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1的表达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万卷 陈丽 +3 位作者 王晓鹏 李红敏 王颖娟 王秀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20例非皮损组织以及20例正...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20例非皮损组织以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NF-α、MMP-9和TIMP-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TNF-α、MMP-9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TIMP-1在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银屑病皮损中,TNF-α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1);MMP-9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589,P<0.01);TNF-α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6,P<0.01)。结论TNF-α、MMP-9和TIMP-1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相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通过AKT介导的细胞代谢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昆仑 刘莹 +2 位作者 李明利 高艳娥 高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研究PTEN基因与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以探索PTEN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PTEN基因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和CasKi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法将人工过表达PTEN载体转染低表达PTE... 目的研究PTEN基因与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以探索PTEN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PTEN基因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和CasKi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法将人工过表达PTEN载体转染低表达PTEN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C33A,通过MTT方法观察转染后PTEN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多功能过程参数分析仪,检测转染PTEN基因后宫颈癌细胞培养基中乳酸、葡萄糖及谷氨酰胺的含量,观察PTEN基因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代谢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TEN过表达后宫颈癌细胞中丙酮酸激酶(PKM2)、6-磷酸果糖激酶2(PFKFB3)、谷氨酰胺酶(GLS)、AKT和磷酸化的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相比,PTEN基因在4种宫颈癌细胞系中低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TEN的HeLa和C33A细胞克隆中,PTEN基因的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计数和MTT法也显示,过表达PTEN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P<0.05);过表达PTEN基因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及谷氨酰胺含量显著增多,但乳酸含量减少;同时还发现PTEN抑制了AKT的磷酸化水平并使PKM2、PFKFB3及GLS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PTEN基因可通过AKT途径调节细胞代谢,从而调节宫颈癌细胞的增殖。PTEN基因有可能成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宫颈癌 细胞代谢 AKT途径 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2 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捕受体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治荣 邢兰瑛 +2 位作者 刘宁侠 王笑笑 冯敏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宫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诱捕受体3(DcR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牧 王丽 +5 位作者 刘海莉 苏宝山 刘变利 林温静 李昭荣 常黎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52-1756,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5、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干预宫颈癌HeLa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观察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UNEL法染色观察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 目的探讨姜黄素抗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0、10、25、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的姜黄素干预宫颈癌HeLa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观察其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UNEL法染色观察其对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其对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以及E-钙粘素(E-cad)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姜黄素对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Griess法观察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能力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姜黄素可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并能够降低MMP-9的表达水平,同时升高E-cad的表达水平;姜黄素可显著降低HeLa细胞内iNOS的表达水平,并降低NO的合成。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降低iNOS的表达水平抑制HeLa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宫颈癌 侵袭 转移 HELA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彭慧霞 潘艳艳 +4 位作者 邢兰瑛 王艳华 蔡东阁 杨雪梅 李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06-1609,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卵巢癌SKOV-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槲皮素低(25μmol/L)、中(50μmol/L)、高剂量组(100μ... 目的探讨槲皮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卵巢癌SKOV-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槲皮素低(25μmol/L)、中(50μmol/L)、高剂量组(100μmol/L),顺铂组(10μmol/L),联合组(槲皮素50μmol/L+顺铂10μmol/L)。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槲皮素作用于SKOV-3细胞Bcl-2及Mt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可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槲皮素高剂量组在72 h的抑制率可达63.49%(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槲皮素可使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5),提示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槲皮素还可明显诱导SKOV-3细胞凋亡,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可达29.51%;槲皮素作用后,Bcl-2及MtP53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在体外可抑制SKOV-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凋亡相关蛋白MtP53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槲皮素与顺铂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顺铂 卵巢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中EZH2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莹 高庆 +5 位作者 高艳娥 常黎华 张卫华 董小章 杨军 李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检测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H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ZH2、Ki67和CD3... 