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晓玲 郑雪梅 李民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6期11-13,共3页
目的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015例患者作为实施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 03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实施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构... 目的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015例患者作为实施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 036例患者作为实施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实施前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构建管理模式,对实施后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科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能减少骨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通技巧在骨科门诊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薛俊茹 党丽琼 +1 位作者 张争艳 周静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沟通技巧在骨科门诊急诊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其门诊治疗服务质量。方法:将120例门诊治疗的急诊四肢骨折患者,按是否接受沟通技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用自制表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研究沟通技巧在骨科门诊急诊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其门诊治疗服务质量。方法:将120例门诊治疗的急诊四肢骨折患者,按是否接受沟通技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用自制表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对病情、治疗及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遵医情况以及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并可提高骨外科门诊急诊骨折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减少外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骨折 整复外固定 沟通技巧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caspase-9激活通路参与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江涛 郭雄 +4 位作者 吴翠艳 马玮娟 韩晶 武世勋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通过评价线粒体功能研究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9激活通路参与成人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关节软骨细胞培养,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软骨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ing检... 目的通过评价线粒体功能研究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9激活通路参与成人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关节软骨细胞培养,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软骨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ing检测细胞色素c的表达,荧光法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结果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较正常软骨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增高,且活性氧含量增加。结论线粒体氧化应激参与了大骨节病软骨细胞的病理生理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在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细胞凋亡 软骨细胞 大骨节病 细胞色素C CASPASE-9 CASPASE-3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白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比较 被引量:29
4
作者 孙正明 凌鸣 +1 位作者 刘淼 张银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比较大骨节病(KBD)和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膜和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和滑液20例和18例,以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关节滑膜... 目的比较大骨节病(KBD)和骨性关节炎(OA)关节滑膜和滑液中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两种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收集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和滑液20例和18例,以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关节滑膜和滑液19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骨节病、骨性关节和半月板患者关节滑膜IL-1β和TNF-α阳性表达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三种滑液标本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TNF-α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在KBD和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IL-1β和TNF-α在KBD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O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和IL-1β在KBD和OA滑液中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β和TNF-α在KBD滑液中的水平与OA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β和TNF-α可能在KBD和OA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骨性关节炎 滑膜 滑液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曙明 张银刚 +1 位作者 吴学元 尹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甲醛致颈部疼痛的动物模型,探讨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40 mL/L甲醛于兔颈部神经根周围注射建立颈部疼痛动物模型,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甲醛致痛组15只:将40 mL/L甲醛2 mL注射到大白兔左侧颈部神经... 目的通过建立甲醛致颈部疼痛的动物模型,探讨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40 mL/L甲醛于兔颈部神经根周围注射建立颈部疼痛动物模型,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甲醛致痛组15只:将40 mL/L甲醛2 mL注射到大白兔左侧颈部神经根周围,依次观测注射前、注射后5 min、10 min及30 min的同侧椎动脉的相关指标;利多卡因镇痛组15只:在大白兔左侧颈部与致痛组相同部位注射40 mL/L甲醛2 mL,15 min后,于该处注射10 g/L利多卡因进行封闭,在相同的时间及部位观测椎动脉的相关指标。结果甲醛致痛组显示椎动脉在心室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降低,阻力指数升高(P<0.05)。与致痛组比较,疼痛封闭组椎动脉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增加,阻力指数降低(P<0.05)。