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能和消解: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真实的碰撞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明德 李聿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书写向叙事过渡的新闻传播辅助生产工具;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可以赋能新闻真实;部分内容生产主体基于利益驱动,利用深度造假功能,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虚假... 通过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的影响,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书写向叙事过渡的新闻传播辅助生产工具;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可以赋能新闻真实;部分内容生产主体基于利益驱动,利用深度造假功能,致使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虚假新闻信息的数据生成、新闻事项失实、新闻细节造假的工具。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生成的决定因素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人是决定新闻真假的主体。因此,应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闻真实治理路径,具体包括:提高有关信息真实和新闻真实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网络平台信息真实性主体责任制度;针对社交媒体、自媒体以及内容生成用户细化真实性管理制度和措施;提升智能化新闻生产能力,以新闻产品数量和质量提高新闻真实性水平;提高新闻事实的核实与订正部门的地位并设立公众监督机制;积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阻截虚假新闻技术优化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符合论 新闻生产 新闻真实 虚假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内容传播的生态风险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锋 刘国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新型主流媒体是响应国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及媒体融合战略需求,以重塑现代传播体系和升级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体系为核心的新一代主流媒体,是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以数据为基础、以算力为支撑、以算... 新型主流媒体是响应国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及媒体融合战略需求,以重塑现代传播体系和升级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体系为核心的新一代主流媒体,是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以数据为基础、以算力为支撑、以算法为应用的智能传播正在推动人类信息传播范式迭代升级,社会舆论运行与社会生态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新型主流媒体信息传播和主流价值引导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新一轮智能传播革命,新型主流媒体要加快智能化转型,既要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平台,丰富内容生态体系,优化主流算法,提升精准传播能力,又要借力网络平台,合力构筑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智能传播技术与新闻舆论引导的融合共进,牢牢掌握智能传播场域的正确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新型主流媒体 内容传播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62,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 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治理能力。文章依据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要素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增强新型融合人才牵引力、激发资源要素供给活力、驱动新生产工具支撑力的建设路径中,构建基于“社会协作—人机协同”的数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新质生产力 媒体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技术条件下主流媒体参与沉浸式新闻生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明德 王晴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在5G技术条件下,“后真相时代”倒逼主流媒体进行新闻生产模式及话语表达范式革新。沉浸式新闻对主流媒体构筑媒介化社会表现出强大的助推效能,助力主流媒体重构互通渠道,加强人、信息、情感的网状联结;助力主流媒体加速“破圈”,在泛... 在5G技术条件下,“后真相时代”倒逼主流媒体进行新闻生产模式及话语表达范式革新。沉浸式新闻对主流媒体构筑媒介化社会表现出强大的助推效能,助力主流媒体重构互通渠道,加强人、信息、情感的网状联结;助力主流媒体加速“破圈”,在泛众化格局中推进媒介融合;助力主流媒体深化市场资源竞合,超越信息传播本身创设连接意义;助力主流媒体重拾话语主权,构筑新型社会沟通模式。当前,沉浸式新闻既为主流媒体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生产的困局也依旧明显,主要体现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体系尚未闭环稳定,沉浸式新闻沦为“鸡肋”;沉浸式新闻的“真实性”有待确证,伦理失范问题亟需回应;沉浸式新闻的适用场景尚未明确,极易引发价值失控等风险。为此,提出主流媒体的应对措施:(1)加快新闻生产体系的闭环定型,稳定盈利变现模式;(2)坚守新闻真实原则,提升与受众“强交互性”情境下的创作能力;(3)精准把控新闻报道边界,系统掌握沉浸式新闻的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主流媒体 沉浸式新闻 媒介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机制及运作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锋 孙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50,共5页
美国是现代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的探路者,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操作路径和制度框架,塑造了日益清晰的"院长形象"。选择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传播学专业排名前50名的美国高校和美国高校传媒专业排... 美国是现代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的探路者,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操作路径和制度框架,塑造了日益清晰的"院长形象"。选择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公布的传播学专业排名前50名的美国高校和美国高校传媒专业排行榜研制机构CMM发布的新闻学专业前50名的高校,以其中的190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作为研究样本,挖掘其人口统计、学术表现、校内外任职经历等特征。研究表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机制和运作模式富有成效,院长在推动学科建设、促进行业发展和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存在结构性矛盾,需要修订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新闻传播教育 院长 遴选机制 运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位遴选行为的解释框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锋 潘英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学院管理者在教育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遴选最合适的学院管理者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为解释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位的遴选行为,研究提出了"学术因素决定论"和"非学术因素决定论"两种解释框架,并以20... 