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指数调控下的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刚 薛荣亮 +1 位作者 吕建瑞 井伟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Ⅱ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男性患儿40例,随机分为BIS调控丙泊酚静脉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Ⅱ组),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血气变化及拔管时间;检测两组术中不同时点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水平。结果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Ⅱ组[(110.0±7.2)μg/(kg.min)vs.(131.0±8.5)μg/(kg.min),P<0.05],拔管时间短于Ⅱ组[8.2±2.1]minvs.(13.4±4.3)min,P<0.05];Ⅰ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气变化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Cor、NE、E、ACTH水平在插管时、气腹前两个时点低于Ⅱ组(P<0.05),余各时点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监测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缩短患儿拔管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小儿腹腔镜 丙泊酚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9
2
作者 张粉婷 王宁 牛晓丽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不同年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少儿组及老年组,老年组苏醒时间较成人组及少儿组长(P<0.05,P<0.01)。结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较常见,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宜适当延长在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全麻 麻醉恢复期 并发症 临床评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鹏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3-695,699,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0 g/L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随后加入8.94 g/L甲磺酸罗哌卡因12 mL,研究组复合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复合生理盐水2 mL。记录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测定麻醉前、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下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蔡英敏 胡海涛 +1 位作者 韩新生 宋金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其麻醉诱导和术中生命体征、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全凭静脉麻... 目的研究静脉管理系统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8名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其麻醉诱导和术中生命体征、应激反应、麻醉深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较静吸复合麻醉组诱导和维持平稳,应激反应小,麻醉深度可控性强,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迅速。结论静脉管理系统控制的全凭静脉麻醉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并发症少的特点,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应激性 麻醉深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特殊气道手术麻醉处理一例
5
作者 薛荣亮 张小琴 姚凤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麻醉处理 进行性呼吸困难 手术 气道 小儿 上呼吸道感染 入院查体 抗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0
6
作者 张珍妮 雷晓鸣 +2 位作者 吕建瑞 邓蕊 薛荣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65-78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应激反应和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TKA的老年患者40例,ASAⅠ~Ⅲ级,年龄65-78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min泵完,以0.4μg·kg^-1·h^-1维持;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放置骨水泥(T4)、术毕(T5)、拔管后(T6)的MAP、HR。于T0、T2及T6时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血浆浓度。记录拔管期间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D组和T3、T4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T4、T5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T2、T6时C组血浆E、N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T1~T6时MAP明显降低(P〈0.05);T2~T6时HR明显减慢(P〈0.05);T2、T6时D组患者E、NE浓度明显降低(P〈0.05)。D组呛咳评分1分为13例(65%)、躁动评分为0~1分为17例(85%),分别多于C组的5例(25%)和12例(60%)(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下TKA,可维持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平稳,减少应激,预防气管插管、拔管时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拔管质量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应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7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3 位作者 丁晓英 霍雄伟 景桂霞 吕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9-673,713,共6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DF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30mg加氟比洛芬酯150mg,F组为芬太尼0.01mg/(d·kg),两组均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初始负荷剂量4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5d抽血测定患者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与麻醉前比,术毕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下降(P<0.05),术后1d达最低水平(P<0.05)。术后3dDF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F组仍明显低于麻醉前和DF组(P<0.05)。术后5d两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可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下降的程度,减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多模式镇痛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保护缺氧对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25
8
作者 祁存芳 张军峰 +6 位作者 陈新林 张建水 杨蓬勃 焦倩 张蓬勃 吕海侠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2-966,共5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缺氧损伤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组织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凋亡比例和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不同浓度红景天苷预处理24 h后,干细胞厌氧工作站缺氧损伤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氧损伤后的细胞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的升高(P<0.05);拮抗缺氧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蛋白比例的下降,降低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保护缺氧对神经干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s-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氧 神经干细胞 BAX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术前给药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8
9
作者 高燕凤 袁伟 +4 位作者 霍雄伟 陈亚丽 丁晓英 景桂霞 吕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 目的观察地佐辛术前给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静注地佐辛10mg,术毕缝皮时给予生理盐水2ml;B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地佐辛10mg;C组:术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芬太尼0.1mg;D组:术前30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拔管后即刻Ramsay镇静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记录用药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的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T1、T2时,A、B、C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明显低于D组,且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B、C组RSS躁动评分明显低于D组,且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拔管后即刻,A组和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A、B、D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C组有7例患者出现SpO2<90%(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地佐辛降低全麻术后围拔管期躁动和应激反应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术后躁动 应激反应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Bcl-2过度表达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刚 薛荣亮 +2 位作者 吕建瑞 李伟 雷晓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Bcl-2过度表达时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过度表达对Fas、TNFR1介导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PO... 目的通过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回Fas、TNFR1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Bcl-2过度表达时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过度表达对Fas、TNFR1介导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P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Bcl-2过度表达组(BT组)。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Bcl-2、Fas和TNFR1在CA1及CA3区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显示:IR组CA1区缺血48 h后神经元数目减少,排列紊乱,间质水肿;CA3区少数细胞结构不清。BT组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Fas在IR组中CA1区6 h达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TNFR1在IR组CA1区24 h达到高峰,BT组强度弱于IR组(P<0.05)。