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瑞泽 王亚强 +3 位作者 张金钰 杨红艳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4,共12页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原理,并总结了其优点与局限性;其次对梯度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塑性、摩擦磨损性能、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调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微观组织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再友 徐英鸽 朱金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1倍。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不仅有利于改善材料抗空蚀性能 ,而且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马氏体相变 亚稳态金属材料 0Cr13Ni5Mo不锈钢 抗空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蚀诱发相变对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再友 朱金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91-1194,1203,共5页
用旋转圆盘试验机研究了 4种金属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结果表明 :亚稳态金属材料Fe -Mn-Si合金、Fe -Cr -Mn -Ni和Fe -Cr -Ni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了密排六方晶体结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分别为 0Cr13Ni5Mo... 用旋转圆盘试验机研究了 4种金属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结果表明 :亚稳态金属材料Fe -Mn-Si合金、Fe -Cr -Mn -Ni和Fe -Cr -Ni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了密排六方晶体结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分别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 3倍、1 8倍和 1 6倍 ;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并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 ;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 -Mn -Si合金的抗空蚀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亚稳态金属材料 不锈钢 抗空蚀性能 马氏体相变 旋转圆盘试验机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辐照损伤容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金钰 吴凯 +1 位作者 刘刚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581,共7页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学性能与辐照特性尺寸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晶体/晶体Cu/Mo与晶体/非晶Cu/Cu-Zr金属叠层材料He^+辐照前后的结构演变与力学特性,揭示了上述两类金属叠层材料的强化与损伤机制的异同,并对高辐照损伤容限纳米叠层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 界面 塑性变形 辐照损伤容限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爱军 鲍崇高 +1 位作者 谷丽东 王旭东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21,共3页
煤炭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工程材料磨损、腐蚀、变形等失效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污染是影响煤炭生产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分析了煤炭生产中工程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从材料研究、制备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关键词 煤矿设备 工程材料 磨损 腐蚀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激光穿透共熔池焊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勋 苟宁年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7期16-22,共7页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高效连接技术。在激光穿透焊接时,熔池中液态金属会受到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和穿透匙孔中喷射蒸汽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涡流,这一现象会使熔池中上部和下部金属保持相对...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高效连接技术。在激光穿透焊接时,熔池中液态金属会受到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和穿透匙孔中喷射蒸汽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涡流,这一现象会使熔池中上部和下部金属保持相对独立,从而促成焊缝金属的上下层状分布特征,利用这一现象,提出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单道激光穿透共熔池高效焊接技术。利用该技术,成功实现了X65/DSS2205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对接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上部和下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立特征,焊缝上下部的合金元素发生了相对较小的流动交换,优化的工艺条件可使复层焊缝金属的稀释率小于3%,使得复合板上层焊缝和下层焊缝金属达到了最大的相对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板 激光穿透共熔池焊 组织 元素分布 X65/DSS22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SiC_W-Al_2O_3复合材料表面裂纹及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珺 郑治祥 金志洁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3,共3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SiC晶须增韧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表面裂纹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温度为 10 0 0℃时 ,由于扩散作用压痕裂纹开始出现愈合现象 ,在热处理温度为 12 0 0℃以上时 ,材料表面开始发生氧化反应 ,...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对SiC晶须增韧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表面裂纹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热处理温度为 10 0 0℃时 ,由于扩散作用压痕裂纹开始出现愈合现象 ,在热处理温度为 12 0 0℃以上时 ,材料表面开始发生氧化反应 ,当热处理温度为 140 0℃时 ,材料表面有莫来石相析出 ,形成表面反应物层 ,使得压痕裂纹逐渐愈合 ,材料的抗弯强度大幅度提高。热处理引起的应力松弛也有利于材料强度的提高 ,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气孔会引起材料强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氧化铝 热处理 复合材料 表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纯原材料的重要性——以金属镁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博 刘博宇 +1 位作者 杨灏 单智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584,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许多核心科技产业的关键零部件的选材上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高新材料产业和制造业的自主发展与快速升级。从我国原镁产业的现状出发,阐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许多核心科技产业的关键零部件的选材上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高新材料产业和制造业的自主发展与快速升级。