学院管理者在教育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遴选最合适的学院管理者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为解释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位的遴选行为,研究提出了"学术因素决定论"和"非学术因素决定论"两种解释框架,并以204名在任领导为样本,对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解释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位遴选时,既要重视学术因素决定论的解释框架,也不能忽视非学术因素决定论的解释框架,将两者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解释学院领导的遴选行为。就新闻传播学院领导职位的遴选而言,候选人的学术属性是首要条件,非学术属性(特别是政府任职经历)是重要条件,人口统计属性(性别、民族和年龄)则是不可忽略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学院管理者 学术因素 遴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时空—资源:县级融媒体AIGC应用的三重挑战与应对
7
作者 张宏邦 刘通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2,共5页
AIGC技术的介入重构了县级融媒体的功能定位与资源整合模式。在信息生态位视角下,面对用户使用AIGC的有限理性、人才与业务的跨界壁垒以及文化资源适应性的浅尝辄止这三重县级融媒体应用AIGC的风险挑战,应加强AIGC技术赋能的效率质量协... AIGC技术的介入重构了县级融媒体的功能定位与资源整合模式。在信息生态位视角下,面对用户使用AIGC的有限理性、人才与业务的跨界壁垒以及文化资源适应性的浅尝辄止这三重县级融媒体应用AIGC的风险挑战,应加强AIGC技术赋能的效率质量协同效应,有效激励改革机制,打造制度科学规范平台,以文旅融合深挖文化内核,通过一站式服务、在地化场景、脱域化嵌入以及流动化资源的重组与建构,助力县级融媒体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枢纽与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生态位 县级融媒体 AIGC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计算传播视野下的舆情文本挖掘新进路
8
作者 张媛 刘兴澳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 [研究目的]旨在提出一种新的复杂文本挖掘方法——“主题模型网络分析”(ANTMN),以解决传统舆情文本挖掘方法在动机过强、人工介入过多、主题粗糙等方面的局限,为舆情治理、风险识别和舆论引导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及计算转向的学术进展,通过比较分析论证ANTMN较之现有方法的创新优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ANTMN遵循“主题建模”“网络分析”与“社区检测”的三步法,以“纯归纳取向”获得客观性,以“混合计算取向”超越传统方法的静态局限。ANTMN还在舆情传播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即在经验现象中提出舆情传播问题、在数据驱动中解析舆情传播机制、在趋势预测中建构舆情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传播 主题模型网络分析 舆情文本挖掘 计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的反智主义与科学传播——基于传播效果视角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邝岩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
基于对社交媒体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反智主义对科学传播受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群体在反智主义倾向上呈现出明显差异;社交媒体用户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存在着工具化倾向,且对各类知识分子群体... 基于对社交媒体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反智主义对科学传播受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群体在反智主义倾向上呈现出明显差异;社交媒体用户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存在着工具化倾向,且对各类知识分子群体的信任程度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其中经济学家和专家获得的信任度相对最低;反智主义倾向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对科技信息的误解程度,显著负向预测个体对科学传播的态度,并通过科学误解和科学传播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个体的科技信息传播行为产生影响。为应对反智主义对科学传播的负面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配套政策,激励科学工作者宣介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媒体和平台应加强信息把关,重塑专家的媒介形象;科学传播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受众特征,增强科学传播的精准性;多方主体要筑牢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科普领域舆论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反智主义 社交媒体 网络传播 链式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邝岩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网络暴力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预防与治理网络暴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助于防范化解网络内容风险,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 [研究目的]网络暴力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预防与治理网络暴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助于防范化解网络内容风险,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4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网络暴力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结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11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构成,涵盖网络暴力防治效果的过程性要素和结果性要素。实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可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动态评估和提升其网络暴力防治效果的指引,并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网络暴力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信息生态理论 社交媒体 评价指标体系 防治效果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媒介化治理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积银 聂汉林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8,共9页
