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组织学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莉 董蕾 +3 位作者 柳嘉 黎一鸣 马师洋 邹百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4-87,92,共5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 目的探讨第二代氩离子凝固疗法(VIO APC)不同作用模式、功率及作用时间对人离体胃组织的热损伤效应。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的大体正常的胃标本,采用VIO APC进行处理。功率分别设为15、30、45、60、75、90、105、120W,作用时间3、5、10s,模式分别为强力电凝模式(forced,F)、脉冲电凝模式1(pulsed 1,P1)、脉冲电凝模式2(pulsed 2,P2),记录最大损伤直径及损伤深度。结果胃组织的损伤深度与功率(P<0.001)、能量(P=0.008)及不同的作用模式(P=0.013)均相关;胃组织的最大损伤直径与功率(P<0.001)、作用时间(P=0.001)、能量(P<0.001)及作用模式(P=0.001)均相关。胃组织有害损伤的发生主要与作用模式(P=0.012)有关。损伤深度为P1>F>P2(P<0.05),而损伤的最大直径为P2>P1>F(P<0.05)。结论不同模式的VIO APC对胃肠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与F模式相比,P1模式主要产生较深的组织损伤效应,而P2模式则产生直径较大但较表浅的损伤效应。但以上模式均可产生累及肌层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凝固疗法 消融疗法 消化系统内镜 组织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许刚 崔刚 +4 位作者 僧志远 巩守平 高李贵 屈建强 吴海琴 《西北医学教育》 2015年第5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2-2014年神经外科实习的60名临床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PBL教学模式,传...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2-2014年神经外科实习的60名临床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PBL教学模式,传统组沿用传统实习带教法,出科前进行出科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出科理论考试成绩(P=0.000)、实践操作(P=0.031)、病案分析(P=0.000)及总成绩(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P=0.021)、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P=0.024)、培养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P=0.001)、查阅文献能力(P=0.000)、培养临床工作能力(P=0.012)、规范化治疗(P=0.002)、评判性思维能力(P=0.001)、培养团队协作能力(P=0.028)以及教学模式满意率(P=0.000)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结合PBL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学生实习教学质量,其实施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PBL教学法 神经外科 临床实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在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洪亮 李钊伦 +6 位作者 张栋 王振龙 雒启东 陈海文 甘为民 李宗芳 王子明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2期329-332,共4页
为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作者根据教学目的收集了典型病例,建立了PBL教案,在泌尿外科实习学生中成立了PBL小组,开展了PBL教学。发现根据典型病例建立的分幕教案能有效调动学... 为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作者根据教学目的收集了典型病例,建立了PBL教案,在泌尿外科实习学生中成立了PBL小组,开展了PBL教学。发现根据典型病例建立的分幕教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记录所需知识点,确定学习目标,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讨论分析最终解决问题。医学生实习期间,有条件开展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更为系统牢固的掌握医学知识,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PBL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建忠 王坤正 +1 位作者 时志斌 张明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kappa 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ligand,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另一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动物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7、12.5、25mg/kg体重,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OPG和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①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动物初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0%(3/10)、66.67%(6/9)、83.33%(5/6)、0(0/10);②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动物股骨头骨组织OPG mRNA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1.12±0.17、0.96±0.16、0.83±0.18和1.60±0.49;RANKL mRNA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2.48±0.81、3.33±1.04、4.51±1.33和1.58±0.42。与对照组比较,3个激素组OPG mRNA表达降低,且与激素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 mRNA表达增高,与激素用量呈正相关,其中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和RANKL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股骨头 骨坏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的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宗芳 张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分泌功能和神经支配的深入研究,对于脾脏的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脾脏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滤血、免疫、造血和储血等功能,而且其免疫功能具有&qu...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分泌功能和神经支配的深入研究,对于脾脏的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脾脏是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滤血、免疫、造血和储血等功能,而且其免疫功能具有"双向性"和"时相性"的特点。然而,要确切评价脾脏的功能尤其是病理状态下的脾脏功能,明确阐述脾功能亢进的机制、脾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脾脏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门静脉高压症 脾功能亢进 脾脏肿瘤 脾脏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方法治疗近期反复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的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鹏 郭正团 郭新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治疗近期(2周内)反复(≥2次)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4月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传统组);2008年5月~2010年6月采用经脐微型(3.5 mm)腹腔镜治疗23例(腹腔镜组),脐缘患侧...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传统手术治疗近期(2周内)反复(≥2次)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4月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传统组);2008年5月~2010年6月采用经脐微型(3.5 mm)腹腔镜治疗23例(腹腔镜组),脐缘患侧皱褶处置入3.5 mm trocar及腹腔镜,健侧皱褶置入2 mm trocar及微型操作钳,用硬膜外穿刺针自制钩针缝合内环口。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有无输精管损伤、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为(48.5±5.6)min,发生阴囊水肿40例,复发6例(13%),其他并发症10例(包括术中损伤输精管2例,切口感染1例,医源性隐睾2例,明显瘢痕疙瘩5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6±3.1)min,发现对侧隐性疝6例,复发1例(4%),术中无输精管损伤,术后未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及医源性隐睾。