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改性方法及其在电化学析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蕴青 杨国锐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532-3549,共18页
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是电催化析氢的良好催化剂。然而,实现过渡金属磷化物在电解水制氢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本文以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组成变化为出发点,从金属/磷(M/P)化学计量比的角度对过渡... 过渡金属磷化物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是电催化析氢的良好催化剂。然而,实现过渡金属磷化物在电解水制氢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催化性能。本文以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组成变化为出发点,从金属/磷(M/P)化学计量比的角度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性能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其常见的制备方法,详细综述了元素掺杂、构造缺陷、构建界面工程、耦合炭材料、调控微观结构、改善材料浸润性等改性方法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电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新型磷源的开发、测试标准化、晶面调控等方面对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磷化物 催化剂 电解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制剂和血浆中的盐酸多巴胺 被引量:10
2
作者 于春玲 唐玉海 +2 位作者 韩小年 刘宏浪 刘养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9-121,124,共4页
在碱性介质中,盐酸多巴胺对鲁米诺-KIO4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微量快速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0.02μg/L(3σ);对1.0μg/L盐... 在碱性介质中,盐酸多巴胺对鲁米诺-KIO4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微量快速测定盐酸多巴胺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0.02μg/L(3σ);对1.0μg/L盐酸多巴胺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9%。此法已成功地用于注射剂及血浆中盐酸多巴胺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盐酸多巴胺 制剂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粉体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剑 曹瑞军 郗英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7-39,23,共4页
 本文论述了表面活性剂在Al2O3纳米粉体制备、改性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粉体修饰中的作用。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Al2O3纳米粉体 制备 改性 纳米材料 纳米微粒 表面修饰 三氧化二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AM树状大分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容男 郭秀生 +1 位作者 于德梅 胡加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1-675,共5页
PAMAM树状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与性能,应用于水处理中,具有无毒和高效的特点。本文综述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染料废水、高硅水等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PAMAM树状大分子在水处理中的处理效果受溶液的pH值、作用时间、树... PAMAM树状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与性能,应用于水处理中,具有无毒和高效的特点。本文综述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染料废水、高硅水等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PAMAM树状大分子在水处理中的处理效果受溶液的pH值、作用时间、树状大分子的代数等因素的影响,且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可再生。最后探讨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将通过改性PAMAM树状大分子或合成新树状大分子扩大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AM树状大分子 水处理 重金属离子 染料 硅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孟狮 杨靖华 +4 位作者 李荀 刘军伟 陈琦 张凌紫 郗英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6,23,共4页
对TiO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形成机理方面作了综合评述,概述了其研究现状及最新应用进展,简述了其在各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管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奋乃静药物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弋景峰 韩小年 +1 位作者 于春玲 唐玉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奋乃静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在硝酸介质中,奋乃静能被硫酸铈氧化生成发光物质奋乃静砜,从而产生化学发光。基于此,建立了奋乃静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不用任何发光增敏剂,奋...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奋乃静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在硝酸介质中,奋乃静能被硫酸铈氧化生成发光物质奋乃静砜,从而产生化学发光。基于此,建立了奋乃静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不用任何发光增敏剂,奋乃静在1.0×10-7-7.0×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8.0×10-8g/mL,对1.0×10-6g/mL的奋乃静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8%。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宽,应用于奋乃静片剂分析,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奋乃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党晓怡 唐玉海 +2 位作者 姚宏 孙媛媛 符军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4,共2页
