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秋季大气细粒子(PM_(2.5))中化学元素的浓度特征和来源 被引量:18
1
作者 甘小凤 曹军骥 +2 位作者 王启元 沈振兴 徐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692-11694,11697,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安市秋季大气细粒子(PM2.5)中化学元素的浓度特征及来源。[方法]于2009年10月利用微流量采样器采集西安大气中PM2.5样品,分析其元素浓度特征及来源。[结果]西安市秋季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168.44μg/m3,最小值为53... [目的]研究西安市秋季大气细粒子(PM2.5)中化学元素的浓度特征及来源。[方法]于2009年10月利用微流量采样器采集西安大气中PM2.5样品,分析其元素浓度特征及来源。[结果]西安市秋季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168.44μg/m3,最小值为53.29μg/m3,最大值达358.16μg/m3,高于北京、珠江三角洲;PM2.5中S、Zn、K、Cl、Ca、Fe的质量浓度均超过1.0μg/m3,处于较高污染水平;PM2.5中K与有机碳(OC)、元素碳(EC)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75(P<0.0001),说明OC、EC与K具有相同的来源,生物质燃烧对OC、EC有一定的贡献;元素的富集因子分析表明,K、Ca、Fe、Ti、Mn和Cr主要来源于地壳或岩石风化等自然源,而S、Zn、Cl、Pb、Br、Mo、Cd和As主要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而受土壤扬尘等自然源的影响较小,其中Cd的富集因子最大,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等人为污染;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冶金化工、扬尘等是该区秋季PM2.5的主要来源。[结论]该研究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粒子 化学元素 富集因子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浐河、灞河硝酸盐氮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示踪探讨 被引量:26
2
作者 邢萌 刘卫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3-789,共7页
硝酸盐是河流主要污染物之一,近些年,对西安市各主要河流监测发现硝酸盐氮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然而对这些河流硝酸盐氮污染源尚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不同氮来源的硝酸盐氮同位素组成不同,氮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河流硝酸盐污染源方面的... 硝酸盐是河流主要污染物之一,近些年,对西安市各主要河流监测发现硝酸盐氮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然而对这些河流硝酸盐氮污染源尚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不同氮来源的硝酸盐氮同位素组成不同,氮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应用到河流硝酸盐污染源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对西安市东部补给水源(浐河、灞河)无机氮含量变化调查,并利用河水硝酸盐氮同位素组成和特征,初步讨论了这两条河流硝酸盐氮的可能污染源。结果显示,浐河、灞河在源头附近δ15N-NO3-是由岩石和天然土壤中的有机氮起主导因素;中游δ15N值偏重是由于农业活动施加化肥引起;下游δ15N达到最高,说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粪肥的影响占主导。该结论为以后深入研究陕西地区河流水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5N 硝酸盐 氮污染 浐河 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浐河城市人造水面富营养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榕 王志盈 +2 位作者 邵远 孟小兰 赵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通过对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中叶绿素(Chl.a)、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与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参数实际监测的统计计算,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西安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富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计算统计结果表明,... 通过对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中叶绿素(Chl.a)、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与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参数实际监测的统计计算,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西安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体富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计算统计结果表明,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已呈中度富营养化等级,浐河城市人造水面水质呈有机型污染?⒄攵云湎肿?提出了以截污、清淤、补水、生物净化等工程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造水面 富营养化 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亚萍 赵靓 +3 位作者 赵景联 侯永平 种法国 梁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采用浸渍法以TiO2为载体制备了固载型杂多酸光催化剂——H3PW12O40/TiO2,H8SiW12O42/TiO2,H7PMo12O42/TiO2。通过Hammett指示剂与紫外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的酸度,分别考察杂多酸种类、浸渍时间、浸渍浓度、烧结方式、... 采用浸渍法以TiO2为载体制备了固载型杂多酸光催化剂——H3PW12O40/TiO2,H8SiW12O42/TiO2,H7PMo12O42/TiO2。