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珠单抗治疗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亦琳 赵万红 +9 位作者 张王刚 刘捷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王剑利 杨楠 杨云 古流芳 范晓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 目的:观察托珠单抗治疗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24例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MM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2级以上的CRS患者给予4~8 mg/(kg·d)的托珠单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等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发生了CRS,依据CRS分级标准:1、2级各7例,3级5例,4级2例。CRS患者均表现持续高热,细胞因子及Hs CRP明显升高,其中IL-6升高最为显著。14例2级以上CRS患者经托珠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温迅速下降,细胞因子、Hs CRP含量逐渐恢复正常,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结论:托珠单抗在CRS治疗中疗效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保证了难治复发MM患者CAR-T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与血小板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肖容 陈银霞 +4 位作者 张王刚 田玮 刘捷 曹星梅 何爱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3-486,共4页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用。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ITP患者及4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IgG含量。结果表明:ITP患者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92±2.02)%,(8.68±4.25)%,(5.32±2.67)%,PAIgG平均含量为210±3.02ng/107P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0.75)%,(4.56±2.06)%,(1.37±1.25)%和20±1.13ng/107PA(p<0.01)。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PAIgG含量呈正相关(r=0.302,p<0.05),与患者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是参与ITP发病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过度表达与ITP发病及临床病情密切相关。纠正其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可能是ITP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外周血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香丽 王连才 +2 位作者 张王刚 陈小燕 孙忠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观察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 目的观察S100A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NSCLC的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6例正常肺组织中S100A4和MMP9的表达水平;运用单因素(Log-rank)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生存分析比较两者以及临床各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肺鳞癌(P<0.01)。在TNM分期中,S100A4在Ⅲ+Ⅳ期明显高于Ⅱ期和Ⅰ期(P<0.01),但是Ⅱ期和Ⅰ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在Ⅲ+Ⅳ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Ⅰ期(P<0.05)。S100A4和MMP9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随肿瘤体积的增大S100A4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1)。MMP9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S100A4和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的病理类型均有相关关系;而且S100A4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MMP9的表达均相关;MMP9表达与病理分级及S100A4的表达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TNM分期及S100A4和MMP9的表达情况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显示临床TNM分期、S100A4及MMP9的表达状态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100A4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上调,而且与NSCL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100A4和MMP9的表达状态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因此,监测S100A4和MMP9的表达对评估NSCLC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化 转移相关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其与TNF-α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马肖容 陈银霞 +4 位作者 刘捷 张王刚 曹星梅 何爱丽 杨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12-1315,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沙利度胺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方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分别应用高剂量沙利度胺(HD-T)、沙利度胺+... 本研究探讨不同方案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沙利度胺一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最佳方案,并分析临床疗效与血清TNF-α水平的关系。分别应用高剂量沙利度胺(HD-T)、沙利度胺+VAD化疗(T-VAD)、沙利度胺+MP化疗(T-MP)、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及低剂量沙利度胺(LD-T)等方案治疗85例多发性骨髓瘤,以常规VAD化疗组为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沙利度胺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15例有效,15例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HD-T、T-VAD、T-MP、TD、LD-T5个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0%、80.0%、71.4%、33.3%、27.3%,其中T-VAD、T-MP组治疗有效率较其他组及常规VAD化疗组显著增高(p<0.05)。显著不良反应(外周神经病变、乏力、腹胀、便秘、皮疹、水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5个组的发生率为75.0%、30.0%、28.6%、14.3%、9.1%。没有出现Ⅳ级毒性,没有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治疗相关死亡率为0%。