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双生态培育的理论框架与路径探寻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敏 李景平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9,共8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双生态培育,应从拓宽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广度、注重未来产业人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及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双生态培育,应从拓宽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广度、注重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深度、深化未来产业人才培育的多主体协同程度入手,优化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组织配置,提高集聚程度,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科学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双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振动信号的广义循环平稳诊断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晖 任鸿飞 孙若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5-1153,共9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强非平稳工况下运行,导致传统振动信号分析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扩展了循环平稳随机信号模型,构建了广义循环平稳分析理论框架,既保留了循环平稳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又拓展了其在...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强非平稳工况下运行,导致传统振动信号分析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扩展了循环平稳随机信号模型,构建了广义循环平稳分析理论框架,既保留了循环平稳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又拓展了其在非平稳工况下的适用范围。围绕振动信号模型、故障特征提取以及表征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服务于火箭涡轮泵故障诊断的广义循环平稳分析框架。通过火箭涡轮泵超低温轴承运转试验以及离心泵空化故障特征模拟试验,验证所建立的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旋转机械的振动信号可视为时间翘曲的近似循环平稳过程,并可进一步转化为调制循环信号;在火箭涡轮泵超低温轴承运转试验中,运用所提出的盲自适应循环非平稳信号提取方法获取故障特征信号,在其阶次-频率谱相关图中能够清楚地检测到与保持架相对外圈频率(0.42Hz)和滚动体通过外圈频率(5.08 Hz)对应的谱线;在离心泵空化故障特征模拟试验中,所提出的高精度重排谱相关估计技术加强了谱相关图关于泵叶片通过频率(197Hz)的定位性能,并且随着空化程度的增加,在大量噪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识别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涡轮泵 循环平稳 时间翘曲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键相丢失的二重逐点Vold-Kalman滤波涡轮泵故障诊断
3
作者 王帅 孙若斌 +2 位作者 翟智 马猛 陈雪峰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20,229,共12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高转速、高温度梯度、高压的非平稳工况下极易发生故障。Vold-Kalman滤波方法能够从复杂时变振动信号中检测出涡轮泵转子故障,但由于涡轮泵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该方法依赖于所采集振动信号的载波的高采样率高精度...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高转速、高温度梯度、高压的非平稳工况下极易发生故障。Vold-Kalman滤波方法能够从复杂时变振动信号中检测出涡轮泵转子故障,但由于涡轮泵振动传递路径复杂,该方法依赖于所采集振动信号的载波的高采样率高精度的相位信息,在键相信号丢失和采样频率低(一圈一个脉冲)的实际应用场景下存在故障检测精度偏低的问题;且Vold-Kalman滤波使用批量式优化的方法,求解缓慢,无法在箭载计算机上实现在线检测故障。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为实现毫秒级的涡轮泵故障实时诊断,提出了一种滤波诊断方法——二重逐点Vold-Kalman滤波器(double point-wise Vold-Kalman filter,DPVKF)。DPVKF首先建立各阶次分量状态转移和状态观测的时变线性高斯模型;然后,从低精度的转速脉冲和振动信号中准确重构相应载波的高精度瞬变相位;随后,在重构相位的指导下,得到各阶次复包络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最终,在复杂激励干扰下提取到涡轮泵转子的故障特征。故障模拟试验和某型号涡轮泵低温轴承运转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实现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涡轮泵转子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逐点Vold-Kalman滤波(DPVKF) 键相信号丢失 涡轮泵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解槽运行特性的风电制氢电解槽阵列优化控制
4
作者 许子怡 孙立政 +2 位作者 肖举栋 王丰 卓放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75-2185,I0006-I0009,共15页
