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大脑和消化道中5-HT的表达与病理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2 位作者 曹铭波 王燕 王深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 目的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组织中的5-HT分泌表达的差异,探索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造成D-IBS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造成C-IBS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5-HT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IBS模型经鉴定符合其病理特征。结肠组织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炎性表现。D-IBS组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空肠、回肠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海马、下丘脑、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模型大鼠大脑及肠道中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5-HT在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与其不同受体在大脑和消化道的表达分布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疾病模型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4受体激动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消化间期运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深皓 董蕾 +4 位作者 李路 罗金燕 朱有玲 王学勤 郭小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等胃肠激素有无影响。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招募26例IBS-C患者,同时招募28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探讨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等胃肠激素有无影响。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招募26例IBS-C患者,同时招募28例健康对照者,对2组人进行MMC的监测,观察IBS-C患者给予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的变化。并且在给药前后留取MMC不同时期(Ⅰ、Ⅱ、Ⅲ期)的血液样本,对MOT、SS、NO浓度进行检测。结果①IBS-C患者给予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周期显著缩短,MMCⅢ期收缩波幅均显著升高(P<0.01),MMCⅢ的传播速度加快(P<0.001)。②IBS-C患者给5-HT4受体激动剂后,血浆MOT水平显著升高(P<0.001),S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NO水平显著降低(P<0.01)。③与健康人相比,IBS-C患者不同MMC时期血浆MO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而SS浓度及NO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及P<0.01)。结论上述结果为5-HT4受体激动剂治疗IBS-C的机制提供新依据,为研究IBS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5-HT4受体激动剂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胃动素 生长抑素 一氧化氮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系统内镜 组织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VIIa成功控制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的消化道大出血1例
4
作者 刘敏龙 王国恩 +3 位作者 马琪 任俊明 郭蕾 张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5-1216,1219,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rFVII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VIIa 20μg/kg静脉...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rFVIIa)是一种凝血因子制剂,国外文献报道可控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例78岁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合并肾衰呼吸衰竭,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出血持续,出现休克。应用rFVIIa 20μg/kg静脉注射治疗。结果出血迅速控制,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结论对于常规方法无法控制的消化道大出血,rFVIIa可作为尝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7受体对肠道运动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2 位作者 李红 王燕 赵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5-羟色胺7(5-HT7)受体在便秘及腹泻模型大鼠肠道中的表达差异,探索其对肠道运动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制备便秘大鼠模型,束缚刺激方法制备腹泻模型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胃肠通过时间、粪便形状,用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 目的观察5-羟色胺7(5-HT7)受体在便秘及腹泻模型大鼠肠道中的表达差异,探索其对肠道运动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制备便秘大鼠模型,束缚刺激方法制备腹泻模型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胃肠通过时间、粪便形状,用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肠道组织中5-HT7受体阳性细胞数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便秘组大鼠粪便特征及胃肠通过时间显示胃肠运动迟缓特征;而腹泻组粪便特征及胃肠通过时间显示胃肠运动过速特征。便秘组回肠及结肠组织中5-HT7受体阳性细胞数及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结肠组织中高于腹泻组(P<0.01)。结论 5-HT7受体参与结肠平滑肌松弛及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CMMC)的发生及传播的调节,便秘型大鼠肠道运动紊乱与肠道5-HT7受体表达增高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7 受体 腹泻 便秘 平滑肌收缩 结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小鹏 余珊珊 +3 位作者 李路 韩东刚 戴社教 高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8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MELD评分将其分为MELD≤9分、MELD10-19分和MELD≥20分3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超声心...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8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MELD评分将其分为MELD≤9分、MELD10-19分和MELD≥20分3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减速时间(DT)等指标,并评估其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LVESD、LVEDD、IVST、LAD增大,CO增加、VE/VA比值降低、DT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随MELD评分的增加,LVESD、LVEDD、IVST、LAD逐渐增大,DT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VE/VA比值在MELD10-19分组高于MELD≤9分组,在MELD≥20分组明显下降。分别有55%和44%患者出现左房增大和VE/VA≤1,MELD评分≥20分组中左房增大和VE/VA≤1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LAD、LVEDD、DT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08、0.319和0.197,P值〈0.05或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左心舒张功能障碍,而且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 肝硬化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染色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4 位作者 陈芬荣 赵菊辉 史海涛 赵刚 贾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清染色(EPK-i)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EPK-i内镜检查的1 806例患者和普通内镜检查的1 784患者中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病例,比较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病理符合率,评价不同内镜图像的清晰度... 