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T1基因在白血病与非白血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华胜 朱明山 +7 位作者 张海玲 魏双羽 王晓宁 席晓平 余方方 习杰英 王梦昌 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7-122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方法,分析228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 本研究旨在探讨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方法,分析228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基因(ABL)拷贝数,以NQ比值(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的公式)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男性与女性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将患者分为19岁以下患者组、19-50岁患者组和50岁以上患者组,三组间WT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将以上患者重新分类为45岁以上组和45岁以下组,检测结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3血液肿瘤初诊组与治疗组WT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治疗后3年内各阶段WT1基因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白血病初诊组与白血病治疗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非白血病初诊组与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白血病组WT1基因的表达与非白血病组WT1基因表达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白血病初诊组与非白血病初诊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血病治疗组与非白血病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WT1基因是白血病患者初诊时预后评估、治疗中微小残留效果检测的可靠指标,尚未发现WT1基因表达水平在非白血病的血液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治疗前后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及对Notch1和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晖 刘心 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1-537,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发生、发展与骨髓微环境关系密切,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Notch信号是造血微环境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信号通路,其中Notch1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较为密切。骨髓瘤是高度依赖NF-κB的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发生、发展与骨髓微环境关系密切,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Notch信号是造血微环境调节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信号通路,其中Notch1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较为密切。骨髓瘤是高度依赖NF-κB的恶性肿瘤,后者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和转移、增殖和凋亡、耐药相关。已证实NF-κB2家族是Notch信号通路的一个靶基因。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及复发多发性骨髓瘤,但其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bortezomib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和对Notch1、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流式细胞术及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观察药物对MM细胞凋亡的影响,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分别检测细胞凋亡时Notch1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PMI8226细胞高表达Notch1和NF-κB;随着bortezomib作用浓度的增高,RPMI8226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Notch1的表达逐渐降低,NF-κB在胞核表达减少,胞浆表达增多。这种改变在浓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时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ortezomib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机制中有Notch1和NF-κB两条通路的参与,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提示Notch1信号可能作为MM治疗的潜在靶点,为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BORTEZOMIB NOTCH 1 NF—κB 细胞凋亡 多发性骨髓瘤 RPM1822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发中心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韦素华 张梅 +5 位作者 王梦昌 刘心 任娟 刘海波 康娅 刘华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 目的比较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并在病理科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DLBCL患者168例,按照Hams分型标准,分为GCB和non-GCB两类,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类;整理追踪其中45例non-GCB和25例GCB患者,分析其发病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指数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关系。结果临床特点为:168例DLBCL患者中non-GCB型126例、GCB型42例,non-GCB型与GCB型在发病年龄和男女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5、0.157);组织学分类为non-GCB型中60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66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25例;GCB型中15例发生于淋巴结节内,27例发生于结外,其中胃肠道15例;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占35.7%,而non-GCB型原发于胃肠道占19.8%,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P=0.036);预后分析显示non-GCB型和GCB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75、0.414、0.863)。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26)。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比GCB型更常见,nonGCB型与GCB型发病年龄、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GCB型中原发于胃肠道明显高于non-GCB型;起病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60岁以上(包括60岁)和以下组在non-GCB型和GCB型中无明显差异,而non-GCB型患者IPI评分值(3-5)、Ki67(≥80%)均高于GCB型,提示non-GCB型DLBCL预后较差,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以二线方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发中心型 非生发中心型 国际预后指数评分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雯娟 赵娟 +1 位作者 贺鹏程 王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以及两者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免疫分型资料,观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的特点以及两者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5名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及骨髓免疫分型资料,观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和免疫分型特点及两者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骨髓中均有典型的淋巴瘤细胞的形态,免疫分型中分化抗原表达与原疾病病理类型相吻合,T细胞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7、CD3、CD2、CD5、CD11b、CD34及HLA-DR,其中CD7最为敏感,其阳性率为69.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细胞主要表达CD19、CD20、CD22、CD79a、skappa及早期抗原HLA-DR等,其中CD19阳性率最高为89.5%。35例患者中28例骨髓涂片中淋巴瘤细胞比例与骨髓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吻合,7例骨髓涂片的淋巴瘤细胞比例与免疫分型中淋巴瘤细胞比例相差1.5倍以上。结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结合免疫分型在判断淋巴瘤细胞是否骨髓侵犯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减少漏诊率,有利于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免疫分型 骨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联合红霉素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敏 刘心 +2 位作者 徐波 王晖 陈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44-1049,共6页
