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1
作者 白玉树 陈锴 +24 位作者 邵杰 翟骁 陈铭 李危石 许建中 钱邦平 朱泽章 朱锋 李淳德 仉建国 沈建雄 郝定均 朱晓东 杨军林 张学军 张雪松 张方迤 王其杰 张文智 海涌 赵建华 邱勇 王岩 邱贵兴 李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诊断 治疗 筛查 手术规划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集方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静 孙兴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医学诊断常面对越来越多的医学影像数据信息,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对于疾病诊断十分必要。对183例脑胶质瘤的MR资料分别使用粗糙集理论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导出影像诊断规则。与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粗糙集理论的诊断规则准确性高于... 医学诊断常面对越来越多的医学影像数据信息,比较不同分析方法对于疾病诊断十分必要。对183例脑胶质瘤的MR资料分别使用粗糙集理论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导出影像诊断规则。与病理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粗糙集理论的诊断规则准确性高于其他统计方法。粗糙集理论对提高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医学影像 诊断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KA假体后倾角安装位置对衬垫磨损的影响
3
作者 党晓栋 熊守林 +5 位作者 屈亚飞 任佳轩 张静 张净宇 乔锋 陈瑱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 目的研究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假体不同后倾角度安装对膝关节承载、运动及衬垫磨损的影响。方法联合UK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有限元模型和磨损模型,分析固定式UKA假体5种后倾角安装位置情况对术后膝关节力和运动、衬垫接触应力、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的影响。结果后倾角0°时,衬垫的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为24.84 MPa,接触应力为47.61 MPa,5百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周期的磨损量为47.29 mm3。随着UKA胫骨假体后倾角的增加,步态周期内旋和后移运动均增大,摆动相的内侧关节力增大,5 MC磨损周期后衬垫von Mises等效应力与接触应力显著减小,衬垫的磨损面积、最大线性磨损深度和体积磨损量随之减少。相对于后倾角0°,后倾角为3°、5°、7°时衬垫的线性磨损深度分别减小了17.8%、19.2%、20.6%;衬垫体积磨损量分别下降了24.5%、30.9%、34.3%。结论UKA假体考虑后倾角安装超过3°时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内旋运动和后移运动,减小聚乙烯衬垫关节面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后倾角 骨肌多体动力学 接触力学 磨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5
4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5 位作者 郭华 许正伟 李辉 刘团江 王晓东 郑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0-733,共4页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 目的:尝试对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提出一种新的评估方法,探讨将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伤椎形态学改变、伤椎MRI信号改变、骨密度和临床表现(疼痛)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总分值(T,0~8分)对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根据VAS评分及ODI评分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20.1个月。本组中T<4分者91例,行保守治疗,VAS评分由8.0±1.7分恢复至2.0±1.3分;ODI评分由69.5±2.8分恢复至38.1±1.5分。T=4分者132例,保守治疗57例,PKP/PVP手术治疗75例,VAS评分由8.2±1.4分恢复至1.9±1.2分;ODI评分由71.5±3.7分恢复至36.2±2.5分。T≥5分者158例,均行手术治疗,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1±1.6分恢复至1.8±1.3分;ODI由术前的70.5±2.6分恢复至术后的39.2±1.7分。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程度评分评估系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 严重程度 评分评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振国 滕云鹏 +3 位作者 董补怀 王仿 吴刚 薛荣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6-988,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 目的比较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全麻在老年患者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关节脱位患者48例,ASAⅠ或Ⅱ级,男28例,女20例,年龄65-85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55≤BIS%60,B组:50≤BIS〈55,C组:45≤BIS%50。建立静脉通路后吸入8%七氟醚,调节七氟醚浓度使BIS值处于相应的范围。记录麻醉前、复位前和复位时三组患者的MAP、HR,记录麻醉效果和苏醒时间。记录呼吸抑制和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复位前C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复位前比较,复位时A组患者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A、B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C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明显多于A、B两组(P〈0.05)。结论50≤BIS〈55时,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老年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关节脱位 手法复位 BIS 七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止血带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1 位作者 吴续才 许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术中止血带反应、镇静镇痛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术中止血带反应、镇静镇痛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膝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每组30例。记录使用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松止血带时(T5)及拔管后(T6)各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计算术中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药的累计用量;记录拔管后疼痛评分及疼痛部位。结果 SF组T1~T6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F组相比,F组平均动脉压T2~T4及T6明显升高(P均〈0.05),心率于T4及T6时明显升高(P均〈0.05)。与F组相比,SF组术中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明显减少(P均〈0.05),SF组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组90%患者诉腘窝后侧痛。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抑制止血带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同时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止血带反应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7
作者 冯媛 耿玲玲 +1 位作者 李小青 南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72-1775,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 目的:研究microRNA-15a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ITP患儿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5a的表达水平。MiR-15a mimic转染PBMNC后,应用ELISA法检测IFN-γ、IL-2、IL-4、IL-10的含量。结果:在ITP患儿PBMNC中,miR-15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和IL-2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IL-4和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miR-15a表达水平与IFN-γ和IL-2含量呈反比(r=-0.793,r=-0.842),与IL-4和IL-10的含量呈正比(r=0.813,r=0.783);过表达miR-15a后可显著抑制IFN-γ和IL-2的产生,促进IL-4和IL-10的生成。结论:miR-15a在ITP患儿PBMNC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参与调控Th1/Th2细胞的失衡,提示miR-15a可作为IT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5a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静 董补怀 郝定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围拔管期 镇静评分 血流动力学 唤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飙 赵和平 +5 位作者 高文杰 李鑫 梅洋 乔蓉 骞雨 王冀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例与健康对照组7例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16S rRNA基因扩增,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原发性骨...