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反应堆控制材料—B_4C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永兰 金志浩 +3 位作者 郭生武 高积强 杨建峰 李光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30,52,共7页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B_4C合成反应的最佳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为六方碳化硼和少量的游离碳,晶格常数测定及化学分析表明B/C小于4。分别采用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制成了B_4C陶瓷试样,测定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_4C陶瓷的密度... 本文通过试验确定了B_4C合成反应的最佳温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物为六方碳化硼和少量的游离碳,晶格常数测定及化学分析表明B/C小于4。分别采用常压烧结和热压烧结制成了B_4C陶瓷试样,测定和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B_4C陶瓷的密度、气孔率、晶粒大小、抗弯强度及其相互关系,确定了B_4C的最佳烧成温度。用扫描电镜测定B_4C烧结体的晶粒尺寸为3~15μm,由膨胀仪测出B_4C的热膨胀系数为4.45~5.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控制材料 B4C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窑具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立军 高积强 +1 位作者 王永兰 金志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27,共4页
本文研究了最终氮化温度以及硅加入量对氮化硅反应结合碳化硅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发现反应温度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温度过低则反应不完全,而温度过高则生成大量β—Si_3N_4,导致强度降低... 本文研究了最终氮化温度以及硅加入量对氮化硅反应结合碳化硅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发现反应温度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温度过低则反应不完全,而温度过高则生成大量β—Si_3N_4,导致强度降低.实验结果还表明,随着硅加入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碳化硅 氮化硅 窑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法测试陶瓷材料K_(IC)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光新 金志浩 +1 位作者 高积强 杨建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4,共6页
通过利用TZP陶瓷材料制备裂纹体陶瓷试样,探讨裂纹法测试K_(1c)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较好控制裂纹扩展的方法,并就加载速度、相变增韧及残余应力等因素对裂纹体试样的K_(1c)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以完善该方法,使其具备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 陶瓷 裂纹 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云华 彭建洪 岑启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58,共3页
用强烈拉伸塑性变形法制备纳米结构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将其与聚氨酯复合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高强度钢丝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料磨损性能;丝材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显微切... 用强烈拉伸塑性变形法制备纳米结构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将其与聚氨酯复合制备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高强度钢丝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料磨损性能;丝材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显微切削、微观犁沟以及剪切断裂剥落,聚氨酯基体磨损形式则以塑性堆积、犁削、粘着和疲劳裂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拉伸塑性变彤 纳米结构钢丝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 三体磨料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短纤维/锌铝合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钧石 刘世楷 朱和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采用具有不同体积百分含量的 Al_2O_3短纤维/锌铝合金复合材料与45钢滚子匹配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对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进行了评价。对纤维体积百分含量对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磨损数据的处理和理论推证建立了描述该影... 本文采用具有不同体积百分含量的 Al_2O_3短纤维/锌铝合金复合材料与45钢滚子匹配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对该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进行了评价。对纤维体积百分含量对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磨损数据的处理和理论推证建立了描述该影响规律的关系式。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进行了探查并对该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锌铝合金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钛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附着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建平 宋应亮 +3 位作者 王忠义 王小竞 杨清宇 何家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方法 :将三种经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的钛金属 (纯钛、钛 75、钛表面氮化处理 )试件放在 12孔培养板内 ,取生长良好的第 5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 F)接种在试件...