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董炜疆 马兆龙 +5 位作者 杨月鲜 杨广夫 刘国强 宫惠琳 冯改丰 张峰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观测 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 7例 ,先依骨性标志画线 ,新鲜 2例画线后 ,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 ,再切制横断层 4例 ,冠状断层 ... 目的 :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观测 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 7例 ,先依骨性标志画线 ,新鲜 2例画线后 ,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 ,再切制横断层 4例 ,冠状断层 3例。结果 :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 3 0 .2、2 3 .5mm ;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 3 0 .8、14 .9mm与 2 7.5、2 3 .7mm ;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 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 2 1.8、14 .7mm和 16.9、2 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 ,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 3 2 .9mm ,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 1.7mm与 1.8mm ,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 2 .4、2 .8、1.4mm ,骨间韧带长 1.8mm。结论 :踝关节的断层解剖 ,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横断层解剖 冠状断层解剖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的横断层影像解剖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勉 马兆龙 +3 位作者 杨月鲜 杨广夫 张峰昌 刘国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 :为给膝关节伤病的横断层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 6具 (新鲜 4、经福尔马林固定 2 ) ,先作膝关节横断层CT及MR扫描 ,冰冻后切制成 11个横断层解剖标本。结果 :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各结构的形态特征、... 目的 :为给膝关节伤病的横断层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用成年男尸右膝部标本 6具 (新鲜 4、经福尔马林固定 2 ) ,先作膝关节横断层CT及MR扫描 ,冰冻后切制成 11个横断层解剖标本。结果 :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各结构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 ,并匹配同一断层的CT及MRI。①髌股关节显示于第 5~ 8断层 ,其关节软骨均匀一致 ,表面平整光滑 ,但关节腔形态不尽相同 ,分别呈磨合紧密狭窄凸向后的弧形 ,前后径短的横位“X”字形及前小后大相通的“工”字形。②髌韧带显现于第 9~ 11断层 ,其横断面最宽处为 2 4.6mm ,最厚处为 4.85mm。③前、后交叉韧带显示于第 8~ 11断层 ,其横断面之长、短径值 ,前交叉韧带为 7.45mm与 6.5 5mm ,后交叉韧带为 6.2 5mm与 4.12mm。④第 10断层可视为膝关节的代表断面 ,各主要辅助结构均可见 ,其中内侧半月板呈大的“C”字形。而外侧半月板呈曲度较大的小的反“C”字形 ,二者的前后角处 ,分别有前、后交叉韧带。结论 :膝关节各横断层的解剖形态、结构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横断层解剖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义龙 马兆龙 +3 位作者 张小卫 李月英 王唯析 张峰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为髋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男性右髋部标本5例(新鲜3,常规固定2),先以解剖骨性标志画线,1例先作髋部冠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髋部冠状断层标本。结果:观察每一断层标本髋关节的主要结... 目的:为髋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男性右髋部标本5例(新鲜3,常规固定2),先以解剖骨性标志画线,1例先作髋部冠状位MRI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髋部冠状断层标本。结果:观察每一断层标本髋关节的主要结构、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和其周围组织的形态,位置、毗邻的特征及住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测量结果如下:股骨头垂直径41.2mm,冠状径42.9mm,髋臼冠状径52.7 mm,髋臼深度29.6 mm,股骨头及髋臼关节软骨厚各为33 mm与2.5 mm,股骨头韧带长25.1 mm,厚2.6mm,髂股韧带厚7.7mm。结论:髋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为临床骨科、影像学及髋关节镜技术诊断与治疗髋关节疾患,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断层解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腺伴随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绪仓 任惠民 +3 位作者 胡海涛 刘勇 杨广笑 王全颖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构建一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载体。方法 以野生型 2型腺伴随病毒 (AAV 2 )质粒pssv9int 及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为基本元件 ,利用重组DNA技术 ,构建了一种通用型AAV载体质粒pssHG Neo。结果 该质粒除含有必备... 目的 构建一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载体。方法 以野生型 2型腺伴随病毒 (AAV 2 )质粒pssv9int 及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为基本元件 ,利用重组DNA技术 ,构建了一种通用型AAV载体质粒pssHG Neo。结果 该质粒除含有必备的原核细胞复制子及Ampr 筛选基因外 ,还含有真核细胞筛选基因———Neor 及供插入目的基因的多克隆位点 (MCS) ,在MCS的上游为逆转录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 (5’LTR) ,具有启动子的功能 ,启动定向插入到MCS的外源目的基因。质粒中的AAV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ITR)具有定点整合于人基因组 1 9号染色体S1位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载体 Ⅱ型腺伴随病毒 重组DNA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结构的磁共振体积测量 被引量:9
5
作者 杜绪仓 王泽忠 +3 位作者 鱼博浪 任惠民 胡海涛 刘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1,223,共4页
