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凯 孙沫逸 +27 位作者 李龙江 唐瞻贵 任国欣 郭伟 祝颂松 郑家伟 张杰 孙志军 任杰 郑佳雯 吕晓强 唐洪 陈丹 席庆 黄欣 武和明 马洪 尚伟 孟箭 李吉辰 李春洁 李一 赵宁波 谭雪梅 杨轶昕 吴亚东 尹仕琳 张志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 机体生物钟(也称昼夜节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能适者生存在地球自转环境中的基础。昼夜节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调控机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生化稳态、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均扮演关键角色。研究表明,生物钟在口腔组织发育生长、口腔疾病发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还没有包括口腔医学在内的生物钟研究方法的指导性文献,研究者主要基于已发表的参考文献进行探讨,致使口腔医学中有关生物钟的研究方法存在争议,如何合理应用昼夜节律的研究方法还存在诸多困惑。该共识在总结生物钟的作用特点以及分析目前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不足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归纳推荐了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合理实施的10条原则,为生物钟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口腔医学 医学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常晓峰 贺龙龙 +2 位作者 郭之伟 胡娜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 目的:探讨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FE)在牙槽嵴重度萎缩(当RBH<8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既往于本院施行不植骨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病例资料,观察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后同期种植体植入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通过OSFE技术在34位患者植入种植体42颗。术前X线片测量的平均余留牙槽嵴高度(RBH)7.41 mm,新骨平均生成高度为2.22 mm,现窦底提升区域有新骨形成的比例为92.3%。种植体植入术后随访观察3~39个月,种植牙成功率100%。结论:使用OSFE技术行上颌窦底黏膜提升不植骨的术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ers骨凿 上颌窦底黏膜提升 RBH OS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区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杜良智 许哲 +1 位作者 石平 常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使用小直径种植体和角度基台对种植系统及周围骨的应力和应变影响及使用原则。方法:建立仿真模型,运用有限元法软件分析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各部位应力及应变随着基台角度增... 目的:研究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使用小直径种植体和角度基台对种植系统及周围骨的应力和应变影响及使用原则。方法:建立仿真模型,运用有限元法软件分析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各部位应力及应变随着基台角度增加呈线性递增,分布更集中;合适的修复体能分担更多负载;小直径种植体连接于8°的角度基台,皮质骨弹性形变已超过阈值。结论:基台角度增加应力应变增大,分布集中,不利于应力的分散和传导;合适的修复体能降低角度基台的不利影响。建议使用直径3.5 mm种植体避免使用角度基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基台 小直径种植体 有限元(FE) 上颌前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哲 秦博文 +4 位作者 常晓峰 孟兆理 潘峰 王淼 杜良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索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Bego种植体1枚。建立不同开孔直径的牙冠模型(Φ=0、1、2、3、4 mm),于面施加200 N垂直力及100 N、45°... 目的:探索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Bego种植体1枚。建立不同开孔直径的牙冠模型(Φ=0、1、2、3、4 mm),于面施加200 N垂直力及100 N、45°侧向力,分析各部件的最大等效应力。结果:开孔直径≤3 mm时,牙冠咬合面所受应力保持平稳并集中在咬合力加载区。开孔直径在4 mm时应力增长达到峰值,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区转变至开孔边缘处。开孔直径≤1 mm时,中央螺丝在垂直载荷下可以维持在较低的应力水平。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应力改变。结论:在后牙区行单牙种植修复时,若不考虑体外粘接,建议将面开孔直径设置为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面开孔 粘接固位 种植修复系统 三维有限元分析 最大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粘接剂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哲 秦博文 +4 位作者 常晓峰 孟兆理 潘峰 王淼 杜良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不同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下,粘接剂的内部充盈及外部溢出情况,旨在为粘接固位式种植义齿提供合理的开孔方案。方法:应用ICEM 17.0软件建立面不开孔(NH)及开孔直径分别为1~3mm(OH1~OH3)共4组实...