目的检测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H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ZH2、Ki67和CD34在20例正常宫颈、35例CIN和5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EZH2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 EZH2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在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20.0%、40.0%、66.7%和70.0%,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EZH2与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0.05)。EZH2表达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EZH2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2(EZH2) 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CD34 宫颈癌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TKI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薛琴琴 张菊 +4 位作者 俞青苗 金雯 杨梅 刘宁侠 高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3-586,592,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中是否存在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药物敏感性相关的18、19及21外显子突变,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提取DNA,以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进行DNA测序并分析序列相似性。结果 70例宫颈癌组织提取质量良好的DNA中,均未检测到EGFR基因18、19及21外显子突变。结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外显子18、19及21突变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多聚酶链式反应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有助于提高卡铂对宫颈癌SiHa细胞化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亚妮 吴静 +3 位作者 张颖 徐丹 潘荣 刘变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提高人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化疗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PDTC组、卡铂组和PDTC+卡铂联合组。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提高人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化疗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PDTC组、卡铂组和PDTC+卡铂联合组。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NF-κBp65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PDTC能够有效地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及PDTC+卡铂联用组与单用卡铂组比较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SiHa细胞经PDTC作用后G0/G1期比例较空白组明显增加,卡铂单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DTC+卡铂组使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M期,同时降低S期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F-κBp65在宫颈癌SiHa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卡铂诱导24 h后细胞质中的NF-κBp65转移至细胞核,其活性增强,PDTC能够抑制此作用。结论卡铂能够诱导NF-κBp65的活化,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提高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卡铂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和MMP-9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邢兰瑛 蔡东阁 +2 位作者 方晓荷 韩志红 刘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4,594,共4页
目的检测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类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卵巢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进行免疫组织... 目的检测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类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卵巢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亲和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CB抗体、MMP-9抗体标记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标本,综合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占总体细胞数的百分比进行染色判定,结合有关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CB、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腹水呈正相关(P<0.05);CB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CB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5)。结论CB、MMP-9与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两者在其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肿瘤 组织蛋白酶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范引侠 薛翔 主改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SURVIVIN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主改侠 张敏鸽 +1 位作者 段钊 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21例卵巢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30例卵巢癌原发灶和11例相应盆腔腹膜转移灶组织中SDF-1和CX...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21例卵巢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卵巢肿瘤、30例卵巢癌原发灶和11例相应盆腔腹膜转移灶组织中SDF-1和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卵巢上皮组织SDF-1和CXCR4表达阴性,卵巢良性肿瘤低表达SDF-1(9.52%),CXCR4表达阴性,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相比,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表达较高水平的SDF-1与CXCR4(63.16%、93.33%、90.91%;47.37%、63.33%、63.64%)。交界性卵巢肿瘤中SDF-1和CXCR4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460);而卵巢癌原发灶中SDF-1和CXCR4表达呈正相关(P<0.05);SDF-1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有无腹水有一定相关性(P<0.05),CXCR4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患者有无腹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DF-1/CXCR4的表达与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可能参与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素对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牧 苏宝山 +3 位作者 李宗芳 杨军 田玮 曾令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苦参素(Matr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1.0、1.5、2.0、2.... 