随着能源低碳、清洁转型的推进,大规模风电制氢系统需要多台电解槽构成电解槽阵列,通过对电解槽阵列进行功率分配及状态切换以适应风电出力的波动性。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槽阵列制氢效率、产氢量及整体运行寿命,提出了考虑电解槽运行特性... 随着能源低碳、清洁转型的推进,大规模风电制氢系统需要多台电解槽构成电解槽阵列,通过对电解槽阵列进行功率分配及状态切换以适应风电出力的波动性。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槽阵列制氢效率、产氢量及整体运行寿命,提出了考虑电解槽运行特性的风电制氢系统电解槽阵列优化控制方法。基于电解槽运行特性建立其制氢效率、产氢量、启停模型以及寿命衰减模型,量化了系统优化目标及相关评估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解槽历史运行数据的电解槽阵列优化控制方法,考虑电解槽在各运行状态下的运行时长,根据风电功率分别确定在过载、变载、低载、备用、热启动、停机、冷启动状态下运行的电解槽编号,并对电解槽阵列进行功率分配及状态切换;通过多场景设置对不同方案的优化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策略综合提高了电解槽阵列的制氢效率、产氢量、运行寿命及制氢收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制氢系统 电解槽 运行特性 历史运行数据 优化控制 功率分配 状态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反应器内废盐有机杂质热解特性研究
5
作者 董镇鲛 陶于兵 +2 位作者 叶豪 何源 贾浩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为了解决有机杂质阻碍废盐回收利用的问题,基于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和管式反应炉,建立有机物热解反应器模型,采用光热耦合方法研究了反射镜深度、焦距和反应器外部直径对系统能量分布及有机物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射镜深度... 为了解决有机杂质阻碍废盐回收利用的问题,基于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和管式反应炉,建立有机物热解反应器模型,采用光热耦合方法研究了反射镜深度、焦距和反应器外部直径对系统能量分布及有机物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射镜深度从100 mm增加到1000 mm,聚光器平均聚光比增加7.34,但光学效率降低0.52%,反应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温差在100 K左右,热解反应时间缩短,系统热效率提高约10.71%;随着反射镜焦距从100 mm增加到1000 mm,热流密度更加集中,最大聚光比增大21.03,光学效率降低0.53%,反应器最低温度变化不大,但最高温度和温差呈线性增长,温差从31.45 K增大到222.56 K,系统反应速率和热效率升高;随着反应器外部直径从14 mm增加到104 mm,热流密度降低,平均聚光比从34.75减小到4.71,光学效率提高0.53%,温差从52.13 K升高到114.32 K,反应速率和热效率均降低,单位体积废盐的热解时间从5.26 s·cm^(-3)减小到1.29 s·cm^(-3)。研究结果对废盐热解反应器的参数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反应器 能量分布 光热耦合 有机物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管道喷雾冷却特性数值分析
6
作者 蒋璨 崔龙豪 +3 位作者 夏童玲 李奥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温度降低量、温度不均匀程度及液滴蒸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探讨液滴粒径不同导致的蒸发破碎现象差异对液滴蒸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粒径从50μm增大到200μm时,受到的曳力和撞击壁面引起的二次破碎影响逐渐增强,且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冷却水雷诺数每增加439.04,管道出口平均温度降低约2K;喷嘴数对出口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影响较大,当喷嘴数为2时,温度分布最不均匀,喷嘴数为4、冷却水雷诺数为4443.2、粒径为50μm时,冷却效果最优,温度分布最均匀。该研究可为明晰管道内喷雾冷却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工程中减温器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正交实验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影像智能诊断模型构建与评估
7
作者 伍丹丹 王培 +2 位作者 敬洋 贾真 杨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影像的自动判读模型,以辅助临床诊断,提升该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20例患者的CBCT数据,获得2052张矢状面图像。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分析标准,勾画感兴趣区,并将图像分...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影像的自动判读模型,以辅助临床诊断,提升该病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收集220例患者的CBCT数据,获得2052张矢状面图像。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分析标准,勾画感兴趣区,并将图像分为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TMJOA不确定型及TMJOA 3类。数据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3个轻量化Yolov5深度学习框架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并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性能。结果:Yolov5N模型表现最佳,验证集的检测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分别为92.5%、90.1%和85.7%。结论:该研究开发的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自动检测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关节炎病变,人工智能工具有望成为临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诊断的有力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CBCT 辅助诊断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功率直流变换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8