本研究比较大蒜素、红霉素单用及两药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效果并探讨相关机制,为临床采用低剂量药物联合逆转多药耐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TT法比较非细胞毒剂量大蒜素、红霉素单用及两药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效... 本研究比较大蒜素、红霉素单用及两药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效果并探讨相关机制,为临床采用低剂量药物联合逆转多药耐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TT法比较非细胞毒剂量大蒜素、红霉素单用及两药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差异及毒性叠加情况,RT-PCR检测K562/A02细胞mdr1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gp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大蒜素1、4、8 mg/L对K562/A02细胞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80、2.26、2.82,呈浓度依赖性。红霉素60 mg/L的逆转倍数为2.20,大蒜素与红霉素联用的逆转倍数为4.94,无毒性叠加作用。大蒜素与红霉素单独作用均可下调耐药株mdr1、P-gp的表达,增加胞内阿霉素浓度,而两药联合作用时上述作用明显增强。结论非细胞毒剂量的大蒜素和红霉素联合应用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效果明显强于单用,且无毒性叠加作用。联合用药在下调mdr1/P-gp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红霉素 K562/A02细胞 P-GP M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亚琳 刘海波 +3 位作者 王雯娟 马乐 王晓宁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2-566,共5页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髓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SE和NaF染色;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以判断增生程度、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等,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确定诊断,计数并分类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比例、各系细胞百分比总数、粒红比值等。同法观察血涂片,计数并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度、各系细胞比例数的差异,寻找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联系。结果表明,HAL组和NHAL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为明显至极度活跃,但HAL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及巨核系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受抑,HAL组骨髓中红系受抑程度强于NHAL组。HAL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AL组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仍可见白血病细胞,但其比例较HAL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r=0.422)。结论:无论在骨髓还是外周血,HAL组与NHAL组相比,在增生程度、细胞数量及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而且HAL组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均有特征性改变。因此对比分析HAL实验室检测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掌握其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白细胞计数 骨髓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亚琳 王晓宁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9-633,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CML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24例急粒变及7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ML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且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及嗜碱细胞少见。7例CML急淋变患者均为B系ALL,均表达CD10、CD19、CD34、HLA-DR,淋系积分≥1.5分;2例同时伴髓系CD13及CD33表达,髓系积分均为1分。24例慢粒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髓系积分≥2分,其中2例伴淋系积分别为0.5、1分。31例CML患者初诊时检测Ph染色体100%阳性,其中CML急粒变患者有3例同时检出其它染色体畸变。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结论:CML急淋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及嗜碱细胞较CML急粒变患者少见,B系ALL多见,主要表达CD10及CD19;CML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慢粒急变期患者均可伴有其他系抗原表达,但一般积分小于2;CML急粒变患者常伴有Ph染色体以外的畸变;CML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黄诱导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SU-DHL-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利利 朱化超 +5 位作者 张梅 刘雁峰 王嫄 赵晶 雷飞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9-73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雄黄(Realgar,As4S4)诱导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SU-DHL-4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MTT法观测雄黄对SU-DHL-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SU-DHL-4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 本研究旨在探讨雄黄(Realgar,As4S4)诱导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SU-DHL-4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MTT法观测雄黄对SU-DHL-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SU-DHL-4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观察凋亡细胞的DNA降解情况,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诱导SU-DHL-4细胞48 h后Caspase-3、Bcl-2以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0、40、80μmol/L的雄黄均可抑制SU-DHL-4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0.982;P<0.05);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显示雄黄作用SU-DHL-4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早期凋亡细胞所占比率增高(P<0.05);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雄黄作用SU-DHL-4细胞48 h后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显著减少(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雄黄作用SU-DHL-4细胞48 h后各浓度组细胞,均呈典型凋亡的改变,偶见坏死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各浓度实验组雄黄干预SU-DHL-4细胞48 h后,细胞核DNA降解呈梯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雄黄作用SU-DHL-4细胞48 h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雄黄可以诱导人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上调Caspase-3和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SU—DHL-4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B4细胞株建立SCID beige小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理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雁峰 张梅 +2 位作者 程小岩 刘峰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有效、重复性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周龄SCID beige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5...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有效、重复性好的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模型的病程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将3-5周龄SCID beige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鼠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NB4细胞5×106个/只,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外周血涂片中人早幼粒细胞阳性率;应用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认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肺、肾、脑等器官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PML-RARa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接种NB4细胞2周内的实验组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未见到NB4细胞;接种第21天和第28天实验组SCI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79±1.13)×109/L和(7.62±2.24)×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可见NB4细胞比例分别占(2.14±0.63)%和(6.6±2.76)%;形态学观察显示,接种21 d后实验组SCID小鼠体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实体包块;同时,组织切片HE染色表明,肝、脾、肺、肾、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瘤细胞浸润;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CD33表达呈阳性(P<0.05);Western blot数据证实,肝、肾、脑组织中检测到不同水平的PML-RARa融合蛋白表达。