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牙周膜细胞在钛金属表面附着和生长影响。方法 :将三种经不同方法表面处理的钛金属 (纯钛、钛 75、钛表面氮化处理 )试件放在 12孔培养板内 ,取生长良好的第 5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DL F)接种在试件表面 ,分别在接种后 2 4h和 72 h进行贴壁细胞计数 ,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金属表面附着情况。结果 :接种 2 4h后纯钛表面的贴壁细胞数多于钛 75金属表面的细胞数 (P<0 .0 5 ) ,但在接种后 72 h时这种差异消失 ;不论接种后 2 4h或 72 h钛表面氮化处理金属表面的细胞数都明显少于另外两种金属表面的细胞数 (P<0 .0 5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PDL F在纯钛和钛 75表面伸展良好 ,而在钛表面氮化处理的金属表面细胞基本不伸展。结论 :人 PDL F在纯钛、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韧带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的压痕断裂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乔冠军 王永兰 +1 位作者 金志浩 周惠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将断裂韧性测试的压痕方法与压痕弯曲方法相结合,独立地分离出了压痕残余应力因子x,使其成为可测参量,并建立了压痕一压痕弯曲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的测试,获得的K1c值为K1c=2.03M... 将断裂韧性测试的压痕方法与压痕弯曲方法相结合,独立地分离出了压痕残余应力因子x,使其成为可测参量,并建立了压痕一压痕弯曲的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的测试,获得的K1c值为K1c=2.03MPa·m1/2,与单边切口法(SENB)获得的K1c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测得的残余应力因子X=0.093,符合Anstis经验公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韧性 残余应力因子 玻璃陶瓷 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和非冲击疲劳载荷下过载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杰 金志浩 +1 位作者 涂铭旌 周惠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14,共8页
对12CrNi3A 钢在冲击和非冲击疲劳栽荷下的过载裂纹扩展延迟效应研究表明: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过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还取决于随后基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存在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一是裂尖... 对12CrNi3A 钢在冲击和非冲击疲劳栽荷下的过载裂纹扩展延迟效应研究表明: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过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还取决于随后基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存在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一是裂尖塑变损伤促进裂纹扩展;另一是产生残余压应力场和闭合效应延缓裂纹扩展,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才能最终决定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冲击疲劳载荷下的过载延迟效应与过载力的冲击速度有关,相同条件下,冲击疲劳载荷下的延迟期 Nd 高于非冲击疲劳载荷;各种因素对过载延迟的影响程度在两种载荷制度下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疲劳载荷 裂纹扩展 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压痕裂纹在残余应力驱动下的非平衡扩展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乔冠军 王永兰 +1 位作者 金志浩 周惠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本文将Gupta等人提出的用压痕实验来测定脆性材料应力腐蚀指数n的方法[1]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直接测定压痕径向裂纹在压痕塑性区残余应力驱动下非平衡扩展的V-K1关系曲线,并用这一方法对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及其原始玻璃... 本文将Gupta等人提出的用压痕实验来测定脆性材料应力腐蚀指数n的方法[1]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直接测定压痕径向裂纹在压痕塑性区残余应力驱动下非平衡扩展的V-K1关系曲线,并用这一方法对一种可切削玻璃陶瓷及其原始玻璃,分别在水及空气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指数n及V-K1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显著提高裂纹扩展速率,使V-K1曲线左移,n值下降,而结晶化则起相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扩展 压痕裂纹 残余应力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对步冷前后2(1/4)Cr-1Mo压力容器钢韧脆转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光炜 宋余九 涂铭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研究了2(1/4)Cr-1Mo压力容器钢步冷前后氢对韧脆转变的影响及冲击载荷下氢脆与回火脆的关系.结果发现:氢使回火脆化前后韧脆转变温度升高,氢的作用大小与回火脆倾向有关,最后提出韧脆转变模型,对两脆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晶界 韧脆转变 铬钼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心立方合金的表面层孪晶强化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谈育煦 任利平 李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58,共6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和x射线内应力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低层错能面心立方合金表面喷丸强化后组织结构变化与疲劳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观察和分析了疲劳过程中强化层内亚结构和内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层错能很低的面心立方合金(...