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例与健康对照组7例的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DNA,16S rRNA基因扩增,Illumina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物种注释、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肠道菌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菌群种类要多于对照组,且两组人群在纲、目、科、属、种、分类操作单位水平的肠道菌群种类有一定的重叠性;Alpha多样性指标中的赵氏指数及艾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香农指数及辛普森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中的层级聚类能够将两组样本进行鉴别区分;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样本在门、科、种分类水平的部分肠道菌群含量存在差异(P<0.05),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科、丛毛单胞菌科、厌氧绳菌科、毛螺菌、优杆菌等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所占比例要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6S rRNA测序有助于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骨质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菌群 16S RRNA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超声学评估 被引量:15
10
作者 柏艳红 梁明 +2 位作者 唐凤珍 郭建康 唐中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2-354,3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否可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患儿分为手术组和温生理盐水复位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超声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收集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婴幼儿急性肠套叠是否可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患儿分为手术组和温生理盐水复位组。对其一般临床资料、超声资料、治疗及结果进行收集及分析。结果:92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3月~8岁,61例患儿接受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31例经手术治疗。手术组患儿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分别为6.48 cm、2.85 cm、0.78 cm,而温生理盐水复位组患儿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分别为3.4 cm,1.78 cm和0.36 cm(均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套筒征的长度、靶环征的直径及套叠鞘部的厚度是预测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是否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套筒征的长度≥4.5 cm,靶环征的直径≥2.5 cm,鞘部的厚度≥0.5 cm是预测需要手术治疗的最佳界值。结论:超声测量套筒征的长度<4.5 cm,靶环征的直径<2.5 cm,鞘部的厚度<0.5 cm的肠套叠患儿可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灌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顺铂与吉西他滨+顺铂对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恶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灿 房卿 周庆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研究替吉奥+顺铂与吉西他滨+顺铂对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恶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下分析58例EGFR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接受替吉奥+顺铂化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将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 目的:研究替吉奥+顺铂与吉西他滨+顺铂对EGFR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恶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下分析58例EGFR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接受替吉奥+顺铂化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将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测定血清中肿瘤标志分子的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PCDGF、VEGF、TK1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组织中Pim-1、LUNX、PFKFB3、PFKFB4、Ki67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CF21、PDCD5、ASPP1、ASPP2、p53、EFEMP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替吉奥+顺铂治疗EGFR野生型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顺铂,能够更为有效的杀伤癌细胞、调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标志物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郅克谦 温玉明 李龙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16,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85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分成2组,1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式;2组47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保留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术式。患者术后随访1年,每2个月随访1次。结果微量...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85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分成2组,1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式;2组47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保留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术式。患者术后随访1年,每2个月随访1次。结果微量淀粉碘试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味觉出汗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和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后耳垂区凹陷与术前比较不明显。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症状和耳垂区凹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良性肿瘤 腮腺切除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多节段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海亮 方向义 +1 位作者 郝定均 王卫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颈椎手术方式进行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375名仅进行相连多节段颈椎减压手术的患者。研究对象为进行颈椎多节段减压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的颈椎手术方式进行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375名仅进行相连多节段颈椎减压手术的患者。研究对象为进行颈椎多节段减压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后路椎板成形植骨融合术。对于没有定期随访、由于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包括颈5椎体的患者均被剔除研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是否接受过颈椎手术、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减压范围及术前是否有上肢疾病等多因素比较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375名患者中,60名患者被剔除,315名患者纳入研究,包括146名女性患者和169名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7.7岁(39~72岁)。本研究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19/315),在各手术组别中,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发生率最高,为8.62%;其次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7.79%;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为4.68%;后路椎板成形植骨融合组为3.85%,各组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8.28%vs 3.42%,P〈0.05)。结论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总发生率为6.03%,与之前报道结果接近。在各种颈椎减压手术方式之间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中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型颈椎病 减压 并发症 颈5神经根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忠强 李炜 +4 位作者 王娟毅 高智志 马建梅 曲凯 周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作用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经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作用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经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流式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不同免疫细胞亚群情况。