两者PO组CA1、CA3区表达为阴性。细胞凋亡检测: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CA1、CA3区凋亡细胞开始增加,24~48 h为高峰。BT组弱于IR组(P<0.05)。结论 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及CA3区都有表达,只是表达强弱及细胞分布不同,提示死亡受体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过度表达能减弱Fas和TNFR1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提示Bcl-2过度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FAS TNFR1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用于气管异物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雷晓鸣 薛荣亮 +5 位作者 钞海莲 吕建瑞 吴刚 党莎杰 邓蕊 靳刚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方法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或生理盐水(C组)。术中丙泊酚2mg·kg-1·h-1、瑞...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气管拔管的镇静效果。方法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或生理盐水(C组)。术中丙泊酚2mg·kg-1·h-1、瑞芬太尼0.1μ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时、拔管后1、5min时的HR、MAP、RR、Ramsay镇静评分的变化,以及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情况。结果 D组HR、RR、MAP、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可为气管异物患儿苏醒期提供较好的镇静,减少拔管期间躁动和呛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气管异物 气管拔管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宁 薛荣亮 +1 位作者 姚凤珍 何家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19,630,共5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290-31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10 mL/L...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体重290-31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10 mL/L二甲基亚砜(DMSO)1、0 mL/L 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每组再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2、6、12、24、487、2 h 6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预定时间点行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JNK的表达变化,光镜下计数海马CA1区存活细胞,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p-JNK在IR组有明显表达,于再灌注2 h时即明显升高,6 h时略有降低,后逐渐上升,24 h到高峰,之后表达量减小。SP组p-JNK的表达则无明显增高,各时点与IR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明显高于IR组(P<0.01),凋亡指数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JNK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抑制JNK通路的激活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信号转导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伟 薛荣亮 +2 位作者 张瑛 李有才 何家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术后镇痛效果 术后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盐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NOS的表达和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祁存芳 刘勇 +5 位作者 张建水 田玉梅 陈新林 张蓬勃 肖新莉 张军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d、7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合酶 川芎嗪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术前用药的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刚 薛荣亮 倪秀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术前用药 小儿 迷走神经反射 抗胆碱药 肺部并发症 呼吸道通畅 抗胆碱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安慰剂为对照评价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许楠 袁维秀 +12 位作者 田鸣 于布为 熊源长 周锦 马虹 陈卫民 罗俊 兰志勋 董海龙 薛荣亮 黄熊庆 桑诺尔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1-65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共281例,研究组141例,对照组14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共281例,研究组141例,对照组140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07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5 ml。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评价术后0-6 h、6-72 h、0-72 h 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和治疗失败时间。结果在0-6 h、6-72 h 和0-72 h 时的 CR%研究组分别为107(75.89%)、104(73.76%)和92例(65.25%),对照组分别为81例(57.86%)、70例(50.00%)和62例(42.86%),研究组的 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失败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6.5 min 和300.0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能有效预防 PO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帕洛诺司琼 有效性 安全性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与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p38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凤珍 薛荣亮 +1 位作者 王宁 何家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海马CA1区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激酶p38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SB203580干预组(SB组)和假手术组(PO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海马CA1区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激酶p38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SB203580干预组(SB组)和假手术组(PO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B组于再灌注前30 min侧脑室注射p38抑制剂SB203580。IR组和PO组按照与SB组相同的侧脑室注射方法,于侧脑室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剂(即不含溶质SB203580)。三组均分别于再灌注2、6、12、24、48和72 h处死大鼠,提取海马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p38表达;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PO组神经元细胞形态完整,IR组神经元细胞形态不完整,SB组介于上两组之间。PO组凋亡指数低,IR组凋亡指数高,SB组在两组之间。PO组各时点磷酸化p38表达少;IR组多;SB组介于两组之间。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CA1区p38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凋亡,并且这一作用可以被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建军 刘勇 +4 位作者 张蓬勃 陈新林 郭振宇 张建水 杨蓬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21)。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ICH模型。脉冲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ICH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分别行行为学检测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为学评分采用前肢放置实验、Berderson评分法及角落转向实验;对SVZ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计数。结果:ICH后第2天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神经功能在4周内逐渐恢复;大鼠ICH后第2天双侧SVZ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d时达高峰,14d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28d时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结论:大鼠ICH后神经功能与SVZ细胞增殖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提示SVZ细胞可能参与ICH后组织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行为学 室管膜下区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降压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亚琴 扈存娣 +3 位作者 雷晓鸣 薛荣亮 吴刚 李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和肾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杂种犬30只,体重(15±5)kg,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犬模型后,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和格列苯脲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犬血流动力学和肾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与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雄性健康杂种犬30只,体重(15±5)kg,建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犬模型后,随即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异丙酚组和格列苯脲组。对照组和异丙酚组静脉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格列苯脲组给予格列苯脲10 mL(0.3mg/kg,溶于50 g/L葡萄糖);10 min后对照组给予50 g/L葡萄糖10 mL,其余2组各给予异丙酚10 mL(2 mg/kg,50 g/L葡萄糖稀释)。记录基础、给药后2、10、20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肾素活性(PRA)。结果异丙酚组动物血压、心率随时间呈进行性下降(P<0.05),格列苯脲组血压下降趋势弱于异丙酚组(P<0.05),心率的下降趋势则较异丙酚组明显(P<0.05);同时异丙酚组动物肾素活性亦下降(P<0.05),且低于格列苯脲组(P<0.05)。结论异丙酚降压作用与其作用于KATP通道、抑制肾素活性,进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血压 ATP敏感性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建瑞 马宏钟 薛荣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脑组织行HE染色、JU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 h JUN蛋白在CA1区开始表达,6 h达到高峰,5 d时仍有表达;CA3区JUN蛋白的表达弱于CA1区(P<0.05);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热休克预处理组JUN蛋白表达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减弱(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JUN蛋白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预处理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