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CT对成人下颌管分支的影像学研究
1
作者 徐娜 荆文凡 +4 位作者 王春燕 郜珍燕 李莉 张彬 孙俊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7-503,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技术,深入探究下颌管分支的类型和发生率,以提高对下颌管分支的认知,从而减少因下颌管分支内神经血管束受到创伤而引起的并发症。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803例患者的CBCT数据,采用Naitoh分类...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技术,深入探究下颌管分支的类型和发生率,以提高对下颌管分支的认知,从而减少因下颌管分支内神经血管束受到创伤而引起的并发症。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803例患者的CBCT数据,采用Naitoh分类法对下颌管分支的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下颌管分支的发生率为54.05%,其中磨牙后管和前行管的发生率分别为26.40%、32.75%。结论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建议口腔临床医师采用CBCT获得三维图像,以便精确评估下颌管分支的情况,避免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 下颌管分支 磨牙后管 前行管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质性研究及其在家庭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思维 赖莎 +2 位作者 阿春芳 刘雨涵 杨彬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总结普通话情境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制定家长参与的、促进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设计,使用互动分析法、类属分析法,归纳30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视... 目的总结普通话情境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制定家长参与的、促进语言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设计,使用互动分析法、类属分析法,归纳30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视频中不利于语言发育的共性行为。使用质性研究结果效度检验方法,对108例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视频中家长的低质量互动行为给予5次建设性反馈指导,统计类属行为变化验证质性研究的效度。结果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亲子互动中存在不利于语言发育的10个行为问题可分为2大类属3个方面,分别为:家长互动技能问题5个,亲子间相互影响问题3个,互动环境问题2个。经5次治疗师反馈指导后,108组语言发育迟缓亲子互动存在的不利行为明显改善,其中8个问题达到80%稳定标准,实现了质性研究结果的效度验证。结论本文质性研究总结出了不利于语言发育的亲子互动行为问题;基于亲子互动视频的行为分析及反馈,可提升家长的亲子互动技能,为婴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发育互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 亲子互动 质性研究 家庭干预 视频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步新模式舒适化龈上洁治术的临床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陈悦 李金阳 +4 位作者 王垭铮 李婧 刘瑾 周雨萌 李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35,共8页
舒适化龈上洁治术是以超声洁治为基础,联合镇静、微创等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治疗的不良感受,提升患者就诊依从性。目前临床上已开展的舒适化龈上洁治术在环境、设备、操作步骤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在此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口腔... 舒适化龈上洁治术是以超声洁治为基础,联合镇静、微创等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治疗的不良感受,提升患者就诊依从性。目前临床上已开展的舒适化龈上洁治术在环境、设备、操作步骤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在此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提出了“十六步新模式舒适化龈上洁治术”,在新模式中,对既往模式的环境、设备、操作步骤、流程环节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均进行了调整优化和创新,临床实践证实十六步新模式舒适化龈上洁治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就诊依从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化 龈上洁治术 镇痛 镇静 牙周基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不同发展阶段牙周膜微环境中生化因素与力学因素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婉婷 傅玉婷 +1 位作者 王译婕 邹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3,共9页
目的探究牙周炎不同阶段牙周膜微环境生化因素(IL-1β、TGF-β1)与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方法构建大鼠不同发展阶段的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发展早期和晚期),通过检测牙周膜内生化因子(IL-1β和TGF-β1)和牙周膜刚度变化,确定在体牙周炎微环... 目的探究牙周炎不同阶段牙周膜微环境生化因素(IL-1β、TGF-β1)与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方法构建大鼠不同发展阶段的牙周炎模型(牙周炎发展早期和晚期),通过检测牙周膜内生化因子(IL-1β和TGF-β1)和牙周膜刚度变化,确定在体牙周炎微环境中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对于生化因子来说,牙周炎发生早期生长因子TGF-β1处于高水平状态,而炎症因子IL-1β含量较正常状态略有增高,但表达水平较低。随着炎症的发展,牙周炎晚期TGF-β1表达受到抑制,显著下降(晚期11.34±2.91 vs.早期20.41±2.64,P<0.01);相反,IL-1β的表达显著升高(晚期18.77±3.36 vs.