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和x射线内应力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低层错能面心立方合金表面喷丸强化后组织结构变化与疲劳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观察和分析了疲劳过程中强化层内亚结构和内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层错能很低的面心立方合金(不锈钢和α黄铜)经喷丸强化后,表层中存在大量显微变形孪晶;由孪晶构成的栅栏薄层不仅能使表层残余压应力在疲劳应力作用下维持稳定,而且能有效地防止疲劳裂纹在外表面形核,因此,栅栏强化效应是面心立方合金疲劳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表面层 孪晶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形态对复相组织机械性能影响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彦庆 刘静华 沈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0,共10页
中碳结构钢马氏体中存在少量(8~10%)铁素体时,铁素体形态对铜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低、中温回火状态下,细粒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的强度和塑性与全马氏体相当,但韧性和疲劳性能优于后者;而半网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的强度... 中碳结构钢马氏体中存在少量(8~10%)铁素体时,铁素体形态对铜的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在低、中温回火状态下,细粒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的强度和塑性与全马氏体相当,但韧性和疲劳性能优于后者;而半网状铁素体的复相组织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属最低。随回火温度升高,铁素体形态对其组织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经高温回火后,具有不同形态铁素体的复相组织的强塑韧性基本相当。本文运用扫描电镜下形变断裂过程的动态观察、断口分析、断口与组织对应观察等分析手段,对其强塑韧性变化的微观机理作了较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不同形态铁素体的形变断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 复相组织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冲蚀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大展 王良建 李汾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6,共5页
对Si3N4陶瓷进行冲蚀磨损和断裂韧性测定,对磨损表面和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压痕断裂是热压烧结Si3N4产生冲蚀的控制机制;Si3N4的冲蚀率EV与断裂韧性KIC有强烈的依赖关系,随KIC的增高冲蚀抗力迅... 对Si3N4陶瓷进行冲蚀磨损和断裂韧性测定,对磨损表面和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压痕断裂是热压烧结Si3N4产生冲蚀的控制机制;Si3N4的冲蚀率EV与断裂韧性KIC有强烈的依赖关系,随KIC的增高冲蚀抗力迅速增高,即EV∝KIC^n,n值变动于-7.0 ̄-4.4之间;依磨粒硬度HE和Si3N4硬度H的比值和KIC的大小可以评价Si3N4陶瓷的抗冲蚀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磨损 断裂 韧性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r-Ni-Mn-Si不锈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潭华 严利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9-56,共8页
利用热膨胀仪、光学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Ni-Mn-Si不锈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探索了形变量、形变温度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其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不锈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机理进行了初步... 利用热膨胀仪、光学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Ni-Mn-Si不锈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探索了形变量、形变温度和热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其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不锈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经1050℃固溶处理,室温拉伸形变在2%(或弯曲角在120°)以内,于350℃回复后,可获得较好的形状记忆效应.其形状记忆效应来源于形变时产生的大量形变孪晶和一定量的ε马氏体在加热回复过程中的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铁基合金 形变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锆增韧三氧化二铝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志浩 高积强 +1 位作者 王永兰 郭玉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对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的7种成分(ZrO_2含量分别为0、5、10、15、20、3045wt%,其中Y_2O_3为3mol%)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Al_2O_3-ZrO_2(Y_2O_3)系陶瓷中,在Al_2O_3中加入ZrO_2(Y_2O_3)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强韧性,并在... 本文对ZrO_2增韧Al_2O_3陶瓷的7种成分(ZrO_2含量分别为0、5、10、15、20、3045wt%,其中Y_2O_3为3mol%)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试验表明:在所研究的Al_2O_3-ZrO_2(Y_2O_3)系陶瓷中,在Al_2O_3中加入ZrO_2(Y_2O_3)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强韧性,并在15-20wt%ZrO_2时出现峰值;几种增韧机理中显微裂纹增韧起主导作用;在Al_2O_3-ZrO_2系中,ZrO_2的加入可以明显阻止Al_2O_3基体相的晶粒长大;在Al_2O_3基体中,ZrO_2粒子的分散有两种形态,其形成机理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铝 精细陶瓷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铝陶瓷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志浩 汪立勤 +2 位作者 王永兰 曹宝宏 郭玉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3-47,共5页