结论甲醛颈部注射能引起椎动脉血流下降、血管阻力升高,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使用镇痛剂可能通过缓解颈部疼痛而消除椎动脉供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 甲醛 颈部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外科治疗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学元 张党锋 +2 位作者 刘洪亮 商博鑫 马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0-691,694,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CSA患者97例,其中32例以椎动脉受压为主,椎动脉造影(DSA)或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示狭窄程度〉18%的患者行椎动脉减压外膜剥离术(A组);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CSA患者97例,其中32例以椎动脉受压为主,椎动脉造影(DSA)或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示狭窄程度〉18%的患者行椎动脉减压外膜剥离术(A组);27例颈椎不稳而不存在椎动脉受压的患者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B组);38例有明显颈椎节段不稳、且有椎动脉受压的患者行椎动脉减压外膜剥离并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C组)。按NAGASHIMA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优良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8年,平均4.9年。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53.1%、85.2%和86.8%,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恢复颈椎稳定性手术较单纯椎动脉外膜剥离术效果好;而在颈椎稳定性恢复的前提下,是否行椎动脉减压、外膜剥离术对CSA手术治疗效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颈椎病 交感神经 颈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应用陶瓷人工骨在椎体后凸成形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益民 任志伟 +3 位作者 李萌 张智 王金堂 王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选择性使用陶瓷人工骨粒,观察其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11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CT显示椎体前侧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 目的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选择性使用陶瓷人工骨粒,观察其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9年6月~2011年5月116例椎体新鲜骨折患者,CT显示椎体前侧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方法,人工骨组在其基础上使用陶瓷人工骨粒,并记录人工骨粒填塞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发生率及后果;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法),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Lee法),测量椎体后凸角度(Cobb法),术后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人工骨组治疗58例,置入人工骨粒(2.83±1.67)g,骨水泥注射量为(3.74±0.66)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2例,发生率为3.4%;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6.14±0.9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21.74±1.99)%,椎体后凸角度改善23.72°±2.33°;术后CT可见椎体前侧方人工骨粒填充良好。常规组治疗58例,骨水泥注射量为(4.01±0.61)mL,术中发现骨水泥渗漏8例,发生率为13.8%;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6.00±0.94,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21.29±2.01)%,椎体后凸角度改善22.74°±2.00°。两组发生渗漏患者均无明显临床不适。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改善及Cobb角改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陶瓷人工骨粒选择性应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陶瓷人工骨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益民 任志伟 +2 位作者 张智 李萌 王金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例,共75个椎体,其中T1222个,T1119个,T107个,T71个,L118个,L24个,L33个,L41个。回顾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8例(34.0%)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水泥相关并发症16例(30.2%),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渗漏至椎间隙2例、椎旁软组织2例(1例引起左股神经症状)、椎体前方2例、椎弓根穿刺通道1例;骨水泥毒性反应4例,表现为短暂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等处理后好转;手术椎体疼痛加重5例。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2例(3.8%),皆为穿刺引发神经症状,1例表现为右股前皮肤感觉减退,1例为左肋间神经痛。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但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颈椎间盘退变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小卫 郭团茂 +1 位作者 刘淼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的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析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改进的一步法抽取6例退变和6例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的总RNA,用Cy3、Cy5荧光标记制成cDNA探针,再与22 575个cDNA基因表达芯片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对差异基因表... 目的探讨人的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分析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改进的一步法抽取6例退变和6例正常颈椎间盘髓核的总RNA,用Cy3、Cy5荧光标记制成cDNA探针,再与22 575个cDNA基因表达芯片杂交,激光扫描荧光信号,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进行6次扫描,退变和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共有570个基因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上调550个,下调20个。结论多种基因表达异常与颈椎间盘退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 退变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陕西关中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金堂 贾光辉 +4 位作者 刘广宇 张银刚 贾秀红 李萌 张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在陕西关中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 200例陕西关中地区汉族绝经1-4年、年龄48-56(平均53)岁的妇女测定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对每个样本测其血钙、血磷...