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血致复发性脑静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丁乐 石淼 +2 位作者 薛秀云 张全增 刘志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0-537,共8页
目的报道1例贫血致复发性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典型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复发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8岁,首发症状为视物变形、阅读障碍,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增加,MRI+MRV提示左... 目的报道1例贫血致复发性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典型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复发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38岁,首发症状为视物变形、阅读障碍,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增加,MRI+MRV提示左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诊断为脑静脉血栓形成继发静脉性脑梗死伴重度贫血,予抗凝治疗及纠正贫血治疗后好转,3个月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1年后脑静脉血栓形成复发,MRI+MRV提示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再次行抗凝治疗,症状改善。结论存在贫血等高凝诱发因素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时,应高度怀疑脑静脉血栓形成,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应在积极病因治疗的同时,予以足疗程抗凝治疗,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复发 贫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RH-35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袁博 陈昆仑 +4 位作者 张岚 慕为民 王重民 刘保荣 徐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RH-35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收集MSCs条件培养基(MSCs-CM),与RH-35细胞共培养72h,Tra...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RH-35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成骨与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其分化能力。收集MSCs条件培养基(MSCs-CM),与RH-35细胞共培养72h,Transwell小室观察MSCs-CM对RH-35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Snail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分离的MSCs形态均一,具有良好的成骨与成脂分化能力。在MSCs-CM(500mL/L)作用下,RH-35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均显示,MSCs-CM处理组中RH-35细胞Snail和MMP-9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MSCs在体外能够增强肝癌细胞系RH-35的侵袭转移能力,其促肝癌细胞体外侵袭可能与Snail与MMP-9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细胞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9 SN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的HRCT表现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燕军 董季平 +5 位作者 马鸣岳 刘红生 杨想春 孙东海 赵芸芸 曲长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2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和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的 HRCT。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患者的颞骨 HRCT 图像,在观察常规横轴面 CT 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双侧听骨链、内耳结构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组(MPR)和...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和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的 HRCT。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患者的颞骨 HRCT 图像,在观察常规横轴面 CT 图像的基础上,进行双侧听骨链、内耳结构及面神经管的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从面神经管迷路段的起始部位、管壁情况、管腔长度、第一膝角度及伴发中耳或内耳畸形等5个方面,分析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的 HRCT 表现。结果:16例患者共发现30侧、5种类型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先天变异,其中膝状神经窝裂缺17侧;起始部向前内移位18侧,伴 Bill 嵴增大5侧;第一膝的角度增大21侧,此角度的平均值为107.2°(96.0°~126.0°);长度增加21侧,长度的平均值为6.8 mm(5.2~8.3 mm);分叉畸形1侧。与同侧中耳畸形伴发4侧,与同侧内耳畸形伴发25侧。结论:面神经管迷路段可发生多种先天变异,且常伴有中耳尤其是内耳畸形。颞骨 HRCT 结合 MPR、CPR 图像重组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迷路段的先天变异及伴发的中耳、内耳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迷路段 先天性变异 耳部畸形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鸣岳 王渊 +6 位作者 高磊 毛翠平 李文涛 刘雨峰 银小辉 杨军乐 张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慢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PTN)患者脑灰质形态改变。方法利用VBM-DARTEL算法,对30例CPTN患者(CPTN组)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3D-T1W序列脑结构数据行VBM处理及统计分析,探讨CPTN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临床指标(病程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CPTN患者双侧前扣带回(ACC)后部及中扣带回(MCC)、双侧颞叶、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及海马旁回、右侧中央前回灰质体积减小,右侧后扣带回(PCC)及右侧顶叶灰质体积增大(P均<0.05),但所有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临床指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CPTN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灰质体积的异常,VBM方法能显示这些改变,为临床评价CPTN患者脑形态学异常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影响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勇 马清涌 +2 位作者 党晓燕 慕为民 杨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浓度(200、100、50μmol/L)的Res分别作用于体外常规培养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通过黏附、侵袭及迁移实验,观察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转... 