目的 定量测量正常成年人的海马结构 (HPF)体积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作为影像学早期诊断Alzheimer病 (AD)及海马硬化 (HS)的参照标准。方法 冠状位MRI定量测量了 2 5 4例1 8~ 76岁年龄段的正常人海马结构体积、颞角宽度及全脑体积 ,... 目的 定量测量正常成年人的海马结构 (HPF)体积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作为影像学早期诊断Alzheimer病 (AD)及海马硬化 (HS)的参照标准。方法 冠状位MRI定量测量了 2 5 4例1 8~ 76岁年龄段的正常人海马结构体积、颞角宽度及全脑体积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化后的HPF体积无性别及利手差异 ,右侧略大于左侧 (P <0 .0 5 ) ,左右之差为 ( 0 .1 0± 0 .2 6)cm3。HPF体积与年龄、颞角宽度呈负相关 ,与全脑体积呈正相关。HPF体积各年龄段间有差异(P <0 .0 5 ) ,其正常值中青年组 (年龄 <60岁 )为 :左 ( 2 .64± 0 .43)cm3,右 ( 2 .74± 0 .44)cm3;老年组 (≥ 60岁 )为 :左 ( 2 .44± 0 .37)cm3,右 ( 2 .47± 0 .42 )cm3。结论 海马结构体积有左右侧及年龄段间的差异 ,实际工作中应预以重视 ,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硬化 HP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海马S100β表达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杰 刘勇 +3 位作者 钱亦华 胡海涛 邱芬 郭世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淀粉样蛋白 (Aβ)对S10 0 β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Aβ2 5-3 5和IL 1ra ,选择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注射 ,通过行为学测试、刚果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不同时间大鼠的学习记忆、淀粉样... 目的 探讨 β 淀粉样蛋白 (Aβ)对S10 0 β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Aβ2 5-3 5和IL 1ra ,选择大鼠海马CA1区进行定位注射 ,通过行为学测试、刚果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 ,对不同时间大鼠的学习记忆、淀粉样沉积、GFAP和海马CA1区S10 0 β表达的变化进行观测。 结果 Aβ2 5-3 5注射后 ,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海马CA1区出现Aβ沉积 ,并有大量GFAP阳性胶质细胞包绕 ;实验组S10 0 β阳性细胞数目在 3、7、2 1d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 ,细胞平均面积只在 2 1d才有明显增大。脑内注射IL 1ra后 3、7d,S10 0 β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同组的Aβ大鼠 ,而高于对照组。结论 Aβ2 5-3 5脑内注射可建立具有类似阿尔茨海默病的局部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损害的AD动物模型 ;Aβ2 5-3 5可上调大鼠海马CA1区S10 0 β的表达 ,实验早期以S10 0 β阳性细胞的数目增加为主 ,后期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大 ;IL 1ra脑内注射可明显降低Aβ2 5-3 5上调S10 0 β表达的作用 ,其机制是阻断由Aβ2 5-3 5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IL 1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S100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拈抗剂 海马 大鼠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界嵴形态与组织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建水 雷天福 +3 位作者 候允天 林奇 赵根然 凌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测量人右心房界嵴和梳状肌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以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肉眼观察、测量界嵴与梳状肌的有关形态学数据。利用光学显微镜 ,通过HE、Masson和磷钨酸 苏木素染色 ,对界嵴的细胞形态和纤维方向等进行细致观察... 目的 观察和测量人右心房界嵴和梳状肌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以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肉眼观察、测量界嵴与梳状肌的有关形态学数据。利用光学显微镜 ,通过HE、Masson和磷钨酸 苏木素染色 ,对界嵴的细胞形态和纤维方向等进行细致观察。结果 ①根据界嵴的隆起状况 ,界嵴可分为 4类 :A .全程隆起 (18.6 % ) ;B .上 2 / 3隆起 ,下1/ 3平坦 (2 7.9% ) ;C .上 1/ 3隆起 ,下 2 / 3平坦 (34.88% ) ;D .全程平坦 (18.6 % )。②界嵴的肌纤维可分深、浅两层 ,深层肌纤维纵行 ,与界嵴长轴平行 ;浅层纤维横行 ,仅见于界嵴的中、下部 ,深 浅层纤维之间互相联系。在界嵴各处可见P样细胞。③根据梳状肌的起止和走行 ,梳状肌可分为 3型 :汇聚型、网状型和混合型。结论 窦房结上、下及其深面借过渡纤维与界嵴的普通肌纤维相互联系 ,界嵴纤维可能与结间冲动传导有关。梳状肌走行方向的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界嵴 右心房 梳状肌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断和维生素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顶叶皮层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1 位作者 王唯析 钱亦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0-641,共2页
关键词 维生素E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 顶叶皮层 生长抑素 AD SS 免疫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姚海兰 聂凯 +7 位作者 韩俊 肖新莉 陈岚 王小凡 周伟 姜慧英 蔡昌学 董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一种新型原核表达载体 ,使之表达带有His和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方法以质粒 pGEX为模板 ,将PCR扩增出的GST基因插入到载体 pQE 30中构建pQE 30 GST ,经IPTG诱导GST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blot鉴定。分别将huNSE1... 目的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一种新型原核表达载体 ,使之表达带有His和GST标签的融合蛋白。方法以质粒 pGEX为模板 ,将PCR扩增出的GST基因插入到载体 pQE 30中构建pQE 30 GST ,经IPTG诱导GST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blot鉴定。分别将huNSE188 35 4、huPrP2 3 91和huDoppel2 4 15 2基因插入 pQE 30 GST ,转化 E coliM15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采用NiSepharose 4B和 (或 )GlutathioneSepharose 4B纯化融合蛋白 ,并用羟胺裂解。 