早期8.24±1.47,P<0.01)。对于力学因素,牙周膜刚度与力学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整合素α_vβ_3的表达随着牙周炎的发展而逐渐降低。另外,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在牙周炎晚期显著降低(晚期12.47±2.83 vs.早期21.15±4.38,P<0.05)。结论TGF-β1在牙周炎早期表达较高,可能参与维持牙周稳定,而晚期表达降低;IL-1β在晚期显著升高,可能抑制牙周成骨;力学因素基质刚度与整合素α_vβ_3表达随牙周炎发展逐渐降低,可能影响骨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微环境 生化因素 力学因素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早期整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毕思思 任战平 +2 位作者 李锦峰 陶永炜 高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2,共5页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 目的 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早期鼻畸形整复的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唇裂鼻畸形整复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方法 选取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2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唇裂整复手术同期行鼻畸形整复,重建鼻基底,矫正鼻中隔,整复鼻翼部畸形。术后1周开始佩戴鼻模。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鼻部形态。结果 术后1周、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健/患侧鼻底宽度比、患/健侧鼻翼角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患/健侧鼻孔高度比、鼻小柱偏斜角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早期鼻畸形整复可获较好的鼻部形态,尽管术后会有一些复发,但对称性仍优于术前,鼻部形态可以得到很好的矫正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畸形 早期整复 鼻中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志萍 段玮玮 +1 位作者 雷文鸽 曾令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5-730,共6页
[目的]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生存质量、肩颈功能、焦虑、疼痛变化情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康复训练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华盛顿大学生生存质... [目的]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生存质量、肩颈功能、焦虑、疼痛变化情况,探讨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建立康复训练及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华盛顿大学生生存质量问卷(UW-QOL)、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及WHO疼痛分级标准4个量表,分别于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及评定,分析病人不同时段生存质量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各时间点生存质量、肩颈功能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生存质量单项条目中,语言、肩功能、活力、外貌评分比术前下降明显,性别、切口愈合等级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颈淋巴清扫术病人各时间点的肩颈功能评分均低于未进行颈淋巴清扫术的病人;术后1周病人疼痛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最高;不同时点生活质量变化与肩颈功能、疼痛、焦虑变化具有相关性。[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对肿瘤病人进行手术方案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手术治愈率,更要兼顾病人功能的修复与重建,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外科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肩颈功能 焦虑 疼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获取软组织轮廓准确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贾相斌 曹潇 +2 位作者 张宇宸 眭永潮 周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化间接法模型为参考模型(MR),对数字化直接法(DS组)、个性化印模石膏模型(MCI组)与参考模型间龈缘龈乳头高度差异(ΔH)、唇侧牙龈凸度水平向差异(ΔDFM)及穿龈轮廓水平向差异(ΔDEP)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相比参考模型,DS组龈缘龈乳头高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4 min时ΔH平均-0.21~-0.39 mm,唇侧牙龈凸度在龈缘根方1 mm处出现轻微塌陷,4 min时(-0.15±0.09) mm、龈缘根方2~3 mm处相对稳定;穿龈轮廓逐渐收缩,且中部及根方区域收缩程度显著大于冠方。MCI组较参考模型的龈缘龈乳头高度降低平均0.06~0.27 mm、与DS0.1相近;唇侧牙龈稍凸出于参考模型表面,平均(0.03~0.09) mm;穿龈轮廓也出现一定程度缩窄,根方区域ΔDEP显著大于冠方及中部,与DS0.1相比MCI在唇侧龈下1 mm及2 mm处ΔDEP更小,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直接法印模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的误差随扫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使用时应尽快完成扫描;个性化印模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时也存在误差,与取下临时冠立即扫描相比,记录龈缘龈乳头位置的准确性相近、穿龈轮廓的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美学 印模 穿龈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