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腹胀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红英 王进海 +3 位作者 李永 杨全新 刘杰 王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9-792,802,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64例功能性腹胀患者、33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伴中重度腹胀患者、33例功能性便秘伴中重度腹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X线腹部立位平片对肠道气体量进行评估;采...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符合罗马Ⅲ标准的64例功能性腹胀患者、33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伴中重度腹胀患者、33例功能性便秘伴中重度腹胀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X线腹部立位平片对肠道气体量进行评估;采用乳果糖呼氢的方法对肠道菌群改变进行评估;采用不透X线的标志物测定4h胃及48h结肠排空率;采用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的水平对患者内脏敏感性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AS及SDS量表对心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①乳果糖呼氢阳性率、胃肠排空率、血清CGRP、血清P物质含量及SDS、SAS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肠道气体量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功能性腹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乳果糖呼氢阳性率、胃肠排空率、血清P物质含量及SDS和S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肠道气体量与血清CGRP含量相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功能性腹胀的发病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异常、内脏高敏感性有关,而与肠道气体产生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胀 乳果糖呼氢试验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肠道菌群 肠道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弥散张量成像中脑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秋娟 郭佑民 +3 位作者 白芝兰 杨军乐 张格娟 徐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方法 66例SIVD患者(其中认知障碍非痴呆组3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采用简...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的独立相关性。方法 66例SIVD患者(其中认知障碍非痴呆组30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画钟试验(cDT)分别评价其整体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常规MRI上脑形态学指标及皮层下灰白质的DTI参数,分析与SIV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的影像学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NCI)组相比较,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组侧脑室周围白质病变(PVLs)分级显著增加(P<0.01),半卵圆中心看似正常白质(NAWM)区和白质病变(WMLs)区、壳核及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显著增加(P<0.01),侧脑室前角NAWM、尾状核、壳核及丘脑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显著降低(P<0.05)。控制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PVLs、半卵圆中心NAWM区和WMLs区ADC值、壳核ADC值与MMSE呈显著负相关(P<0.01);壳核及侧脑室前角NAWM区FA值与MMSE呈显著正相关。脑腔梗数目、侧脑室后角NAWM区及尾状核头部ADC值与CDT呈显著负相关;侧脑室前角NAWM区和丘脑FA值与CDT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半卵圆中心NAWM和WMLs区ADC值与MMSE呈独立负相关;尾状核头ADC值和腔梗数目与CDT呈独立负相关。结论在非痴呆SIVD患者中,半卵圆中心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SIVD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且独立于常规MRI上的脑结构改变;尾状核微结构的改变和腔梗的数目是影响SIVD患者执行功能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画钟试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白芝兰 张晓娜 +1 位作者 李敏 戚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31例患者共62支颈动脉行MSCTA检查,两位研究者独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进行重组,采用NASCET标准测量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 目的评价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31例患者共62支颈动脉行MSCTA检查,两位研究者独立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进行重组,采用NASCET标准测量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计算不同后处理方式研究者本身及研究者间的诊断相关性(r值)及一致性(K值)。并对可能影响颈动脉CTA可靠性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①不同后处理方式均有较高的可靠性(P均<0.01),观察者本身的可靠性优于观察者间;②狭窄处血管腔形态(L/S)对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测量干扰因子对AVA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狭窄处直径测量差值对MIP及MPR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5);参考点直径测量差值对AVA观察者本身及观察者间、MIP及VR观察者间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较高。狭窄处直径测量、L/S、测量干扰因子及参考点的选择是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患儿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7
4
作者 白芝兰 戚威 +1 位作者 张晓娜 李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5-827,共3页