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 pQE 30 GST可有效地表达各种His GST融合蛋白 ,并可用两种方法纯化不同大小的融合蛋白 ;利用羟胺可将目的蛋白肽段与His GST蛋白有效裂解。结论 新型原核表达载体pQE 30 GST可进行多种蛋白质的表达 ,表达的蛋白质可经两种方法纯化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 ,融合蛋白可经羟胺裂解获得目的蛋白质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载体 基因插入 纯化 NSE 蛋白表达 IPTG 诱导表达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ET-1、NO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沈武忠 高广道 +2 位作者 周佽想 刘健 林元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MFs)分泌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MFs)分泌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s培养液中的ET - 1、NO水平。结果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ngⅡ可按剂量依赖方式促MFs分泌ET - 1,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拮抗剂losartan可阻断AngⅡ的上述作用 ;AngⅡ可抑制心肌MFs分泌NO ,加losartan后再加AngⅡ培养发现 ,MFs分泌NO能力不但不降低 ,而且还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ngⅡ可通过AT1R促成年大鼠心肌MFs分泌ET - 1,主要通过AT1R影响MFs分泌NO ,从而改变ET - 1/NO比值。AngⅡ可能通过影响MFs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网络平衡关系改变 ,发挥其促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肌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基因c-Aβ-c的构建及其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改丰 胡海涛 +3 位作者 李月英 韩华 王全颖 杨广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Ghis/c-Aβ-c,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观察融合蛋白c-Aβ-c的免疫原性,为阿尔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PCR法,分别扩增编码HBcAg的1~71、88~144氨基酸的基因片断(HBc1~71和HBc88~144),以及编码淀粉样肽Aβ1-42的基因.将后者连接于HBc1~71和HBc88~144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GEMEX/c-Aβ-c,并将重组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HGhis中,构建表达质粒pHGhis/c-Aβ-c,通过温度诱导表达.用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以融合蛋白经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结果: 经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证实,融合基因重组于表达质粒之中,表达质粒与理论设计相符.诱导表达后,表达蛋白约占细菌沉淀的16%.BALB/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其血清中抗-Aβ抗体的滴度可达1∶16 000,且检测不到抗-HBcAg抗体.结论: c-Aβ-c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β-淀粉样肽(Aβ) 基因工程疫苗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巍 吴玲 +4 位作者 刘淼 任惠民 扬广笑 王全颖 王德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 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编码区。方法 由人末梢血白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 ,利用PCR法 ,从DNA中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编码区基因DNA片段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 pGEM T Easy质粒中 ,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 目的 克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编码区。方法 由人末梢血白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 ,利用PCR法 ,从DNA中扩增出人神经生长因子编码区基因DNA片段 ;将获得的基因片段插入 pGEM T Easy质粒中 ,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挑选阳性克隆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鉴定重组质粒。结果 经质粒DNA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 ,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DNA片段序列。结论 首次由人白细胞DNA中克隆获得了人神经生长因子基因 ,为神经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钙通道_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妍 牛小麟 +2 位作者 任付先 张颖 凌凤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0-1404,共5页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中的空间表达情况。方法制备成年大鼠心脏冰冻切片,结合大体位置和HE染色结果快速辨认出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大鼠窦房结、房室...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中的空间表达情况。方法制备成年大鼠心脏冰冻切片,结合大体位置和HE染色结果快速辨认出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大鼠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房、右室的表达,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部位,通过凝胶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荧光呈现点状、斑状或不规则的短线状,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其荧光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心房、右心室,房室结和结后延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强于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P<0.01)。各部位在相对分子质量200000左右可见一特异性蛋白条带。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与免疫荧光相一致。