目的探讨高清染色(EPK-i)内镜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用EPK-i内镜检查的1 806例患者和普通内镜检查的1 784患者中诊断为Barrett食管的病例,比较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病理符合率,评价不同内镜图像的清晰度、黏膜下血管特征。结果 EPK-i内镜的Barrett食管镜下检出率、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内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K-i内镜检查病变边界轮廓、黏膜血管清晰度优于普通胃镜(P<0.01)。EPK-i内镜观察病变栅栏状血管网43例(72.9%),普通胃镜模式下观察到19例(4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K-i内镜在Barrett食管的诊断中,镜下检出率及病理符合率均高于普通内镜,显著提高Barrett食管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内镜检查 诊断 高清i-Scan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受体可塑性在大鼠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俊荣 罗金燕 +1 位作者 尚磊 孔武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以及5-HT3、5-HT4受体可塑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IBS合并腹泻组(IBS-D)I、BS合并便秘组(IBS-C)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乙酸灌肠、冰水灌胃的方法制备IBS-D...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以及5-HT3、5-HT4受体可塑性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IBS合并腹泻组(IBS-D)I、BS合并便秘组(IBS-C)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乙酸灌肠、冰水灌胃的方法制备IBS-D和IBS-C大鼠模型。用5-HT以及5-HT3、5-HT4受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肌间神经丛的5-HT及其受体数量的变化。结果①大鼠肌间神经丛5-HT阳性肠神经元数目IBS-D组(4.37±0.88)显著高于对照组(2.99±0.41,P<0.01),而IBS-C组(3.04±0.35)和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②大鼠肌间神经丛5-HT3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2,P=0.922);③大鼠肌间神经丛5-TH4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IBS-D组(141.98±6.96)显著低于对照组(159.90±2.55,P<0.01),而IBS-C组(155.62±2.0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肠肌间神经元内的5-HT含量及5-HT4受体数量的显著增多可能与IBS-D大鼠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5-HT 5-HT3受体 5-HT4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腸易激综合征模型内脏敏感性的脑-肠轴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邹百仓 董蕾 戴社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大鼠模型脑-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变化,探索IBS内脏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动物模型。所有大...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大鼠模型脑-肠神经系统c-fos表达变化,探索IBS内脏敏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冰水灌胃法建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动物模型。所有大鼠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球囊扩张引起腹部收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及球囊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反射的次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下丘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组织中c-fos阳性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 IBS-D组球囊扩张腹壁收缩的阈值明显低于IBS-C组和对照组,不同容量扩张时腹部收缩次数明显高于IBS-C组和对照组,IBS-C的腹壁收缩的最小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IBS模型组下丘脑c-fos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且IBS-D组多于IBS-C组。IBS模型组肌间神经丛中c-f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IBS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与脑-肠轴痛觉高敏感有一定的关系,肠神经丛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激活是IBS内脏高敏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敏感性 C-FOS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孔武明 龚均 +2 位作者 陈明霞 董蕾 秦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和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活检钳分别钳取IBS患者腹泻型、便秘型和对照组各10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黏膜,在透射电...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和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它们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活检钳分别钳取IBS患者腹泻型、便秘型和对照组各10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黏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两型IBS患者结肠和小肠黏膜上皮均可见到杯状细胞内黏液泡和融合的黏液分泌泡明显增多;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肥大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呈现功能活跃状态。4例发病前有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史的腹泻型IBS,肠黏膜中浆细胞多见,并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小肠和结肠黏膜内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肥大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在IBS症状发生的神经免疫、内脏感觉过敏等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黏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动素受体在大鼠各脑区的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梅 董蕾 +3 位作者 段钟平 陈煜 刘旭华 郑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检测胃动素受体在大鼠中枢各核团的分布,探索胃动素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胃动素受体分布。结果大鼠中枢胃动素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胞膜上,而胞质及核膜未见明显... 目的检测胃动素受体在大鼠中枢各核团的分布,探索胃动素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以成年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胃动素受体分布。