氧化锆(ZrO_2)马氏体相变增韧是改善陶瓷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研究 ZrO_2的马氏体形态对相变增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 ZrO_2(Y_2O_3)-Al_2O_3陶瓷中各相的形态。观察分析表明 ZrO_2(Y_2O_3)固溶体中马氏体相变有两种类型... 氧化锆(ZrO_2)马氏体相变增韧是改善陶瓷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研究 ZrO_2的马氏体形态对相变增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 ZrO_2(Y_2O_3)-Al_2O_3陶瓷中各相的形态。观察分析表明 ZrO_2(Y_2O_3)固溶体中马氏体相变有两种类型:第一类马氏体(M_Ⅰ),其孪生面为(010)、(001)、(011)和(011);第二类马氏体(M_Ⅱ),其孪生面只可能是(011)和(011)。并在 M_Ⅰ中发现相变后形成的形变李晶,在 M_Ⅱ中发现二次衍射参与成象后形成的水纹图。还发现在未转变的面心四方(FCT)相 ZrO_2(Y_2O_3)固溶体中,局部区域出现调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马氏体相变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钢的疲劳和断裂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其先 马新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5-141,共7页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K_(Ic)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成分及组织是影响K_(Ic)和da/dN的主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升高,K_(Ic)降低,da/dN增快;提高回火温度,K_(Ic)增加,da/dN减慢,但在230℃回火...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K_(Ic)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体成分及组织是影响K_(Ic)和da/dN的主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升高,K_(Ic)降低,da/dN增快;提高回火温度,K_(Ic)增加,da/dN减慢,但在230℃回火时,因处于回火马氏体脆性区,K_(Ic)急烈下降,da/dN增加;在低温回火范围内,淬火加热温度对K_(Ic)和da/dN的影响远比回火温度对这两种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强烈。对GCr15钢疲劳断口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观察后认为:在门槛区附近,疲劳裂纹的扩展以沿晶为主;中速区则以断续的再生核机制进行扩展;快速区至最后断裂阶段表现为准解理和沿晶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断裂 GCR15钢 轴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钢回火马氏体疲劳时的再回火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柴惠芬 范群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3-76,84,共5页
通过研究不同回火温度的马氏体在疲劳前后的组织变化,发现在疲劳过程发生了碳化物的析出或聚集现象;以及相应的位错结构的回复。其变化方向与回火过程一致。提出变化的本质就是疲劳载荷协助的再回火效应。用这一观点统一解释了不同回火... 通过研究不同回火温度的马氏体在疲劳前后的组织变化,发现在疲劳过程发生了碳化物的析出或聚集现象;以及相应的位错结构的回复。其变化方向与回火过程一致。提出变化的本质就是疲劳载荷协助的再回火效应。用这一观点统一解释了不同回火温度下马氏体的疲劳软化机制,以及400℃回火可获得最大软化量的原因。此外,根据对400℃回火马氏体疲劳前后碳化物特征参数的测定,表明微细碳化物的聚集是该温度回火态试样疲劳软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 马氏体 疲劳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状碳化物与基体界面的分离强度
19
作者 孙军 邓增杰 涂铭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空穴萌生是材料微观延性损伤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地,空穴萌生的主要机理是材料内部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界面的分离和粒子本身的断裂. 在材料内部的粒子处形成空穴的临界条件包括临界局部应变能准则、正应力准则和临界塑性应变水平.一... 空穴萌生是材料微观延性损伤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地,空穴萌生的主要机理是材料内部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界面的分离和粒子本身的断裂. 在材料内部的粒子处形成空穴的临界条件包括临界局部应变能准则、正应力准则和临界塑性应变水平.一般认为,对于空穴的萌生,能量需要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局部应力必须超过某一个临界水平.但也有少数研究表明:即使在大塑性变形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物 基体 界面 空穴萌生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锥面活塞环成形技术的研究
20
作者 冯全科 杨绍侃 +1 位作者 原和平 李成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活塞环-气缸之间润滑油膜和窜油量的模拟计算,选择出活塞环的最佳表面形状。为了使环在使用过程中能自动形成并长期保持这种形状,文中又从环的动力学和摩擦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用激光的方法对活塞环外圆局部表面进行... 本文通过对活塞环-气缸之间润滑油膜和窜油量的模拟计算,选择出活塞环的最佳表面形状。为了使环在使用过程中能自动形成并长期保持这种形状,文中又从环的动力学和摩擦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用激光的方法对活塞环外圆局部表面进行处理来制成长寿命锥面环的技术,将激光处理的四只活塞环装入Z-0.2/10型空压机中进行了3000小时的运转试验,结果表明,活塞环确实形成并保持了预想的表面形状,它们比使用期相同的普通锥面环的磨损大约减少了一半,耗油量减少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面活塞环 寿命 成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