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晓彤 许珉 +3 位作者 段茂利 马伟军 张青 樊玉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 目的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最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最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构成比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在鼻炎大鼠嗅黏膜炎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斌 张向红 +1 位作者 郝红 郑国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族(p38MAPK)信号通路在鼻炎性嗅觉障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嗅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经鼻孔滴入菌液制备鼻炎大鼠模型,静脉注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族(p38MAPK)信号通路在鼻炎性嗅觉障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嗅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经鼻孔滴入菌液制备鼻炎大鼠模型,静脉注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的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嗅黏膜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鼻炎组大鼠嗅黏膜p38MAPK的表达明显增强(P=0.028<0.05);特异性抑制剂干预组的p38MAPK的表达较鼻炎组有所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 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鼻炎的发生、发展,并导致了嗅黏膜的损害;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在炎症过程中可能有减轻嗅黏膜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嗅黏膜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族 嗅觉障碍 炎性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伴随病毒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耳蜗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小宝 李胜利 +3 位作者 朱宏亮 王晓侠 刘晖 闫利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腺伴随病毒(AAV)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的局部基因治疗及其对耳蜗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8只杂色健康豚鼠,用GM按80mg/kg·d连续肌肉注射4d后随机分为3组:AAV-NT-3治疗组(A组)7只,AA... 目的探讨采用腺伴随病毒(AAV)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庆大霉素(GM)致聋豚鼠的局部基因治疗及其对耳蜗功能及形态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8只杂色健康豚鼠,用GM按80mg/kg·d连续肌肉注射4d后随机分为3组:AAV-NT-3治疗组(A组)7只,AAV对照组(B组)7只,GM对照组(C组)4只。A、B组动物在埋植微量渗透泵后继续肌肉注射GM10d,C组动物继续注射GM10d。AAV-NT-3及空白AAV载体滴度均为1.1×1010pfu/ml。对A、B两组注射GM前及术后10d、C组注射GM后14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AB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定。而后将动物麻醉处死取听泡,行基底膜铺片和毛细胞计数,计算外毛细胞损失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功能(ABR及DPOAE)及耳蜗毛细胞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腺伴随病毒介导NT-3转基因治疗可用于保护受氨基甙类药物损害的豚鼠听功能和耳蜗毛细胞;在行局部耳蜗转基因治疗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伴随病毒 神经营养因子-3 基因治疗 耳蜗 庆大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谦 李胜利 +2 位作者 闫利英 张少强 刘思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60-73,共14页
目的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 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的认识。方法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 Technol... 目的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 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的认识。方法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System Ⅲ诱发电位仪对蝙蝠进行短声和短纯音的听阈测定,分析其波形变化规律,确定其短纯音听阈阈值,分析听力图的特点。结果(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各听阈区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为最敏感的第一听敏区,阈值最低可达15dB SPL,平均29.1dB SPL;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阈值最低25dB SPL,平均35.9dB SPL;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5.9dB SPL。(2)短声引出的蹄蝠ABR可见4个相对稳定的波峰:波Ⅰ的潜伏期为1.26ms;波Ⅱ较高且尖,潜伏期为1.94ms;波Ⅲ相对稳定,潜伏期为2.47ms;波Ⅴ潜伏期为3.40ms。随着短声强度的上升,在20~80dB SPL声强范围,各个波振幅逐渐增大、潜伏期缓慢缩短。(3)短纯音引出的蹄蝠ABR各波随刺激频率的提高而潜伏期缓慢地缩短,在64kHz以上潜伏期又逐渐延长;在28kHz、80dB SPL条件下,各波潜伏期分别为Ⅰ波1.74ms,Ⅱ波2.72ms,Ⅲ波3.60ms,Ⅳ波4.58ms,Ⅴ波5.76ms。频率28kHz、声强在45~100dB SPL范围内上升时,主波振幅逐渐增大;但在部分蝙蝠出现主波振幅在达到最大后,随着声强的上升,振幅逐渐减小。(4)在高声强诱发下,短纯音和短声诱发的ABR均可见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a和Ⅰb波。(5)越接近敏感频率,ABR波形就越典型,振幅越大。结论(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类似我们已知的其他回声定位蝙蝠,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达到最敏感的第一听敏区,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5.9dB SPL。