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弊与开新——朱子的《春秋》观发微
1
作者 刘俊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0,共8页
朱子在《春秋》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终生不注《春秋》却在后世形成影响巨大的宗朱的《春秋》学派,这既与其卓绝的理学地位息息相关,也与其别具一格的《春秋》观密不可分。朱子的《春秋》观主要表现在《春秋》为史、“义理”... 朱子在《春秋》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终生不注《春秋》却在后世形成影响巨大的宗朱的《春秋》学派,这既与其卓绝的理学地位息息相关,也与其别具一格的《春秋》观密不可分。朱子的《春秋》观主要表现在《春秋》为史、“义理”解《春秋》、依违《程传》与《胡传》和勿治《春秋》,这是其经学理学化理念的细致体现,也是其先经后史主张的具体落实,不仅有祛除《春秋》学研究的流弊之效,也有开拓《春秋》学研究面向的重要价值,将《春秋》学在尽可能的诠释方向提揭出来,深刻范导和形塑着《春秋》学研究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春秋》 《胡传》 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身体:对马克思哲学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终结整个柏拉图主义,乃至全部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拒绝从一切抽象的自我意识出发,去构建一种"思"的形而上学大厦,而是以现实的、具体的身体为其理论枢轴,并且由此构成了终结全部... 马克思哲学革命之所以能够从根本上终结整个柏拉图主义,乃至全部理性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拒绝从一切抽象的自我意识出发,去构建一种"思"的形而上学大厦,而是以现实的、具体的身体为其理论枢轴,并且由此构成了终结全部形而上学的全新地平线。在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解读中,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医学科学意义上肉体的,而是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维度的生命始源意义上的身体。在马克思哲学中,诸如感性、实践活动、异化、解放等基本范畴实际上是密不可分地统一于身体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意识哲学 身体 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异程朱,亦背陆王——陈确对《大学》的批判性诠释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6,共7页
陈确的《大学辨》是《大学》诠释史上一个颇为典型和另类的文本。原因在于其全盘否定《大学》为圣经贤传,主张将《大学》由四书返归《礼记》,尤其是呈现出“既异程朱,亦背陆王”的独证独创、自成一家的诠释特质,故而在思想史上具有丰富... 陈确的《大学辨》是《大学》诠释史上一个颇为典型和另类的文本。原因在于其全盘否定《大学》为圣经贤传,主张将《大学》由四书返归《礼记》,尤其是呈现出“既异程朱,亦背陆王”的独证独创、自成一家的诠释特质,故而在思想史上具有丰富而多元的学术意义:一是辨伪文本,遥启清代中期的考据学;二是回归原始儒学,呼应和助推清初“崇实黜虚”思潮的形成和壮大;三是消解学术权威,开辟出解决全国性议题“朱、王之争”的新方案,拓展《大学》诠释维度,成为我们考察和管窥明清之际学术衍化和走向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确 《大学辨》 朱、王之争 辨伪 崇实黜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生活学到政治形上学——政治哲学的起点与生活世界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学亮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1,共6页
"人乃天生的政治动物",古典政治哲学在这个零起点上与政治生活同步,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生活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撕破城邦政治的面纱,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政治的重建,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形上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颠倒... "人乃天生的政治动物",古典政治哲学在这个零起点上与政治生活同步,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生活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撕破城邦政治的面纱,在自然状态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政治的重建,其呈现的是一种政治形上学范式;现代政治哲学颠倒心灵秩序,试图进行欲望-权利和权威-权力的双重启蒙,结果"利维坦"岌岌可危。在现代性政治条件下,政治哲学的合法性面临根本性难题,更遑论"第一哲学"身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政治动物 自然状态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身体概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162,共5页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演变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费尔巴哈的著作解读中,我们发现,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是以身体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中...