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办公建筑通风系统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沣浩 刘晓东 +1 位作者 李远斌 林章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0,共6页
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针对一典型办公建筑,在6次换气次数和19℃送风温度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层式通风和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特性,分析比较了两种通风方式的工作区及人体附近温度场、速度场、CO2浓度场,对两种通风方式气流组织特性及热舒适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式通风系统条件下,呼吸区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良好,通风能有效消除室内热负荷和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层式通风 置换通风 气流组织 热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除霜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沣浩 马龙霞 +2 位作者 王志华 楼业春 刘孜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5,共9页
空气源热泵在除霜过程中“误除霜”故障时有发生,“有霜不除”会导致机组制热能力和性能下降,“无霜除霜”会导致系统供热量损失,因此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时最佳除霜起止点的判定尤为重要。除霜控制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除霜切入点和结束点,使... 空气源热泵在除霜过程中“误除霜”故障时有发生,“有霜不除”会导致机组制热能力和性能下降,“无霜除霜”会导致系统供热量损失,因此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时最佳除霜起止点的判定尤为重要。除霜控制是通过选择恰当的除霜切入点和结束点,使除霜周期内空气源热泵系统稳定性好、节能以及能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除霜控制方法的研究,分析了直接测量霜层厚度、间接监测结霜程度以及通过智能算法输出除霜起止条件三种除霜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分别从人工智能除霜控制方法的研究,抑霜技术与除霜控制方法的结合,除霜控制方法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抑霜技术 除霜控制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蔡皖龙 刘俊 +1 位作者 王沣浩 王志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4,共7页
以深层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建立考虑轴向地温梯度的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示范工程现场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对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性能稳定性进行... 以深层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对其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建立考虑轴向地温梯度的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示范工程现场测试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对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性能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深层地埋管换热器连续长期运行及间歇长期运行下换热性能基本稳定。当按不同运停比运行时,岩土温度恢复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深层地源热泵有较好的换热性能及运行稳定性,为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地源热泵 换热性能 运行稳定性 运停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性能研究与场协同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椿 王志华 +2 位作者 王建春 王沣浩 郇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6-233,共8页
建立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蓄能、释能工况分别进行模拟。从温度场、速度场、固液交界面3个方面分析逐时换热强度的变化原因;探讨在蓄热过程中热源管壁温、热管口径规格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蓄热工... 建立壳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蓄能、释能工况分别进行模拟。从温度场、速度场、固液交界面3个方面分析逐时换热强度的变化原因;探讨在蓄热过程中热源管壁温、热管口径规格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蓄热工况下管间热扰及自然对流作用明显,10000 s时液相分数达到95%。放热工况以导热为主,60000 s时相变材料仅凝固了75%。从场协同效应分析,采用小尺寸热源管能缩短时间,但单位面积换热强度有明显下降。换热温差≤20℃时,其强化效果开始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储能 自然对流 壳管式 换热器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水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白梦梦 王沣浩 +2 位作者 王志华 马瑞雪 李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9,共8页
本文结合中温水全回风空调系统与常规全回风空调系统的对比实验,分析了FP85系列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至平衡状态点时室内温湿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盘管仿真的研究方法,模拟分析了冷冻水供水温度和管排数对盘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本文结合中温水全回风空调系统与常规全回风空调系统的对比实验,分析了FP85系列风机盘管处理室内回风至平衡状态点时室内温湿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盘管仿真的研究方法,模拟分析了冷冻水供水温度和管排数对盘管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冻水供水温度从7℃增至9℃时,3排盘管FP85处理潜热的能力出现突降,且不能保证室内湿度舒适。当冷冻水供水温度每升高1℃时,室内平衡状态点的相对湿度增加11. 03%~12. 05%。对于6排盘管FP85,当冷冻水供水温度为9~12℃时,室内平衡状态点的温湿度参数均可满足舒适性空调的设计要求。仿真结果表明,当室内回风干、湿球温度分别为27. 01℃和19. 51℃,且4、5、6排风机盘管FP85均可保证室内温湿度舒适时,冷冻水供水温度每升高1℃,4排盘管的换热量降低6. 13%,析湿系数降低0. 045。相比于5、6排盘管,4排盘管的传热系数较大,除湿能力较优,故4排FP85盘管更适用于中温水空调系统。该研究表明中温水空调系统极具发展潜力并为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水空调系统 盘管仿真 换热性能 除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热泵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椿 王志华 +3 位作者 王沣浩 许怡博 戢坤池 高秀芝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本文概述了CO_2热泵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等部件及系统的特点与缺陷,介绍了提高系统效率的最新技术方法,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予以展望。制约CO_2热泵推广的原因主要为... 本文概述了CO_2热泵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压缩机、换热器、节流装置等部件及系统的特点与缺陷,介绍了提高系统效率的最新技术方法,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予以展望。制约CO_2热泵推广的原因主要为系统压力较高、制造工艺要求更严格及专用压缩技术尚不成熟等导致的开发成本高。CO_2热泵未来研究内容主要为改良系统,优化部件及结合精准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软硬件同步发展,确保CO_2热泵高效、安全、可靠地运行,促进自然工质在制冷与供热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可以预测,CO_2热泵技术在我国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发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热泵 跨临界循环 综述 供热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储液气液分离器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龙霞 刘孜璇 +2 位作者 王沣浩 王志华 楼业春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32,共10页