通过Hammett指示剂与紫外光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固体杂多酸催化剂的酸度,分别考察杂多酸种类、浸渍时间、浸渍浓度、烧结方式、烧结温度对催化剂酸度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杂多酸固载到TiO2的表面,得到了催化活性较TiO2更强的复合杂多酸光催化剂,其对酸性大红3R的降解率从纯TiO2的79%提高到91%。以磷钨酸水溶液浸渍TiO2,浸渍浓度为0.10mol?L?1,浸渍时间为28h,烘干温度为120℃,微波炉焙烧功率为650W,烧结时间为40min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HPA-TiO2光催化系统中,杂多酸显著加速电子从TiO2表面到O2分子的传递,改变了TiO2光催化反应历程,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酸光催化剂 二氧化钛 杂多酸 光催化 酸性大红3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MBR与BPAC-SMBR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耀中 贺延龄 +3 位作者 刘永红 杨树成 谭华安 郝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ρ(PAC)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及2个体系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PAC-SMBR的过滤性能要优于AS-SMBR,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差异;随着ρ(PAC)的提高,膜过滤阻力的降低幅度依次减小;与AS-SMBR相比,BPAC-SMBR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生物活性炭 活性污泥 膜污染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强化四氯乙烯溶剂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景联 张银元 +1 位作者 王洪武 陈庆云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研究了超声波辐射强化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炭有机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温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时间、超声辐射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 ,优选出了超声辐射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 研究了超声波辐射强化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炭有机硫的技术。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温度、超声辐射萃取反应时间、超声辐射功率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 ,优选出了超声辐射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脱除煤样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用四氯乙烯作溶剂 ,环境压力下 ,煤浆浓度为 10mL g、煤粒度为 0 0 74mm、萃取反应时间 12 0min ,萃取反应温度 90℃ ,超声辐射功率 5 0 0W ,超声辐射频率 4 0kHz ,煤样有机硫的脱硫率可达到 5 9 1%。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波辐射下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是脱除煤中有机硫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四氯乙烯溶剂萃取法相比 ,能够显著的缩短反应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强化 四氯乙烯溶剂法 有机硫 煤炭 脱硫 超声辐射 洁净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玲 贺延龄 顾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以人工合成硫酸盐废水为基质,采用硫酸盐还原—气提脱硫—甲烷化的串联工艺,考察了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和气提脱硫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整个串联工艺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硫酸盐还原相中SO42-负荷在回流比为15:1的情况... 以人工合成硫酸盐废水为基质,采用硫酸盐还原—气提脱硫—甲烷化的串联工艺,考察了硫酸盐还原相反应器和气提脱硫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整个串联工艺系统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1)硫酸盐还原相中SO42-负荷在回流比为15:1的情况下可达到10.5 kg SO42-/(m.3d),同时对SO42-的还原率保持在80%以上;(2)气提脱硫器效果显著,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硫化物含量<50 mg/L,不会对后续反应产生影响;(3)产甲烷相中COD负荷达到15kgCOD/(m.3d)时,去除率保持在85%以上;(4)进水废水pH在8.0左右时,反应器可获得最高的硫酸盐去除率并使出水中硫酸盐浓度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5)当COD/SO42-比值达到3时,系统对负荷的冲击仍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整体工艺对SO42-的还原率达到90%以上,COD去除率在94%左右,该系统最终实现了硫酸盐及有机物有效去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 两相UASB 产甲烷 高浓度硫酸盐废水 厌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介体型电流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3
8