从我国原镁产业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原镁中的杂质对镁合金和海绵钛等下游产品的影响,分析了现有金属镁纯化方法的局限性,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历年来的经费支持分布为依据,探究了造成目前镁产业现状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指出在国家层面加大对高纯镁及其他高纯原材料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对促进我国原材料产业及相关下游产业的提质升级、提升我国材料产业战略安全系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材料 高纯 产业升级 战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兰 张龙 马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气体传感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能。特别是,对于TMDs二维晶体与其他材料复合而成的纳米结构,强烈的界面耦合作用对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调控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导致新奇特性,预示着新功能和新应用。详细综述了TMDs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的界面调控及其潜在应用,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复合结构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C/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博 弓站朋 +3 位作者 邓俊楷 白侠 李艳 张承双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1-859,共9页
针刺C/C复合材料利用针刺工艺,将炭布和网胎中的面内纤维引入到铺层厚度方向,在增强层间强度的同时,针刺工艺导致针刺C/C复合材料成品中针刺位置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即使在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 针刺C/C复合材料利用针刺工艺,将炭布和网胎中的面内纤维引入到铺层厚度方向,在增强层间强度的同时,针刺工艺导致针刺C/C复合材料成品中针刺位置的分布具有显著的随机性,即使在针刺密度和针刺深度相同的条件下,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刺位置的分布,也会对其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FEM)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一种针刺C/C复合材料的实验数据,通过高通量计算,获得了100000个相同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和不同针刺位置分布的有限元模型及其对应的拉伸强度,揭示了针刺C/C复合材料中不同针刺位置分布对其拉伸强度影响的细观机理。随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了预测模型,可以对任意针刺位置分布所对应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进行预测,从而为优化针刺C/C复合材料中针刺位置的分布提供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针刺预制体 力学性能 有限元方法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泽铭 戴志伟 +3 位作者 彭康 苏磊 王红洁 杜玉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106,共6页
热防护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主动热防护技术通过在基体结构中外加冷却介质起到冷却效果,具有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自发汗冷却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智能冷却”的新型主动热防护技术,本文对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 热防护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主动热防护技术通过在基体结构中外加冷却介质起到冷却效果,具有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自发汗冷却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智能冷却”的新型主动热防护技术,本文对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对自发汗冷却材料的基体材料和冷却介质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了自发汗冷却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汗冷却 主动热防护 冷却介质 发汗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透射电镜中电子束活化气体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王悦存 郑少川 +2 位作者 杨博 解德刚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3,共18页
随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近使役环境中对材料进行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下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而环境透射电镜(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E⁃TEM)与材料真实服役环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所引... 随着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近使役环境中对材料进行高空间与高时间分辨率下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而环境透射电镜(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E⁃TEM)与材料真实服役环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所引入的环境气氛和样品材料本身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子束辐照的影响,因此多数研究都聚焦在如何降低或消除电子束辐照对研究结果的负面干扰。但实际上E⁃TEM中高能电子束可以起到较强的“催化”作用,从而激发出一些原本只有在苛刻条件下才能出现的现象或反应,助力材料改性、新材料合成及相应的微观反应机理的原位研究。本文以近几年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利用E⁃TEM中电子束活化CO_(2)和H2气体分子在提升活泼金属耐蚀性、稳定性、辅助陶瓷的室温焊接及样品表面原位清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为例,对电子束促进气固反应、改性材料表面及相关机理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了固体表面吸附对电子束诱导气体活化过程的关键作用,更新了之前人们对电子束是通过提高游离态气体反应活性影响气-固间相互作用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活化气体 环境透射电镜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丽 王博 +8 位作者 韩福盛 赵广耀 刘双宇 盛鹏 李慧 白会涛 陈新 宁晓辉 何成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在大型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单一组分的正极材料面临熔点高、电压低等问题,而合金材料则给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 利用液态金属电池储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在大型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单一组分的正极材料面临熔点高、电压低等问题,而合金材料则给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多种适用于液态金属电池正极材料的金属和合金材料(Bi、Sb、Te、Sn、Pb),经过多尺度计算模拟,首先找到了30种二元合金和三元合金,分析这些合金材料的形成能,发现均为负值,理论上说明这30种二元合金和三元合金均可以稳定存在。而后,筛选出具有较低熔点(<500℃)的正极合金,分别是SnSb、HgTl、InBi、PbSb、HgIn、InTe、GaSb、AlSb、CdSnSb2、ZnSb。进一步分析合金正极材料的态密度,选出7种离子传输能力较强的正极合金:PbSb、HgIn、CdSnSb2、ZnSnSb2、InTe、SnSb和SnTl4Te3,模拟计算其以锂为负极情况下的开路电压,结果表明,以SnSb为正极材料时,开路电压可达0.6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液态金属电池 正极材料 开路电压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烧结技术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靖 邰晓倩 司明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0℃时陶瓷的快速致密化,有效解决了陶瓷与聚合物的共烧问题。