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演变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费尔巴哈的著作解读中,我们发现,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是以身体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并且从"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作为一种性别化的"、"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一体化的"三个维度来对身体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故此,通过对作为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核心概念的身体概念进行理论上的梳正和剖析,将为我们提供揭示和阐明费尔巴哈哲学的当代意义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 感性哲学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琅琅 《哲学分析》 2015年第1期182-189,共8页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题为“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2日到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举办的题为“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2日到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共录取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 E. Brenner)和丹麦著名学者索伦·布赫尔(S?ren Brier)提交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哲学精神 信息时代 哲学分析 研讨会综述 论坛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庸”为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谱系建构历程论析
7
作者 张培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229,230,共10页
以伏羲为首、思孟学派为主且以“中庸”作为传承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谱系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孔颖达率先以“中庸”为基点,统一了《尚书》《论语》《中庸》的基本思想。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儒者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同时也为... 以伏羲为首、思孟学派为主且以“中庸”作为传承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谱系的建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孔颖达率先以“中庸”为基点,统一了《尚书》《论语》《中庸》的基本思想。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儒者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同时也为儒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间接推动了以“中庸”作为传承核心思想的儒家道统谱系的形成和完善。柳宗元最早明确“中庸”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强调其与圣人主张的一脉相承。宋初的孙复、胡瑗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中庸”核心论。二程、朱熹在继承韩愈和柳宗元道统观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孙复、胡瑗、契嵩等的主张,并加以进一步的统筹论证,最终建立了以中庸为核心思想的,以伏羲为首,中经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儒家道统谱系。尽管这一谱系与历史真实有距离,但因其足以与佛统相媲美,加之随着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学术主流,此谱系便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为人所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儒家道统 孔颖达 柳宗元 孙复 胡瑗 二程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家的“重利”仁学——兼论儒墨仁义观的异同
8
作者 张培高 孙任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197,198,共10页
“兼爱”虽是墨子十大主张的中心,但“兼爱”既是“仁义”的实际内容,又是“仁人”实现“仁义”的手段,因此,“仁义”才是其整体思想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在两者的关系上,墨子虽常以“仁”、“义”并提,甚至有时“仁”、“义”可相互替用... “兼爱”虽是墨子十大主张的中心,但“兼爱”既是“仁义”的实际内容,又是“仁人”实现“仁义”的手段,因此,“仁义”才是其整体思想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在两者的关系上,墨子虽常以“仁”、“义”并提,甚至有时“仁”、“义”可相互替用,但从其主要方面看,“义”仍是从属于“仁”的,所以,更为准确地说,墨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其实是“仁”。这与儒家是一致的。儒墨在“仁义”上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否坚持以“亲”释“仁”;第二,是否赞同以“利”释“仁义”;第三,是否赞同“仁义”是人的内在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重利”仁学 仁义 仁人 兼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对朱子的辩难及其思想史意义
9
作者 李敬峰 刘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128,共7页
朱子学在晚清突破乾嘉汉学的藩篱,迎来中兴和复振。如何对待朱子学、如何回应时弊成为以郭嵩焘为代表的晚清理学群体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郭嵩焘以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依据《大学章句》为切入点,兼采汉宋,无所依阿,诉诸经世,从文... 朱子学在晚清突破乾嘉汉学的藩篱,迎来中兴和复振。如何对待朱子学、如何回应时弊成为以郭嵩焘为代表的晚清理学群体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郭嵩焘以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依据《大学章句》为切入点,兼采汉宋,无所依阿,诉诸经世,从文本到义理向朱子展开系统的辩难,显豁出依违朱子的鲜明特质。它一方面绾合汉学、宋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开显出诠释《大学》的新维度;另一方面在理学中兴的视域下,以“尊经即所以尊朱子”为宗旨,指明判释朱子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由郭嵩焘这一个案透显出晚清经典诠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浓郁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嵩焘 《大学章句质疑》 朱子 辩难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对唯物论的变革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内在统一性