同时发现,沙利度胺治疗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分别是(44.7±5.7)pg/ml和(46.3±5.7)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沙利度胺治疗有效组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27.3±6.4)pg/ml,较治疗前(49.2±7.3)pg/ml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常规化疗比较,沙利度胺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药物,其联合化疗(T-VAD,T-MP)效率高,副作用小,可认为是优选方案。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是判断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指标之一,它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多发性骨髓瘤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A预激化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与共刺激分子B7.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银霞 马肖容 +3 位作者 张王刚 刘捷 曹星梅 何爱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02-1005,共4页
本研究探讨G-CSF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探索其与共刺... 本研究探讨G-CSF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和小剂量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的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G-CSF[200μg/(m2·d)皮下注射,第1-14天];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点滴,第1-14天];阿糖胞苷[10mg/m2,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第1-14天]治疗79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传统MA方案化疗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表明:GHA预激化疗治疗后难治性AML缓解率60.7%(完全缓解率43%,部分缓解率17.7%),治疗MDS有效率52.4%。粒细胞缺乏发生率25%,平均持续时间3.5天。重症感染发生率3%,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心、肝、肾功能损害轻微,患者均痊愈。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AML-M2组、AML-M5组完全缓解率较高(60.9%,61.9%),最长持续缓解期已4年。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0%-66.7%),正常对照组为0,AML-M2组和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和正常对照组,且表达率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结论:GHA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无病生存期长,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0
6
作者 郝粉娟 杨惠云 +1 位作者 周西 杨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111-113,共3页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况,综述我国护理理论教育、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及临床护理三个护理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提出国内护理领域中应用VR技术处于初步阶段,许多领域仍是空白,建议有效利用资源,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整合现有资源... 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况,综述我国护理理论教育、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及临床护理三个护理领域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现状。提出国内护理领域中应用VR技术处于初步阶段,许多领域仍是空白,建议有效利用资源,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整合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化利用现有研究结果,尽可能开展实验设计科学、严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 护理技能训练 临床护理 虚拟现实技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MMSA-1抗原的二级结构预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芙玲 张王刚 +5 位作者 王佰言 张鹏宇 古流芳 张文娟 蒙昕 田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SA-1(GenBank:AY952881)基因表达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提供的模块分析和预测MMSA-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SA-1(GenBank:AY952881)基因表达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提供的模块分析和预测MMSA-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15肽,免疫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结果MMSA-1蛋白含有较多的β折叠和转角结构。综合柔韧性、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能性、二级结构、偶联难易及实验难度等因素,选取了MMSA-1蛋白序列318~333位作为抗原表位,即SSSLLPQSPAPTEHL,15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和质谱检测,纯度达到98.65%,序列正确。免疫兔子获得血清抗体采用层析柱纯化,ELISA检测效价:1∶6000。结论本研究为基于人MMSA-1抗原表位手段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MSA-1 二级结构 抗原表位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XAGE-1异构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成 刘青光 +3 位作者 纪玉强 杨雪 张雷 宋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80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以及80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4种XAGE-1异构体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XAGE-1b的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XAGE-1b和XAGE-1d mRNA在肝癌细胞株和部分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分别是35/80(43.75%)、6/80(7.50%)];而XAGE-1a和XAGE-1c mRNA在肝癌细胞株和肝癌患者标本中均为阴性表达;在对照组组织标本(4例肝血管瘤,8例肝破裂)中4种XAGE-1异构体均为阴性表达。XAGE-1bmRNA在肝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率,并且其表达与肝癌TNM分期相关。