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不同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下,粘接剂的内部充盈及外部溢出情况,旨在为粘接固位式种植义齿提供合理的开孔方案。方法:应用ICEM 17.0软件建立面不开孔(NH)及开孔直径分别为1~3mm(OH1~OH3)共4组实验模型,利用Fluent 17.0软件中流体体积(VOF)模型对空气、粘接剂两相流进行模拟,并输出结果云图。结果:NH组中粘接剂内部充盈不全并伴有大量颈部溢出,OH组中粘接剂均可保证良好的充盈效果,且颈部溢出量明显减少。但OH1~OH3亚组之间粘接剂流动状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面开孔可以明显改善粘接剂的运动状态,实现良好的内部充盈并减少颈部溢出。增大开孔直径后粘接剂流动状态未见明显改变,故临床中建议采用使用1mm的开孔直径,从而更大限度的保持牙冠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牙合]面开孔 粘接剂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获取软组织轮廓准确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相斌 曹潇 +2 位作者 张宇宸 眭永潮 周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 目的:对美学区单颗种植体临时修复后不同印模方式记录软组织轮廓的准确性进行测量比较,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6位患者,为其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并至少佩戴3个月。取终印模时收集数字化印模及传统个性化印模资料,以数字化间接法模型为参考模型(MR),对数字化直接法(DS组)、个性化印模石膏模型(MCI组)与参考模型间龈缘龈乳头高度差异(ΔH)、唇侧牙龈凸度水平向差异(ΔDFM)及穿龈轮廓水平向差异(ΔDEP)进行测量比较。结果:相比参考模型,DS组龈缘龈乳头高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4 min时ΔH平均-0.21~-0.39 mm,唇侧牙龈凸度在龈缘根方1 mm处出现轻微塌陷,4 min时(-0.15±0.09) mm、龈缘根方2~3 mm处相对稳定;穿龈轮廓逐渐收缩,且中部及根方区域收缩程度显著大于冠方。MCI组较参考模型的龈缘龈乳头高度降低平均0.06~0.27 mm、与DS0.1相近;唇侧牙龈稍凸出于参考模型表面,平均(0.03~0.09) mm;穿龈轮廓也出现一定程度缩窄,根方区域ΔDEP显著大于冠方及中部,与DS0.1相比MCI在唇侧龈下1 mm及2 mm处ΔDEP更小,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直接法印模记录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的误差随扫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使用时应尽快完成扫描;个性化印模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轮廓时也存在误差,与取下临时冠立即扫描相比,记录龈缘龈乳头位置的准确性相近、穿龈轮廓的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 美学 印模 穿龈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败种植体的拔除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婉蓉 常晓峰 贺龙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前种植修复已经成为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种植体植入并形成骨结合后,部分种植体可能因无保留意义(折裂、种植体未植入正确的三维位置致无法修复、种植体周围炎等)需要拔除。本文回顾了拔除失败种植体的不同方法,并... 目前种植修复已经成为修复牙列缺损或缺失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种植体植入并形成骨结合后,部分种植体可能因无保留意义(折裂、种植体未植入正确的三维位置致无法修复、种植体周围炎等)需要拔除。本文回顾了拔除失败种植体的不同方法,并讨论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失败 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8
作者 周龙勋 孟兆理 +4 位作者 刘芳芳 贺龙龙 杜良智 张勇 常晓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骨缺损种植体周围的生物电阻抗信息。方法:在6只杂种犬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窝即刻植入同型种植体,建立非骨缺损模型与不同面积的骨缺损模型,测量生理状态下种植体到对侧口角之间的电阻抗值,对比骨缺损组与非缺损组之间的电... 目的:研究骨缺损种植体周围的生物电阻抗信息。方法:在6只杂种犬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近中窝即刻植入同型种植体,建立非骨缺损模型与不同面积的骨缺损模型,测量生理状态下种植体到对侧口角之间的电阻抗值,对比骨缺损组与非缺损组之间的电阻抗值,以及不同面积骨缺损组之间的电阻抗值。结果:非缺损组电阻抗值大于骨缺损组(P<0.05),骨缺损面积大者电阻抗值小(P<0.05)。结论:电阻抗可用来反映种植体周围有无骨缺损以及区分骨缺损面积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骨缺损 生物电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杜良智 冯海楠 +2 位作者 常晓峰 李晓红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开窗式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9名患者30侧行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用超声骨刀开窗,植入种植体共53枚(同期植入47枚,延期植入6枚),6~8月后完成上部修复。修复后3、6及12个月复查。结果:术前平均剩余牙槽突高度为4.46mm,术后平均提升高度为7.34mm,植入53枚植体,没有发生黏膜穿孔。术后随访3~18个月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及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结论:超声骨刀在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上颌窦底开窗式外提升术 牙槽突高度(RB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金骨威人工骨粉作为植骨材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常晓峰 杜良智 +2 位作者 贺龙龙 柴娟 刘少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4-816,共3页