结果大鼠中枢胃动素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胞膜上,而胞质及核膜未见明显阳性染色;胃动素受体在大鼠摄食、记忆相关脑区的分布为:海马CA1(4.02±1.27)、CA2(3.43±2.21)、CA3(6.10±4.03)、CA4(3.25±1.32),下丘脑腹内侧核(Vmh,2.52±1.37)、下丘脑外侧区(Lh,4.50±2.61),杏仁内侧核(Me,5.14±2.27)、杏仁基底内侧核(Bm,2.14±1.93)、杏仁基底外侧核前部(Bla,3.98±1.86)、杏仁基底外侧核后部(Blp,4.01±2.45)、杏仁中央核(Ce,1.22±1.33)、杏仁外侧核(La,2.43±1.78),海马CA3区为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结论中枢胃动素受体是一种细胞膜受体;胃动素是一种神经调节递质,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多个核团;胃动素作用于中枢的胃动素受体,在记忆、情绪、食欲、进食等方面可能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素受体 大鼠 中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癖平胃方剂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炅 董蕾 +3 位作者 秦斌 郭晓燕 王新阳 李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 探讨中药散癖平胃方剂(SPPW)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设立3个SPPW质量浓度组(10、100、1000μg/mL)、阴性对照组和5-FU阳性对照组进行干预,MTT比色法检测干预不同... 目的 探讨中药散癖平胃方剂(SPPW)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设立3个SPPW质量浓度组(10、100、1000μg/mL)、阴性对照组和5-FU阳性对照组进行干预,MTT比色法检测干预不同时间后各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表达变化。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PPW作用于胃癌细胞株SGC-7901及BGC-823 12~72h后,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SPPW干预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h后能促进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表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PW可以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为SPPW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散癖平胃方剂(SPPW) 胃癌 增殖 凋亡 β-连环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与结肠内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怡宁 罗金燕 +1 位作者 兰莉 饶志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经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其中3个结-直肠扩张(CRD)实验组(n=6)及3个CRD对照组(n... 目的评价替加色罗对结肠炎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内脏敏感性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经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后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其中3个结-直肠扩张(CRD)实验组(n=6)及3个CRD对照组(n=4)分别给大鼠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在灌胃3、7、14 d后记录腹壁肌电活动;1个免疫组化(IH)实验组(n=6)及其对照组(n=6)分别在替加色罗和生理盐水灌胃7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结肠内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结果替加色罗灌胃3 d后,在1.2、1.6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6.00±1.10,3.17±0.98)较对照组明显减少(9.50±2.52,13.0±2.31,P<0.05)。替加色罗连续灌胃7 d和14 d后,在0.4、0.8、1.2、1.6 mL扩张容量下,大鼠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替加色罗灌胃7 d后,结肠内SP染色评分下降,而CGRP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替加色罗可以明显降低结肠炎大鼠对结肠球囊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肠道内脏感觉传入神经表达S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色罗 内脏敏感性 肠易激综合征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1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亚萍 董蕾 +3 位作者 史海涛 刘欣 鲁晓岚 姜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逆转录...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HepG2经不同质量浓度(10、100、1 000ng/mL)的重组人HMGB1(rHMGB1)干预,24、48、72h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100ng/mL的rHMGB1干预HepG2 48h,细胞对Matrigel基质胶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侵袭和迁移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此外,rHMGB1可明显上调MMP-9和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1),但MMP-2蛋白及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GB1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上调MMP-9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肝癌细胞 增殖 肿瘤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胆酸对人食管腺癌细胞TNF-α、IL-8和IL-6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蓉 单虎 +1 位作者 刘欣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DCA(50、100、150、200、250、300μmol/L)在不同的作用时间(1、3、6、12、24h)对O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分析DCA...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DCA)对人食管腺癌OE19细胞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DCA(50、100、150、200、250、300μmol/L)在不同的作用时间(1、3、6、12、24h)对OE1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分析DCA对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A干预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改变,并与200μmol/L DCA+5mmol/L NAC(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胺酸)组进行比较。结果在OE19细胞系中,DCA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并且200μmol/L DCA作用6h是其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初始浓度及有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DCA组TNF-α、IL-8和IL-6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DCA也增加了细胞内ROS水平,呈剂量依赖性。NAC明显抑制DCA诱导的TNF-α、IL-8和IL-6的表达及ROS的释放。结论 DCA对OE19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及促炎作用,其促炎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食管腺癌 炎症因子 细胞内活性氧 TNF-α、IL-8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oxiredoxin 1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放射增敏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麦仓 张龙 +1 位作者 张殿增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Prx)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 RN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PCR方法研究Prx家族(Prx1~6)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的mRNA表达谱;使用si RNA敲低HepG2和S...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Prx)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 RN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PCR方法研究Prx家族(Prx1~6)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的mRNA表达谱;使用si RNA敲低HepG2和SMMC-7721细胞高表达的Prx1亚型为Prx1 si RNA转染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rx1si Neg),分别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HepG2和SMMC-7721细胞均高表达Prx1、Prx3和Prx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Prx1 si RNA转染组在8 Gy X线照射后其剂量生存曲线明显左移,照射12 h后细胞周期出现G2-M阻滞,24 h后细胞凋亡率及1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Prx1 si RNA转染组放射增敏比在1.38~1.45之间。