10
作者 邬焜 刘琅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现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能量比质量更为基本的性质,从而打破了传统科学和唯物论哲学用有质量的最小微粒构造世界的本体论信条,建立了质-能统一、能量为基的新唯物论。当代信息科学和哲学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发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信息世界... 现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能量比质量更为基本的性质,从而打破了传统科学和唯物论哲学用有质量的最小微粒构造世界的本体论信条,建立了质-能统一、能量为基的新唯物论。当代信息科学和哲学在物质和精神世界之间发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信息世界,并把高等生命的精神现象看作是主观形态的信息活动。这样,便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关于整个世界是由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构成的理论。现代科学和唯物论哲学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相容性和一致性,也深刻体现着人类知识发展的一般方式:哲学的科学化和科学的哲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哲学 唯物论 哲学的科学化 科学的哲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体”的揭蔽:王龙溪的哲学形态与道德悖论
11
作者 黄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4,共7页
情感生命是人的正常本性,过度的情感,乃私意欲念之源,“欲乃情之过者”。心之本体乃“心体”,是为“至善”的道德理性本体;而“心”本身并非“至善”,心统性情、思志,广义的心范畴还涵摄意志、意念。心有综合、结合“情”与“理”、良... 情感生命是人的正常本性,过度的情感,乃私意欲念之源,“欲乃情之过者”。心之本体乃“心体”,是为“至善”的道德理性本体;而“心”本身并非“至善”,心统性情、思志,广义的心范畴还涵摄意志、意念。心有综合、结合“情”与“理”、良知心体、性体并情感生命后做出现实价值判断的功能、职能。王龙溪通过“彻悟”“顿悟”“相信”,以智力直观、觅得绝对者,并以此道德理性、良知、心体、性体,强制、决定、统摄、保证现实经验世界中情、意、物、事的实现,道德理性与道德践履间惟是“触机而应,迎刃而解”。以道德理性之心体、性体、良知,僭越“心”做出价值判断,在“观念形而上学”的逻辑推绎中等同情、意、知、物,将道德理性等同于现实经验世界中的道德实践、践履。由此而至的种种歧出、诞谬,正是基于此种哲学形态之下的道德理性与践履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成派 王龙溪 哲学形态 道德悖论 心体 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与孟子理气、性情观:比较哲学的观点
12
作者 黄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216,共5页
理与气、性与情的矛盾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在孟子思想中并不存在。朱熹甚许程子"论气不论性不明,论性不论气不备"之语,认为孟子之论,仅说本原处的性善,忽略了孟子"志""气"对扬,以"志"... 理与气、性与情的矛盾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在孟子思想中并不存在。朱熹甚许程子"论气不论性不明,论性不论气不备"之语,认为孟子之论,仅说本原处的性善,忽略了孟子"志""气"对扬,以"志"统"气"的理论内涵。伊川、朱熹构建起一双层的理气思想架构,开辟出一区别于先秦诸子绵延纵贯的空间横摄体系。在成德之境、实践理性的"应然如是"中,"志""气"对决,此消彼长,故孟子强调"志"的主宰与动力精神,绝非形而上学人为构设的理气二分思想体系中,一凝定静止、徒具空间化概念理论义的"理"之虚体可以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孟子 理气 性情 横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规范由心生出如何成为可能——浪漫主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学解读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琳 张再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7,324-325,共8页
浪漫主义与心学同为价值由心,但一则为"我心创造",一则为"理自心出"。由浪漫主义并非自由自律的"意志"直接导向行为的后果,与明末心学亚流之流于狂荡恣肆何其相似,但特定概念的语义歧出,并不意味着思想... 浪漫主义与心学同为价值由心,但一则为"我心创造",一则为"理自心出"。由浪漫主义并非自由自律的"意志"直接导向行为的后果,与明末心学亚流之流于狂荡恣肆何其相似,但特定概念的语义歧出,并不意味着思想和智慧的原初层面也如是,而就此忘却心学思想本有的理论与工夫曲折。心学诚意工夫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在于明觉良知,以"诚"为契入点,心学与浪漫主义之异同即可了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浪漫主义 道德价值规范 诚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再林 李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7,共7页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纯粹哲学 不纯粹哲学 对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规的社会教化功能及其实现:基于公共生活空间的视角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社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83,共6页