媒介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功能的分析,揭示出新质生产力从理念、主体、工具到体系等维度赋能媒介化治理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发现在赋能过程中面临数智资源... 媒介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功能的分析,揭示出新质生产力从理念、主体、工具到体系等维度赋能媒介化治理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发现在赋能过程中面临数智资源配置与技术应用局限、模式固有局限以及制度配套异步困境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对此,破局之举在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媒介组织机制与数据基础制度,培育兼具数智技术素养与传媒业务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推进数智技术与传媒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及大宣传观与互联网思维的理念支撑,进而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潜力,持续推进媒介化治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媒介化治理 作用机制 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出海新赛道:虚拟数字人国风短视频国际传播创新路径
12
作者 沈霄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24,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脚本”。聚焦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海内外平台发布的虚拟数字人国风类短视频,探讨文化出海新赛道的时代境遇,并构建一个基于信息价值、商业价值、情感价值的国际传播价值金字塔模型。通过内容“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脚本”。聚焦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海内外平台发布的虚拟数字人国风类短视频,探讨文化出海新赛道的时代境遇,并构建一个基于信息价值、商业价值、情感价值的国际传播价值金字塔模型。通过内容“故事化”“剧情化”实现中华文化海外“软着陆”,将古典内涵与现代科技元素融合以创新新媒体平台表达,扎根中华文化打造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人设”以及深化受众分析实现精准化传播等虚拟数字人国风类短视频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虚拟数字人 国风类短视频 国际传播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与创新:用户经济的概念意涵、核心特征及基本模式
13
作者 陈积银 聂汉林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3,共9页
用户经济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依托用户自身进行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新经济形态。文章重点探讨了用户经济的概念意涵、核心特征与基本模式等问题。研究认为,用户经济强调“用户本位”的价值逻辑。用户经济通过数... 用户经济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依托用户自身进行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新经济形态。文章重点探讨了用户经济的概念意涵、核心特征与基本模式等问题。研究认为,用户经济强调“用户本位”的价值逻辑。用户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完成供需双方用户的精准适配,基于场景化价值挖掘与用户关系深耕驱动服务增值,促进用户价值共创的实现,从而推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增长。用户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警惕数据污染、数据资本主义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经济 受众经济 用户经济 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理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社会价值和实现路径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明德 杨琳 +1 位作者 李沙 史惠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152,共7页
[目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理性表达是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必然结果与时代要求。改变公众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舆论生态现状,使公众舆论表达回归理性的本真,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与积极的正面效果。[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学和社会心理... [目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理性表达是舆论引导新格局的必然结果与时代要求。改变公众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舆论生态现状,使公众舆论表达回归理性的本真,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与积极的正面效果。[方法/过程]基于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公众舆论理性表达的影响因素、社会价值和实现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结论]公众舆论的理性表达是时代的呼唤和理性的选择,能促成公众参与意识的觉醒,降低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难度;能规范和净化网络空间,形成良好的舆论生态;能助力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能在公众理性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和凝聚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公众舆论 理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7
15
作者 李明德 王含阳 +1 位作者 张敏 杨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智能技术与媒介实践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人机交互的信息生产模式、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技术驱动的媒体格局。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以价值判断能力、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情境内涵的认知能力构... 智能技术与媒介实践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人机交互的信息生产模式、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技术驱动的媒体格局。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具备以价值判断能力、事实核查与整合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情境内涵的认知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面临缺乏教学组织方式与智能媒体的深度融合、缺乏以智能媒体为核心的实验设施、缺乏教学资源上的社会协同机制等困境。未来应立足于智媒时代新闻人才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处理好实践教学过程中技术与传播、工具与从业者的关系;将智能技术下的传播生态与传媒业态融入教学内容;在培养方式上通过推广平台化教学来提供真实的媒介实践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 核心竞争力 智能媒体 实践教学 人工智能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视角与公众视角:中国政务新媒体研究的议题与路向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强 曾润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目的/意义]对已有政务新媒体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政务新媒体研究前沿热点问题,推动国内政务新媒体理论和实践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所采集的282篇政务新媒体研究文献,分析政务新媒体国内研究主要涉及的议题、各议题的具体研究进展及未... [目的/意义]对已有政务新媒体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政务新媒体研究前沿热点问题,推动国内政务新媒体理论和实践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所采集的282篇政务新媒体研究文献,分析政务新媒体国内研究主要涉及的议题、各议题的具体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走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的国内文献大多基于政府的视角,包括政务新媒体的基本态势、政务新媒体与社会治理、政务新媒体效果评估、政务新媒体效果提升,而较少从公众的视角切入。