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t=21.404,P=0.000),阴囊水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传统组(P值分别为0.000及0.025)。虽然腹腔镜组的复发率仅为传统组的1/3,但差异无显著性(χ2=0.497,P=0.481)。结论经脐微型(3.5 mm)腹腔镜治疗近期反复嵌顿的小儿腹股沟疝较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嵌顿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MMPs/TIMPs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忠 王坤正 +5 位作者 时志斌 周荣兴 李晓东 杨铁翼 郭军 吕慧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系统的影响,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和...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系统的影响,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7、12.5、25mg/kg体重,每周2次;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MP-2、MMP-9、TIMP-1、TI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中、低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动物初期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83.33%(5/6)、66.67%(6/9)、30%(3/10)、0(0/10);各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MMP-2、MMP-9mRNA表达增高,与激素用量呈正相关,其中,中、高剂量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TIMP-2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激素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MMPs/TIMPs系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股骨头 骨坏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华 黎一鸣 戴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 目的探讨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胆道梗阻及再通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水平;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胆道梗阻后,血清中ALT、AST、GGTI、BIL和TBIL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逐渐形成;肝组织UGT1A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梗阻14 d再通后以上变化逐渐恢复,再通7 d后已接近正常。胆道梗阻28 d再通后以上变化恢复速度明显变慢,再通7 d后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胆道梗阻时间的延长,肝组织UGT1A1的表达明显下降;胆道再通后,UGT1A1的表达恢复缓慢。这可能是大鼠梗阻性黄疸术后肝内胆汁淤积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大鼠 发生机制 丙二醛 胆道梗阻及再通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肠神经嵴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肖莉 刘勇 高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及鉴定小鼠肠神经嵴干细胞(gut neural crest stem cells,GNCSCs)的方法,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分离胚鼠肠管,消化后接种于添加N2、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贴壁培养;连续传代后用血清促进GNCSCs分化;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聚集生长,形成的克隆球可以传代;克隆球p75染色阳性;分化后的细胞分别表达肠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原。结论分离培养的克隆球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表达肠神经嵴干细胞的特异性抗原p75,是肠神经嵴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嵴干细胞 胚胎小鼠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大鼠股骨头骨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忠 王坤正 +3 位作者 时志斌 张明宇 赵斌修 杨华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88,497,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激素组、阿...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激素组、阿仑膦酸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激素组和阿仑膦酸钠组给予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5mg/kg体重,每周2次,阿仑膦酸钠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5mg/kg体重灌胃,1次/周;对照组只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肌注。4周后取左侧股骨头骨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鉴定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取右侧股骨头骨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OPG mRNA和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激素组、阿仑膦酸钠组及对照组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0%(1/10)、10%(1/10)、0(0/10);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66.67%(6/9)、22.22(2/9)、0(0/10);股骨头骨组织OP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0.16、1.35±0.26和1.60±0.49,RANK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3±1.04、1.98±0.51和1.58±0.42,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其OPG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RANKL mRNA表达升高,OPG/RANKL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龙能下调大鼠骨组织OPG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RANKL mRNA水平,使OPG/RANKL比值下降;②阿仑膦酸钠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其拮抗皮质激素对OPG mRNA和RANKL mRNA表达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皮质激素 骨坏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小斌 王西京 +4 位作者 刘小旭 康华峰 代志军 薛锋杰 薛兴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Ezrin及CD44v6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研究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①Ezrin及CD44v6在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70.3%和82.8%)均高于导管内癌组(44.4%... 目的探讨Ezrin及CD44v6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研究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①Ezrin及CD44v6在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70.3%和82.8%)均高于导管内癌组(44.4%和50.0%),乳腺癌组表达(64.4%和75.6%)均高乳腺增生组(23.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导管增生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及CD44v6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Ez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0.01<P<0.05),CD44v6与淋巴结转移数目无关(P>0.05);③在浸润性导管癌及在腋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在导管内癌及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无相关性。