结论小分子干扰RNA对人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放射敏感性 PEROXIREDOXIN 1 RNA干扰 细胞内活性氧 细胞周期阻滞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DS抑制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细胞OE19增殖及诱导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晓然 冯诚 +5 位作者 张军 马红兵 王西京 张淑群 焦杨 张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体外抑制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细胞株OE19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DADS处理OE19,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DADS对OE1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DADS处理OE1...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体外抑制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细胞株OE19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DADS处理OE19,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DADS对OE1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DADS处理OE19后的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DADS对OE-19细胞Caspase-3、Caspase-9、Bcl-2、Bax以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作用24、48h后,DADS可以抑制OE19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使用40、80μg/mL的DADS处理OE19细胞24、48h,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4.0%、25.4%和19.0%、27.2%。Real-time PCR检测发现DADS能够上调OE19细胞Caspase-3、Caspase-9mRNA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NF-κB、Bcl-2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反应关系,Bcl-2/Bax的比值明显降低。结论 DADS在体外能够抑制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同时NF-κB通路以及Bcl-2家族成员均参与了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增殖 凋亡 OE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致胃黏膜损伤中瘦素、环氧合酶-2及p27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银雪 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观察瘦素(leptin)、环氧合酶-2(COX-2)及p27在胆汁所致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组、DGR+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组、胆管结扎组(BDL)、假手术...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观察瘦素(leptin)、环氧合酶-2(COX-2)及p27在胆汁所致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组、DGR+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组、胆管结扎组(BDL)、假手术组(control,C)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计算DIX-ON积分;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瘦素、COX-2及p27表达。结果DIXON积分DGR组、DGR+BDL组较BDL组及假手术组积分均升高(P<0.05),DGR组较DGR+BDL组DIXON积分升高(P<0.05);DGR组、DGR+BDL组与BDL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胃黏膜瘦素、COX-2高表达(P<0.05),p27低表达(P<0.05),DGR组比DGR+BDL组高表达尤为明显(P<0.05)。DIXON积分与瘦素、COX-2表达呈正相关,与p2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胆汁反流致胃黏膜损伤过程中,瘦素、COX-2及p27蛋白与病变的修复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胃黏膜 瘦素 COX-2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18在胆汁对胃黏膜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银雪 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及人胃黏膜细胞培养技术探讨AMP-18在胆汁对胃黏膜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雌、雄性各半SD大鼠44只,分成4组:全反流模型(DGR)组、结扎胆管(BDL)组、全反流模型+结扎胆管(DGR+BDL)组、对照(C)组。手术后12周处死...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及人胃黏膜细胞培养技术探讨AMP-18在胆汁对胃黏膜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健康雌、雄性各半SD大鼠44只,分成4组:全反流模型(DGR)组、结扎胆管(BDL)组、全反流模型+结扎胆管(DGR+BDL)组、对照(C)组。手术后12周处死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培养:以不同浓度(500μmol/L,1 000μmol/L)甘氨胆酸钠(GC),甘氨脱氧胆酸钠(GDC),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C),牛磺胆酸钠(TC),牛磺脱氧胆酸钠(TDC),牛磺鹅脱氧胆酸钠(TCDC),石胆酸(LCA),胆酸(CA)及脱氧胆酸(DCA),不同浓度(1 500μmol/L,2 000μmol/L)混合胆盐及混合胆酸作用后,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人胃黏膜上皮细胞AMP-18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胃黏膜AMP-18表达,DGR较DGR+BDL、BDL及C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R+BDL与BDL组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GCDC、GDC、GC、TCDC、TDC、TC、DCA、LCA、CA、混合胆盐/酸作用于GES-1细胞后,GC实验组AMP-18表达虽随作用浓度的提高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GES-1细胞AMP-18表达随作用浓度的提高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P-18在胆汁损伤的实验中,对胃肠黏膜损伤的修复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黏膜上皮细胞 AMP-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内环境与酒精性肝病内毒素血症
20
作者 张波 鲁晓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最近,很多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肠道黏膜屏障的改变,如肝硬化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异常,肠道细菌异位可引发自发性腹膜炎,短肠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脂肪肝。肝和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最近'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脏疾病,特... 最近,很多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肠道黏膜屏障的改变,如肝硬化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异常,肠道细菌异位可引发自发性腹膜炎,短肠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脂肪肝。肝和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最近'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肝脏疾病,特别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t 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内毒素血症 慢性肝病患者 自发性腹膜炎 肠道黏膜屏障 肝脏疾病 肠道通透性 肠道屏障 短肠综合征 肠道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