结论XAGE-1b在肝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同时在肝癌组织中呈高度阳性表达,预示XAGE-1b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可作为其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XAGE-1 肿瘤-睾丸抗原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建强 何爱丽 +3 位作者 张王刚 张磊 古流芳 张文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鉴定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探索基于MLAA-34为靶标的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超基序法和量化基序法对靶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选取评分较高且排位在...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鉴定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探索基于MLAA-34为靶标的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超基序法和量化基序法对靶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选取评分较高且排位在前10位的抗原表位肽为候选表位肽,并进行人工合成。利用T2细胞,以肽结合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候选CTL表位肽的结合亲和力[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表示];选取亲和力较高的4种多肽进行特异性CTLs的体外扩增,同时用LDH释放法对CTLs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预测的前10位候选MLAA-34 CTL表位肽中,MLAA2(ILLKNQPKL)、MLAA3(LLTRHKVLV)、MLAA5(LLVTLI-ADL)和MLAA9(YLIKQIRDL)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FI分别为1.65、1.73、1.82、1.02,可作为候选表位肽进一步分析。细胞毒实验分析显示,MLAA5(LLVTLIADL)可在体外有效诱导特异性CTLs的产生,杀伤靶细胞。结论 MLAA5(LLVTLIADL)为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基于MLAA-34的治疗性多肽疫苗的设计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相关抗原 MLAA-34 CTL表位 生物信息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葎草花粉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和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昀 孙秀珍 +1 位作者 张王刚 冯向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7-329,348,共4页
目的构建葎草花粉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葎草花粉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制备重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新鲜葎草花粉,过筛后液氮保存,利用Trizol法抽提葎草花粉总RNA,纯化后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经SfiⅠ酶切,过凝胶柱层析,去除小... 目的构建葎草花粉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葎草花粉的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制备重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新鲜葎草花粉,过筛后液氮保存,利用Trizol法抽提葎草花粉总RNA,纯化后PCR法反转录合成cDNA。经SfiⅠ酶切,过凝胶柱层析,去除小于400 bp的片断,收集大于400 bp的cDNA片段,加工后与λTripIEx2连接,文库体外包装,取出一小部分感染宿主菌XL1-Blue MRF,检测文库容量;PCR分析插入的cDNA片段的大小及多样性。结果成功构建一个含有5×105重组子的葎草花粉表达文库,重组率为90%,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02 kb。结论所建文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合适,适用于筛选克隆的目的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花粉 CDNA 表达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1A基因的RNA干涉对HepG2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青 张王刚 +3 位作者 王立锋 王芳 张勇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608,612,共4页
目的:研究Hsp701A基因靶向siRNA表达载体对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Hsp701A靶向小干涉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pG2细胞,以证实siRNA真核表达载体RNAi的有效性。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对白藜芦醇... 目的:研究Hsp701A基因靶向siRNA表达载体对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Hsp701A靶向小干涉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pG2细胞,以证实siRNA真核表达载体RNAi的有效性。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对白藜芦醇、顺铂的敏感性。结果:以构建的Hsp701A基因靶向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epG2细胞后,两种RNAi组细胞中Hsp701A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Hsp701A基因靶向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HepG2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结论:Hsp701A基因的RNA干涉可增强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1A RNA干涉 HEPG2细胞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1A的RNA干涉诱导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青 张王刚 +3 位作者 王立锋 王芳 张勇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2,484,共4页
目的:研究RNA干涉(RNAi)Hsp701A基因的表达及其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株K562的凋亡。方法:构建Hsp701A基因小干涉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并证实RNAi的有效性。用MTT比色法、Annexin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目的:研究RNA干涉(RNAi)Hsp701A基因的表达及其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株K562的凋亡。方法:构建Hsp701A基因小干涉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并证实RNAi的有效性。用MTT比色法、AnnexinV-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构建了Hsp701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K562细胞后,RNAi组细胞中Hsp701A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Hsp701AsiRNA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将其阻滞于G1期。