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利利 杨浩杰 +2 位作者 张文静 尹爱平 孙吉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尿液,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判断尿脱落足细胞数量,并通过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收集IgA肾病患者尿液,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判断尿脱落足细胞数量,并通过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或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脱落足细胞数量:IgA肾病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蛋白尿组中尿中脱落足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脱落足细胞与IgA肾病活动性指标如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dGAI)、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GCI)、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infI)、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CI)、小动脉慢性病变指数(VCI)、总评分、肾间质损害程度及肾间质评分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225、0.325、0.243、0.335、0.226、0.409、0.511和0.262,P分别为0.003、0.001、0.017、0.001、0.027,<0.001、<0.001、<0.001);③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舒张压、以及dGAI指数、TCI指数进入尿脱落足细胞回归方程。结论尿足细胞脱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IgA肾病的活动性病变,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相关,有可能作为反映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脱落足细胞 IGA肾病 肾病活动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谱与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吉平 赵菲 +1 位作者 张文静 尹爱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IV型狼疮性肾炎(LN)免疫发病机制。方法:3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IV型LN患者及30例肾活检证实为V型LN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均留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 目的:通过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IV型狼疮性肾炎(LN)免疫发病机制。方法:3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IV型LN患者及30例肾活检证实为V型LN患者、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均留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细胞因子(INF-γ,IL-1,IL-2和TNF-α)和5种Th2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和IL-1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淋巴细胞亚型和细胞因子表达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V型LN患者存在明显的贫血(P<0.001)、低补体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P<0.05)。IV型LN患者CD3+细胞比率和计数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改变,但CD4+细胞比率和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由于CD8+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而出现CD4+/CD8+比值倒置(P<0.01);CD20+细胞比率及计数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V型LN患者相比,IV型LN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异常更显著,尤其表现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对照组相比,IV型LN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细胞因子异常,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有7种明显升高,其中包括3种Th1细胞因子INF-γ(P<0.05),IL-2(P<0.05),TNF-α(P<0.01)和4种h 2细胞因子IL-4(P<0.05),IL-6(P<0.05),IL-10(P<0.01),IL-13(P<0.01);与IV型LN不同,V型LN仅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其中除IL-2属于Th1细胞因子外,其余3种为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和IL-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调节性T细胞比率与多种临床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包括24 h尿蛋白定量、antidsDNA滴度、疾病活动性指数等(r分别为-0.781,-0.746,-0.646;P<0.05);IL-5与anti-dsDNA滴度、血肌苷呈正相关(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5);IL-10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与尿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均呈负相关(分别P<0.05和<0.001);IL-13与尿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769,P<0.05);而V型LN患者细胞因子与临床表现之间相关性小。结论:IV型LN患者体内存在广泛的淋巴细胞表型异常及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免疫抑制剂治疗IV型LN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及硫酸吲哚酚对巨噬细胞脂质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申燕 王沛 +3 位作者 周娟 袁祖贻 尹爱萍 王丽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1-638,共8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和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对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受体的表达及胞内脂质聚集的影响。方法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apo E-/-小鼠的动物模型,分别收集尿毒症apo E-/...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和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对巨噬细胞胆固醇转运受体的表达及胞内脂质聚集的影响。方法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apo E-/-小鼠的动物模型,分别收集尿毒症apo E-/-小鼠、假手术apo E-/-小鼠、C57BL/6J小鼠的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对面积。收集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肾功正常者血清,以不同浓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或不同浓度的硫酸吲哚酚干预巨噬细胞株12 h,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胆固醇转运受体SR-A1、CD36、ABCA1、ABCG1、SR-B1 m RNA的表达;干预24 h后诱导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细胞内脂质含量。结果尿毒症apo E-/-小鼠主动脉根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较假手术apo E-/-小鼠明显增大。5%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及250μmol/L的硫酸吲哚酚可明显诱导巨噬细胞CD36 m RNA的表达而不影响其余胆固醇转运受体的表达,同时增加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机制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中蛋白结合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诱导巨噬细胞CD36 m RNA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内的脂质蓄积有助于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 硫酸吲哚酚 巨噬细胞 CD36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郝亚宁 赵丽娟 +2 位作者 尹爱萍 杨世锋 严俊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9-242,251,共5页