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在陕西关中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 200例陕西关中地区汉族绝经1-4年、年龄48-56(平均53)岁的妇女测定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对每个样本测其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尿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水平,同时检测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XbaⅠ位点的多态性,方差法分析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间在股骨颈和Ward三角的BMD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与各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多态性可能对陕西关中地区绝经后妇女股骨颈和Ward三角BMD有一定的影响,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与骨密度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制弹性髓内钉在儿童尺桡骨骨干双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恒 尹战海 +1 位作者 李曙明 刘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396,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患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12岁,平均8.5岁;中段7例,近段2例,远段3例;不包括病理性骨折。治疗时先进行复位(采用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钛制弹性髓内钉微创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患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12岁,平均8.5岁;中段7例,近段2例,远段3例;不包括病理性骨折。治疗时先进行复位(采用闭合复位10例,切开复位2例),再行弹性髓内钉固定尺桡骨。结果随访510个月,平均6.8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前臂活动功能正常,无神经损伤、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骨骺损伤,钉尾激刺症状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 弹性髓内钉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小卫 尹战海 +1 位作者 刘凯 王金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或非手术治疗。根据Nagashima疗效评价标准随访临床疗效及MRA及MRI检查。结果:MRA-MRI可将CSA分为局部狭窄型、迂曲型、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MRA局部狭窄型、迂曲型中MRI显示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外在压迫因素者行钩椎关节切除、横突孔切开,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7%;MRA-MRI判定颈椎不稳导致CSA者行椎体间融合,术后优良率达84.6%;MRA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采取非手术治疗,术后优良率77.0%。结论:MRA-MRI分型对CSA治疗方案选择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诊断 治疗 椎动脉磁共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五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孙正明 凌鸣 +5 位作者 常彦海 刘宗智 徐洪海 弓立群 柳健 张银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88-2491,共4页
目的分析北方五省汉族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CT和(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010人为病例组;随机选择体检人员或住院病人中无腰背及坐骨神经痛史且腰椎功能正常者2170人为对照。问卷调查腰椎间... 目的分析北方五省汉族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CT和(或)MRI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010人为病例组;随机选择体检人员或住院病人中无腰背及坐骨神经痛史且腰椎功能正常者2170人为对照。问卷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职业史、吸烟和工作中社会心理等项目,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危险性最高(OR=3.551),其次是腰椎负荷(OR=2.132)、勤快(OR=1.763)、业余运动(OR=0.435)、睡床类型(OR=0.364)进入模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腰椎负荷和工作中勤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业余运动和睡硬床可能有一定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中和抗体在预防肌腱黏连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金堂 李军 +2 位作者 贾光辉 张小卫 张银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5,10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抑制术后屈指肌腱黏连的效果。方法将108只来亨鸡随机分成3组,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术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TGF-β1多克隆抗体,于术后1、3、8周取肌腱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苦味酸-... 目的探讨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抑制术后屈指肌腱黏连的效果。方法将108只来亨鸡随机分成3组,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术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TGF-β1多克隆抗体,于术后1、3、8周取肌腱行HE染色、Masson胶原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TGF-β1多克隆抗体10μg/mL组炎症过程缩短,塑形过程加速;TGF-β1多克隆抗体5μg/mL组、10μg/mL组Ⅰ胶原含量减少,且Ⅰ/Ⅲ胶原比例下降,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论TGF-β1多克隆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TGF-β1在肌腱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减少肌腱的黏连、瘢痕组织的形成,这可能是治疗屈指肌腱损伤术后黏连潜在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抗体 肌腱 黏连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银刚 刘江涛 +1 位作者 王金堂 郭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指标。方法同批SD大鼠21只,分别喂养6月(9只)和22月(12只)建立青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计算椎间盘退变Miyamoto分级值,体视法分析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面积、钙化层和非钙化层厚度,单克隆抗...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指标。方法同批SD大鼠21只,分别喂养6月(9只)和22月(12只)建立青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计算椎间盘退变Miyamoto分级值,体视法分析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面积、钙化层和非钙化层厚度,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软骨Ⅱ型和X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老龄组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钙化层和髓核Ⅱ型胶原含量均低于青年组(P<0.05);老龄组非钙化层X型胶原含量高于青年组(P=0.003);而Miyamoto分级老年组和青年组无统计学差异(P=1.130)。结论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型表达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退变的灵敏指标,而Miyamoto分级不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变化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增龄 终板血管芽 胶原 Miyamoto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及其信效度检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晓玲 乔丽娜 +2 位作者 郑雪梅 贾进娥 吴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53-55,共3页