作者 陶星澳 王丰 卓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21-3037,共17页
随着直流负载功率等级的提高,直流变换器面临着效率、功率密度、成本、散热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功率处理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让DC-DC只流过系统总功率的一小部分,而剩余的主要功率则通过前馈路径直接在源荷间传输。该文全面阐述部分功... 随着直流负载功率等级的提高,直流变换器面临着效率、功率密度、成本、散热等一系列问题。部分功率处理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让DC-DC只流过系统总功率的一小部分,而剩余的主要功率则通过前馈路径直接在源荷间传输。该文全面阐述部分功率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分类,重点分析串联部分功率变换器的多种结构特性及优缺点,多维度总结归纳部分功率技术的能效分析方法,详细调研现有研究的实验样机情况,指出了部分功率直流变换器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功率处理 DC-DC 非有功功率 多象限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低温涡轮泵特性与动静间隙流动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卜学兵 付平 +1 位作者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9,共13页
为分析低温涡轮泵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对其性能特性的影响,阐明表面粗糙度对涡轮泵动静间隙流场的影响机制,选择增材制造闭式叶轮涡轮氧泵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低温介质热力学效应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液氮作为增压输送介质,对涡轮泵低温性能... 为分析低温涡轮泵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对其性能特性的影响,阐明表面粗糙度对涡轮泵动静间隙流场的影响机制,选择增材制造闭式叶轮涡轮氧泵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低温介质热力学效应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液氮作为增压输送介质,对涡轮泵低温性能开展实验测试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13 500~26 000 r/min转速范围内,相较于光滑壁面,考虑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后,采用液氮作为模拟介质得到的涡轮氧泵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吻合较好;随着离心叶轮及蜗壳等主流表面粗糙度从光滑壁面增加至36μm,涡轮氧泵扬程及效率分别下降了9.1%、10.6%;随着动静间隙过流部件表面粗糙度从0增加至20μm,涡轮泵叶轮轴向力合力系数显著降低了25.8%。研究结果对后续深入揭示表面粗糙度对低温涡轮泵动静间隙流场特性影响规律以及过流部件表面质量分区控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表面粗糙度 动静间隙 热力学效应 轴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降阶模型的直流变换器虚拟直流电机控制参数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立政 王丰 +1 位作者 许子怡 卓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4-135,共12页
虚拟直流电机(VDCM)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直流变换器中以增强直流系统惯性、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突变,但其也存在着模型复杂、参数整定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直流配电系统中连接储能装置的双向直流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等效降... 虚拟直流电机(VDCM)控制被广泛应用于直流变换器中以增强直流系统惯性、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突变,但其也存在着模型复杂、参数整定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直流配电系统中连接储能装置的双向直流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等效降阶模型的VDCM控制参数系统性设计方法。首先,依据直流电机的机械与电磁方程,建立VDCM控制的全阶小信号模型,定性分析了惯性系数、阻尼系数等控制参数变化对VDCM动态特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对VDCM控制流程的合理简化,得到等效降阶的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VDCM控制参数对直流电压动态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构建控制参数的可行域,指导参数设计。最后,通过RT-LAB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可行域构建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系统 储能变流器 虚拟直流电机 等效降阶模型 可行域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质骨架的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新生儿大脑皮层微结构属性发育变化
11
作者 葛瑶 李贤军 +6 位作者 白鹏轩 贾真 刘聪聪 王苗苗 孙亲利 金超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共7页