结论Ezrin与CD44v6高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与乳腺癌浸润及腋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二者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Ezrin与CD44v6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ZRIN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术前影像学特征与术中出血及输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健 宋千 许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预测脑膜瘤术中出血程度和输血需要的可行性,为脑膜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膜瘤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位置、体积、侵袭、脑膜尾征、钙化、瘤周水肿、与重要动脉或静脉... 目的探讨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预测脑膜瘤术中出血程度和输血需要的可行性,为脑膜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提供新方法。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膜瘤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位置、体积、侵袭、脑膜尾征、钙化、瘤周水肿、与重要动脉或静脉窦的解剖关系、相邻颅骨改变)与术中出血量及输血与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位置(P=0.024)和体积(P=0.003)是脑膜瘤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99和3.184,而钙化、侵袭、瘤周水肿、脑膜尾征、相邻颅骨改变等对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影响(P>0.05);位置(P=0.054)、体积(P=0.005)、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P=0.019)是脑膜瘤术中需要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38、2.989和4.205。结论脑膜瘤的位置和体积是术中出血偏多的独立危险因素,位置、体积、累及重要血管或静脉窦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失血 手术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魏永长 贺大林 +1 位作者 赵佳辉 白纪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Β-连环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7^kip2和p21^cip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涛 张熙 +1 位作者 周乐 屈建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p21cip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7kip2、p21cip1在55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55例胶质瘤中,p57kip2蛋白阳性率为38.2%(21/55),显著低于...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p21cip1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7kip2、p21cip1在55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55例胶质瘤中,p57kip2蛋白阳性率为38.2%(21/55),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的80%(8/10)(P=0.036)。p57kip2蛋白表达在低度恶性(Ⅰ-Ⅱ级)组显著高于高度恶性(Ⅲ-Ⅳ级)组(P=0.029),生存时间≥2年组显著高于<2年组(P=0.032)。脑胶质瘤中p21cip1蛋白阳性率为60.0%(33/55),与正常脑组织的90.0%(9/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p21cip1蛋白表达在高度恶性(Ⅲ-Ⅳ级)组显著低于低度恶性(Ⅰ-Ⅱ级)组(P=0.047),生存时间<2年组显著低于≥2年组(P=0.002)。p57kip2蛋白的表达与p21cip1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s=0.354,P=0.008)。结论p57kip2蛋白和p21cip1蛋白在脑胶质瘤中存在异常表达,p57kip2蛋白和p21cip1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脑胶质瘤的分化程度、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7^KIP2蛋白 p21^cip1蛋白 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对成年大鼠室下区的再生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屈建强 贺西京 +1 位作者 杨平林 杨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9-493,497,共6页
目的①观察液压性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②分离脑损伤室下区Nestin+/GFAP+共存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分化鉴定。方法①用液压冲击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1... 目的①观察液压性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②分离脑损伤室下区Nestin+/GFAP+共存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分化鉴定。方法①用液压冲击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1、3、5 d,1、2、3、4、6、8周)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类型。②分离液压损伤SD大鼠室下区Nestin+/GFAP+共存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传代,以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原代和传代培养形成的神经球以及诱导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①室下区免疫荧光染色: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在前脑侧脑室SVZ区出现神经干细胞,主要集中在外侧壁上部和上角,其他部位及三脑室的SVZ区有少量神经干细胞。脑损伤模型组脑损伤24 h后,和正常组相比,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阳性表达在3 d后逐渐达到高峰,持续1周。②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及传代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悬浮生长的呈Nestin阳性的神经球;神经球贴壁后分化的细胞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分别呈GalC阳性、β-tublinⅢ阳性和GFAP阳性。结论①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表达Nestin和GFAP,Nestin的表达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呈正相关,且表达多相互共存,并且具有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室下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都对脑损伤都有反应,并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②成年大鼠液压性脑损伤后分离的室下区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再生 室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2对成年压力超负荷性肥大心肌细胞TNFα、IL-1β及IL-6分泌的调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娟 徐心 +2 位作者 刘进军 林元喜 高广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32,共5页