结论:SCID小鼠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可成功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模拟临床白血病累及骨髓和弥漫生长特点,是研究人类白血病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小鼠模型 NB4细胞 SCID beig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rohibitin促进NB4-R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耐药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雁峰 贺鹏程 +2 位作者 刘锋 程小岩 张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构建人prohibitin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探讨上调prohibitin对NB4-R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钓取目的基因prohibitin,与pEGFP-N1-3FLAG真核载体定向连接,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载体pE... 目的构建人prohibitin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探讨上调prohibitin对NB4-R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PCR钓取目的基因prohibitin,与pEGFP-N1-3FLAG真核载体定向连接,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载体pEGFP-N1-3FLAG-prohibitin转染NB4-R1细胞,以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效果,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rohibitin过表达对NB4-R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CR筛选及测序比对,证明成功构建了prohibitin基因过表达载体;对NB4-R1细胞转染率可达70%以上;qRT-PCR结果显示转染pEGFP-N1-3FLAG-prohibitin过表达载体组(OE)prohibitin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CON)和阴性对照组(NC)分别上调(1.64±0.37)倍和(1.58±0.43)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E组prohibitin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和NC组分别上调(1.91±0.33)倍和(1.99±0.37)倍(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CON组、NC组和OE组NB4-R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8±0.43)%、(6.63±0.46)%和(28.22±1.33)%,OE组较CON组和NC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3.80±0.24)倍和(3.39±0.30)倍(P<0.05)。结论过表达prohibitin可诱导NB4-R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HIBITIN 过表达 NB4-R1细胞 凋亡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亚琳 王雯娟 王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4-678,共5页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4例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继发骨髓...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4例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病理学特征,同时比较同期收住的未合并骨髓纤维化的30例NHL患者与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继发骨髓纤维化的14例NHL患者均为Ⅳ期,其中9例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Gomori染色+至+++,经治疗后骨髓淋巴瘤细胞减少或成为增生性骨髓象时,Gomori染色转为阴性,疾病复发时再次出现骨髓纤维化。未继发骨髓纤维化的30例NHLⅣ期患者的1、3、5年总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93.1%、57.6%和100%、92.6%、52.6%。继发骨髓纤维化的14例患者的1、3、5年总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81.3%、48.8%和71.8%、62.3%、47.9%。结论:NHL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多处于Ⅳ期,尤其是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继发骨髓纤维化者多见。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活检表现为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疾病缓解时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或消失。继发骨髓纤维化的NHL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较未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降低,继发骨髓纤维化是疾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受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胜 王晓宁 +8 位作者 刘海波 刘心 贺鹏程 陈丽梅 习杰英 王孟昌 李静 张海涛 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2-1236,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 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采集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G-CSF动员 外周血干细胞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ET基因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R1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嫄 张梅 +3 位作者 贺鹏程 齐珺 刘雁峰 朱华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SET基因对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R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SET基因特异sh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pGCSIL,与其他包装质粒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慢病毒质颗粒。收集并浓缩慢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NB... 目的:探讨沉默SET基因对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R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SET基因特异sh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载体pGCSIL,与其他包装质粒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具有感染性的慢病毒质颗粒。收集并浓缩慢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NB4-R1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凝胶电泳Western blot验证转染后SET基因在NB4-R1细胞中的干扰效率,并检测沉默SET基因对蛋白磷酸酶PP2A表达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沉默SET基因前后NB4-R1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ET基因的表达被有效抑制,PP2A表达增高。沉默SET基因导致NB4-R1细胞G_0/G_1期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慢病毒靶向干扰SET基因的表达可以使PP2A表达增高,并扰乱NB4-R1细胞的增殖周期。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SET相关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靶向治疗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基因 NB4-R1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化四砷诱导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R1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嫄 张梅 +4 位作者 贺鹏程 刘雁峰 齐珺 程小岩 朱华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对维甲酸耐药的NB4-R1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s4S4作用于NB4-R1细胞0、24、48 h后,收集细胞,按照不同的处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 目的:探讨四硫化四砷(As4S4)对维甲酸耐药的NB4-R1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As4S4作用于NB4-R1细胞0、24、48 h后,收集细胞,按照不同的处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降解断裂条带,蛋白凝胶电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NB4-R1细胞后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25μmol/L As4S4作用0、24和48 h后,NB4-R1细胞早期凋亡率由0%升至24.49%和47.41%,晚期凋亡率由0.08%升至14.72%和20.70%,细胞凋亡呈现时间依赖性。