目的应用基于灰质骨架的统计分析(gray matter-based spatial statistics,GBSS)方法探讨新生儿期大脑皮层微结构属性发育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头颅MRI检查的73例新生儿。利用GBSS方法提取皮层... 目的应用基于灰质骨架的统计分析(gray matter-based spatial statistics,GBSS)方法探讨新生儿期大脑皮层微结构属性发育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头颅MRI检查的73例新生儿。利用GBSS方法提取皮层骨架并将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量分数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投射至皮层骨架。根据新生儿T1WI脑区图谱选取双侧对称性皮层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计算额、颞、顶、枕叶皮层DTI参量平均值及每个ROI内相应参量的平均值,进一步将新生儿大脑额、颞、顶、枕叶皮层及每个ROI内DTI参量值与胎龄、校正后的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分别对全脑皮层DTI参量FA、MD与新生儿胎龄及出生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皮层ROI分析发现,新生儿皮层FA的变化以胎龄38周为折点,折点以前,新生儿大脑皮层FA与胎龄均无显著相关性,折点之后,顶叶皮层FA(r=0.424,P=0.009)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基于48个皮层ROIs及体素水平分析中均发现,右侧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岛叶皮层(insular cortex,Ins)、额中回(middle frontal gyrus,MFG)、扣带回(cingular gyrus,CingG)、外侧眶额回(lateral fronto-orbital gyrus,LFOG)、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PoCG)、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PrCG)、顶上小叶(superior parietal lobule,SPL)的FA值与胎龄呈正相关,而MD值与胎龄呈负相关(P<0.05)。右侧中央后回的FA值与胎龄相关性最高(r=0.628,P=0.032),左侧中央后回的MD值与胎龄相关性最高(r=-0.598,P=0.041)。基于体素及ROI的结果均表明出生体质量、头围、身长与新生儿皮层FA、MD参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大脑皮层呈现区域异质性的发育特征,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的发育成熟早于联合皮层。相较出生体质量、身长、头围,胎龄是影响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胎龄 大脑皮层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灰质骨架的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211)At生产的高功率金属Bi靶热效应模拟
12
作者 熊杰 窦国梁 +5 位作者 孙良亭 王洋 秦芝 任洁茹 赵永涛 赵红卫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3,共6页
为提高用于医用同位素^(211)At生产的金属Bi靶在高束流功率作用下的可靠性与使役寿命,对多种束流均匀化方法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分析了在wobbler磁铁作用下强度为500 eμA的α束流轰击Bi靶产生的热效应,为... 为提高用于医用同位素^(211)At生产的金属Bi靶在高束流功率作用下的可靠性与使役寿命,对多种束流均匀化方法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分析了在wobbler磁铁作用下强度为500 eμA的α束流轰击Bi靶产生的热效应,为靶系统的设计和寿命的延长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通过扫描实现束流均匀化可大幅降低靶上的最大热功率密度;在靶前采用wobbler磁铁对束流进行周期性圆扫描可有效降低Bi靶的表面温度。当扫描频率为50 Hz时,Bi靶最高温度为189.8℃,低于其熔点(271.3℃),能够满足Bi靶在此高功率束流照射下安全运行的温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靶 α离子束 At-211 同位素生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头腔吹除乳化过程压降特性及出流均匀性数值研究
13
作者 孙靖阳 毛红威 +1 位作者 马原 厉彦忠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气体吹除乳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燃料流经燃气发生器时产生的压降,从而满足变工况下燃料的雾化及燃烧需求。目前气体吹除后燃气发生器内压降变化的定量规律还不清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型号燃气发生器全域及局部喷嘴进行了变工... 气体吹除乳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燃料流经燃气发生器时产生的压降,从而满足变工况下燃料的雾化及燃烧需求。目前气体吹除后燃气发生器内压降变化的定量规律还不清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型号燃气发生器全域及局部喷嘴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得到了氮气吹除过程中燃气发生器内煤油的相、速度以及压力分布规律,并针对喷嘴处的单相流及多相流压降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喷嘴处的煤油相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喷嘴间流量差距可达66%;使用氮气吹除后的喷嘴处压降相较于煤油单相流可提升1.64倍以上,且喷嘴处的气体单相流压降特性系数随背压呈现线性变化规律,而煤油单相流阻力系数则与流量呈现幂函数规律;基于马尔基涅利公式提出了燃气发生器喷嘴处压降特性的集总参数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93%,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吹除乳化 燃气发生器 气液两相流 压降特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壳式水合盐化学储热反应器内传热结构拓扑优化
14
作者 叶豪 陶于兵 +2 位作者 董镇鲛 晏文杰 贾浩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6,共9页