目的 建立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方法 二苯乙烯苷对鲁米诺 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在pH =12的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二苯乙烯苷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借此建立了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 目的 建立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方法 二苯乙烯苷对鲁米诺 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在pH =12的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此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与二苯乙烯苷浓度间呈线性关系 ,借此建立了二苯乙烯苷的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法。结果 此方法检出限为 6 .0× 10 -5g·L-1,线性范围为 1.0× 10 -4~ 1.6× 10 -2 g·L-1。对 1.1× 10 -4g·L-1二苯乙烯苷平行测定 11次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1.4 6 %。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二苯乙烯苷 何首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春玲 唐玉海 +2 位作者 韩小年 孙四娟 熊凤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诺氟沙星 测定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革兰阴性杆菌 毛细管电泳法 化学发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吩噻嗪类药物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小年 唐玉海 +2 位作者 于春玲 刘养浩 刘宏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确定以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盐酸氯丙嗪和盐酸... 目的确定以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测定吩噻嗪类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方法在碱性介质中,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盐酸氯丙嗪和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0×10-9-1.0×10-6g/mL和3.0×10-8-7.0×10-5g/mL,检测限分别为5.0×10-10g/mL和7.3×10-9g/m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宽,应用于相应注射剂和片剂分析,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吩噻嗪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玉海 姚宏 孙媛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9-641,共3页
在碱性介质中,环丙沙星对鲁米诺-KIO4-Co2+反应体系产生的化学发光明显地受到抑制,且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强度与环丙沙星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基于上述现象,提出了环丙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法。环丙沙星的质量浓度在3.0×10-7~... 在碱性介质中,环丙沙星对鲁米诺-KIO4-Co2+反应体系产生的化学发光明显地受到抑制,且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强度与环丙沙星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基于上述现象,提出了环丙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法。环丙沙星的质量浓度在3.0×10-7~1.0×10-5g.L-1之间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g.L-1。对浓度水平为1.0×10-6g.L-1的盐酸环丙沙星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到RSD(n=11)值为2.7%。应用此方法分析了环丙沙星药片,所得结果与按中国药典方法所得测定值保持一致,回收率试验的结果在98.5%~10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流动注射 抑制 盐酸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熔融接枝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炜涛 于德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1-14,共4页
聚烯烃通过接技改性可扩大其应用领域。本文介绍了聚烯烃单组分和多组分熔融接枝反应及相关机理。讨论了复合引发剂、接枝单体、聚合物颗粒尺寸及反应设备等因素对熔融接枝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聚烯烃 熔融接枝 化学改性 单体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苏敏茹 郭秀生 +1 位作者 匡新谋 赵粉娟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5,共5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在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纳米粒子、介孔材料、纳米空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随着科学及工业的发展,PAMAM 的用途将会更加广泛。
关键词 聚酰胺-胺 树状大分子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铟硫三元量子点的合成及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美娜 马小芳 +3 位作者 李程豪 童金辉 周桂江 关晓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33-6046,6075,共15页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尺寸在1~10 nm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学性质,在定量分析、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前景巨大。其中铜铟硫(CuInS_(2))三元QDs因其不含毒性重金属元素镉或铅,且荧光性质稳定,从而被认...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尺寸在1~10 nm的半导体纳米晶体,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学性质,在定量分析、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前景巨大。其中铜铟硫(CuInS_(2))三元QDs因其不含毒性重金属元素镉或铅,且荧光性质稳定,从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型荧光纳米材料。详细介绍了CuInS_(2)三元QDs的研究进展,从基本性质出发,阐述了其光学特性,重点介绍CuInS_(2)三元QDs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不同的合成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表面修饰功能分子的方法增强其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满足生物医学应用的要求。同时,总结了CuInS_(2)三元QDs在生物分子定量检测、体外细胞成像和体内生物成像多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该类材料在发展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nS_(2)量子点 荧光 合成方法 定量检测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及其衍生物在非均相Fenton催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航 杨鸿辉 +1 位作者 石博方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11-5819,共9页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工艺(AOP)的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传统Fenton技术适用pH范围窄、易产生铁污泥、催化剂难回收等问题,但其反应活性受催化剂材料限制。