(2)从蹄蝠主波与声强、频率的关系可以看出,蝙蝠主波振幅与声强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接近其敏感听觉频率,波形逐渐变得更为典型,波幅也愈来愈高,反应阈值愈来愈低。但部分蹄蝠在声强高于80dB SPL时,出现振幅随声强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提示可能与中枢某种调节性抑制有关。(3)在高声强诱发下,蹄蝠ABR可以看到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a和Ⅰb波,这可能与蝙蝠耳蜗的某些特化结构的"听黄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回声定位 听性脑干反应(ABR) 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腺伴随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报告基因GFP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国玺 韦俊荣 +5 位作者 祝康 侯瑾 施典羽 朱宏亮 杨广笑 王全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构建基因治疗通用型腺伴随病毒(AAV)载体并检测其转染外源基因作用。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除pSSV9int质粒中的AAV病毒Rep和Cap基因元件后,插入了重组腺病毒专用穿梭质粒-pACCMVpLpA的含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MCS)和多聚腺苷酸... 目的构建基因治疗通用型腺伴随病毒(AAV)载体并检测其转染外源基因作用。方法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切除pSSV9int质粒中的AAV病毒Rep和Cap基因元件后,插入了重组腺病毒专用穿梭质粒-pACCMVpLpA的含有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MCS)和多聚腺苷酸信号(PolyA)的表达盒,构建了重组AAV通用载体质粒pSSHG-CMV。在该质粒MCS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后,使用pSSHG-CMV-GFP、GFP140和pAAV/Ad三种质粒共转染293包装细胞,制备GFP重组AAV。应用斑点杂交实验检测重组病毒滴度,并将该病毒感染新生大鼠NIH3T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结果重组AAV的滴度在浓缩前可达2×1011cfu/mL,浓缩后可达2×1013cfu/mL,表明成功地构建了重组AAV载体。插入外源基因GFP后,在包装病毒和辅助质粒的联合作用下,能产生具有感染性的重组AAV。感染了重组GFP-AAV的大鼠NIH3T3细胞表达了明显的GFP荧光。结论构建的重组AAV通用载体pSSHG-CMV可转染外源基因,这为进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伴随病毒 载体 报告基因 基因治疗 NIH3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对豚鼠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温健 景桂霞 +2 位作者 高艳凤 王伟 许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豚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耳蜗中活性氧含量研究咪唑安定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咪唑安定组(M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噪声性聋组(D组),每组10... 目的通过检测豚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耳蜗中活性氧含量研究咪唑安定对噪声性聋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杂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咪唑安定组(M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噪声性聋组(D组),每组10只。M组、S组和D组每天接触倍频程连续噪声(中心频率为4 kHz,强度为100 dB SPL)3 h,连续3 d。M组于噪声暴露前24 h、即刻及噪声暴露中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S组在相同时间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D组为单纯接触噪声对照组。C组不接触噪声仅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注射时间及剂量与M组相同。所有动物均于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立即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在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第3天处死前,取血测定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于第3天测完ABR阈值后,立即断头处死豚鼠,取出双侧耳蜗,测定其活性氧含量。结果噪声暴露后,M组的ABR阈移(1.6±1.5)及活性氧含量[(291.10±2.30)u/mL]显著低于S组和D组[41.7±3.3,44.3±3.9;(348.52±3.60)u/mL,(315.56±6.70)u/mL,P<0.05]。M组在噪声暴露后血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但其幅度明显小于S组和D组。结论咪唑安定可减少噪声暴露后耳蜗中增多的活性氧含量,从而产生对噪声性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活性氧 噪声性聋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听力残疾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斌 许珉 +1 位作者 康全清 文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听力残疾人的流行现状、致病因素、康复和社会参与等情况,为政府制定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全省7.34万人进行调查。结果确诊听力残疾2159人,现患率... 目的调查陕西省听力残疾人的流行现状、致病因素、康复和社会参与等情况,为政府制定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全省7.34万人进行调查。结果确诊听力残疾2159人,现患率为2.94%。其中一级听力残疾291例,二级178例,三级729例,四级961例。60岁以上残疾人1496人。主要致残原因分布:老年性聋940人,占43.54%;原因不明430人,占19.92%;中耳炎240人,占11.12%;全身性疾病137人,占6.35%;噪声和爆震88人,占4.08%;遗传性聋77人,占3.57%;药物中毒68人,占3.15%;创伤或意外伤害56人,占2.59%;传染性疾病55人,占2.55%;母孕期病毒感染10人,占0.46%;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4人,占0.19%;新生儿窒息1人,占0.05%;其他53人,占2.45%。