为了克服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材料传热能力差的缺点,建立了管壳式水合盐反应器内传热-流动-反应耦合的多物理场模型。首先,通过拓扑优化的方法设计出适用于热化学储热反应器的高性能肋片结构,并分析了肋片体积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高导热材... 为了克服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材料传热能力差的缺点,建立了管壳式水合盐反应器内传热-流动-反应耦合的多物理场模型。首先,通过拓扑优化的方法设计出适用于热化学储热反应器的高性能肋片结构,并分析了肋片体积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高导热材料体积占比为15%。然后,将拓扑优化结构与安装有传统直肋、以及未安装肋片的反应器进行对比,分析了反应器的多项参数对储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储热过程中,相较于不安装肋片和安装具有相同高导热材料体积占比的直肋片,拓扑优化肋片使得反应时间分别缩短了84.5%和53.9%;在不同的反应动力学系数和导热系数下,拓扑优化结构的储热性能均高于直肋式反应器;随着反应动力学系数的增大和导热系数的减小,拓扑优化结构的强化效果显著升高,从而验证了提出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案的优越性,并为热化学储热性能强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盐 热化学储热 强化传热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弹性提升的储能优化配置与灵活调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李更丰 孙少华 +3 位作者 别朝红 杨银国 杨祺铭 谢平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84-4095,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高渗透率、高度电力电子化、供用能高自由度重塑了系统形态特征,系统在极端事件下更加脆弱、弹性提升需求迫切。储能具有多时间尺度响应、功率−能量双重调节属性,可有效提升极端事件下新型电力系统弹性水平。因此,立... 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高渗透率、高度电力电子化、供用能高自由度重塑了系统形态特征,系统在极端事件下更加脆弱、弹性提升需求迫切。储能具有多时间尺度响应、功率−能量双重调节属性,可有效提升极端事件下新型电力系统弹性水平。因此,立足于提升新型电力系统主动应对极端事件能力,对面向系统弹性提升的储能优化配置与灵活调度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新形态下弹性提升挑战以及需求;其次,归纳了储能技术发展特征及其在常规场景下的功能应用;然后,从规划与运行层面详细论述了极端场景下储能提升系统弹性的研究现状;最后,围绕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恢复3个方面指出储能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弹性的研究方向以及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弹性提升 极端事件 储能 配置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准点—修正点两阶段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芷怡 尹冠雄 +3 位作者 王彬 潘昭光 李更丰 别朝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9,共12页
管道泄漏是天然气管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准确、快速地对泄漏点进行定位是及时发现并预防安全事故扩张的重要举措。为此,首先提出了考虑基准点—修正点两阶段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定位新框架;其次,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构建了含伪... 管道泄漏是天然气管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准确、快速地对泄漏点进行定位是及时发现并预防安全事故扩张的重要举措。为此,首先提出了考虑基准点—修正点两阶段的天然气管道泄漏定位新框架;其次,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构建了含伪泄漏点的天然气管道状态估计模型并采用联邦卡尔曼滤波器求解估计序列,并得到基准点;最后,定义了泄漏条件可信度对估计序列进行时延—分布一致性度量,作为权重得到修正点,实现了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定位。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提出的天然气管道两阶段泄漏定位方法可以实现对管道微小泄漏(2%)的有效定位,解决了传统的基准点定位方法与空间步长选取强相关的问题;②所提出的联邦卡尔曼滤波信息分配系数设定方法,解决了因观测路径不同导致的子滤波器观测噪声差异问题;③所提出的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时延度量方法,可定量描述完整的泄漏量估计序列的响应速度;④所提出的基于时延—分布一致性度量的条件可信度权重概念,可以将泄漏量估计序列的时间信息与波形信息解耦并分别量化,能有效反映出泄漏发生在不同序列对应的伪泄漏点之间的依赖关系。结论认为,该方法提高了管道泄漏的检测、识别、定位的速度与精度,为天然气管道的泄漏定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定位 联邦卡尔曼滤波 天然气管道 动态时间规整 互信息 状态估计 时域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气候暖湿化的农业经济影响评估: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慧 刘杰 +1 位作者 王丽 唐智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以宁夏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在阐述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评估了1991—2020年历史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宁夏农业经济产值的差异化影响,进而预估了SSP... 