结论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分布广泛,在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在工作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导组织,提示钙电流在心脏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心脏表面神经节丛SP、CGRP及VIP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东亮 李月英 +3 位作者 王唯析 胡海涛 赵志英 袁秉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 目的 研究SP、CGRP及VIP在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 ,右心房神经节丛 (RAGP)、心房背侧神经节丛 (DAGP)及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神经节丛 (A PGP)的化学性质和定位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豚鼠心脏表面 3个主要神经节丛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进行了SP、CGRP及VI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在上述三个神经节丛内 ,未发现SP及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但可见少量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 ,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SP阳性纤维密集 ,尤其在A PGP更为明显 ;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分布最为密集 ,交织成神经节丛。结论 豚鼠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SP、CGRP及VIP ,并且这 3种神经肽可能直接参与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活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心脏 神经节丛 P物质 S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血管活性肠肽 VIP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DNF成熟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东亮 任惠民 +4 位作者 胡海涛 刘勇 陈新林 刘朝辉 李卫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为研究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在治疗 Alzheimer病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等克隆了其成熟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提取健康成人末梢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作为模板 ,应用 PCR技术扩增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熟肽基因片段 ... 为研究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在治疗 Alzheimer病中的作用 ,本文作者等克隆了其成熟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提取健康成人末梢血白细胞基因组 DNA作为模板 ,应用 PCR技术扩增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熟肽基因片段 ,并将其插入 p GEM-T质粒。限制性内切酶鉴定重组质粒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与 Gen Bank提供的已知序列(M61181)比较 ,所克隆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熟肽基因片段长 3 5 7bp,序列完全相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熟肽基因的克隆 ,为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T-载体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人胚神经干细胞分布及分离培养 被引量:5
16
作者 吕海侠 翟伟 +3 位作者 刘勇 李敏杰 刘朝晖 王桂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研究发育早期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分化特性。方法 计划生育流产的 6~ 12周胚胎大脑组织切片用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机械分离皮质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 目的 研究发育早期人胚脑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情况 ,并观察其体外生长分化特性。方法 计划生育流产的 6~ 12周胚胎大脑组织切片用vimentin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机械分离皮质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进行悬浮和贴壁培养 ,分别用MAP2 、GFAP及GalC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鉴定干细胞和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果 发育早期大脑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广泛 ,细胞形态单一 ,多呈圆球形 ,体积较小。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细胞在培养的第 5~ 7天时 ,形成较多克隆 ,可多次传代 ;贴壁培养时细胞发生分化 ,分别为MAP2 、GFAP、GalC阳性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大脑神经干细胞分布广泛 ,形态单一 ,皮质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多 ,便于分离 ,是最佳神经干细胞分离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分离培养 分布情况 体外生长 免疫细胞化学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人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BDNF对Alzheimer病模型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朝晖 胡海涛 +2 位作者 马东亮 许杰华 杨蓬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13,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hBDNF)对正常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 (AD)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预先加入rhBDNF并将 2 0 μmol·L-1的Aβ2 5~ 3 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进行形态学观察、胆碱酯酶 (AC...