作者 钱军民 李旭祥 +1 位作者 黄海燕 金志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 ,将葡萄糖氧化酶 (GOD)和介体甲苯胺蓝 (TBO)通过共价键作用固定于铂电极表面上的溶胶 -凝胶薄膜载体上 ,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该功能化薄膜由γ_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四甲氧基硅在稀盐酸催化作用下通过水解 -缩聚反应制得 ;红外光谱证实 ,GOD和TBO在载体上的固定化是通过交联剂分子上的醛基与GOD、TBO和载体上的氨基反应实现的 ,共价交联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酶和介体从载体上的脱落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TBO能在GOD反应活性中心与铂电极表面之间进行有效的电子传递;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底物葡萄糖响应的线性范围是1~8mmol/L,检出限是0.05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技术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甲苯胺蓝 介电型电流式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HAC催化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云海 赵景联 王新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以自制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PHAC)负载镍为催化剂、碘甲烷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液体进料空时、甲醇与一氧化碳配比及加水量等反应工艺条件对甲醇羰基化反应及乙酸收率... 以自制的酚醛树脂基活性炭(PHAC)负载镍为催化剂、碘甲烷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在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甲醇羰基化合成乙酸的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液体进料空时、甲醇与一氧化碳配比及加水量等反应工艺条件对甲醇羰基化反应及乙酸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工艺条件对甲醇羰基化反应及乙酸的收率影响较大,在系统压力为1.0MPa,反应温度558K,液体进料空时为10gcat (mol h-1) -1, V(H2O):V(CH3OH)=3:100, n(CO):n(CH3OH):n(CH3I)=80:40:1的条件下乙酸收率最高达到了67.1%,而羰基化产物总收率可以达到79.1%,甲醇转化率可以达到93.8%,羰基化产物总收率和乙酸收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同类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羰基化 合成 乙酸 Ni/PHAC 酚醛树脂基活性炭 负载镍催化剂 碘甲烷 助催化剂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醋酸-过氧化氢氧化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景联 张银元 +1 位作者 陈庆云 傅清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9-253,共5页
在用多种氧化剂对煤炭脱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筛选出脱硫效果最好的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混合物氧化剂。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氧化剂种类、煤与氧化剂的配比、氧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煤的粒度、冰醋酸与过氧化氢的配比对脱硫率的影... 在用多种氧化剂对煤炭脱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筛选出脱硫效果最好的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混合物氧化剂。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氧化剂种类、煤与氧化剂的配比、氧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煤的粒度、冰醋酸与过氧化氢的配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优选出了冰醋酸与过氧化氢氧化法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冰醋酸与过氧化氢的体积比为 1∶1,反应温度为 10 4℃ ,反应时间为 1h ,煤与氧化剂的配比为 3g∶5 0mL ,煤的粒度为粒径小等于0 .2 3mm。在最佳条件下 ,原煤脱硫率可达到 6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醋酸 过氧化氢 氧化法 有机硫 煤炭 脱硫 氧化法 洁净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Fenton试剂氧化催化降解水中三氯乙烯 被引量:26
11
作者 赵景联 任国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90,共6页
对微波辐射与Fenton试剂氧化催化法相结合降解水中三氯乙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反应时间、Fenton试剂用量和配比、反应物初始浓度、pH值、微波功率和压强等条件对脱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氯乙烯脱氯率随微波功率、压强、... 对微波辐射与Fenton试剂氧化催化法相结合降解水中三氯乙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反应时间、Fenton试剂用量和配比、反应物初始浓度、pH值、微波功率和压强等条件对脱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氯乙烯脱氯率随微波功率、压强、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随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Fenton试剂用量、比例和反应物初始 pH有一个最佳值。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脱氯降解作用明显的催化剂量、Fenton试剂配比、反应时间、微波功率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 ,在Fenton试剂摩尔比为 6 0 ,Fenton试剂用量 10 %、反应时间 12min、微波功率 75 0W的最佳条件下 ,三氯乙烯脱氯率可以达到 87.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FENTON试剂 氧化催化 三氯乙烯 脱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晶化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种法国 赵景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以TiCl4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锐钛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TEM、TG-DTA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制备的TiO2为催化剂,通过酸性品红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场作用使... 