应用As4S4处理24 h后可以观察到凋亡细胞DNA降解形成的明显的梯形条带。细胞周期分析发现,25μmol/L As4S4能使NB4-R1细胞阻滞于S期,药物作用24 h及48 h后,S期细胞由31.85%升高至42.53%及55.12%,G0/G1期细胞由57.30%降至了37.56%及28.5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s4S4作用NB4-R1细胞48 h后,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3出现活化条带。结论:As4S4能有效的诱导NB4-R1细胞凋亡,并通过影响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R1细胞 AS4S4 耐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泡载药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席晓平 刘华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882,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一种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白血病致命合并症。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而寻求一种新的给药系统使药物能够...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一种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白血病致命合并症。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而寻求一种新的给药系统使药物能够高效通过血脑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检索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中英文文献发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有一种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即超声微泡载阿糖胞苷(Ara-c),其通过空化效应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增加细胞间隙而提高阿糖胞苷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进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超声微泡载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载药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阿糖胞苷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彩利 林欢 +1 位作者 孙春红 刘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对照组(43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为观察组(44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对照组(43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为观察组(44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枸橼酸盐中毒反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降低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采集液的数量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移植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采集 临床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法拉滨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海波 张梅 +1 位作者 李呈亮 贺鹏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1-573,共3页
本研究观察氯法拉滨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MTT法观察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的凋... 本研究观察氯法拉滨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用MTT法观察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0.01-0.1μmol/L作用于NB4细胞24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氯法拉滨对NB4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氯法拉滨作用24 h后,NB4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氯法拉滨能抑制NB4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诱导NB4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法拉滨 NB4细胞 BCL-2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表达对伴有AML/ETO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娟 张海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CD56表达对伴有AML/ETO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伴有AML/ETO的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CD56^+与CD56^-2组... 目的:探讨CD56表达对伴有AML/ETO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60例伴有AML/ETO的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CD56^+阳性与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CD56^+与CD56^-2组患者在1个疗程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1年复发率和基因突变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5);CD56^+患者RFS和OS均低于CD5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可能是伴有AML/ETO的AML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6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ETO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的病理特征与疾病预后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关键虹 王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1-314,共4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观察本院血液科29例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对比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增生程度,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并与未继发骨...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观察本院血液科29例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骨髓活检病理特征,对比分析骨髓涂片及活检增生程度,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的变化,并与未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预后比较。结果表明,骨髓纤维化可使骨髓涂片出现假性增生减低,活检显示除原发病的病理特征外均有网硬蛋白增多,Gomori染色++至+++。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改善,总体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预后欠佳。结论: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时骨髓活检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治疗后骨髓纤维化程度减轻,但总体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慢性髓系白血病 继发骨髓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晓宁 张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6-1021,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三氧化二砷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定... 本研究旨在探索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三氧化二砷单药和两药联合应用对RPMI 822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BCL-2、BAX、caspase-8及caspase-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丙戊酸钠及三氧化二砷均可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Q值大于1.15)。联合用药组RPMI 8226细胞凋亡率较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与丙戊酸钠或三氧化二砷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RPMI 8226细胞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caspase-8及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丙戊酸钠和三氧化二砷有协同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8及caspase-9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RPMI 8226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