目的:评价金骨威骨粉用于骨增量手术植骨的可行性,对临床应用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通过在临床患者中使用金骨威骨粉混合自体骨或Bio-Oss骨粉作为植骨材料,同期或延期植入CDIC种植体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计病例6例,8个植骨... 目的:评价金骨威骨粉用于骨增量手术植骨的可行性,对临床应用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通过在临床患者中使用金骨威骨粉混合自体骨或Bio-Oss骨粉作为植骨材料,同期或延期植入CDIC种植体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计病例6例,8个植骨区,植入种植体16枚,完成修复16枚,病例随访3.33~4.75年,87.5%(14/16)的种植体达到临床成功标准。结论:在骨增量手术中使用金骨威同自体骨粉混合或同Bio-Oss骨粉混合使用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骨威 CDIC种植体 骨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及人工骨粉植入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晓峰 杜良智 +2 位作者 刘少丽 柴娟 贺龙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评价金骨威骨粉用于上颌窦底提升后植骨的可行性。方法:在兔上颌窦底提升动物模型中植入金骨威和自体骨进行对照研究。用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植骨后不同时期的效果。观察灰度值、成骨细胞数量、新生骨面积和金骨威材料的... 目的:评价金骨威骨粉用于上颌窦底提升后植骨的可行性。方法:在兔上颌窦底提升动物模型中植入金骨威和自体骨进行对照研究。用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植骨后不同时期的效果。观察灰度值、成骨细胞数量、新生骨面积和金骨威材料的剩余面积,对金骨威植骨后的成骨过程做一阐述。通过自体骨植骨后获得的各项数据,比较金骨威与自体骨之间成骨的差异。结果:金骨威植骨区在2周时灰度值很低,随着时间的增加,灰度逐渐上升,在12周时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在金骨威植骨区成骨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数量逐渐降低。12周时,金骨威植骨区和自体骨植骨区的成骨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金骨威植骨区的材料剩余面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且降解速度相对较快。结论:在兔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模型中单独使用金骨威作为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自体骨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蜜 马惠珍 +4 位作者 孙斌 谭文宏 李雨洁 许悦 周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HyC、SBU、S3)在间接修复中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离体磨牙,包埋、切割及抛光后获得光滑牙本质表面,对照组不涂布牙本质保护膜,其余3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并在表面使用...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HyC、SBU、S3)在间接修复中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离体磨牙,包埋、切割及抛光后获得光滑牙本质表面,对照组不涂布牙本质保护膜,其余3组分别涂布3种不同类型牙本质保护膜,并在表面使用树脂水门汀将预成的树脂修复体进行粘固。精密切割机切割获得0.9mm×0.9mm的条状牙本质-树脂样本。利用万能试验机以0.5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拉伸力测试,直至牙本质-树脂条断裂,计算机自动记录加载过程中的最大拉伸力,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面的微观结构及断裂方式。结果涂布牙本质保护膜之后,各组的拉伸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yC组拉伸强度小于SBU组、S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拉伸断裂方式主要为界面破坏。结论不同类型的牙本质保护膜可以增加牙本质与树脂修复体之间的粘接性能,其中SBU、S3较HyC可以明显提高其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牙本质封闭 牙本质保护膜 粘接强度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Summers骨凿行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常晓峰 贺龙龙 王晓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69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OSFE)应用在重度萎缩(余留牙槽嵴高度<6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的可能性。方法:对1名缺牙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月锥体束CT资料进行分析,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不植骨的骨凿上颌窦底提升技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OSFE)应用在重度萎缩(余留牙槽嵴高度<6 mm)的上颌后牙区种植方案中的可能性。方法:对1名缺牙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月锥体束CT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窦底的影像学变化。结果:通过OSFE技术植入2颗10 mm种植体,未作骨移植。