目的探讨苦参素(Matrine)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5、1.0、1.5、2.0、2.5、3.0g/L苦参素均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生长(P<0.05),药物浓度在0.5-1.5g/L之间时表现出时效和量效关系;苦参素2.0、2.5、3.0g/L与1.5g/L相比,抑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1.5、2.0g/L苦参素组可见到显著性细胞凋亡(P<0.05);1.5g/L苦参素组作用48h和72h时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苦参素可能通过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双重途径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苦参素有可能成为治疗子宫颈癌的一种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HELA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极、等离子双极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宝丽 薛翔 段丽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比较单极宫腔镜电切术和等离子双极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收集行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即刻检测外周静脉血Na+、Cl-、K+、Glu浓度,记录手术时间、灌流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应... 目的比较单极宫腔镜电切术和等离子双极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收集行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即刻检测外周静脉血Na+、Cl-、K+、Glu浓度,记录手术时间、灌流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单极电切组术后Na+、Cl-、K+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Glu则明显升高(P<0.05);等离子双极电切组术前、术后Na+、Cl-、K+、Glu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比较,两组间Na+、Cl-、Glu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切组灌流液吸收量、术中出血量均较等离子双极电切组为多(P<0.05)。③单极电切组中,Ⅱ型肌瘤患者的Na+、Cl-、Glu浓度、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明显高于Ⅰ型肌瘤及0型肌瘤患者;等离子双极电切组中,Ⅱ型肌瘤患者的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亦均明显高于Ⅰ型肌瘤及0型肌瘤患者,(P<0.05),但Na+、Cl-、K+、Glu浓度变化3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单极宫腔镜电切术而言,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不引起血电解质及血糖的明显变化,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肌瘤类型对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影响较大,Ⅱ型肌瘤的灌流液吸收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较0型及Ⅰ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单极 等离子双极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L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昆仑 吴怡 +3 位作者 李牧 李兰 高艳娥 高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9-1003,共5页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L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别测定La蛋白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L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表达,并通过G418筛选,构...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L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别测定La蛋白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L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表达,并通过G418筛选,构建稳定表达的HeLa的La干扰克隆。然后使用HeLa-shLa和HeLa-shNC分别进行细胞增殖、体外肿瘤球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检测和Western blot等。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a蛋白的表达61%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扰La后,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肿瘤球形成率(shNC组:17.1%±1.92%,shLa组:6.3%±0.45%)均出现降低,与载体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La蛋白干扰后,HeLa细胞发生明显的G0/G1期阻滞,且细胞内CyclinD1的表达降低。结论 RNA结合蛋白La对宫颈癌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LA蛋白 RNA干扰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段钊 杨雪梅 +3 位作者 邢兰瑛 潘艳艳 王艳华 李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顺铂及40nmol/L雷帕霉素+10μmol/L顺铂作用,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的增...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顺铂及40nmol/L雷帕霉素+10μmol/L顺铂作用,MTT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结果雷帕霉素单独及联合顺铂应用均可显著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两药联合作用时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显示两药有协同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雷帕霉素能使卵巢癌SKOV-3发生G1期阻滞,同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凋亡率随用药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雷帕霉素和顺铂可显著地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且两药联合应用时呈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顺铂 卵巢癌SKOV-3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外阴病变及其与HPV16/18、HPV6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虹 张雪红 +4 位作者 邢兰瑛 蔡东阁 潘艳艳 冯敏娟 王治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外阴病变及其与HPV16/18、HPV6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女性外阴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鳞癌11例,鳞状上皮内瘤变(VIN)10例,尖锐湿疣9例及白色病变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PV1... 目的研究外阴病变及其与HPV16/18、HPV6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4例女性外阴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鳞癌11例,鳞状上皮内瘤变(VIN)10例,尖锐湿疣9例及白色病变1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4组外阴病变患者年龄中位数依次为:外阴鳞癌61岁、VIN 45.5岁、尖锐湿疣24岁、外阴白色病44岁,尖锐湿疣组中位年龄低于外阴鳞癌组及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中位年龄无统计学差异。