目的观察AT2对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合成的调控作用及AT1和AT2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SD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选用术后8周肥大的心肌细胞,将其分为AngⅡ组、AngⅡ+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及AngⅡ+losar... 目的观察AT2对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合成的调控作用及AT1和AT2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SD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选用术后8周肥大的心肌细胞,将其分为AngⅡ组、AngⅡ+losartan组、AngⅡ+PD123319及AngⅡ+losartan+PD123319组。待实验结束,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IL-1β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放免法检测TNFα、IL-1β及IL-6的蛋白表达。结果与AngⅡ组相比,AT1拮抗剂losartan不影响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单独应用AT2拮抗剂PD123319及联合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均可使TNFα和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联合应用二者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水平介于单独应用losartan和PD123319组之间。与AngⅡ单独联用losartan或PD123319相比,同时联用二者可使IL-6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AT2参与了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AT1与AT2之间并非简单的拮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二型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双相电泳-飞行时间质谱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拴盈 张王刚 +7 位作者 张潍 周斌 田应选 南岩东 卜丽娜 阮禹松 孙秀珍 杨德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与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SCLC发病机制、筛选其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应用双相电泳(2-DE)分离6例SCLC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应用基质辅助...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与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阐明SCLC发病机制、筛选其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应用双相电泳(2-DE)分离6例SCLC及其配对的正常肺组织可溶性总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通过Mascot软件查询NCBI或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每张图谱约检测到800多个蛋白质点。经匹配分析,肺癌组织之间和正常肺组织之间凝胶图像的匹配率分别为75.5%和78.2%;选择14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率较好、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的点进行质谱分析,结合表观分子量及等电点(pI),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①与蛋白质降解通路有关的蛋白质: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蛋白酶体β亚单位2型及β亚单位5型;②自由基/抗氧化剂类: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黄素还原酶(FR);③细胞骨架类:原肌球蛋白-3(Tpm-3);④与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TPX1);⑤分子伴侣:抑制素(PHB),内质网蛋白ER29(Erp29);⑥其他:可溶性NSF黏附蛋白(alpha SNAP)。结论应用2-DE及MALDI-TOF-MS方法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1种(六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与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可能成为SCLC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蛋白质组学 双相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肽质量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嗪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少民 成少利 +2 位作者 万俊哲 裴斐 周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阻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肺动脉高压组(PH)、二氮嗪阻断组(DB)和正常对照组(N)。肺动脉高压组和二氮嗪阻断组在常压低氧舱饲养20 d,第10天起... 目的探讨二氮嗪阻断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肺动脉高压组(PH)、二氮嗪阻断组(DB)和正常对照组(N)。肺动脉高压组和二氮嗪阻断组在常压低氧舱饲养20 d,第10天起二氮嗪阻断组每天缺氧前半小时使用二氮嗪,按50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10次,肺动脉高压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3 mL/kg;正常对照组:10只,常规饲养大鼠。采用组织学方法和天狼星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对照观察肺动脉高压组、二氮嗪阻断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壁厚度、管腔大小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血管壁厚度增加,管腔狭窄,肺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二氮嗪阻断组。结论二氮嗪可以对抗由缺氧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和肺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二氮嗪 胶原蛋白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CD4+/CD8+ T细胞比值、IL-6、IL-10水平变化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明 宋锦宁 +6 位作者 李丹东 赵永林 吴媛 郭小叶 屈建强 王睿智 权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116,共6页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15例DA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伤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并将采集的患者外...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炎症因子IL-6、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可能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115例DA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伤后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并将采集的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及其比值,ELISA法检测IL-6、IL-10水平,对免疫炎症指标及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AI后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则与预后不相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关系不大,而ARDS/ALI的发生则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IL-6增加与DAI后ARDS/ALI密切相关,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其水平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IL-10则在此过程中与ARDS/ALI不相关,且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 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是DAI后发生ARDS/ALI的危险因素,IL-6可作为ARDS/ALI发生的预测因子。DAI后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其他脑损伤、瞳孔改变、伤后昏迷时间、入院时GCS评分、IL-6水平及并发ARDS/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IL-6 IL-10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房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熙娟 李小妹 +1 位作者 乔丽娜 单涛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病房不同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选用自然光为主要照明,对照组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目的探讨病房不同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选用自然光为主要照明,对照组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对住院环境和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好于对照组。结论自然光环境有利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手术 病房 光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