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热时室外蒸发器表面容易结霜,逆循环除霜作为最常用的一种除霜方法存在除霜带液和除霜时间长的问题。为提升逆循环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耦合储液气液分离器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该系统相比于传统... 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热时室外蒸发器表面容易结霜,逆循环除霜作为最常用的一种除霜方法存在除霜带液和除霜时间长的问题。为提升逆循环除霜的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一种耦合储液气液分离器的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该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能够有效延缓结霜和缩短除霜时间。本文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6个工况下该系统和传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制热-除霜-恢复周期内该系统能够有效延缓结霜和缩短除霜时间,最大可延缓结霜53 min,最大可缩短除霜时间7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逆循环除霜 系统性能 储液气液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参数对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长期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洪涛 刘俊 +1 位作者 王沣浩 蔡皖龙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4-1601,共8页
文章基于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原理,建立了换热器与岩土的瞬态换热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工况下,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长期换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换热器长期换热的初始阶段,其年平均取热功率随着... 文章基于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原理,建立了换热器与岩土的瞬态换热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工况下,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长期换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换热器长期换热的初始阶段,其年平均取热功率随着运行年份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设计参数工况下,不同运行年份,换热器取热功率下降的比例不同;环腔入口水温对换热器取热功率下降比例的影响不大;环腔流速的增加、外管管径的增大和内管管径的减小均可导致换热器取热功率的下降比例增大;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埋管深度越大,换热器取热功率的下降比例越小。此外,随着运行年份的增加,地温梯度基本对换热器取热功率的下降比例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参数 中深层 地埋管换热器 长期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测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沣浩 颜亮 +1 位作者 冯琛琛 王新轲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2,共7页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现场测试系统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数值模型分析了测试时间、舍弃初始小时数、钻孔半径、岩土体初始温度、加热器输入功率等因素对岩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测试时间应大于70h;对...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导热系数现场测试系统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所建数值模型分析了测试时间、舍弃初始小时数、钻孔半径、岩土体初始温度、加热器输入功率等因素对岩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测试时间应大于70h;对于柱热源模型,随着钻孔尺寸的增大,辨识得到的导热系数逐渐减小;岩土初始温度对岩土导热系数辨识结果没有影响,但采用参数估计法作为辨识方法时,岩土初始温度的测试精度对辨识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纯导热模型,加热器输入功率对岩土导热系数辨识结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地源热泵 热响应测试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墙体材料多目标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新轲 姚建波 +1 位作者 张文 王沣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6,751,共6页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典型墙体材料建立了能源、环境与成本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陕西区域发展情况,对10种典型墙体材料进行了多目标评价,得到了适合陕西区域情况的墙体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可作为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指... 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典型墙体材料建立了能源、环境与成本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陕西区域发展情况,对10种典型墙体材料进行了多目标评价,得到了适合陕西区域情况的墙体材料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可作为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指导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材料 生命周期理论 多目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管群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沣浩 余斌 颜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62-67,共6页
建立了有地下水渗流时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渗流对管群内不同位置钻孔换热的影响,渗流方向角和钻孔布置形式对管群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削弱了管群在垂直于渗流方向上的... 建立了有地下水渗流时地源热泵地埋管管群热渗耦合传热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渗流对管群内不同位置钻孔换热的影响,渗流方向角和钻孔布置形式对管群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削弱了管群在垂直于渗流方向上的热影响,增强了沿渗流方向的热影响。地埋管管群无论顺排还是叉排布置,都存在一个最优渗流方向角,此时管群换热效果最好,而且渗流方向角的影响随渗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水渗流 管群 渗流方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壤热导率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华 王甜 王沣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5,共7页
本文在Campbell模型和de V-1模型的基础上,以Campbell模型为主,对该模型中的两个参数形状因子(ga)和土壤固相热导率(λm)采用de V-1模型中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土壤热导率温度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土壤固相热导率和形状因子均考... 本文在Campbell模型和de V-1模型的基础上,以Campbell模型为主,对该模型中的两个参数形状因子(ga)和土壤固相热导率(λm)采用de V-1模型中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土壤热导率温度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土壤固相热导率和形状因子均考虑了土壤颗粒组成成分,也包含了温度对土壤固相热导率的影响。此外,与前两种模型进行比较,该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能够更好地预测土壤热导率。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率两个变量对不同类型土壤热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温度及体积含水率工况下,土壤热导率是砂土>壤土>黏土。该研究为地埋管换热器周围非饱和土壤热湿耦合迁移模型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壤 热导率 模型研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