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相流热物理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学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共8页
首先阐述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研究多相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规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多相流热物理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五年来研究多相流及其传热特... 首先阐述了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研究多相流动及其传热传质规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多相流热物理学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十五年来研究多相流及其传热特性开展的情况,最后提出了今后多相流热物理方面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热物理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膜蒸发管内液体夹带及传热恶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鸣远 刘尧奇 +2 位作者 陈学俊 马卫民 王文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对垂直管内蒸汽和水逆向流动时的降膜蒸发、蒸汽夹带液体及传热恶化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发现降膜蒸发管工质入口端的壁温首先突然升高和出现波动.通过分析其机理和影响因素,给出了传热恶化的预测关系式.
关键词 传热 蒸发 降膜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流动的传热强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芳德 V.K.Dhir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应用切向喷射流体方法使管内传热强化,实验和理论分析均表明这种传热强化随动量比增加而迅速增加,旋流强度随雷诺数增加和普朗特数减少而略有减少。同时提出了计算旋流流动的传热强化关系式,其式和各试验数据的偏差在±10×... 本文应用切向喷射流体方法使管内传热强化,实验和理论分析均表明这种传热强化随动量比增加而迅速增加,旋流强度随雷诺数增加和普朗特数减少而略有减少。同时提出了计算旋流流动的传热强化关系式,其式和各试验数据的偏差在±10×10^(-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 传热 强化 热交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热流密度竖板自然对流的计算
4
作者 陈钟颀 《中国大学教学》 1993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热流密度 自然对流 换热系数 壁温 局部温差 热边界条件 传热手册 杨世铭 工程热物理 计算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循环和滑移汽泡机制在管束核态沸腾换热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志敏 朱长新 周芳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管束核态沸腾引起管束效应的对流循环和滑移汽泡两种机制作了模型假设和定量计算。并在实验基础上拟合了管束核态沸腾平均换热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两种机制对换热的影响。
关键词 管束效应 沸腾换热 对流循环 汽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两种进料流搅拌设备的停留时间分布模型
6
作者 王昂 刘衎烈 陈学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85-92,106,共9页
根据搅拌容器内的循环流型分析了两种互溶流体进料的循环和宏观混合特性。根据循环流型推导出总停留时间分布叠加规则;求出平均停留时间与两个进料流的循环量和循环时间关系。测定了循环次数,循环时间和容器内的流型;讨论了循环量和分... 根据搅拌容器内的循环流型分析了两种互溶流体进料的循环和宏观混合特性。根据循环流型推导出总停留时间分布叠加规则;求出平均停留时间与两个进料流的循环量和循环时间关系。测定了循环次数,循环时间和容器内的流型;讨论了循环量和分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搅拌设备 进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