从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冷烧结工艺及致密化机制,详细阐述了冷烧结技术在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包括微波介质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压敏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热电材料,并分析了冷烧结技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冷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 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共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烨飞 高义民 +1 位作者 史芳杰 王必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回收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并借助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由于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及W、C、Co和Fe等元素的扩散,在界面处产生了Fe... 以回收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为增强颗粒,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并借助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由于铸渗过程中增强颗粒的部分熔解及W、C、Co和Fe等元素的扩散,在界面处产生了Fe3W3C、Co3W3C等化合物,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层,从而确保了增强颗粒与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利用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磨损过程分为4个阶段,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损试验的进行先下降后上升,其中在第3阶段达到最低值;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量随着磨料粒度增大而逐渐增加.将制备的复合材料同工程中常用的热处理态高铬铸铁以及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耐磨性对比,发现其体积磨损量显著低于高铬铸铁,而与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差别不大,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硬质合金颗粒 负压铸渗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nO_2触头材料及其添加剂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燕 王俊勃 +3 位作者 李英民 陈立成 杨敏鸽 丁秉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37,共4页
综述了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种类和发展状况,主要阐述了银基二氧化锡电触头材料的特性以及添加氧化物添加剂的重要作用,简述了纳米复合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对纳米复合 AgMeO 触头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AGSNO2 研究与发展 电触头材料 氧化物添加剂 复合触头材料 发展状况 二氧化锡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 国内外 银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及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侯书增 鲍崇高 +2 位作者 付青然 张志云 严靖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8,共6页
以WC-Co硬质合金棒为增强体,采用消失模镶铸工艺制备了硬质合金/高铬铸铁基表层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微观组织和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界面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由于硬质合金表层的熔解和W、C、Co、Fe、Cr等合金元素的扩... 以WC-Co硬质合金棒为增强体,采用消失模镶铸工艺制备了硬质合金/高铬铸铁基表层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微观组织和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界面微观组织的观察发现,由于硬质合金表层的熔解和W、C、Co、Fe、Cr等合金元素的扩散,硬质合金与高铬铸铁界面出现了厚度约为800μm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生成了含有W、Co、Fe和Cr元素的碳化物,确保了增强体和基体之间为良好的冶金结合.三体磨料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热处理态和铸态)的6~8倍,这是因为增强体的高硬度及其与基体间的良好冶金结合,使得复合材料在磨损过程中,增强体对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从而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 界面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_p/Mn13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冲击磨损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国赏 刘国宇 +2 位作者 邢建东 高义民 陈景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7-761,共5页
为了克服高锰钢Mn13在中低应力条件下冲击磨损性能差的问题,利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p/Mn13表面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WC陶瓷颗粒与Mn13基体的界面结构,并用不同粒径的WC颗粒复合材料与高锰钢进行了冲击磨... 为了克服高锰钢Mn13在中低应力条件下冲击磨损性能差的问题,利用离心铸造法制备了WCp/Mn13表面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WC陶瓷颗粒与Mn13基体的界面结构,并用不同粒径的WC颗粒复合材料与高锰钢进行了冲击磨损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C与基体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扩散层,扩散层中有细小复合碳化物析出,WC与基体间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小颗粒WC增强复合材料的抗冲击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而大颗粒WC增强的复合材料在冲击载荷较小时,抗冲击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当冲击载荷较大时,抗冲击磨损性能不如高锰钢,因此在冲击磨损工况下,应当选择颗粒尺寸适当的WC颗粒增强高锰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碳化钨 高锰钢 冲击磨料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石墨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袁青 李兵虎 +2 位作者 童文俊 杨志懋 丁秉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47-49,共3页
综述了铜石墨复合材料在改性方面进行的界面、添加剂和纤维增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认为,界面改性、添加剂及纤维特别是纳米碳管等能显著提高铜石墨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
关键词 石墨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添加剂 纤维增强 研究 导电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抗冲蚀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康进兴 赵文轸 朱金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2-23,共2页
综述了材料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变化对冲蚀的影响 ,韧性材料的耐冲蚀性能优于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仅在10 0 冲蚀角以下才表现出较好的耐冲蚀性 ;冲蚀下的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区分不仅与材料的韧脆性有关 ,还与冲击粒子的动能有关。当粒... 综述了材料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变化对冲蚀的影响 ,韧性材料的耐冲蚀性能优于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仅在10 0 冲蚀角以下才表现出较好的耐冲蚀性 ;冲蚀下的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的区分不仅与材料的韧脆性有关 ,还与冲击粒子的动能有关。当粒子质量发生变化时 ,材料的冲蚀机理随之变化 ;影响材料耐冲蚀磨损的重要内在因素是弹性模量而不是硬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 冲蚀角 韧性材料 脆性材料 抗冲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