收集治疗后1年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与PFS关系。利用Cox回归分析不同免疫细胞对治疗后1年PFS的影响。结果: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组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1年时,PFS共9例,患者中位PFS为4.5个月。治疗后CD4^(+)CD25^(+)T细胞上升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优于下降组患者(P<0.05)。其他免疫细胞变化与患者PFS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CD4^(+)CD25^(+)T细胞减少是PFS缩短的影响因素(RR=1.316,95%CI为1.057~1.639,P=0.015)。患者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反应32例(69.57%)、腹泻11例(23.91%)等为主,药物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可调节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治疗1个月后患者CD4^(+)CD25^(+)T上升明显。CD4^(+)CD25^(+)T上升的患者PFS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胶囊 阿帕替尼 胃癌 免疫细胞 T细胞亚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用切割吸引刀治疗腺样体肥大与腺样体刮勺盲刮的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宏霞 陈竹林 +1 位作者 毛多喜 刘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789-2792,共4页
目的:分析切割吸引刀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术中创伤程度及其对术后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腺样体刮勺盲刮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割吸引刀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凋亡因子含... 目的:分析切割吸引刀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术中创伤程度及其对术后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腺样体刮勺盲刮治疗,观察组接受切割吸引刀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凋亡因子含量,鼻通气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2d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重组人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凋亡因子生存素(survivi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鼻通气功能参数双侧吸气总阻力(TIR)、双侧呼气总阻力(TER)、鼻吸气量差异比(NPRi)、鼻呼气量差异比(NPRe)水平低于对照组,双侧鼻腔吸气量(IC)、双侧鼻腔呼气量(EC)水平高于对照组,肺功能参数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峰流速(PIEF)、分段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吸引刀治疗腺样体肥大,对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作用卓著,同时具有小创伤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切割吸引刀 创伤程度 通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腓骨骨折患者行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成丽 乔锋 +5 位作者 李津 郑世成 杨惠娥 郑浩 李辉 马玉卓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索胫腓骨骨折患者行个体化定制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7例胫腓骨骨折行个体化定制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归纳分析患者... 目的探索胫腓骨骨折患者行个体化定制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的真实体验,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7例胫腓骨骨折行个体化定制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的患者,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归纳分析患者的真实体验。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负性情绪体验;3D打印外固定架效果可靠,建议3D外固定架更符合人性化需求;疾病经济负担过重;3D打印外固定架术后功能康复受影响;获得家庭社会支持与尊重。结论患者对3D打印外固定架治疗有一定了解,认可治疗效果;希望出院后获得更直接的康复指导,降低3D打印外固定架术治疗成本,利于更多患者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3D打印 外固定支架 治疗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朱磊 李琳 +5 位作者 田晓燕 刘涛 陈萌 徐佩 邹晶 谢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行巩膜扣带术后影响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发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者148例148眼,观察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并发症,并对可能影响术后视网膜复位和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检眼镜和眼底照相检查示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91.9%,最终复位率为97.3%;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视网膜首次复位率为60.1%,最终复位率为80.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对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影响(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累及与否对术后BCVA恢复均有明显影响(均为P<0.05),而年龄、术前屈光状态、PVR分级、术中是否实施视网膜下放液、玻璃体内注气、联合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下液对术后BCVA的恢复均无明显影响(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BCVA是影响术后BC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效果良好,但多发视网膜裂孔和C1级PVR会增加手术失败风险;术前视力、病程长短、视网膜脱离范围、黄斑状态均影响巩膜扣带术后视力的恢复,而术前视力是关键因素,提示RRD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保护术前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力恢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左甲 何佳 +1 位作者 杜晨 杨运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评价铺棉灸疗法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成都、武汉、广州9个研究中心收治的20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铺棉灸疗组(n=99)和西药组(n=102)。铺棉灸组给予铺棉灸,辅以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常... 目的评价铺棉灸疗法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成都、武汉、广州9个研究中心收治的201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铺棉灸疗组(n=99)和西药组(n=102)。铺棉灸组给予铺棉灸,辅以针刺治疗,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①铺棉灸疗组总有效率92.9%,西药组91.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方面,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疼痛持续时间方面,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④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方面,第30天、第60天铺棉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铺棉灸疗法对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与西药常规疗法没明显差异。在促进结痂、缩短结痂时间、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西药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铺棉灸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磁共振成像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柳围堤 杨斌辉 +2 位作者 张芳 陈利军 赵志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疼痛门诊2007年9月~2011年6月期间诊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67%...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疼痛门诊2007年9月~2011年6月期间诊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67%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均有外伤史;间盘病变节段以L4/5和L5/S1为最常见;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MR/上一般都有椎间盘低信号改变,常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软骨终板变性(Modic征)和Schmorl结节等。结论:MRI单节段间盘信号改变伴后外侧出现HIZ可以较可靠地说明该间盘为责任间盘;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在诊断中起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磁共振成像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