家庭是公共生活空间的历史起点,家规则是保证家庭功能实现的制度条件,只有这一系列规范具有客观性、正当性、有效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才能内化为家庭成员的自觉行为。良好的家法族规能够生成一套约束和保护机制,培养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 家庭是公共生活空间的历史起点,家规则是保证家庭功能实现的制度条件,只有这一系列规范具有客观性、正当性、有效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才能内化为家庭成员的自觉行为。良好的家法族规能够生成一套约束和保护机制,培养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一个守望相助、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空间,实现社会教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社会教化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邬焜“信息本体论”再质疑 被引量:5
16
作者 霍有光 《哲学分析》 2011年第6期42-52,192,共11页
邬焜先生在他的"信息哲学"中,以"水中月"为案例,建立了"客观信息"这个哲学范畴。由翔实的分析可知:"客观信息"混淆了"事物影像"与"事物本体"的区别;"客观信息"... 邬焜先生在他的"信息哲学"中,以"水中月"为案例,建立了"客观信息"这个哲学范畴。由翔实的分析可知:"客观信息"混淆了"事物影像"与"事物本体"的区别;"客观信息"不能进化与退化;"客观信息"与事物本体,两者不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所以"客观信息"不可能保存关于事物本体的全息。由于"客观信息"这个范畴不能成立,因此所谓"信息哲学"的理论体系也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哲学 客观信息 全息 信息本体论 邬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机器发现系统是对强纲领的经验拒斥吗?——评析围绕计算机模拟科学发现所引发的争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小红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132-145,共14页
计算论者以人工智能系统模拟科学发现作为反对强纲领的经验实例,引起了一场围绕科学发现是否完全由社会因素因果决定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是众多对SSK的批评之一,但它的发生视角不同以往,它关注科学发现这个主题。争论中出现的社会学主... 计算论者以人工智能系统模拟科学发现作为反对强纲领的经验实例,引起了一场围绕科学发现是否完全由社会因素因果决定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是众多对SSK的批评之一,但它的发生视角不同以往,它关注科学发现这个主题。争论中出现的社会学主义的科学发现观和心智主义的科学发现观分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内部社会情境和外部社会情境区分开来。AI系统的重新发现证明了区分两种社会因素而不是模糊两种社会情境的合理性,示例了哲学史上某些长期有争议的问题的一些结果以及社会学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现 强纲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春秋》学的特质、成因及价值
18
作者 刘俊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元代《春秋》学因史料散乱、学界成见深锢等缘由,一直处于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的尴尬境地,从而与元代《春秋》学的实际面貌不相匹配。元代《春秋》学在不到百年的建构历程中,端赖其所实施的戊戌选士、设立儒户,以儒治国、确立经典,恢复... 元代《春秋》学因史料散乱、学界成见深锢等缘由,一直处于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的尴尬境地,从而与元代《春秋》学的实际面貌不相匹配。元代《春秋》学在不到百年的建构历程中,端赖其所实施的戊戌选士、设立儒户,以儒治国、确立经典,恢复科举、走向官学,开设经筵、推崇儒学等政治措施。元代《春秋》学著作繁多、佚失严重,南多北少、理学占优以及宗胡崇朱、分化明显的学术特质,更显豁"拔高胡传、位至四传","形塑明代《春秋》学","遥启清代公羊学"的独特学术价值,绝非已有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只是袭宋儒余韵、拾他人牙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春秋》学 特质 成因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澄《春秋纂言》的诠释特质及其学术史意义
19
作者 刘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60,共8页
吴澄的《春秋纂言》是《春秋》诠释史上颇具特色的经学文本。缘由在于其继承朱熹疑经改经的治学进路,以己意“点窜经文”,于经之阙文处以方空补之,终成一家之言,呈现出以天道论《春秋》、博采诸家和尊奉朱子的诠释特色,涵具丰富的学术... 吴澄的《春秋纂言》是《春秋》诠释史上颇具特色的经学文本。缘由在于其继承朱熹疑经改经的治学进路,以己意“点窜经文”,于经之阙文处以方空补之,终成一家之言,呈现出以天道论《春秋》、博采诸家和尊奉朱子的诠释特色,涵具丰富的学术史意义,为元代《春秋》学研究注入了别样的元素,尤其是在官学《胡传》系统之外,开辟了尊奉朱子《春秋》学的新路径,一方面为朱子《春秋》学的延承赓续学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元代《春秋》学绝非只有《胡传》一系,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故而吴澄的《春秋纂言》就成为我们考察和管窥元代《春秋》学多元衍化和走向的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春秋纂言》 疑经改经 尊奉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的“气质”与“恶”思想简析
20
作者 黄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44,共6页
在朱熹理先气后、理静气动、理弱气强、理不胜气的理气二分架构之下,理一旦落至道德论域,宋儒即会遭遇道德本体的虚谦无力与现实经验界情、意、欲、念、物、事在开显过程中的二律背反。主体性中的道德理性、自由自律的自觉意志遂不凸显... 在朱熹理先气后、理静气动、理弱气强、理不胜气的理气二分架构之下,理一旦落至道德论域,宋儒即会遭遇道德本体的虚谦无力与现实经验界情、意、欲、念、物、事在开显过程中的二律背反。主体性中的道德理性、自由自律的自觉意志遂不凸显,“气质”与“恶”相联,自觉意志之自律遂成他律。观念形而上学是以形上的超验横摄之理(性)统摄、强制并决定形下“气”(情)的实现。它和情与理在绵延流动、一体纵贯中对治对决的直观形而上学的哲学形态不同。先秦儒家中孟子之“志壹动气,气壹动志”,意在说明主体的道德理性须具备逆觉体证、觉振、主宰的力量,在志与气的绵延俱进中对治、对决、对扬,以期至于以志统气、以理摄情的应然之境,有效化解超验横摄的二元对立哲学形态所致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气质 善恶 先秦儒家 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