结论:RNAiHsp701A基因诱导的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慢粒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涉 热休克蛋白7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锁爱莉 姚煜 张王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方法对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和分析,用质谱(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筛选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方法对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和分析,用质谱(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结果与7702细胞相比,在HepG2细胞中鉴定出17种差异表达蛋白,10种上调,7种下调,主要涉及物质代谢酶和抗凋亡、调节应激和细胞间信号传导的蛋白质;免疫组化结果验证了膜联蛋白A1(annexin A1)和亲环蛋白A(cyclophilin A)在肝细胞癌病理组织中均明显上调,且主要定位于胞质内。结论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7702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显著,其中膜联蛋白A1和亲环蛋白A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免疫组化 膜联蛋白Al 亲环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7.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在白血病细胞上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2 位作者 田玮 陈银霞 刘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50-454,共5页
本研究构建包含人B7.1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B7.1并鉴定,实现其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上的表达,获得HL60-hB7.1。应用分子克隆、PCR法扩增人B7.1基因片段,采用ApaI、SalI分别双酶切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Hook,纯化后的酶切产... 本研究构建包含人B7.1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Display-hB7.1并鉴定,实现其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上的表达,获得HL60-hB7.1。应用分子克隆、PCR法扩增人B7.1基因片段,采用ApaI、SalI分别双酶切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Hook,纯化后的酶切产物由T4DNA连接酶连接,转导大肠杆菌DH5α;应用ApaI、SalI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技术进一步鉴定阳性克隆pDisplay-hB7.1,应用脂质体转化技术将B7.1转染HL-60细胞,同一标本分别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SABC法及FACS法鉴定hB7.1在HL-60细胞上的表达,阳性细胞命名为HL60-hB7.1。结果表明,PCR法扩增出约620bp的基因片段;连接产物转导感受态细胞后,共筛选出5个阳性克隆,均可经ApaI、SalI双酶切出大小约620bp的基因片段,与人B7.1基因片段大小相符,提示重组载体构建成功。进一步DNA序列分析证明人B7.1基因序列和读码框架正确,与文献报道人B7.1cDNA序列一致,无基因突变。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表明,HL60-hB7.1阳性细胞数为70%,SABC法鉴定为65%,FACS法鉴定为92.7%。经以上鉴定证实hB7.1cDNA已成功转染HL-60细胞株并在其膜上高效表达,获得了HL60-hB7.1。结论: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可成功构建人B7.1(CD80)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高效表达B7.1-于HL-60细胞胞膜上,推测应用这种方案制备的瘤苗可能具有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真核表达载体 白血病 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基因MMSA-1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蒙珊 周芙玲 +4 位作者 张王刚 曹星梅 王佰言 王嫄 白改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71,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基因MMSA-1的表达谱,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SA-1基因在MM、白血病、非肿瘤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水平,并同DKK1基因进行相关比较。使用不同浓度...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基因MMSA-1的表达谱,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SA-1基因在MM、白血病、非肿瘤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表达水平,并同DKK1基因进行相关比较。使用不同浓度伊班磷酸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进行处理,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处理后8226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及早期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8226细胞MMSA-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采用抗体免疫组化法确定MMSA-1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MMSA-1基因在MM、白血病、非肿瘤疾病及正常人中均有表达,在MM细胞中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MM-SA-1与DKK1基因在MM中的高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含量呈正相关。伊班磷酸可以使8226细胞生长受阻于S期,并减少细胞成熟促进因子的释放,从而使细胞周期停滞,促进其早期凋亡,同时可以下调MMSA-1蛋白的表达。MMSA-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上,但在细胞质内也可见少量蛋白。结论:MMSA-1与MM细胞增殖和溶骨破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基于该抗原的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MSA-1 DKK1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体内诱导ENA-78和IL-8的作用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万红 蒙珊 +3 位作者 田村秀人 近藤麻加 绪方清行 檀和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以刺激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恢复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在体外刺激其产生上皮来源的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蛋白-78(ENA-78)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趋化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G-CSF在体内是否也有类似作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以刺激化疗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恢复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在体外刺激其产生上皮来源的嗜中性粒细胞趋化蛋白-78(ENA-78)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趋化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G-CSF在体内是否也有类似作用。