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口腔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洪博 王正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110-110,共1页
本文就本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对我科近十年来接诊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资料进行统计,共引起口腔医疗纠纷78起,其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①医疗缺陷导致的医原性纠纷46例,其中,治疗后疼痛9... 本文就本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对我科近十年来接诊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资料进行统计,共引起口腔医疗纠纷78起,其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①医疗缺陷导致的医原性纠纷46例,其中,治疗后疼痛9例,填补后牙破裂5例,光固化前牙后脱落9例,门诊外科误拔乳牙2例,误拔病牙3例,牙挺刺伤软组织1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 医疗纠纷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设计与培训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那思家 崔浩 +3 位作者 梁想 杨耀武 屠军波 王维戚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期490-492,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口腔颌面外科青年住院医师显微外科培训效果,探讨显微外科教学的设计和培训的最佳时机。方法70名实习生和30名住院医师参加7天的显微外科培训,3名导师独自对参培学员进行评分取均值。结果住院医生缺席...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口腔颌面外科青年住院医师显微外科培训效果,探讨显微外科教学的设计和培训的最佳时机。方法70名实习生和30名住院医师参加7天的显微外科培训,3名导师独自对参培学员进行评分取均值。结果住院医生缺席率高(P<0.01);理论部分,实习生为15.06分,住院医师为12.73分(P<0.01);实践部分,实习生为11.69分,住院医师则为9.87分,并且实习生在处理组织方面得分高于住院医师(P<0.01)。结论实习生和住院医师均掌握了显微外科技术,但实习生培训效果优于住院医师。这提示应在口腔医学本科实践教学中设立显微外科培训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 显微外科培训 培训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思考
3
作者 李家伟 《西北医学教育》 2005年第6期703-704,共2页
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医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对颌面外科临床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颌面外科 教学改革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考核方式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淑薇 李兴强 齐红 《西北医学教育》 2014年第6期1182-1184,共3页
采用多种方式对口腔组织病理学进行考核,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多样化考核 口腔组织病理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家伟 李丽 +3 位作者 刘艳春 唐敬师 程斌 赵龙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9-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 双侧 多导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裂修复术后近期与远期中耳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邢晓建 刘建华 +1 位作者 李宝树 文抑西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4,362,共3页
为研究腭裂修复术后不同时期的中耳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 ,对 43例术后半年和 2 1例术后 3~ 6年的患者进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 ( P <0 .0 5) ,中耳... 为研究腭裂修复术后不同时期的中耳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 ,对 43例术后半年和 2 1例术后 3~ 6年的患者进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 ( P <0 .0 5) ,中耳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中耳传导系统功能的改善较缓慢。结论 腭裂修复术对咽鼓管 ( ET)及中耳功能的恢复是有益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腭裂修复术 中耳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春 李家伟 +3 位作者 李丽 唐敬师 程斌 赵龙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49,164,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最佳刺激参数和记录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0.04、0.1 ms)、不同记录方法(外耳道后壁、头顶)记录面神经诱发电位;切断面神经干,观察切断前与切断后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在其他相同刺激条件和记录方法下,采用短波宽0.04 ms刺激较波宽0.1 ms刺激所得面神经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标准差小;在相同刺激参数下,大鼠外耳道后壁记录较其头顶记录所得波形稳定;切断面神经干后,可见面神经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等现象。结论采用刺激波宽0.04 ms,外耳道后壁记录可以获得较清晰、重复性好的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形;面神经诱发电位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6a靶向EZH2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增殖活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春喜 王仪 +1 位作者 郅克谦 王志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miR-26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EZH2的靶向关系。方法构建pcDNATM6.2-pre-miR-26a、pmirGLO-EZH2野生型(pmirGLO-EZH2-WT)和突变型(pmirGLO-EZH2-MT)重组质粒,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re-mi... 目的探讨miR-26a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EZH2的靶向关系。方法构建pcDNATM6.2-pre-miR-26a、pmirGLO-EZH2野生型(pmirGLO-EZH2-WT)和突变型(pmirGLO-EZH2-MT)重组质粒,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pre-miR-26a在ACC-M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并与未处理组(control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MTT法分析miR-26a过表达对ACC-M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6a与EZH2的靶向关系。结果将测序结果采用NCBI BLAST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re-miR-26a、EZH2-WT和EZH2-MT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无碱基缺失或突变。qRT-PCR显示转染pre-miR-26a的ACC-M细胞其miR-26a的表达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01)。MTT分析显示miR-26过表达可以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此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P=0.001)、qRT-PCR和Western blot均证实miR-26a能够显著下调EZH2的mRNA(P=0.001)和蛋白的表达(P=0.006)。结论 miR-26a能够显著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与EZH2之间存在良好的靶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miR-26a EZH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树皮提取物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及其耐磨损性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成芳 杨黎燕 +3 位作者 曾辉 马新扬 王萌 李经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3-577,588,共6页