目的探讨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肾清饮组、贝那普利组和肾清饮联合贝那普利组,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血糖、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分别检测肾组织及... 目的探讨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肾清饮组、贝那普利组和肾清饮联合贝那普利组,连续给药8周后观察血糖、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分别检测肾组织及尿中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各药物组肾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血糖无明显改善作用,24 h尿蛋白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联合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各药物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肾组织SOD活性和血清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联合组与其他药物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肾清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与贝那普利联用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炎症因子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清饮 糖尿病肾病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探讨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在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吉平 尹爱萍 +1 位作者 杨世峰 严俊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在V型疮性肾炎(V-LN)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和5种Th2细胞因子表达谱,并探讨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细胞因子表达谱:在同时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V-LN... 目的探讨Th1和Th2细胞因子表达谱研究在V型疮性肾炎(V-LN)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血清,通过抗体芯片技术同时检测4种Th1和5种Th2细胞因子表达谱,并探讨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细胞因子表达谱:在同时检测的9种细胞因子中,V-LN患者有4种表达上调,除了IL-2属于Th1细胞因子外,其他三种(IL-4I、L-10和IL-13)均属于Th2细胞因子,其中IL-10较健康对照升高了10倍以上。②相关性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0与SLIEDAI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此外,IL-4和IL-13均与尿蛋白浓度呈负相关,IL-1与血肌苷之间呈正相关。结论V-LN患者体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以Th2细胞因子为主,提示抗Th2细胞因子可能在V型狼疮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细胞因子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腹膜透析治疗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吕晶 薛武军 +4 位作者 尹爱萍 靳引红 梁嫦娜 李昭 杨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448-3453,共6页
目的探讨用低成本方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2例因经济困难行小剂量(<4 000 ml/d)腹膜透析的患者,调查患者透析12个月时每周尿素清除率(Kt/V)... 目的探讨用低成本方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2例因经济困难行小剂量(<4 000 ml/d)腹膜透析的患者,调查患者透析12个月时每周尿素清除率(Kt/V)、每日蛋白摄入量(DPI)、每日热量总摄入量(TDEI)(饮食中每日热量摄入量与每日腹透液吸收葡萄糖产生的热量之和),同时调查患者平均医疗费用情况,用MDRD公式计算患者进入透析时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用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比较透析12个月与透析开始时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康复状况、营养状况,并调查透析12个月时的治疗费用。结果 12例患者进入透析时的GFR为(5.2±1.6)ml/min,12个月后GFR为(1.4±1.1)ml/min(P<0.01),平均DPI由(0.97±0.42)g.kg-1.d-1降至(0.65±0.12)g.kg-1.d-1(P<0.05),总DEI由(21.3±2.0)kcal.kg-1.d-1升高至(25.4±3.7)kcal.kg-1.d-1(P<0.05),平均残肾Kt/V由(0.98±0.45)降至(0.43±0.30)(P<0.01),平均总Kt/V由(1.72±0.84)降至(1.35±0.41)(P<0.05)。透析9个月时血红蛋白由(78.6±19.4)g/d升高至(101.8±27.5)g/L(P<0.01),血清清蛋白由(33.6±7.6)g/L升高至(36.1±10.4)g/L,血尿素氮由(34.0±8.2)mmol/L降至(28.4±9.4)mmol/L(P<0.05),血肌酐由(823.7±146.4)μmol/L降至(762.0±192.6)μmol/L(P<0.05)。但12个月时血红蛋白再次降至(88.6±28.7)g/L,仍高于开始透析时(P<0.05),清蛋白降至(33.6±7.6)g/L,血尿素氮再次升高至(32.6±7.7)mmol/L,与开始透析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至(1 025.5±233.1)μmol/L,高于开始透析时的水平(P<0.01)。治疗12个月时,平均透析液浓度较开始透析时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由(107.2±92.9)mm Hg降至(103.5±17.8)mm Hg(P<0.05)。仅3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水肿,1例患者出现心衰。SGA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8/12降低为4/12(P<0.05)。治疗12个月时,6例患者康复情况良好,每月平均医疗费用为(2 833.3±1 040.8)元。结论在保证能量摄入的基础上,给予低蛋白饮食,同时减少透析剂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费用。透析早期,严格的水盐控制可避免产生容量超负荷,饮食调整及一些非药物治疗都有利于患者节省开支,提高患者的社会回归状况。但随着残肾功能的丧失,如果透析剂量不能逐渐增加,可能会出现毒素蓄积,营养不良,活动能力减退,水负荷增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成本 透析充分性 残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尿毒症 ApoE-/-小鼠调节性和效应T 细胞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申燕 肖嫣 +4 位作者 王丽君 赵艳 田雨灵 梁潇 尹爱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2-807,共6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有或无斑块特异性抗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刺激的尿毒症Apo E-/-小鼠调节性和效应T细胞(Treg/Teff)水平和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两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Apo E-/-小鼠的动物模型...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有或无斑块特异性抗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刺激的尿毒症Apo E-/-小鼠调节性和效应T细胞(Treg/Teff)水平和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两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Apo E-/-小鼠的动物模型,以不同浓度吡格列酮(2μmol/L和20μmol/L)及PPARγ拮抗剂GW9662(5μmol/L)对有或无ox LDL(2 mg/L)刺激的尿毒症模型鼠脾细胞作用1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及IFN-γ+CD4+Teff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及IFNγ的mRNA表达。结果:ox LDL体外诱导尿毒症Apo E-/-小鼠脾细胞Treg/Teff失衡。吡格列酮上调ox LDL抑制下的Treg及Foxp3的表达,此作用不能被GW9662拮抗;下调有或无ox LDL刺激下Teff及IFNγ的表达,此作用可被GW9662拮抗。结论:oxLDL体外诱导尿毒症模型鼠Treg/Teff失衡,吡格列酮通过PPARγ非依赖/依赖机制调整Treg/Teff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尿毒症 调节性T细胞 效应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