研究对象为10例接受化疗及G-CSF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分别在以下时间段采集外周血:化疗前,标记为Time Point(TP1);接受G-CSF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阶段,标记为TP2;接受G-CSF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恢复阶段,标记为TP3。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中性粒细胞内ENA-78和IL-8的mRN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吞噬功能及产生的活性氧(ROS)。结果表明,在TP2阶段,ENA-78 mRNA表达升高者5例,IL-8 mRNA表达升高者8例;在TP3阶段,ENA-78 mRNA表达升高者3例,降低者6例,IL-8 mRNA表达降低者7例。结论:中性粒细胞内ENA-78和IL-8的表达升高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体内较常见,而G-CSF干预对其升高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ENA-78 IL-8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霜天蛾主要变应原的克隆、筛选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刘昀 孙秀珍 +3 位作者 张王刚 李唯 冯向莉 徐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对霜天蛾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分离和鉴定霜天蛾主要变应原阳性克隆,并测定和分析阳性克隆变应原cDNA序列,为制备重组霜天蛾昆虫变应原疫苗和疫苗的标准化奠定基础。方法构建λZAPⅡ噬菌体霜天蛾表达文库,应用霜天蛾免疫多... 目的对霜天蛾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分离和鉴定霜天蛾主要变应原阳性克隆,并测定和分析阳性克隆变应原cDNA序列,为制备重组霜天蛾昆虫变应原疫苗和疫苗的标准化奠定基础。方法构建λZAPⅡ噬菌体霜天蛾表达文库,应用霜天蛾免疫多克隆兔血清和霜天蛾特异性过敏患者血清反复筛选霜天蛾cDNA表达文库,所得的阳性克隆经转化克隆至pBluescript质粒,PCR扩增cDNA片段,并对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对5×104的噬菌体斑进行免疫学筛选,成功获得5个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并测序分析表明,5个阳性克隆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无明显同源性。结论筛选出5个霜天蛾主要变应原的新基因,为霜天蛾过敏患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天蛾 变应原 基因克隆 免疫学筛选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a6和Slc25a4基因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
18
作者 陈银霞 王文平 +3 位作者 张鹏宇 张王刚 刘捷 马肖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68-1173,共6页
本研究探讨psma6、slc25a4基因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ma6、slc25a4在AML-M5患者白血病细胞、正常人血细胞以及非白血病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 本研究探讨psma6、slc25a4基因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sma6、slc25a4在AML-M5患者白血病细胞、正常人血细胞以及非白血病患者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加以比较,同时对于psma6编码的蛋白P27K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psma6mRNA在AML-M5患者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低于正常人血细胞、非AML-M5白血病细胞以及非白血病患者血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之相一致。psma6表达在AML-M5化疗缓解组高于未缓解组;在AML-M5和AL中P27K蛋白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有关。slc25a4mRNA在AML-M5患者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而slc25a4mRNA表达在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无显著差异。结论:psma6表达水平可能作为AML-M5的预后指标之一;slc25a4可能是一个AML-M5新肿瘤抗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psma6 slc25a4 P27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
19
作者 马肖容 张王刚 +1 位作者 田玮 陈银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11-1214,共4页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 本研究探讨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4-1BB)在人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单克隆抗体hCD137mAb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细胞杀伤作用的抗白血病功能。应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人T淋巴细胞上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前后不同时相CD137的表达。在HL-60细胞和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用MTT比色法测定hCD137mAb、PHA对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FACS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对T细胞表面上IFN-γ和IL-4分泌水平的影响。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C)体系中,研究不同效靶比例时hCD137mAb增强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抗白血病作用。结果表明:①T细胞未经PHA刺激几乎不表达hCD137,经PHA活化后开始表达,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率逐渐增高,第7天为高峰(FACS法为56.4%±1.98%,间接免疫荧光法为52.8%±2.01%)。②MTT法检测提示,单独使用hCD137mAb不能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指数1.002±0.011),但其与PHA伍用可增强后者刺激活性(增殖指数2.161±0.102)约2倍(增殖指数4.705±0.133)。③在PHA存在时,hCD137mAb可使IFN-γ在T细胞上表达增加到大约2倍,而对IL-4几无影响。④hCD137mAb明显增强T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杀伤活性,且共刺激活性在40:1效靶比时最强,杀伤百分比增加到大约2倍。结论:新型共刺激分子CD137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应用hCD137mAb是一种有效排斥白血病的免疫策略,且安全、简便,本研究为其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CD137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