②HPV16/18E6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及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9、3/10、8/11,外阴鳞癌组高于白色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PV6L1蛋白在外阴白色病变组、尖锐湿疣组、VIN组、外阴鳞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4、8/9、4/10、3/11,尖锐湿疣组高于其他各外阴病变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在早期外阴鳞癌的阳性率均高于中晚期(P<0.05);HPV16/18E6蛋白、HPV6L1蛋白表达均与外阴鳞癌的组织学分级、年龄分组、绝经情况、产次不相关(P>0.05);HPV16/18E6蛋白与HPV6L1蛋白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外阴病变的发病与年龄及HPV16/18、HPV6感染有关;外阴鳞癌中HPV16/18、HPV6的感染率与FIGO分期有关,HPV16/18感染率与HPV6的感染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病变 HPV16/18E6蛋白 HPV6 L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基因-86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以及HP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尉春艳 吴静 +2 位作者 张熙 张菊 高艳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8,243,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基因-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以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模板介导的染料终止物掺入一荧光偏振检测(TDI-FP)的方法对59例宫颈癌以及22例对照进行TNFα基因一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宫颈癌组的TNF... 目的探讨TNFα基因-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以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模板介导的染料终止物掺入一荧光偏振检测(TDI-FP)的方法对59例宫颈癌以及22例对照进行TNFα基因一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宫颈癌组的TNFα基因-863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39.0%)较对照组(14.6%)明显升高(P〈0.01,OR=2.673,95%CI:1.300~5.497);AA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5.3%和0,差异显著(P〈0.05);CA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别为47.5%和29.2%,差异显著(P〈O.05);A等位基因频率在HPV阳性者与HPV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OR:1.950,95%CI:0.840~4.527),但是在HPV阳性者中具有增高趋势(37.5%),高于HPV阴性者(19.2%)。结论TNFα基因863位点A等位基因以及CA、AA基因型与宫颈癌的危险性升高有关,与HPV感染危险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NO-、EDHF-介导舒张途径的损伤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昆仑 周光宇 +3 位作者 曹永孝 李洁 刘韡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热应激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使用微血管张力描记系统,观察热应激大鼠肠系膜动脉环5-羟色胺预收缩后加入乙酰胆碱的舒张性改变,考察一氧化氮(NO)途径、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以及前列环素(... 目的探讨热应激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的机制。方法使用微血管张力描记系统,观察热应激大鼠肠系膜动脉环5-羟色胺预收缩后加入乙酰胆碱的舒张性改变,考察一氧化氮(NO)途径、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途径以及前列环素(PGI2)途径在热应激后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反应特征表述为最大松弛百分率(Rmax)和产生一半最大松弛百分率时所需要乙酰胆碱浓度的负对数(pIC50)。结果热应激大鼠肠系膜动脉Rmax和pIC50较正常大鼠肠系膜动脉降低,分别为(97±6)%、(52±8)%和8.67±0.59、7.66±1.33(P<0.01,P<0.05)。正常大鼠肠系膜动脉NO介导的舒张Rmax和pIC50分别为(53±6)%和6.89±0.93,在热应激后分别为(21±8)%(P<0.01)和4.91±0.31(P<0.01);正常大鼠肠系膜动脉EDHF介导的舒张Rmax和pIC50分别为(35±14)%和6.30±0.56,在热应激后分别为(13±3)%(P<0.01)和5.23±1.07(P<0.01);正常大鼠肠系膜动脉PGI2介导的舒张Rmax和pIC50分别为(8±3)%和5.69±0.37,在热应激后分别为(10±6)%(P>0.05)和5.74±0.79(P>0.05)。结论热应激引起的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主要是损伤了NO-和EDHF-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内皮依赖性舒张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乙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艳娥 薛琴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7-562,共6页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预后差,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以宫颈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转导环节为靶向,寻找新药物和治疗策略,包括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环氧合酶-2、组蛋白去乙酰化... 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预后差,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研究以宫颈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信号转导环节为靶向,寻找新药物和治疗策略,包括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表皮生长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环氧合酶-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等。虽然还没有任何药物被准予临床应用,但有关贝伐单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靶向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颇具吸引力的宫颈癌治疗策略。随着宫颈癌成因机制的明了,分子靶向药物的产生及应用将会为宫颈癌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子靶向药物 临床试验 血管生成 表皮生长因子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环氧合酶-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钊 薛翔 +2 位作者 贾晓俤 周希 曹浩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4-186,210,共4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宫腔镜下宫腔形态学、病理学及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TCRE术,对照组(3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宫腔镜下宫腔形态学、病理学及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TCRE术,对照组(30例)直接行TCRE术,术后3-6个月随访,进行宫腔镜检查取材,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测定子宫内膜EGFR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宫腔镜检查见大部分宫腔呈现粘连状态,宫腔缩小、宫腔内色灰白或苍白,少数可见局部散在的内膜样组织,位于宫颈口处。镜下见内膜均为类似于增生早期表现,腺体分散、稀少,间质致密、伴炎症细胞浸润。术后达那唑组子宫内膜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EGFR在内膜腺体的表达均低于术前,术后达那唑组EGF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VEGF的表达强度无差别,均较术前表达升高,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达那唑组手术前、后及与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均处于增生早期的病理改变;TCRE术可降低子宫内膜EGFR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强度,提示TCRE术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增生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电切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