6月后完成二期手术,随后完成固定义齿修复,随访观察2年,种植体正常行使功能。影像学检查显示上颌窦底发生改建,提升区域有新骨形成。结论:使用Summers骨凿技术可以在RBH高度小于6 mm的病例完成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OSFE Summers骨凿 锥体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纳米管结构金纳米颗粒加载对成骨细胞MC3T3-E1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博雅 宋文 +2 位作者 何奕德 李哲 张玉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在钛纳米管表面加载金纳米颗粒并探究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表征,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RT-PCR、ALP染色、... 目的:在钛纳米管表面加载金纳米颗粒并探究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表征,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RT-PCR、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在改性材料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结果:通过直流电沉积技术成功将金纳米粒子成功组装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改变电沉积时间可以控制金颗粒的尺寸和负载量。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的加入增加MC3T3成骨分化特异性基因Osx、BMP-2和OPN的表达(P<0.05),显著增强ALP活性和矿化能力(P<0.01)。结论:钛纳米管结构加载金纳米颗粒可以促进MC3T3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金纳米粒子 电沉积技术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2缺失对小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肥大分化以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立凡 李昱 +1 位作者 杨琳 杨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研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缺失对小鼠颞下颌关节(TMJ)髁突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创建Runx2^(Agc1CreER)条件性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Cre^(-))模型。采用组织学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纳米... 目的:研究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缺失对小鼠颞下颌关节(TMJ)髁突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创建Runx2^(Agc1CreER)条件性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Cre^(-))模型。采用组织学切片观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纳米弹性模量检测方法,比较两组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分化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结果:Runx2敲除导致软骨肥大层丧失以及软骨基质生成减少,髁突软骨中ColX、IHH、PCNA表达显著降低。Runx2^(Agc1CreER)组和Cre^(-)组小鼠髁突软骨纳米弹性模量(MPa)分别为0.0898和0.7620(P<0.05)。结论:Runx2缺失干扰出生后小鼠TMJ髁突软骨细胞肥大分化过程,影响髁突软骨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x2 软骨细胞 肥大分化 生物力学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磷酸镁铵/聚己内酯引导骨再生支撑性膜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刘蕴贤 朱蓉蓉 +1 位作者 常晓峰 李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6-702,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3D打印磷酸镁铵/聚己内酯(MNP/PCL)复合引导骨再生(GBR)膜,探究MNP添加比例对材料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纯PCL膜和MNP/PCL复合膜(MNP质量比例:5%和10%),随后对各组的...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3D打印磷酸镁铵/聚己内酯(MNP/PCL)复合引导骨再生(GBR)膜,探究MNP添加比例对材料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纯PCL膜和MNP/PCL复合膜(MNP质量比例:5%和10%),随后对各组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性能。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每个PCL和MNP/PCL膜都呈现出互连的网络结构,5%MNP/PCL和10%MNP/PCL打印丝径和孔径与预先设计的打印模型相符。相较于纯PCL膜,MNP/PCL膜表现出更优秀的机械强度和亲水性(P<0.0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MNP/PCL膜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并显著促进了MC3T3E1的增殖和成骨能力(P<0.05)。结论:3D打印MNP/PCL复合膜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和促成骨能力,为临床工作中GBR所面临的困境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3D打印 聚己内酯 磷酸镁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