目的观察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MBE)局部短暂预处理对牙本质小管的即刻封闭效果及耐磨损性,为其防治牙本质过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酸蚀法建立牙本质过敏体外模型,分别以乙醇和氟保护漆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采用80g/L PMBE乙醇溶液短暂... 目的观察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MBE)局部短暂预处理对牙本质小管的即刻封闭效果及耐磨损性,为其防治牙本质过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酸蚀法建立牙本质过敏体外模型,分别以乙醇和氟保护漆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采用80g/L PMBE乙醇溶液短暂涂布样本,并进行刷牙磨损,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本表面和剖面形貌,测量牙本质小管口开放视野面积(ADTO)、牙本质小管口开放相对面积(PADTO)。结果乙醇空白组牙本质表面牙本质小管完全开放,剖面小管腔空虚;氟保护漆/即刻组和PMBE/即刻组牙本质小管完全/基本封闭,管腔内见涂膜或封堵物,氟保护漆/磨损各组及PMBE/磨损各组样本表面见磨痕,牙本质小管部分开口。乙醇空白组ADTO及PADTO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PMBE/磨损各组和氟保护漆/磨损各组ADTO及PADTO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PMBE/即刻组和氟保护漆/即刻组(P<0.05)。结论 PMBE局部短暂涂布处理牙本质可获得良好的牙本质小管即刻封闭效果和一定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症 马尾松树皮提取物 牙本质小管 耐磨损性 封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关节镜治疗处于“中间状态”的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盘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马东 常晓峰 +1 位作者 张引成 赵文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0,F0003,共2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处于"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例(27侧),对27侧关节上腔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治疗,对治疗效果采用颌功能调查表(JFQ)分析。结果... 目的评价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处于"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患者25例(27侧),对27侧关节上腔行关节镜下盘复位及硬化治疗,对治疗效果采用颌功能调查表(JFQ)分析。结果经过对2例6个月至8个月,23例2年以上(其中3例3年),平均27.06月随访复查,有效率92%(23/25),治愈率80%(20/2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关节盘结合关节盘后区硬化疗法对"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有肯定的疗效,"中间状态"的关节盘前移位可以认为是关节镜外科治疗盘移位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盘移位 颞颌关节镜 硬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干预对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联素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雷飞 倪菁 +3 位作者 陶永炜 林源 田磊 蔡卜磊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2期1435-1438,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牙周干预治疗)与对照组,每组110... 目的探讨牙周干预对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牙周干预治疗)与对照组,每组110例。检测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APN水平。结果干预组经牙周干预3个月后,牙周指标、FBG、TG、FINS、HOMA-IR、hs-CRP、TNF-α、IL-6均明显低于基线水平及对照组,HDL-C、血清中APN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及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牙周干预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牙周炎 炎症 细胞因子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在下颌角区的位置特征及其在下颌角骨折微创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立峰 史婧怡 +2 位作者 屠军波 侯成群 虎小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通过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角区的位置特征,初步探讨其在下颌角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无颌骨病变的成年人100例,测量下颌角区下颌神经管距外斜线的距离(L1)、下颌神经管距下颌角点的距... 目的通过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角区的位置特征,初步探讨其在下颌角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无颌骨病变的成年人100例,测量下颌角区下颌神经管距外斜线的距离(L1)、下颌神经管距下颌角点的距离(L2)及下颌神经管距颊侧骨皮质的距离(W3),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下颌神经管的位置规律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结果下颌角区下颌神经管距外斜线平均距离为(14.37±2.12)mm,神经管处颊侧骨皮质平均厚度为(4.79±1.30)mm,下颌神经管距下颌角点的距离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神经管距外斜线及颊侧骨皮质距离不存在性别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神经管距外斜线的距离基本恒定,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神经管与颊侧骨皮质间距离短,微创治疗下颌角骨折时,为避免下牙槽神经损伤,内固定螺钉与外斜线间距离应不少于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颌神经管 下牙槽神经 下颌角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复合体用于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舟 梁想 +3 位作者 崔浩 朱羿霏 屠军波 那思家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目的:评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复合体(C-BMSC)的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方法:体外构建C-BMSC,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和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评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复合体(C-BMSC)的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方法:体外构建C-BMSC,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测;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染色和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大鼠颅骨缺损模型评估C-BMSC体内骨缺损再生修复能力。