目的设计国内患者适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下称评估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分析国外压疮评估表的弊端,结合国内研究和临床实践,设计出包括神志、意识状况,营养状况,活动情况,体位变换能力,排泄控制,皮肤感觉,皮肤状况7个方面的评估... 目的设计国内患者适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下称评估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分析国外压疮评估表的弊端,结合国内研究和临床实践,设计出包括神志、意识状况,营养状况,活动情况,体位变换能力,排泄控制,皮肤感觉,皮肤状况7个方面的评估表,选取5名专家,15例及7 329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内容效度(CVI)、信度(Cronbach′sα系数)及临床效度(灵敏度,特异度)检验。结果评估表CVI=0.686,Cronbach′sα=0.891,灵敏度=0.843,特异度=0.729。结论本评估表具有较稳定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可作为医院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 设计 效度 信度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巍 刘碧波 +2 位作者 刘淼 王多宁 党胜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延迟性瘫痪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参照并改进Zivin方法建立兔脊髓腰骶段缺血再灌注延迟性瘫痪模型,比较各组动物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及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转移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再灌注8 h组神经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清楚,灰质中有少量空泡,但神经元细胞结构完好;再灌注24 h组:灰质中前角神经元细胞破坏严重,空泡形成,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72 h组:灰质前角中大量空泡形成,尚残存数个结构清楚的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再灌注168 h组:灰质中运动神经元消失,残存数个固缩坏死神经元。TUNEL法染色显示,sham组及再灌注8 h后,仅见非特异性染色。再灌注24 h后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至再灌注72 h阳性细胞数量达到最高峰,主要分布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灌注1周后,灰质结构破坏严重,仅有少量神经元幸存,但其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仍较对照组高。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发生延迟性瘫痪时,神经元死亡的方式主要是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延迟性瘫痪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注射川芎嗪对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锁良 王民 吴施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川芎嗪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6只,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 目的观察川芎嗪关节腔内注射对骨关节炎过程中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探讨川芎嗪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应用前景。方法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26只,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关节腔注射地塞米松0.3 mL和川芎嗪0.3 mL。每周一次。在模型建立6周和9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动物,去除关节炎模型,取材进行大体标本病理学观察,并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膝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结果在6和9周时,实验组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明显优于其他3组;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上述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其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体标本软骨损伤分级与模型组基本相同;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与模型组在细胞形态、细胞内细胞器改变等方面相似。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兔膝关节炎模型的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并可促进软骨的自身修复;激素关节腔内注射对损伤软骨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川芎嗪 关节腔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Bcl-2及Caspase-8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莹 郭雄 +2 位作者 张增铁 王民 王世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在大骨节病关节游离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在大骨节病关节游离体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50例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10例正常对照关节软骨。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成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和对照组关节软骨Bcl-2、Caspase-8阳性细胞表达率与分布特点。结果 (1)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Bcl-2及Caspase-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40±8.78)%和(67.54±12.29)%,显著高于对照组关节软骨细胞Bcl-2及Caspase-8阳性表达率[(12.25±1.58)%和(24.70±4.35)%]。(2)Bcl-2与Caspase-8参与了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的凋亡。(3)Bcl-2与Caspase-8阳性表达细胞主要发生在深层肥大的软骨细胞,或者临近深部骨组织的细胞。结论大骨节病游离体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Caspase-8及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较Bcl-2的抑制凋亡作用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游离体软骨细胞 凋亡 CASPASE-8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治 刘淼 +2 位作者 张银刚 郭雄 许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7-529,534,共4页
目的利用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分离人骨髓,利用梯度离心法进行MSCs的培养,取第三代细胞利用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 目的利用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方法分离人骨髓,利用梯度离心法进行MSCs的培养,取第三代细胞利用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胶原和骨保护素的表达。结果低强度间断负压诱导2周后,细胞呈现出成骨细胞形态,ALP活性明显增强,茜素红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Ⅰ型胶原和骨保护素表达阳性。结论利用低强度间断负压可以成功的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诱导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