所有患儿均行常规头颅MRI平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手功能分级(MACS)。基于横断位、冠状位T2WI,2名影像诊断医师根据三分级法和四分级法,分别独立评价CP患儿头颅MRI图像。采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不同分级方法的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将GMFCS/MACS分级与两种MRI分级分别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种方法的组内和组间Kappa值:三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873(P<0.001);四分级法组内一致性Kappa值0.901(P<0.001),组间一致性Kappa值0.611(P<0.001)。三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053,P>0.05)、MACS分级(r=0.128,P>0.05)均无相关。四分级法与GMFCS分级(r=0.605,P<0.05)、MACS分级(r=0.779,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四分级法是一个可重复的评价CP儿童HIE型DGMI的方法,可用于初步判断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深部灰质 磁共振成像(且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手功能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古样品中Amelogenin同源基因的提取和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虎勤 杨周岐 +2 位作者 刘芳娥 张金 赵文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利用人类性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在X、Y染色体上序列长度的差异,选择设计引物,对考古样本进行古DNA性别信息研究。方法采用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离心方法提取东岭墓葬群殉人骨骼、牙齿古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目的利用人类性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在X、Y染色体上序列长度的差异,选择设计引物,对考古样本进行古DNA性别信息研究。方法采用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离心方法提取东岭墓葬群殉人骨骼、牙齿古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和检测古DNA扩增片段。结果8个墓葬16个样品中有7个样品出现阳性扩增检测,目标基因片段清楚,男性为二条带(X、Y),女性为一条带(X),牙齿样品检测成功率优于骨骼样品。结论改进的苯酚/氯仿—二氧化硅—超滤分离法是较好的古DNA提取方法,具有降低PCR抑制剂、消耗成本低和提取成功率高等特点。基于人类X、Y染色体Amelogenin同源基因的古DNA性别分析方法可成为分子考古重要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logenin基因 古DNA 分子性别鉴定 分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腰丛阻滞降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1 位作者 蔡文博 王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8-863,共6页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腰丛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组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CPLB组气管插管前行腰丛阻滞,术后行CLPB镇痛;PCIA组术后行PCIA。记录术后12,24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于术前1 d(D0)以及术后1(D1),3(D3),7(D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记录POCD发生情况;D0,D1,D3及D7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浓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LPB组术后12,24及48 h VAS评分明显低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CLPB组于D1,D3时MMSE评分明显增高(P<0.05),POCD的发生率降低(P<0.05)。CLPB组D1,D3时组S-100β浓度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CLPB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抑制S-100β的产生,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丛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认知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微粒辅助细胞激光热作用疗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翠萍 张镇西 姚保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金纳米微粒对可见光的强吸收特性使得光能可以高效地转换为热能.由于金纳米微粒的尺度在几十纳米范围,并且很容易与其他生物体结合,因此可以在局部范围进行激光选择性加热,这非常适合作为分子或细胞的靶向.采用这种金纳米微粒辅助激光... 金纳米微粒对可见光的强吸收特性使得光能可以高效地转换为热能.由于金纳米微粒的尺度在几十纳米范围,并且很容易与其他生物体结合,因此可以在局部范围进行激光选择性加热,这非常适合作为分子或细胞的靶向.采用这种金纳米微粒辅助激光热作用方法,对牛肠碱性磷酸酯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的选择性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以及对细胞的选择性灭活进行了试验并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用这种方法进行基因转染以及选择性光热治疗一些疾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射 金纳米微粒 生物分子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中免疫活性细胞分布的原位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黎 何建军 +3 位作者 陈侃 来宝长 司履生 王一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和胃癌局部引流淋巴结(LDLN)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免疫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活性细胞(ICC)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的病理学方法,对22例乳腺癌LDLN(71个)和7例进展期胃癌LDLN(28个)进行组织形态学分类,并以抗穿孔素、抗颗粒酶B、抗CD8、抗CD56、抗CD68、抗S-100、抗CD134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mAb)进行催化信号放大(Catalyzedsignalamplification,C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LNDN中ICC的分布。结果:肿瘤LDLN中以副皮质区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从无转移、微转移到晚期转移过程中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无和微转移的淋巴结内,穿孔素+、颗粒酶B+及S100+DC的数量高于晚期转移淋巴结(P<0.05);而S100+DC不仅数量减少,而且其形态也有变化,呈多角形、星形,并有胞质突起,与周围淋巴细胞接触呈活化状态的DC变为椭圆形,少有胞质突起或呈短突起的静止状态的DC。CD134+细胞及CD25+细胞的数量在晚期转移淋巴结中明显高于无和微转移淋巴结(P<0.01)。ICC在无和微转移的前哨和非前哨淋巴结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LDLN中ICC分布的变化,提示随着肿瘤的进展,其免疫微环境向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活性细胞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乙腈-盐在线堆积方法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宇 赵永席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4-838,共5页
