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尿道狭窄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程伟 孙润芹 +1 位作者 呼冬利 赵世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尿道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VG染色方法检测了16例尿道狭窄患者及6例正常人尿道组织中的TGF-β1表达和胶原蛋白含量。结果尿道狭窄瘢痕组织中TGF-β1... 目的探讨人尿道瘢痕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VG染色方法检测了16例尿道狭窄患者及6例正常人尿道组织中的TGF-β1表达和胶原蛋白含量。结果尿道狭窄瘢痕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较强,阳性表达率100%,且其表达主要集中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而正常尿道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阳性表达率仅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G染色结果显示尿道瘢痕组织中胶原纤维染色密集,成束状排列;而正常尿道组织胶原纤维染色淡,成网状排列。结论TGF-β1和胶原蛋白与尿道瘢痕形成关系密切,抑制TGF-β1过度表达将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尿道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瘢痕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无前列腺疾患男性fPSA百分比相关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张鹏 王子明 +1 位作者 种铁 赵丽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测定西安地区无前列腺疾患男性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百分比,研究年龄对fPSA百分比的影响及fPSA百分比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分析其与国外资料的差异,探讨适合于中国人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829例男... 目的测定西安地区无前列腺疾患男性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百分比,研究年龄对fPSA百分比的影响及fPSA百分比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分析其与国外资料的差异,探讨适合于中国人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方法选择829例男性,其中无前列腺疾患男性775例,按年龄不同分为5组,测定血清PSA、fPSA并计算fPSA百分比,研究年龄与PSA、fPSA、fPSA百分比相关性。另选54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研究fPSA百分比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合无前列腺疾患男性的fPSA百分比,确定适合于中国人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结果PSA、fPSA与年龄相关,fPSA百分比与年龄无关。fPSA百分比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西安地区无前列腺疾患男性fPSA百分比值显著低于国外资料报道。适合于中国人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为≥15%。结论fPSA百分比不受年龄因素影响,临床价值优于PSA。随着前列腺癌病人fPSA百分比降低,其病理分化程度降低,临床分期增加,恶性程度增高。国外资料报道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不适用于中国人,中国人应建立自己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适合于中国人的fPSA百分比参考值范围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 前列腺癌 年龄 相关性 前列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放射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刚 王子明 种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2,306,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放射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肾癌ACHN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对ACHN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周...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放射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肾癌ACHN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对ACHN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ACHN细胞Bcl-2、Bax、NF-κBP65和DNA-PKcs 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和时间效应。10μmol/L姜黄素可降低放射后人肾癌ACHN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P<0.05),有放射增敏作用,放射增敏比SERDq为2.36。药物+放射组ACHN细胞周期阻滞在放射敏感时相G2/M期。与放射组相比,药物+放射组Bcl-2、NF-κBP65和DNA-PKcs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CHN细胞NF-κB表达,下调Bcl-2/Bax比例,抑制DNA损伤修复,改变ACHN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肾细胞癌 凋亡 放射增敏 ACHN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人雄激素非依赖性PC-3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鹏 王子明 +3 位作者 纪宗正 种铁 黄辰 高彩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4,520,共6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PC-3细胞后,应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研究苦参碱对PC-3细胞周期的影响,TUNEL法、Annexin V/P...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PC-3细胞后,应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研究苦参碱对PC-3细胞周期的影响,TUNEL法、Annexin V/PI双染分析苦参碱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对PC-3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苦参碱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关系。苦参碱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g/L,最佳作用时间为48h。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不同浓度苦参碱均可使PC-3细胞阻滞于G0/G1期,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TUNEL法、Annexin V/PI分析显示不同浓度苦参碱均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及晚期凋亡率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P<0.05,P<0.01)。结论苦参碱在体外可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抑制增殖和细胞周期阻滞与G0/G1期相关。苦参碱可诱导PC-3细胞凋亡,与苦参碱的作用浓度及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苦参碱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超声显像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子明 佘军军 +5 位作者 程伟 李小鹏 李谦 车向明 韩水平 白卓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测肾脏肿瘤的大小及其回声、瘤内血管生成以及血流阻抗等指标。结果瘤块包埋法可建立稳定的兔肾VX2移植瘤模型。B超可以实时、准确、方便的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兔肾VX2移植瘤是一种造模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的肾癌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技术能精确、无创的动态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及血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肾癌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ACHN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种铁 付德来 +4 位作者 牛建强 李和程 张鹏 甘为民 王子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0-744,共5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ACHN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人肾癌ACHN细胞株24、48、72、96 h,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ACHN的细胞毒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A...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ACHN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分别作用于人肾癌ACHN细胞株24、48、72、96 h,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ACHN的细胞毒作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ACHN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苦参碱对ACHN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ACHN细胞株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能明显诱导ACHN细胞株凋亡;苦参碱作用后,ACHN细胞株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cl-2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肾癌ACHN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肾癌 ACHN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鼻支原体P40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军 李建平 +1 位作者 程伟 陈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58,565,共4页