目的通过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形态及细微结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3例男性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15名正常男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胼胝体结构磁共振形态及DTI观察,测量胼胝体正中矢状... 目的通过胼胝体磁共振形态及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形态及细微结构异常,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3例男性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15名正常男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胼胝体结构磁共振形态及DTI观察,测量胼胝体正中矢状面前部、体部、后部及总面积,大脑总体积及各相异性分数(FA),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孤独症组胼胝体前部面积及总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减小(P<0.05),体部和后部面积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总体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孤独症组患者胼胝体前部和体部的F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后部的FA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胼胝体前部面积较正常发育儿童明显减小,胼胝体前部及体部FA值明显降低,提示胼胝体局部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中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祝康 何莹 +4 位作者 侯瑾 闫静 郑国玺 许珉 白芝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及其病程对听觉中枢白质的影响。方法选后天性SNHL患者3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突发性聋组15例和病程2年以上的SNHL组15例;并选择15例同期行MRI检查的听力正常的其它患者为... 目的探讨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及其病程对听觉中枢白质的影响。方法选后天性SNHL患者30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突发性聋组15例和病程2年以上的SNHL组15例;并选择15例同期行MRI检查的听力正常的其它患者为对照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观察各组受试者听觉中枢下丘和外侧丘系的弥散相关参数,包括:部分各向异性(f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RD)、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及平均弥散(mean diffusivity,MD)。结果突聋组、病程2年以上的SNHL组及对照组双侧下丘FA值大小依次为SNHL组<对照组<突聋组(P<0.05),对照组和突聋组与2年以上SNH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丘系右侧RD值大小依次为突聋组<对照组<SNHL组(P<0.05),右侧MD值大小依次为对照组<突聋组<SNHL组,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下丘及外侧丘系A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突聋患者的听觉中枢未发生明显异常的改变,而病程大于2年以上的后天性SNHL患者听觉中枢神经纤维束明显受到破坏,提示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失患者的病程长短对听觉传导通路的结构变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听觉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秋娟 郭佑民 +3 位作者 杨军乐 张格娟 徐敏 白芝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常规MRI上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和灰质(NAGM)水分子弥散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SIVD患者和34例健康自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比较两组间皮层下NAWM区和NAGM区表观弥散系数(ADC)... 目的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患者常规MRI上看似正常的白质(NAWM)和灰质(NAGM)水分子弥散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6例SIVD患者和34例健康自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比较两组间皮层下NAWM区和NAGM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差异,分析SIVD患者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④SIVD组NAGM区、侧脑室前角和半卵圆中心NAWM区ADC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半卵圆中心NAWM区FA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SIVD组侧脑室前角NAWM区的ADC值随脑白质病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而FA值随之降低;④控制年龄后,侧脑室后角NAWM区、半卵圆中心(NAWM和脑白质病区)、尾状核头及丘脑的ADC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呈显著负相关;侧脑室前角NAWM区和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病内FA值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SIVD患者中,常规MRI上看似正常的皮层下灰质和白质水分子弥散已发生异常,而且与SIVD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相CT定量分析COPD患者肺血管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宪宪 高小燕 +4 位作者 于楠 师美娟 魏霞 金晨望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采用双气相CT扫描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PVV),观察呼气相CT定量肺血管对COP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接受双气相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PFT)的COPD患者,定量测量双气相CT扫描IPVV。采用Pearson或Spear... 目的采用双气相CT扫描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内血管体积(IPVV),观察呼气相CT定量肺血管对COPD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9例接受双气相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PFT)的COPD患者,定量测量双气相CT扫描IPVV。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双气相IPVV与PFT结果的相关性,以Steiger Z检验分析相关系数。结果全肺(WL)及各肺叶吸气相IPVV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负相关(r=-0.22^-0.36,P<0.05),IPVV和FEV 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仅在右肺中叶(RML)及左肺下叶(LLL)呈负相关(r=-0.25及r=-0.23,P均<0.05);呼气相IPVV与FEV 1%呈负相关(r=-0.20^-0.36,P<0.05),与FEV 1/FVC呈负相关(r=-0.24^-0.39,P<0.05)。呼吸状态下IPVV变化与FEV 1%呈正相关(r=0.31~0.46,P<0.01)。结论双气相CT可定量评估COPD患者IPVV及呼吸状态下肺血管变化量,呼气相CT定量分析肺血管可为评估COPD呼气气流阻塞程度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为进一步观察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肺血管改变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