本文介绍了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在非均相Fenton技术中... 非均相Fenton氧化技术作为高级氧化工艺(AOP)的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传统Fenton技术适用pH范围窄、易产生铁污泥、催化剂难回收等问题,但其反应活性受催化剂材料限制。本文介绍了近几年金属有机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在非均相Fenton技术中的应用成果,分析了MOFs及其衍生物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易于结构调控等优点在改善非均相Fenton技术活性位点不足、Fe^(2+)/Fe^(3+)循环效率低、传质效率差等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综述了对MOFs进行改性设计以获得高活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应用MOFs作为催化剂材料仍存在的缺陷。未来MOFs催化剂的研究应集中在高活性改性设计及商业化应用这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非均相Fenton反应 催化剂 设计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的的合成及其与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5
作者 翁博丰 郭秀生 +2 位作者 于德梅 乔春苗 高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95-2200,共6页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在众多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形高分子 聚酰胺-胺 金属配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基混合吸声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席莺 李旭祥 +1 位作者 方志刚 茅素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将聚氯乙烯及其共混发泡材料与无机吸声材料混合 ,研制了一种新型吸声物材料 ,其平均吸声系数为 0 .5左右 ,尤其是中低频吸声性能 ,明显优于其它吸声材料。文中讨论了厚度、容重、无机物含量及粒径分布等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泡沫塑料 共混材料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聚氯乙烯基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3水性核壳结构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和玲 梁军艳 +2 位作者 高敏 朱江安 徐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 ctyflon-G 04)为原料的水性核壳型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并利用FT-IR、SEM-EDX、TEM、DSC等手段研究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粒子的结构和形态,分析了氟单体含量和复合乳化剂含量对聚合物乳液性能及成膜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成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硅丙烯酸酯核壳型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和玲 徐岩 +1 位作者 朱江安 梁军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7-192,共6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HMA)、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壳的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利用FTIR,TEM,SEM—EDX和DSC等手段对乳液组成、乳胶粒子结构、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氟/硅含量对聚合物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粒子尺寸为20~30nm,乳液膜的性能与膜表面氟和硅的含量及相容性有较大的相关性,当m(氟):m(硅单体)=3:1时,形成的膜均匀透明,吸水率较低,尺寸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 含氟/硅丙烯酸酯聚合物 核壳结构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性HTPB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捷 郑元锁 +2 位作者 高国新 王蕾 谭溢波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23-326,332,共5页
采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进行环氧化改性,制备出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将EHTPB分别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4,4-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三种异氰... 采用过氧乙酸原位法对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进行环氧化改性,制备出不同环氧值的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将EHTPB分别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4,4-二环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三种异氰酸酯类固化剂以及扩链剂1,4-丁二醇(BDO)固化交联形成聚氨酯,然后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红外和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产物力学性能,H12MDI是一种更好的固化剂;EHTPB环氧值最佳值控制在0.18mol·(100g)-1为好;加入扩链剂BDO可以提高产物的力学性能,BDO的最佳加入量为BDO的-OH与HTPB的-OH的摩尔比为1—2,EHTPB/H12MDI/BDO体系具备最佳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环氧化端羟基聚丁二烯(EHTPB) 聚氨酯 力学性能 异氰酸酯 1 4-丁二醇(B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霞 唐玉海 +2 位作者 赵新锋 卢宏波 郑晓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616,620,共4页
目的 建立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并用高效液相 质谱法进行产物分析。方法 以 95 0mL·L-1乙醇为夹带剂 ,在 2 0MPa、4 5℃条件下 ,萃取丹参药材 1h后 ,再在 30MPa、6 5℃条件下 ,以 10 0mL·L-1的乙醇为... 目的 建立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并用高效液相 质谱法进行产物分析。方法 以 95 0mL·L-1乙醇为夹带剂 ,在 2 0MPa、4 5℃条件下 ,萃取丹参药材 1h后 ,再在 30MPa、6 5℃条件下 ,以 10 0mL·L-1的乙醇为夹带剂萃取 2h ,并将超临界萃取法与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超临界萃取法萃取的成分最多 ,萃取效率也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耗时少、准确、效率高且提取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CO2超临界萃取 高效液相-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