目的体外观察白藜芦醇(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种不同浓度(200、100、50μmol/L)的Res分别作用于体外常规培养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通过黏附、侵袭及迁移实验,观察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其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7和MMP-9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3个浓度组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粘附、侵袭及迁移呈现明显抑制作用,呈浓度效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浓度组Res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MMP-7和MMP-9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浓度效应关系。结论 Res在体外可明显抑制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抑制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侵袭转移相关基因MMP-7和MMP-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胰腺癌 侵袭 转移 MMP-7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对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肌松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晓岗 冉红 +3 位作者 王永宏 延育强 李楠 卢军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73-3276,共4页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和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毕A组静脉泵注氨茶碱3 mg/kg,C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四个成串刺激恢复40%~50%时静...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残余肌松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和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毕A组静脉泵注氨茶碱3 mg/kg,C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四个成串刺激恢复40%~50%时静注新斯的明0.02 mg/kg和阿托品0.01 mg/kg。记录四个成串刺激比值从25%恢复至60%、75%、80%、90%的时间,记录静脉泵注氨茶碱前后及拔管前后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值,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组TOFR从25%恢复至60%、75%、80%、90%的时间有所延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泵注氨茶碱前后和拔管前后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茶碱不能促进七氟醚麻醉下罗库溴铵术后残余肌松作用的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七氟醚 罗库溴铵 残余肌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细胞瘤中凋亡分子14-3-3蛋白亚型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磊 安凤莲 +3 位作者 曹卫东 别小华 王涛 黄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14-3-3蛋白各亚型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4-3-3蛋白各亚型在80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14-3-3蛋白7个亚型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但是ε、... 目的探讨14-3-3蛋白各亚型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4-3-3蛋白各亚型在80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14-3-3蛋白7个亚型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但是ε、ζ和θ亚型在胶质细胞中弱表达。大部分胶质瘤组织中β、ε、ζ、η和θ亚型均有表达,且它们的免疫反应评分随着肿瘤的级别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β、ε、ζ、η和θ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β和η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14—3-3蛋白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上提舌根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在舌体肥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卢军杰 凌刚 +3 位作者 吴雪 赵本坤 赵礼 乔国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上提舌根手法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在舌体肥大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Ⅲ级舌体肥大的喉罩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徒手上提舌根手法辅助喉罩置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置... 目的:探讨上提舌根手法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在舌体肥大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SAⅠ~Ⅲ级舌体肥大的喉罩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徒手上提舌根手法辅助喉罩置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方法置入喉罩。记录喉罩置入时间、首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总成功率,记录胃管置入成功率,记录喉罩拔除后24 h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喉罩置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提高(P<0.05),胃管置入成功率提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徒手上提舌根辅助ProSeal喉罩置入用于舌体肥大患者简单快速,成功率高,对位良好,并发症少,其效果优于常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根 舌体肥大 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脑病的临床及影像学动态观察(附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霍金莲 沈建华 +3 位作者 陈慧玲 董季平 高燕军 刘媛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1966年Brain等首次报道1例桥本脑病(HE),临床表脱为复发性.自行缓解的卒中样发作及昏迷.伴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抗体水半增高,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本病亦称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激素反应性脑病。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 癫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体表标志法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军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88-1889,共2页