以TiCl4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锐钛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利用XRD、TEM、TG-DTA等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以制备的TiO2为催化剂,通过酸性品红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场作用使反应体系均匀迅速的升温,加快了水热晶化反应速度,在20×105Pa的微波水热条件下Ti(OH)4水热晶化2.5h后,产物主要以锐钛型存在,晶粒粒径小于10nm。与常规水热合成时间相比,微波水热条件下在较短的晶化时间内形成了锐钛型TiO2,光催化降解品红的实验也证明微波水热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二氧化钛 水热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协同TiO_2光催化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宋璇 赵景联 苏慈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8-43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引入超声作用,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正辛烷为模拟油品对燃料油中硫化物的脱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光照强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二苯并噻吩(DBT)初始浓度、超声功率等因素对TiO2光催化二苯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引入超声作用,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正辛烷为模拟油品对燃料油中硫化物的脱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光照强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二苯并噻吩(DBT)初始浓度、超声功率等因素对TiO2光催化二苯并噻吩溶液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超声后DBT的降解率提高了10%左右,并在TiO2用量为2 g/L,通气量为800 mL/min,光照距离20 cm,DBT初始浓度为600 mg/L,反应时间为150 min,超声功率为500 W的条件下,DBT降解率达到了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TIO2 二苯并噻吩 脱硫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UV联用降解荧光增白剂CBW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庆云 白波 赵景联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对超声波、紫外联用技术降解荧光增白剂的反应进行研究 ,考察了辐射时间、超声功率、p H、H2 O2 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荧光增白剂的降解效率受辐射时间影响较大 ,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 ;提高超声波的功率可提高... 对超声波、紫外联用技术降解荧光增白剂的反应进行研究 ,考察了辐射时间、超声功率、p H、H2 O2 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荧光增白剂的降解效率受辐射时间影响较大 ,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 ;提高超声波的功率可提高荧光增白剂的降解率 ;H2 O2 的添加 ,可使溶液中的氢氧自由基的浓度增加 ,从而提高了荧光增白剂的降解率。在初始浓度为 40 mg/L,超声功率为 5 0 0 W、p H为 9、H2 O2 的添加量为 3 0 m L /L、反应 12 0 min的条件下 ,荧光增白剂的降解率可达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UV 降解 荧光增白剂CBW 超声波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有机磷酸三酯阻燃剂土壤吸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春莉 冯珊珊 +2 位作者 杜苗苗 齐月 Elke FRIES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以3种常用且极性相差较大的有机磷酸三酯阻燃剂(OPFR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研究OPFRs土壤吸附的分析方法:优化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条件——取样体积为7mL,萃取时间为30min,解... 以3种常用且极性相差较大的有机磷酸三酯阻燃剂(OPFR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研究OPFRs土壤吸附的分析方法:优化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条件——取样体积为7mL,萃取时间为30min,解吸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70℃和5min;分析测定过程中导致空白值升高的干扰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绘制标准曲线。利用已建立的SPME/GC-MS法对3种OPFRs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3种OPFRs在试验土壤中的吸附率为27%~69%,吸附程度随着OPFRs极性的减弱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定量测试要求,空白干扰小以及易于普及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有机磷酸三酯阻燃剂 土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申青峰 赵景联 +1 位作者 鲁晓雯 陈宋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60,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化学氧化法制备膨胀石墨吸附剂的最优条件,即每10 g鳞片石墨与20 mL98%的浓H2SO4、1 mL 30%的H2O2,于30℃下恒温反应,水洗干燥后在1 000℃下高温膨化。采用BET法和SEM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油性能和再生性能...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化学氧化法制备膨胀石墨吸附剂的最优条件,即每10 g鳞片石墨与20 mL98%的浓H2SO4、1 mL 30%的H2O2,于30℃下恒温反应,水洗干燥后在1 000℃下高温膨化。采用BET法和SEM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油性能和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吸附剂用于纯油吸附,其对食用调和油的吸附量可达78.1 g/g,且第1次再生效率为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含油废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曝气组合工艺降解采油废水黄原胶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璐 刘梅 +1 位作者 伏渭娜 赵景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2-34,40,共4页