以宁夏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在阐述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评估了1991—2020年历史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宁夏农业经济产值的差异化影响,进而预估了SSP3-RCP8.5和SSP2-RCP6.0情景下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气候暖湿化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降水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产值,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抑制农业经济增长,极端高温与重旱未能形成“热旱”复合型灾害影响;SSP2-RCP6.0发展路径可以大幅减缓SSP3-RCP8.5路径下未来升温的潜在负面影响。评估结果揭示了西北气候暖湿化对农业经济的复杂影响,有助于为区域最佳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农业经济 暖湿化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慧 刘杰 +1 位作者 王丽 唐智亿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78,共5页
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温度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大于降水,北部引黄灌区对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35℃极端... 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温度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大于降水,北部引黄灌区对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35℃极端高温和重旱显著负面影响农业经济;中南部非灌溉区面临“高温干旱”复合型灾害影响,北部引黄灌溉区面临“旱涝急转”型灾害影响。在宁夏南北部“暖湿”和“暖干”可能进一步分异的背景下,决策者与生产者要抓住有利气候条件,规避极端气象灾害不利影响,促进地区粮食丰收和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气象灾害 农业经济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器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刚强 王焕然 +2 位作者 李瑞雄 孙昊 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了提高蓄热器效率和能量密度以满足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需求,本文在综合考虑填料表面传热和内部导热的基础上,结合舒曼模型和混合扩散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正规状况的一维液-固两相无量纲模型,探究了填料的半径、密度、... 为了提高蓄热器效率和能量密度以满足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需求,本文在综合考虑填料表面传热和内部导热的基础上,结合舒曼模型和混合扩散模型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正规状况的一维液-固两相无量纲模型,探究了填料的半径、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和蓄热器长径比对蓄热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蓄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SOLAR ONE电站蓄热子系统中,蓄热器填料的最优半径为1 mm,蓄热器最优长径比为3∶1;增大填料的密度和比热容可以线性提升蓄热器的储能密度,但会导致蓄热器放热效率降低;填料的导热系数对蓄热器效率的影响存在临界点:SOLAR ONE电站蓄热子系统中,填料的临界导热系数为2 W/(m·K);当填料的导热系数小于2 W/(m·K)时,增大填料的导热系数可以显著提高蓄热器放热效率。最后,本文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结合最优长径比,通过在蓄热器上下两端增加高度占比5%,颗粒半径5 mm的铸铁层,使得蓄热器[火用]效率提升1.4%,净释放[火用]提升20.2%。本文的研究结论和优化方法可以为填充床蓄热器的填料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蓄热器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小样本旋转机械剩余寿命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诚 马梓玮 +2 位作者 刘斌 孙铮 徐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178,共11页
针对小样本数据下旋转机械剩余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旋转机械健康因子构建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通过融合卷积自编码器与Weibull分布构建数据驱动的旋转机械退化行为模型。使用旋转机械早期退化信号训... 针对小样本数据下旋转机械剩余使用寿命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旋转机械健康因子构建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通过融合卷积自编码器与Weibull分布构建数据驱动的旋转机械退化行为模型。使用旋转机械早期退化信号训练卷积自编码器,使其学习到早期退化信号模式;使用卷积自编码器对测试信号进行重构并计算重构误差,将重构误差映射到[0,1]区间作为健康因子,根据健康因子拟合Weibull可靠度函数并预测旋转机械剩余使用寿命;在旋转机械持续运行过程中基于实时数据重复上述步骤,实现旋转机械剩余寿命的实时更新。在PHM2012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末期退化信号的前提下预测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明显高于现有报道的各类方法,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938.8 s与42.62%。在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某自动化测试系统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平台的应用案例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实际工业场景下小样本旋转机械寿命预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卷积自编码器 WEIBULL分布 旋转机械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