结论陕西省听力残疾人现患率较1987年提高,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可能是导致听力残疾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农村较重残疾等级(一、二级)多于城市,说明我省听力残疾的防治重点依然在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KATP通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红燕 范力宏 +4 位作者 杨妙丽 胡志 白晓君 马爱群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血管平滑肌的KATP通道功能的影响,探讨KATP通道在肥胖引起的可逆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获得肥胖模型;20周后,其中10只转为普通饲料喂养,而另外10只继续喂养高脂饲料,实验继续10周。对照鼠...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血管平滑肌的KATP通道功能的影响,探讨KATP通道在肥胖引起的可逆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获得肥胖模型;20周后,其中10只转为普通饲料喂养,而另外10只继续喂养高脂饲料,实验继续10周。对照鼠为普通饲料喂养30周大鼠。30周时,处死大鼠,采用肌张力描记系统,膜片钳技术检测KATP通道的功能。结果KATP通道电流及其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在高脂鼠中明显降低,但转为普通饮食后,这些损伤被修复。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血管平滑肌KATP通道功能的可逆性损伤,这可能是肥胖调节血压的一条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KATP通道 肠系膜动脉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伴随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耳蜗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国玺 祝康 +2 位作者 韦俊荣 杨广笑 王全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3640-3642,共3页
目的:将携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 目的:将携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转染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耳蜗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应用新霉素建立体外耳聋模型;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观察其对体外毛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可见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成排排列;rAAV-BDNF组毛细胞损伤程度较新霉素加害组明显为轻,而新霉素加害组可见毛细胞大量缺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BDNF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疾病 重组腺伴随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耳蜗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健 申新 +2 位作者 肖颖 景桂霞 许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行耳科手术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中耳手术患者,年龄2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峰值噪声和累计使用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 h、14 d和...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耳科电钻噪声对行耳科手术患者非手术侧耳听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中耳手术患者,年龄2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组和局麻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峰值噪声和累计使用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 h、14 d和30 d 500、1 000、2 000、4 000、6 000和8 000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引出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电钻噪声峰值和累计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两组患者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升高(P<0.05),DPOAE引出率明显降低(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患者术后24 h 4 000、6 000和8 000 Hz非手术侧耳骨导听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2 000、4 000、6 000和8 000 Hz DPOAE引出率明显升高(P<0.05).术中满意度全麻组为30例(100%),明显高于局麻组11例(36.7%)(P<0.01).结论 术中电钻噪声可引起非手术侧耳听力可逆性损伤,全麻药对电钻噪声的听力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电钻 听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和白介素1β在中耳黏膜上皮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颖 许珉 任晓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白介素-1β(IL-1β)在中耳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中耳炎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中耳炎中耳黏膜上皮及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BD-2、IL-1β的表达。结果 HBD-2和IL-1... 目的研究人β-防御素-2(HBD-2)、白介素-1β(IL-1β)在中耳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中耳炎病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中耳炎中耳黏膜上皮及正常外耳道皮肤中HBD-2、IL-1β的表达。结果 HBD-2和IL-1β在中耳炎中耳黏膜的表达较正常外耳道皮肤中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5);HBD-2和IL-1β在中耳黏膜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9117,P<0.05)。结论中耳炎症状态下,中耳黏膜上皮HBD-2、IL-1β表达上调并可能相互影响,在中耳炎病理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hbd-2) 白介素1β(il-1β) 中耳炎 中耳黏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