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S180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东利 谢小卫 +1 位作者 李明众 王书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3,82,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180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及姜黄素组。观察:①各组抑瘤率;②各组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③光镜下各组小鼠瘤...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180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及姜黄素组。观察:①各组抑瘤率;②各组小鼠胸腺及脾脏指数;③光镜下各组小鼠瘤细胞生长及病理形态变化情况;④各组凋亡细胞积分及凋亡细胞形态。结果①姜黄素组的抑瘤率为68.32%,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70.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抑瘤率均明显升高(P<0.01)。②姜黄素组小鼠的胸腺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但阳性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三组小鼠脾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光镜下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瘤细胞生长、浸润程度、核分裂、血管数目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坏死程度、脾小体数及巨核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④甲基绿-派洛宁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的凋亡细胞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电镜观察姜黄素组瘤细胞较其他两组异染色质增多,核膜不完整,线粒体肿胀,核染色质溶解,有的形成凋亡小体。结论体内动物实验及形态学观察表明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体内S180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于免疫器官胸腺则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S180小鼠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增加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小鸽 田美丽 +2 位作者 杨阳 童冬冬 陈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顺铂(cisplatin)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周期的变化,及残余细胞中CD133、ABCG2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isplatin作用后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顺铂(cisplatin)作用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周期的变化,及残余细胞中CD133、ABCG2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PI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cisplatin作用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cisplatin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cisplatin作用后均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分别使用4mg/L和2mg/L的cisplatin作用48h后对HepG2细胞周期G0/G1期及S期有显著影响,cisplatin处理使残留HepG2细胞中CD133、ABCG2及ICAM-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HepG2细胞中存在的小部分肝癌干细胞能够逃脱cisplatin的杀伤作用,此种逃避过程的发生可能是临床上肝癌经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肝癌 肿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莹冰 施璠 +1 位作者 王娟 王纪全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6期1076-1078,共3页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出现给肿瘤学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为平台,作者在肿瘤学教学中实施传统的课程教学与MOOC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从学生上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及变革,最...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出现给肿瘤学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为平台,作者在肿瘤学教学中实施传统的课程教学与MOOC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从学生上课前准备、课中学习及课后复习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及变革,最后以中期及期末考核成绩与教学中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以MOOC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手段和加深教学内涵,从而探索出新型的能提升肿瘤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肿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丽萍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2期272-272,300,共2页
我国医学教育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知识结构欠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思维缺少创造性及心理承受能... 我国医学教育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知识结构欠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思维缺少创造性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如何进行医学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医学素质的概念及如何使医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从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素质教育 教育观念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小平 卢金利 +2 位作者 吴素歌 杨芳 李明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实验组)。通过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实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 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 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 d时相点差异最明显(P<0.01)。②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 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 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Ⅱ度放射性皮炎 表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二维与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剂量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苏进 李毅 刘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二维与三维近距离治疗中点剂量与体积剂量的对照研究,评估二者在靶区、直肠及膀胱剂量学上的差异及联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初发宫颈癌患者52例,临床分期为ⅡB~ⅢB期。入组患者均完成全盆腔...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二维与三维近距离治疗中点剂量与体积剂量的对照研究,评估二者在靶区、直肠及膀胱剂量学上的差异及联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初发宫颈癌患者52例,临床分期为ⅡB~ⅢB期。入组患者均完成全盆腔三维适形外照射(10MV-X线DT 50Gy/2Gy/25F)。于放疗开始后第2周给予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25mg/m2 d1~3,氟尿嘧啶300mg/m2 d1~5。外照射结束后即开始后装治疗。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铱后装治疗机,施源器采用宫腔管和阴道球三管施源器。模拟机下模拟定位,将图片传输至计划系统,后行CT定位,数据传输至CT模拟系统工作站(CT-SIM)。按照ICRU38号文件勾画GTV、HR CTV、IR CTV及直肠、膀胱等危及器官。应用PLATO治疗计划系统,设定A点及直肠、膀胱参考点,同时将各点坐标导入到CT影像中,根据已勾画完成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按照A点及HRCTV 500cGy的处方剂量设计二维近距离计划和三维近距离计划,通过DVH图及各参考剂量点来评价计划。结果 (1)二维、三维计划中左、右A点的剂量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直肠、膀胱点剂量均大于二维近距离治疗计划,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直肠二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点剂量与三维近距离治疗2cc的体积剂量有相关性;膀胱二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点剂量与三维近距离治疗2cc的体积剂量无相关性。(4)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的HR CTV-D100、HRCTV-D90、IR CTV-D100、和IR CTV-D90比分别为处方剂量的99.9%、119.3%、66.9%、84.9%,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的靶区等剂量线覆盖能够满足治疗要求。结论 (1)三维近距离治疗靶区等剂量线满足治疗要求,危及器官剂量未见明显增加,但是在CT定位时,由于对靶区认识的不准确性,可能使对三维治疗计划的评价具有主观性;(2)直肠与膀胱二维点剂量评价不能替代三维体积剂量评价,但点剂量评价为主的二维后装适形治疗亦能够较好地反映危及器官辐射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二维近距离治疗 三维近距离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车少敏 张晓智 +2 位作者 陈鑫 杨蕴一 惠蓓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COX-2抑制剂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食管癌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食管Eca109细胞和放射抗拒Eca109R50Gy细胞(接受总剂量50Gy照射)的致瘤能力。