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蓉 赵铭姝 +1 位作者 汪飞 宋晓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0-461,共2页
总结了LiFePO4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合成方法;阐明了LiFePO4大电流充放电时容量衰减的原因;简述了利用包覆碳、掺杂等手段提高该正极材料导电率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合成方法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青 李兵虎 +2 位作者 童文俊 杨志懋 丁秉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47-49,共3页
综述了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改性方面进行的界面、添加剂和纤维增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认为,界面改性、添加剂及纤维特别是纳米碳管等能显著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添加剂 纤维增强 研究 导电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电化学性能改进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蓉 赵铭姝 +2 位作者 赵青 马红利 宋晓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4-677,共4页
LiFePO4 and carbon-doped LiFePO4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solid-phase synthesis.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SEM,elemental analy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Thes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LiFePO4 and carbon-doped LiFePO4were prepared by a novel solid-phase synthesis.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SEM,elemental analy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Thes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favored stabilization of samples as well as offered some control of the product morphology.Carbon-doped LiFePO4 retained olivine structure and had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electrochemical evaluation of the doped product showed a lithium insertion plateau around 3.5 V(vs.Li/Li+) together with the initial 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159.9 mAh·g-1 at 0.1C rate and with little specific capacity decay after 20 cycle at roo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亚铁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汪飞 赵铭姝 宋晓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总结了锡氧化物、锡复合氧化物以及锡合金的制备方法、性能和贮锂机理,概述了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锡基负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因其制备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锡基化合物 贮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片式电感低介低烧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明 王峰 +1 位作者 刘岗 张波涛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3期23-26,共4页
低温烧结、低介电常数和低介质损耗的陶瓷材料是影响叠层片式电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高频MLCI低介电常数陶瓷材料的最新研究,重点介绍了玻璃-陶瓷复合体系和微晶玻璃体系的材料研究进展,并简述了MLCI低温烧结方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叠层片式电感 低介电常数 低温烧结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铭姝 汪飞 宋晓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55-258,共4页
介绍了合金负极的种类、反应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嵌过程对结构和体积变化的影响,充放电区间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产生的原因。合计负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必须解决其体积膨胀大、... 介绍了合金负极的种类、反应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嵌过程对结构和体积变化的影响,充放电区间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产生的原因。合计负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必须解决其体积膨胀大、循环性能不好的问题。按照结构相容性选择合适的合金体系和不同的制备方法,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有更大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研究进展 制备方法 循环性能 不可逆容量 反应类型 体积变化 合金体系 充放电 比容量 性选择 实用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Cu_(70)Cr_(30)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志明 雷彬彬 +1 位作者 唐丽文 王亚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2,99,共3页
研究了室温低应变速率下大变形冷轧Cu70Cr30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Cu70Cr30复合材料经冷轧变形后富Cr相的显微组织呈现明显的纤维状;显微硬度在刚开始变形时上升很快,随变形的增加,硬度增加的幅度逐步降低;导电率随轧制... 研究了室温低应变速率下大变形冷轧Cu70Cr30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Cu70Cr30复合材料经冷轧变形后富Cr相的显微组织呈现明显的纤维状;显微硬度在刚开始变形时上升很快,随变形的增加,硬度增加的幅度逐步降低;导电率随轧制变形的增加而降低,当达到一定量的大变形后,导电率又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70Cr30复合材料 冷轧 显微组织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1/4)Bi_(3/4))(Mg_(1/4)Ti_(3/4))O_3新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文娟 王晓莉 云斯宁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得到了一种钙钛矿结构的无铅新陶瓷材料(Na1/4Bi3/4)(Mg1/4Ti3/4)O3(NBMT)。NBMT为低温烧结陶瓷,成瓷温度在1 050℃左右,室温下具有六方结构,点阵常数a=4.92 nm,c=5.19 nm。NBMT陶瓷室温下的介电常数为720,在320℃附近... 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得到了一种钙钛矿结构的无铅新陶瓷材料(Na1/4Bi3/4)(Mg1/4Ti3/4)O3(NBMT)。NBMT为低温烧结陶瓷,成瓷温度在1 050℃左右,室温下具有六方结构,点阵常数a=4.92 nm,c=5.19 nm。NBMT陶瓷室温下的介电常数为720,在320℃附近达最大值1 900;其陶瓷呈现弛豫型铁电体的特征,ΔTm高达107℃,不同于一般弛豫铁电体,矫顽场强高于40 kV/cm。NBMT的压电常数d33为7 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低温烧结陶瓷 无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过冷条件下Cu-Co合金的液相分解 被引量:14