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hBDNF)对正常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 (AD)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预先加入rhBDNF并将 2 0 μmol·L-1的Aβ2 5~ 3 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进行形态学观察、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结果 实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 5 9.5 % ,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hBDNF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达到 65 .7%~ 72 .6% ,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 5 0ng·mL-1为rhBDNF最适浓度。实验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多 ,胞体直径及突起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其 [Ca2 +]i 相对稳定。结论 rhBDNF对正常培养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能延长细胞生存时间 ;对AD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 ,抑制了Aβ对神经元的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Β淀粉样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细胞与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共同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信照亮 贾延杰 +1 位作者 胡海涛 任惠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 验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NG)对胰岛细胞的营养和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NG与SD大鼠及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 ,进行同种属和异种属细胞间的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 ,MTT法测... 目的 验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NG)对胰岛细胞的营养和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NG与SD大鼠及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 ,进行同种属和异种属细胞间的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 ,MTT法测定细胞的活力 ,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胰岛素和淀粉酶的含量 ,免疫组化鉴定共同培养的细胞。结果 共同培养能显著延长同种属及异种属胰岛细胞的生存期 (>1月 ) ,增加ICCs的活力和胰岛素的分泌 (P <0 0 5 ) ,减少胰淀粉酶的分泌 (P <0 0 5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结论 共同培养能为胰岛细胞的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微环境。这为脑内胰岛移植提供了一个新依据 ;为胰岛细胞的体外保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在移植前与NG共同培养以消除外分泌部细胞的影响 ,也是一个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共同培养 细胞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基因Aβ-HBcAg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海涛 冯改丰 +2 位作者 董炜疆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 目的 研究 β 淀粉样肽 (β amyloidpeptide,Aβ)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融合基因Aβ HBcAg的原核表达 ,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质粒pBV2 2 0 /Aβ HBcAg转化大肠杆菌DH5α,温控表达 ,超声破碎细菌 ,通过SDS 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和ELISA等方法 ,观察Aβ HBcAg的表达及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用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Aβ抗体和抗 HBc抗体滴度。结果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沉淀中 ,表达量为菌体沉淀的 5 % ,融合蛋白既有Aβ的免疫反应性 ,又有HBcAg的免疫反应性。Balb/c小鼠经过 3次免疫后 ,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很低 ,继续强化免疫 2次后 ,血清中抗 Aβ抗体滴度、抗 HBc抗体滴度分别上升为 1∶80 0和1∶32 0 0。结论 融合基因Aβ HBcAg可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表达蛋白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但表达量较低 ,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较弱。提示融合基因Aβ HBcAg的表达量和融合蛋白免疫原性的提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窦口和周围心肌组织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天娇 林奇 +1 位作者 凌凤东 赵根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状窦口(CSO)及其周围心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射频消融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方面的功能意义。方法正常成人心脏15例,其中7例用于大体解剖观察,7例用于光镜观察,1例用于电镜观察。组织... 目的通过观察冠状窦口(CSO)及其周围心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探讨其在射频消融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方面的功能意义。方法正常成人心脏15例,其中7例用于大体解剖观察,7例用于光镜观察,1例用于电镜观察。组织连续切片用HE和Mallory染色。光镜对CSO及其周围心肌组织的形态、排列方式和染色深浅进行细致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证实光镜所见细胞特征。结果CSO及窦的大部分均有房肌包绕,CSO处肌纤维向后与界嵴下延伸和右房瓣上肌环的心肌有联系,向前也与房室结(AVN)有联系。CSO上前壁和下前壁均可见P细胞,T细胞以下壁多见,浦肯野细胞以上壁多见。在CSO至AVN的路径中可见主要由T细胞构成的纤维束,该部位可被分为两部分:靠近CSO的一段肌纤维称为右房结束(RANB);靠近AVN的一段肌纤维称结后延伸(PNE)。另外,还在CSO周围心肌中尤其是后壁的脂肪组织中见到大量神经纤维、神经元或神经节。结论①CSO附近心肌参与了房室结双径路(DAVNP)中慢径的组成;②CSO附近心肌参与了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和AVNRT环路的形成;③CSO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结外起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成人 冠状窦口 房结束 结后延伸 形态学 超微结构 传导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