选取接种Eca109R5... 目的研究COX-2抑制剂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食管癌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食管Eca109细胞和放射抗拒Eca109R50Gy细胞(接受总剂量50Gy照射)的致瘤能力。选取接种Eca109R50Gy细胞荷瘤裸鼠,随机分为NS398组、放射组、NS398+放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的14d中记录移植瘤体积、重量,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和NS398的放射增敏比值(E/O)。结果 Eca109R50Gy细胞比Eca109细胞裸鼠体内致瘤能力高出40倍。NS398+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体积缩小和瘤重减轻最为明显(P<0.05)。1.5mg/kg NS398的放射增敏比值E/O=1.61(>1.4)。结论 NS398对人食管Eca109R50Gy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中更深入的信号传导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398 COX-2抑制剂 食管癌 放射敏感性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oxiredoxin 1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放射增敏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麦仓 张龙 +1 位作者 张殿增 张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Prx)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 RN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PCR方法研究Prx家族(Prx1~6)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的mRNA表达谱;使用si RNA敲低HepG2和S...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Prx)1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 RNA)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逆转录PCR方法研究Prx家族(Prx1~6)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中的mRNA表达谱;使用si RNA敲低HepG2和SMMC-7721细胞高表达的Prx1亚型为Prx1 si RNA转染组,另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rx1si Neg),分别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克隆形成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HepG2和SMMC-7721细胞均高表达Prx1、Prx3和Prx5。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细胞Prx1 si RNA转染组在8 Gy X线照射后其剂量生存曲线明显左移,照射12 h后细胞周期出现G2-M阻滞,24 h后细胞凋亡率及1 h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Prx1 si RNA转染组放射增敏比在1.38~1.45之间。结论小分子干扰RNA对人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放射敏感性 PEROXIREDOXIN 1 RNA干扰 细胞内活性氧 细胞周期阻滞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TGF-β_1 mRN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 王华 +2 位作者 王娟 杨蕴一 刘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单纯照射组、药物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盆腔术中照射后当天开始每隔4 d给予药物干预组肌注IFN-γ2.5... 目的探讨IFN-γ对兔盆腔术中照射后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单纯照射组、药物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盆腔术中照射后当天开始每隔4 d给予药物干预组肌注IFN-γ2.5×104u/(kg.f),共5次;于照射后第4、8、12、16、20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兔,空白对照组于实验完成时统一处死,光镜下分别观察直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直肠组织病理改变及原位杂交TGF-β1mRNA含量,对比药物干预组与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能明显抑制TGF-β1mRNA的表达,可减轻早期放射性炎症反应及后期放射性纤维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照射 干扰素-Γ 转化生长因子-Β1 放射性直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及其抑制剂-1、2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谦 柯娟 +1 位作者 王纪全 邓怀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大肠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抑制剂-1、-2(TIMP-1、-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MMP-9和TIMP-1、TIMP-2在30例大肠腺癌组织及相应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大... 目的探讨人大肠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抑制剂-1、-2(TIMP-1、-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2、MMP-9和TIMP-1、TIMP-2在30例大肠腺癌组织及相应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癌组织中MMP-2、MMP-9及TIMP-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TIM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并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MMP-9和TIMP-1表达明显相关(r=0.4924,P<0.05)。结论MMP-2、MMP-9及TIMP-1的过度表达与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大肠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晚侠 姚明 +1 位作者 胡敏华 唐增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Cl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结果影响宫颈癌患者就医决策...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Cl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结果影响宫颈癌患者就医决策的有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工作、家庭和社会因素,经济及医疗保障状况四大主题。结论宫颈癌患者就医状况不容乐观,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及医护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在认知、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和医疗保障这一系统框架下,对宫颈癌高发年龄段妇女实施广泛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检查就医意识,提高宫颈癌早期筛出率,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延误就医 原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静 牛丽英 +1 位作者 朱丽 朱品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采取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两组均进行放疗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射性皮炎的全程式护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患者不同时段皮肤损伤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乳腺癌且采取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两组均进行放疗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射性皮炎的全程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及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皮肤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期间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皮肤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能量电子束全身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特点
14
作者 钱建升 张晓智 田美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比较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多野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的相关物理参数、放射物理学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使用三维水箱、仿真人体模、剂量仪等专业测量设备分别对Elektra Precise加速器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 目的比较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多野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的相关物理参数、放射物理学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使用三维水箱、仿真人体模、剂量仪等专业测量设备分别对Elektra Precise加速器4MeV或6MeV单能射线和4MeV、6MeV混合能量的物理和临床参数进行实际测量,经过对实际测量结果的归纳、分析、比较,得到可以满足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TSEI)治疗蕈样霉菌病患者的物理和临床参数的最佳能量配置。结果在增加5mm有机玻璃散射屏的情况下,4MeV和6MeV混合能量照射时实际测量得到的物理参数可满足临床要求。结论混合能量射线照射,通过改变能量和混合的权重,即可获得不同的PDD参数,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而且与单能电子线治疗相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电子线照射(TSEI) 混合能量 剂量 蕈样霉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