9
作者 孙占波 宋晓平 +3 位作者 胡柱东 杨森 曹崇德 魏炳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3,共6页
用金相分析法对含 10 %~ 30 %Co Cu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液相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深过冷条件下Cu Co合金首先形成富Co的α枝晶 ;由于α Co枝晶的分数小于平衡凝固态 ,剩余液相是过饱和的 ;当液态合金过冷到液相分解区... 用金相分析法对含 10 %~ 30 %Co Cu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液相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深过冷条件下Cu Co合金首先形成富Co的α枝晶 ;由于α Co枝晶的分数小于平衡凝固态 ,剩余液相是过饱和的 ;当液态合金过冷到液相分解区后 ,将分解成富Cu和富Co的两个液相。Cu Co合金液相分解过程包括富Co液滴的形成、长大、积聚及富Co液滴的二次相分解。首次观察到在过饱和的富Cu液相发生液相分解后 ,原始枝晶重熔并参与液相分解的反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过冷 液相分解 CU-CO合金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相Nd_2Fe_(14)B/α-Fe磁体的微结构和交换耦合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森 李山东 +5 位作者 刘先松 谢国治 田宗军 彭坤 宋晓平 都有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34-1237,共4页
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高性能纳米双相耦合Nd2 Fe14 B/α Fe磁体 ,研究了快淬速率对其微结构和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控制快淬速率在 12m/s时 ,可直接得到显微组织均匀 ,α Fe相粒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纳米双相耦合Nd2 Fe14 B/... 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高性能纳米双相耦合Nd2 Fe14 B/α Fe磁体 ,研究了快淬速率对其微结构和交换耦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控制快淬速率在 12m/s时 ,可直接得到显微组织均匀 ,α Fe相粒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纳米双相耦合Nd2 Fe14 B/α Fe磁体。低温退火消除由快速凝固带来的成分不均匀性后 ,强烈的铁磁交换耦合作用导致其最高磁性能为 :iHc=432 .2kA/m ,Jr=1.0 8T ,(BH) max=115kJ/m3 。快淬速率提高 ,非晶相体积分数增加 ,在高温晶化热处理时软硬磁相析出不均匀 ,个别α Fe相粒子奇异长大 ,尺寸达到 10 0nm左右 ,这不利于软硬磁相间的交换耦合作用 ,有损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磁体 Nd2Fe14B/α-Fe磁体 交换耦合作用 微结构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过冷条件下Cu-Co合金的二次液相分解与合金的凝固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占波 宋晓平 +4 位作者 胡柱东 王献辉 杨森 曹崇德 魏炳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75,共4页
采用熔融玻璃深过冷技术和金相分析法 ,对Cu (10 %~ 30 % )Co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二次液相分解和合金的凝固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由于液相分解后富Co液相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 ,使Cu原子不断从富Co液相中分解出来。如果... 采用熔融玻璃深过冷技术和金相分析法 ,对Cu (10 %~ 30 % )Co合金液态深过冷条件下的二次液相分解和合金的凝固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由于液相分解后富Co液相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 ,使Cu原子不断从富Co液相中分解出来。如果分解出的Cu原子不能扩散到富Cu液相中 ,会在富Co液相内形成富Cu液滴。但合金凝固后富Co相中富Cu相并非都来自于二次液相分解 ,一部分是来自于富Co液相长大和富Co相选分结晶。冷却曲线的测定结果和分析显示 ,Cu Co合金液相分解后 ,富Co液相的结晶温度与合金成分和实验条件有关。富Co液滴结晶完成后发生了包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过冷 液相分解 凝固 金相组织 铜钴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重熔Cr等离子喷涂层的组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耿 梁工英 +1 位作者 黄俊达 曹玉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用5kWCO2激光器对铜排表面的Cr等离子喷涂层进行重熔,并对激光熔覆层组织、硬度、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组织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平均显微硬度为HV200,是基体的3倍左右。激光熔覆层和等离子喷涂层在0.3... 用5kWCO2激光器对铜排表面的Cr等离子喷涂层进行重熔,并对激光熔覆层组织、硬度、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组织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平均显微硬度为HV200,是基体的3倍左右。激光熔覆层和等离子喷涂层在0.35mm处的电导率分别为70.4%IACS和53.5%IACS,对于3mm厚的铜排,激光熔覆和等离子喷涂铜排的整体电导率则分别为96.2%IACS和92.6%IACS。激光熔覆层和激光熔覆后铜排的整体电导率均高于相应的等离子喷涂层及其铜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等离子喷涂 铜排 导电性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永仁 罗艳妮 +1 位作者 杨志懋 丁秉钧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概述了多孔陶瓷的分类、性能及特点,回顾了多孔陶瓷传统的制备方法,归纳了多孔陶瓷新的制备方法,并阐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指出了当前多孔陶瓷的研究热点和今后所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多孔陶瓷 泡沫陶瓷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锰酸锂掺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峰 赵铭姝 宋晓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1,共2页