目的检测猪鼻支原体P40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以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 目的检测猪鼻支原体P40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以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61/95);癌旁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1.7%(13/6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癌的发生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可能是肾癌的生物学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感染 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增高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甘为民 陈海文 +4 位作者 王子明 张楠 西村泰司 木村刚 近藤幸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研究获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增高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状态。方法112例PSA值增高的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白细胞与患者年龄、PSA、前列腺体积... 目的研究获取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增高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状态。方法112例PSA值增高的患者在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白细胞与患者年龄、PSA、前列腺体积等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密度加大(平均5.29×106/mL),白细胞总数增高(平均1.58×106)。前列腺液的体积和白细胞总数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性相关,非前列腺癌患者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和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结论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广涛 包振虎 张连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90-3992,共3页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0d,采用尿流动...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为10d,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日记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顺应性(B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最大压容量(MCBC)分别为(40.1±11.4)mL/cmH2O、(186±73)mL、(316±104)mL,较对照组[BC(54.9±16.9)mL/cmH2O、FDV(154±48)mL、MCBC(268±92)mL]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OABSS、PPBC及QOL评分分别为(5.12±1.46)分、(1.74±0.79)分、(1.43±1.02)分,较对照组治疗后[OABSS(7.49±1.92)分、PPBC(2.86±0.87)分及QOL(2.91±0.90)分]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观察组24h尿急次数(1.5±0.7)次较对照组(2.3±1.7)次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可以有效地改善尿急等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过度活动性 索利那新 经皮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曲替酸对角质形成细胞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mRNA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素菊 彭振辉 +3 位作者 郑焱 张路坤 王蔚 王国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1,333,共4页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 目的研究依曲替酸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增殖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处理正常人KC 12 h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KC增殖和HB-EGF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依曲替酸处理12 h后,可剂量依赖抑制KC的增殖和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0.1和1μmol/L伊曲替酸分别使KC增殖抑制10.2%和14.4%,使HB-EGF mRNA增加到正常对照组的3.2和7.1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曲替酸可剂量依赖上调HB-EGF mRNA的表达,其可能参与依曲替酸对KC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支原体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曹军 李建平 +1 位作者 程伟 陈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支原体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采用支原体通用引物的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结果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为81.1%;中、低分化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支原体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采用支原体通用引物的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结果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为81.1%;中、低分化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0.9%)高于高分化肾癌组织(72.6%)(P<0.05);中、晚期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2.9%)高于早期肾癌组织(71.7%)(P<0.01);支原体DNA阳性患者的3、5年生存率(57.9%、37.5%)低于支原体DNA阴性患者(89.7%、81.8%)(P<0.01)。结论支原体DNA阳性率与肾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影响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 肾癌 巢式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腺病毒介导的GFP标记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云鹤 种铁 +6 位作者 杨平 郭子宽 甘为民 陈长虹 翟宇强 石硕文 彭秀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7-592,共6页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同时应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检测细胞转染的效率。方法应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对hMSCs进行分离,经贴壁纯化后用MTT法检测增殖能力;并对其成骨、成脂、成平滑肌诱导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油红O染色及α-SM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用Ad-GFP转染,并应用荧光显微镜与FCM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hMSCs镜下为成纤维样形态,约在第4天进入对数增长期;分化诱导后ALP染色、Von kossa银染、油红O染色以及α-SMA均为阳性;FCM检测CD14、CD31、CD45表达阴性,CD44、CD73、CD106及PDGFRβ表达阳性;当感染复数MOI=200,细胞培养48h时感染效率较高,FCM检测显示为99.81%。结论经过对增殖、分化能力以及表面标志的分析,证明用Ficoll可以分离得到较纯的hMSCs,Ad-GFP可以很好地感染细胞,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体内示踪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细胞表面标志 Ad-GFP 细胞转染 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分化能力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云鹤 种铁 +1 位作者 郭子宽 甘为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分化潜能,为肌性泌尿组织的细胞修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胰蛋白酶及Ⅰ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鼠MDSCs,并运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探讨小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原代培养方法及其分化潜能,为肌性泌尿组织的细胞修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运用中性蛋白酶(DispaseⅡ)、胰蛋白酶及Ⅰ型胶原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小鼠MDSCs,并运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RT-PCR法鉴定MyoD及Desmin的表达,同时对分离的细胞进行成骨、成脂等分化诱导并鉴定。结果运用中性蛋白酶可很好地消化组织,差速贴壁法能得到纯度较高的MDSCs;RT-PCR检测发现MDSCs不表达MyoD以及Desmin,提示其为不同于肌卫星细胞的肌源性干细胞;成骨诱导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其可自体分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I)呈现阳性结果。结论利用此分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且具有较强分化潜能的肌源性干细胞,有助于进一步进行组织工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源性干细胞 中性蛋白酶 差速贴壁 原代培养 分化 心肌样细胞 鉴定 MYOD DES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