以两种多肽为例,在详细考察样品基质、背景缓冲液性质以及其它操作因素对堆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乙腈-盐堆积法的可能机理为乙腈-致-快速-大体积堆积-盐诱导-类-等速电泳过程,并用实验加以验证.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乙腈 堆积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中热效应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忠明 张镇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基于Pennes传热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动力治疗中激光作用所引起的组织温升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在生物组织内形成热源,该热源在一维生物组织空间引起组织的温升一般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增大,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减少.激光照射生... 基于Pennes传热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光动力治疗中激光作用所引起的组织温升的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在生物组织内形成热源,该热源在一维生物组织空间引起组织的温升一般随时间呈指数形式增大,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减少.激光照射生物组织产生热效应,存在一个最小阈值光剂量,仅当照射的激光剂量大于阈值光剂量时,才能产生热效应.阈值光剂量大小由生物组织的光学参量和热物性参量决定,并随激光照射处的距离呈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光剂量 光热效应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远程康复软件系统建模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郁苗 王珏 张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介绍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及Rose开发的远程康复及其软件系统。方法以远程评定子系统为例,对用例图、合作框图和类图进行详细说明。结果和结论开发出了基于UML的远程康复软件系统模型。
关键词 远程康复 统一建模语言(UML) ROSE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二维两点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军 石晓强 梁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4-85,共2页
设计集成了一种可用于分离检测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复杂样品的化学发光二维两点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检测器同时检测第一维和第二维的分离峰信息,可获得样品的二维分离谱图,满足了对多种复杂结构微流控芯片分离特性进行... 设计集成了一种可用于分离检测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等复杂样品的化学发光二维两点检测微流控芯片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检测器同时检测第一维和第二维的分离峰信息,可获得样品的二维分离谱图,满足了对多种复杂结构微流控芯片分离特性进行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化学发光 二维分离 两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场力的电磁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忠明 张镇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5,共5页
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导出光场中线性动量的守恒定律,并获得光散射力和梯度力的一般表达式,进而解释光场辐射压及尺寸远小于光波长的任意形状的生物微粒子在激光光场中所受的散射力和梯度力。理论分析表明光散射力是由于偶极子散射导致电磁... 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导出光场中线性动量的守恒定律,并获得光散射力和梯度力的一般表达式,进而解释光场辐射压及尺寸远小于光波长的任意形状的生物微粒子在激光光场中所受的散射力和梯度力。理论分析表明光散射力是由于偶极子散射导致电磁波动量变化产生,而梯度力为作用在感应偶极子上的洛伦兹力,激光对微粒的作用力与光束束腰半径、粒子的大小、粒子及周围媒质的折射率和激光功率等系统参数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的电磁理论 光场辐射力 理论分析 生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表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虎勤 廖光熙 +3 位作者 周铁 夏寅 赵西晨 陈雪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 为了建立汉代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的数据库,为跨地域横向对比研究及彩俑的中长期保护和博物馆展出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MINLTA CR-300色度仪、X-Rite Spectrodensitometer密度仪、XTL系列显微镜分析方法,对汉代陶俑彩绘6种颜料层61个样品的色度数据和5件陶俑残片颜料密度值的分布范围和表面显微结构信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在大量色度数据的收集分析基础上,构建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球体色度容差评估结果表明,黑色样品保存较为完好,橙红色色度腐蚀现象严重,橙红色陶俑样品较其他样品分布均匀。颜料密度分析表明,橙红色陶俑腿残片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表面的颜料层较均匀且致密。显微分析发现,5%B72乙醇体系对表面颜料加固中,B72加固剂的分散性好,颜料表面无明显变化,在陶俑彩绘颜料保护过程中,B72-乙醇体系是可以选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彩绘 颜料 色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陶俑彩绘颜料表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虎勤 廖光熙 +2 位作者 夏寅 赵西晨 陈雪梅 《文博》 2009年第6期151-156,共6页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 利用色度仪、反射密度计和显微分析技术,对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测定了各种颜料层的色度、密度和颜料表相的显微结构信息,获得各种颜料的色度分布范围,表征出彩绘颜料层的密度和风化状况,关联分析了颜料密度与颜料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球体色度容差评估模型,为颜料层表面的色泽评价提供定量化评价,为陶俑彩绘颜料保存时间尺度的评估提供分析数据,为陶俑彩绘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俑彩绘 颜料 色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