对尖晶石型LiNixMn2-xO4,尤其是LiNi0.5Mn1.5O4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溶胶-凝胶法、超声波溅射法、熔盐烧结法和湿化学法等制得的LiNi0.5Mn1.5O4,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130 mAh/g)和较好的循环性能(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5%)。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尖晶石型LIMN2O4 Ni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挤压CuCr25合金显微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志明 王亚平 +1 位作者 彭成允 陈园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7,231,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CuCr合金的使用性能,笔者研究了挤压变形CuCr25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以及不同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条件下CuCr25合金显微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挤压变形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均匀,晶粒大大细化;CuCr25合金挤压后经... 为了进一步提高CuCr合金的使用性能,笔者研究了挤压变形CuCr25合金的显微组织变化以及不同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条件下CuCr25合金显微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挤压变形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均匀,晶粒大大细化;CuCr25合金挤压后经过950℃×1h固溶,在450℃时效2h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显微硬度可达到156HV,较铸态提高了68%,电导率可达24mS/m,较铸态提高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25合金 时效处理 显微硬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形成机理与形貌控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严岩 刘岗 刘斌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28-30,34,共4页
综述了水滑石生长机理研究的几种典型理论和影响水滑石形貌、尺寸和结构控制的因素,重点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形貌特征的影响。
关键词 水滑石 形成机理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组元大块非晶的形成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林军 梁工英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9,52,共7页
综述近几年新型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和发展状况,总结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重点叙述磁性大块非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指明大块非晶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大块非晶合金 综述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智军 张晖 薛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共3页
两维石墨烯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石墨烯纳米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一条一维尖锐的刀口状边缘,电场增强系数大,是很好的电子场发射材料。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纳米片结构特点,综述了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及电子发射性能,指出... 两维石墨烯纳米材料是目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石墨烯纳米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一条一维尖锐的刀口状边缘,电场增强系数大,是很好的电子场发射材料。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纳米片结构特点,综述了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及电子发射性能,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材料 场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混效应对化学法制备超细铜粉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永辉 兰新哲 +1 位作者 杨勇 梁工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6,共3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度在200nm左右、形貌均匀的球形超细铜粉。研究结果表明,将硫酸铜滴加到水合肼和PVP的混合溶液中,形成的溶液体系局部过饱和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形核速率都非常快,在极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的铜晶核。高速搅拌时,...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度在200nm左右、形貌均匀的球形超细铜粉。研究结果表明,将硫酸铜滴加到水合肼和PVP的混合溶液中,形成的溶液体系局部过饱和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形核速率都非常快,在极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的铜晶核。高速搅拌时,溶液体系的微混状况良好,在剪切搅拌抑制机制与断裂破碎机制的作用下会生成粒度较小、形貌均一的铜粉颗粒;低的搅拌速度下,微混作用较弱,PVP分子在铜晶核表面产生不完全吸附,导致铜晶核的二次成核和定向生长,生成长方体的条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速率 超细 球状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的合金化对Cu-Co合金磁学性能和GMR效应的影响
20
作者 刘剑 孙占波 宋晓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4,277,共4页
 磁学性能分析表明,Cu85Co15熔体快淬过程中即可通过液相分解形成大块铁磁性富Co相,也可通过固相分解形成纳米超顺磁相,而Cu80Co15Ni5合金则主要通过固相分解形成纳米超顺磁相。Ni对Cu Co合金液相分解的抑制和增加固溶体过饱和度从而...  磁学性能分析表明,Cu85Co15熔体快淬过程中即可通过液相分解形成大块铁磁性富Co相,也可通过固相分解形成纳米超顺磁相,而Cu80Co15Ni5合金则主要通过固相分解形成纳米超顺磁相。Ni对Cu Co合金液相分解的抑制和增加固溶体过饱和度从而促进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作用使Cu80Co15Ni5合金相对于无Ni的Cu85Co15合金时效后纳米超顺磁相尺寸减小,体积密度明显增高。Ni合金化还使Cu Co合金富Co磁性相的尺寸一致性得到很大改善,减小了磁性相间的交互作用。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增大GMR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合金 磁学性能 GMR效应 合金化 铜合金 熔体快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