结果:组织形态学显示5 d组C-BMSC的细胞外基质(ECM)最丰富,ECM将细胞完全包裹,ECM纤维粗壮,小分子物质附着;TUNEL染色结果提示3 d与5 d组细胞凋亡数量接近,而7 d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PCR结果表明C-BMSC对ALP、COL-1、Runx2和OCN表达均高于细胞膜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BMSC中ECM对ALP、COL-1、BSP表达均呈阳性;大鼠颅骨移植实验结果表明C-BMSC组骨体积与软组织体积比显著高于空白组。结论:本研究证明C-BMSC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这为骨缺损再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复合体 细胞膜片 骨缺损再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关节上下腔内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治辰 杨柳小溪 +3 位作者 那思家 李立峰 李兴强 马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4-148,153,共6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关节上、下腔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治疗的TMJOA患者19例(20侧)为研究对象。先行关节上腔内窥镜检查并清理上腔部分...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关节上、下腔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治疗的TMJOA患者19例(20侧)为研究对象。先行关节上腔内窥镜检查并清理上腔部分病变,根据关节盘完整性,处理关节下腔病变;并对关节上、下腔内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20侧上腔内至少存在骨赘、松散小骨体和关节结节踝突骨质硬化3种不同程度病变;20侧髁突骨质病变均符合影像学检查,髁突和关节结节表面软骨出现退变;但影像学检查无法观察到髁突病变与关节盘粘连情况。结论 TMJOA患者关节上腔内普遍存在急、慢性滑膜炎,上腔内其他病理改变符合骨关节炎表现。TMJOA患者反复疼痛不适可能与髁突骨质病变(侵蚀破坏、骨刺、骨赘等)逐渐与关节盘粘连引起刺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关节镜 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颏部骨折体的三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雅琪 朱春晖 +1 位作者 虎小毅 王继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颏部骨折大数据的形态学分析,绘制三维骨折线分布图,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等特点。方法 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下颌骨体颏部骨折69例病人的螺旋CT资料。首先把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导...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颏部骨折大数据的形态学分析,绘制三维骨折线分布图,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等特点。方法 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下颌骨体颏部骨折69例病人的螺旋CT资料。首先把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导入Mimics 24.0软件,分离颏部骨折块并重建,然后利用3-matic 16.0软件临摹下颌骨颏部骨折模型的骨折线,同时与标准下颌骨进行空间配对并把全部的骨折线投影至标准下颌骨表面,最终获得下颌骨的3D骨折线分布图,进一步描述颏部骨折线的位置及频率。结果 下颌骨颏部骨折线在唇侧聚集有序主要集中在33-43牙区域内,其中31牙区域内占比最高约42%,在舌侧的骨折线杂乱分散呈放射状主要聚集在31-41牙区域内,其中41牙区域内占比最高约49.2%。结论 本研究将Mapping技术首次应用到下颌骨颏部骨折的研究中,下颌骨颏部骨折线在唇侧主要集中31牙区域内,在舌侧主要聚集在41牙区域内,提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注意下颌骨颏部唇侧应力的连续性恢复及力学轨迹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颏部骨折 螺旋CT Mapping技术 三维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S过表达联合顺铂对体外培养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吴海艳 姚佳 +1 位作者 饶国洲 李旭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BimS过表达联合顺铂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株ACC-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ACC-2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2.5,5,10,20μg/ml的顺铂对呈现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进行处理,处理后12,24,48 h采用MTT测定细胞... 目的探讨BimS过表达联合顺铂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株ACC-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ACC-2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2.5,5,10,20μg/ml的顺铂对呈现对数生长期的ACC-2细胞进行处理,处理后12,24,48 h采用MTT测定细胞增殖能力。(2)体外培养ACC-2细胞和BimS过表达的AC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顺铂(DDP)组、BimS过表达组、顺铂+BimS过表达组(BimS+DDP),对照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ACC-2细胞。四组细胞处理后均继续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Bax、caspase-3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四组细胞接种至96孔板后,分别于12,24,48 h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0μg/ml相比,2.5,5,10,20μg/ml顺铂处理12,24,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呈剂量依赖性(P<0.01)。与DDP组和BimS组相比,DDP+BimS组12,24,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12,24,48 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BimS过表达联合顺铂可明显抑制ACC-2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与二者联合作用能够下调Bcl-2蛋白、上调Bax蛋白,从而增强Bcl-2家族蛋白的促凋亡作用,活化下游caspase-3蛋白、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BimS 顺铂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