公众视角主要涉及公众政务新媒体采纳和使用的决定因素,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满意度和公众政务新媒体使用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考察政府机构政务新媒体使用的战略、策略与政策以及政府机构的政务新媒体使用对组织的影响,同时增强实证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新媒体 政务新媒体 社交媒体 政治影响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连接:新媒介技术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党的十九大以来新媒体研究的十大观点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明德 马骁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71,共9页
随着新型传播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日益嵌入,学界开始了新媒体的研究转向。文章梳理了2017年至2021年国内学术期刊中与新媒体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按照主题聚类,将遴选出的文献整合成十大要点予以解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媒业发生... 随着新型传播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日益嵌入,学界开始了新媒体的研究转向。文章梳理了2017年至2021年国内学术期刊中与新媒体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按照主题聚类,将遴选出的文献整合成十大要点予以解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媒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结构遭遇挑战;互联网颠覆大众传播线性模式,进一步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共融;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新的“现场”与“在场”,自由跨越时空变现;身体传播的重要性凸显,媒介传播成为编织关系网络的身体实践;区块链技术对新闻业具有特别价值,进一步解决了价值传输问题;短视频作为碎片化的冷媒介,带动视频文化和新闻生产的“转基因”;5G进一步推动传播变革,万物皆媒时代已经到来;社交媒体互联诱导浅层思考成为习惯,公共传播的理想模式亟待重建;媒介逻辑植入社会,社会媒介化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现象级趋势;数字鸿沟再度演变,代际鸿沟、智能鸿沟越发突出。研究还发现,国内学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思考,在肯定技术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重塑传媒业及社会关系的同时,道德伦理和价值规范之维的探讨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从未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智能传播 身体传播 短视频 公共传播 数字鸿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富有特色的新闻传播教学科研体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明德 刘婵君 张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121,共6页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实践,对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精约融合+技术偏向+创业创新"的教学体系、"本土视角+交叉范式+服务地方"的...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实践,对西安交大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精约融合+技术偏向+创业创新"的教学体系、"本土视角+交叉范式+服务地方"的科研体系、"教研结合+案例更新+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共同构成了西安交大特色的新闻与传播学科体系;同时希冀每所新闻院系在彰显自身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合力,从而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学科体系 西安交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图谱与热点分析——基于2000—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立 杨文涛 +1 位作者 尤瑜 王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4,共8页
本文利用Matlab构建基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关键词提取技术模型,获得2000—2017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主题关键词,进而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结合文献计量法,对1 396项获得资助项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描绘出18年来中国... 本文利用Matlab构建基于词频逆文件频率(TF-IDF)关键词提取技术模型,获得2000—2017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主题关键词,进而构建关键词共词矩阵,结合文献计量法,对1 396项获得资助项目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描绘出18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发现,项目主题更迭依赖政策导向与技术更新的共同推进;项目主题内容呈现模块化与精细化的融合倾向;项目主题范围的学科交叉特征明显;项目研究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与传播学 国家社科基金 共词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反华媒体的最新态势、运作模式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锋 李耀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1,54,共7页
[目的/意义]境外反华媒体是由境外特殊政治势力扶植、在境外创办运营的专门从事反华舆论宣传的媒体。深入研究境外反华媒体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是破解西方反华舆论围剿的有效路径。[方法/过程]采取实地调研和互联网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 [目的/意义]境外反华媒体是由境外特殊政治势力扶植、在境外创办运营的专门从事反华舆论宣传的媒体。深入研究境外反华媒体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是破解西方反华舆论围剿的有效路径。[方法/过程]采取实地调研和互联网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过1年的跟踪观察,获得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结果/结论]境外反华媒体的存在有极为复杂的社会根源,主要由境外政府、分裂势力或邪教组织主办,在华人等相关群体内的影响较大,已成为中外舆论博弈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仅危害中国境内社会安全、信息安全和舆论安全,而且对我国国家形象和外交活动也造成消极影响。相关部门须加强监测,完善境外中文舆论宣传体系建设,建立境外反华媒体运营监测体系、构建境外舆论宣传引导体系、构建应对反华媒体的整合策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媒体 反华媒体 舆论构建 反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