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脏起搏器放置、中心静脉压测定、胃肠外营养、临床麻醉、肿瘤化疗及介入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缺乏公认的技术方法和可靠的体表标志,操作难度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大。
关键词 腋静脉 体表标志 穿刺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压 临床应用 肿瘤化疗 胃肠外营养 介入治疗 穿刺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分析的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帕金森病脑血流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茸 王天仲 +6 位作者 狄政莉 杨军乐 徐敏 刘志勤 朱旭蓉 邬小平 高晓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寻找PD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影像学生物标记。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3例确诊为PD的患者行头颅MRI及ASL检查,其中早期13例,中晚期10例;应用基于体素分析(VB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PD患者局部... 目的应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寻找PD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影像学生物标记。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23例确诊为PD的患者行头颅MRI及ASL检查,其中早期13例,中晚期10例;应用基于体素分析(VBA)技术观察不同分期P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特征;并用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分析不同分期P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全脑平均脑血流量特征。结果方差分析显示早期、中晚期P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全脑平均脑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VBA分析发现,静息状态下,与正常对照相比,早期PD组的r CBF减低区主要分布于右侧枕上回和右侧额上回(P<0.001),中晚期PD组的r CBF减低区主要分布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P<0.001);中晚期与早期PD组相比,表现为右侧中脑黑质、双侧胼胝体等皮层下r CBF减低(P<0.001)。结论应用VBA的ASL技术发现,P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 CBF发生改变,并且中晚期与早期患者相比r CBF也有不同,提示此技术能够为找寻PD早期诊断和病程追踪的影像学生物标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血清和甲状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黑利娟 王娟红 +4 位作者 魏威 方航荣 段瑛 马士芬 徐俊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1-605,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的关系,阐明IL-6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5例PTC患者(病例1组)、5例桥本甲状腺炎(HT)并发PTC患者(病例2组)和5名查体正常人(正常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发病的关系,阐明IL-6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5例PTC患者(病例1组)、5例桥本甲状腺炎(HT)并发PTC患者(病例2组)和5名查体正常人(正常组)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6水平。收集20例PTC (PTC组)、15例HT并发PTC患者(HT+PTC组)病变甲状腺组织和18名正常人(对照组)甲状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组织中IL-6、IL-6受体(IL-6R)、核因子κB (NF-κB)和RET/PT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IL-6、IL-6R与RET/PTC、NF-κB表达的关联性。结果: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内上皮细胞复杂乳头状增生伴细胞核毛玻璃样,并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HT并发PTC患者甲状腺组织中除了PTC典型病变外,还可以看见弥漫淋巴组织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增生与萎缩甲状泡上皮共存伴甲状腺上皮嗜酸性变,间质纤维化;正常甲状腺组织小叶结构存在,滤泡细胞大小一致。ELISA法检测,PTC组和HT并发PTC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IHC法检测,PTC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IL-6、IL-6R、NF-κB和RET/PTC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IL-6、IL-6R与NF-κB、RET/PTC蛋白表达有关联(P<0.05)。结论:IL-6可能通过RET/PTC-NF-κB信号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ΚB RET/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晚发型丙酸血症分子病理学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秀云 董亚茹 +3 位作者 王珺 由凤秋 狄政莉 刘志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首次报道1例国内PCCB基因突变致成人晚发型丙酸血症患者,总结其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1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损伤导致的代谢性脑病伴不自主运动。干血斑串联质谱(MS/MS)法显示丙酰肉... 目的首次报道1例国内PCCB基因突变致成人晚发型丙酸血症患者,总结其临床和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1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损伤导致的代谢性脑病伴不自主运动。干血斑串联质谱(MS/MS)法显示丙酰肉碱(C3)为10.37μmol/L,丙酰肉碱/乙酰肉碱(C3/C2)比值为0.69;尿液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显示尿液3-羟基丙酸为18μmol/L,甲基枸橼酸为12.70μmol/L。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PCCB基因外显子10 c.1087T> C(p.Ser363Pro)纯合突变,其父母存在PCCB基因外显子10 c.1087T> C(p.Ser363Pro)杂合突变,符合家系共分离现象,该突变位点符合疑似致病性变异。最终分子病理诊断为晚发型丙酸血症。经限制蛋白饮食、大剂量左卡尼汀、降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干血斑(MS/MS法)和尿液(GC/MS法)有机酸测定,丙酸和尿液3-羟基丙酸显著下降。结论 PCCB基因外显子10 c.1087T> C(p.Ser363Pro)为罕见的疑似致病性变异,干血斑(MS/MS法)和尿液(GC/MS法)有机酸检测联合全外显子组测序在晚发型丙酸血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血症 基因 突变 质谱分析法 病理学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