以超声波清洗机和空气泵构成超声曝气组合工艺降解采油废水中黄原胶的反应系统,单因素考察了反应时间、通气量、超声功率、黄原胶溶液初始浓度以及pH等因素对黄原胶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选取黄原胶溶液的pH、超声功率、通气量和时间进行了... 以超声波清洗机和空气泵构成超声曝气组合工艺降解采油废水中黄原胶的反应系统,单因素考察了反应时间、通气量、超声功率、黄原胶溶液初始浓度以及pH等因素对黄原胶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选取黄原胶溶液的pH、超声功率、通气量和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黄原胶降解的影响先后为:初始pH、通气量、时间、超声功率;在pH为2、曝气量为870L·h-1、超声功率为300W以及时间75min时,废水黄原胶粘度降低可达到9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超声降解 黄原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炸药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瑜 贺延龄 +2 位作者 胡章斌 梁继东 王清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5-48,共4页
结合火炸药工业生产的工艺特点,针对混合炸药废水的特性,进行了混合炸药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N、P含量能够满足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COD的去除率为80.1%,厌氧生物可降解性为85.3%,pH的变化也能达到厌氧反... 结合火炸药工业生产的工艺特点,针对混合炸药废水的特性,进行了混合炸药废水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N、P含量能够满足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需要;COD的去除率为80.1%,厌氧生物可降解性为85.3%,pH的变化也能达到厌氧反应器正常运行的要求;废水中有毒物质的整体毒性抑制作用为26.1%,属于代谢毒素,微生物通过驯化可以适应。实验表明,混合炸药废水具有良好的厌氧生化可降解性,用厌氧生物法处理火炸药废水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废水 厌氧可降解性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茹 李柯 陈杰王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0-1034,共5页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利用等离子体中各种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具有不同存活寿命的特点,在距等离子体放电区一定距离处形成高浓度自由基氛围,即远程等离子体.运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利用等离子体中各种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具有不同存活寿命的特点,在距等离子体放电区一定距离处形成高浓度自由基氛围,即远程等离子体.运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PVC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并分析了远程氩等离子体和常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PVC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形态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且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短时间(3 min)处理后,PVC表面的[w(O)+w(N)]/w(C)从0.07增大到0.22,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7°减小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氩等离子体 聚氯乙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偕胺肟型螯合树脂再生工艺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宋璇 赵景联 +2 位作者 申青峰 石亮 李鑫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176,共4页
为了解决废弃螯合吸附树脂堆积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参考了原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资源化处理该树脂的方法。在二乙胺溶剂中,以废偕胺肟型螯合树脂为原料,加入羟胺试剂,使废树脂发生偕胺肟化反应改性为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二乙烯基... 为了解决废弃螯合吸附树脂堆积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参考了原树脂合成路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资源化处理该树脂的方法。在二乙胺溶剂中,以废偕胺肟型螯合树脂为原料,加入羟胺试剂,使废树脂发生偕胺肟化反应改性为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二乙烯基苯,实现了废树脂的再生。探讨了废螯合树脂改性工艺及吸附性能,在实验中单因素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二乙胺浓度、盐酸羟胺浓度以及NaOH浓度等因素对偕胺肟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同时对树脂及二乙胺溶液进行循环使用。结果表明,二乙胺浓度为70%,盐酸羟胺浓度为1.2mol/L,NaOH浓度为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时达到最佳再生综合效能。以Cu(Ⅱ)离子进行吸附效率测试,有效地恢复该种树脂的吸附能力的90%。树脂循环使用四次之后,吸附效率仍能达到6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螯合树脂表征表明,腈基转化成了偕胺肟基团。在废树脂再生的反应过程中,二乙胺溶剂表现为激活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吸附树脂 偕胺肟基 胺肟化反应 二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