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蝙蝠耳蜗Corti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闫利英 李胜利 +4 位作者 李白芽 张少强 刘思伟 朱宏亮 郑庆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蝙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及静纤毛的特化现象。方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三种蝙蝠耳蜗毛细胞及静纤毛的表面亚显微结构形态。结果外毛细胞静纤毛特别的短,外毛细胞体呈瓶状或哑铃状,外毛细胞体被Deiters细胞的杯状膜包裹。结论... 目的研究蝙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及静纤毛的特化现象。方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三种蝙蝠耳蜗毛细胞及静纤毛的表面亚显微结构形态。结果外毛细胞静纤毛特别的短,外毛细胞体呈瓶状或哑铃状,外毛细胞体被Deiters细胞的杯状膜包裹。结论我们观察到三种蝙蝠耳蜗外毛细胞体基本呈烧瓶状和哑铃状,明显有别于其他哺乳类耳蜗外毛细胞呈圆柱型的形态。这种毛细胞体的独特形态,可能是蝙蝠为适应高频回声定位的需要出现的特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细胞 静纤毛 耳蜗 回声定位 蝙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28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邵渊 权芳 赵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888-1888,共1页
既往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操作盲目、易残留并损伤周围组织,随着鼻内镜在腺样体切除术上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对28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70。内镜下经口人路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取得了... 既往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操作盲目、易残留并损伤周围组织,随着鼻内镜在腺样体切除术上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对28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70。内镜下经口人路切除儿童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咽鼓管圆枕 鼻塞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少强 李胜利 +4 位作者 闫利英 李随勤 李白芽 朱宏亮 郑庆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方式,探讨老年性聋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用5~7只28、30和60天龄的NMF308nmf/nmf小鼠,应用ABR和DPOAE检测听功能,用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化学技术TUNEL、Caspase-3和碘化丙啶(PI)染色标记...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小鼠耳蜗毛细胞的死亡方式,探讨老年性聋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用5~7只28、30和60天龄的NMF308nmf/nmf小鼠,应用ABR和DPOAE检测听功能,用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化学技术TUNEL、Caspase-3和碘化丙啶(PI)染色标记并观察耳蜗毛细胞。结果NMF308nmf/nmf小鼠从1月龄开始发生听功能减退和毛细胞改变,到2月龄时出现明显的TUNEL阳性标记,是毛细胞凋亡的最早表现;Caspase-3阳性表达的毛细胞凋亡现象稍晚出现;PI标记可见2~3月龄开始出现毛细胞细胞核固缩和碎片;到3月龄时听功能基本丧失,耳蜗毛细胞严重缺失。结论老年性聋的早期首先出现耳蜗毛细胞出现DNA单链断裂,随后Caspase-3信号途径激活,导致耳蜗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外毛细胞 凋亡 耳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后支持细胞转分化为再生毛细胞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胜利 张正民 +4 位作者 张少强 刘思伟 赵谦 闫利英 朱宏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335-347,共13页
目的为探讨哺乳类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能力的存在和机制,我们选用蝙蝠为动物模型,观察庆大霉素损害耳蜗后毛细胞自发修复再生能力和现象。方法给蹄蝠连续注射庆大霉素10和14天,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在注射停后、恢复20和40天分别测定... 目的为探讨哺乳类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能力的存在和机制,我们选用蝙蝠为动物模型,观察庆大霉素损害耳蜗后毛细胞自发修复再生能力和现象。方法给蹄蝠连续注射庆大霉素10和14天,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在注射停后、恢复20和40天分别测定ABR反应阈值,并对耳蜗标本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庆大霉素造成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ABR反应阈值升高。恢复20和40天后,蝙蝠耳蜗受损的毛细胞部位支持细胞顶表面长出微绒毛,微绒毛发育成纤毛,替补消失的毛细胞,同时伴随有听功能的恢复。结论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后支持细胞直接转化为新生的毛细胞,证明蝙蝠耳蜗毛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本研究为哺乳类耳蜗毛细胞再生提供了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细胞 再生 耳蜗 支持细胞 蝙蝠 听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豚鼠模型鼓室黏膜上皮和血清中TGF-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林古 丁小琼 +2 位作者 崔昕燕 张秀玲 高下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TGF-β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豚鼠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50只,以肺炎链球菌鼓室注射制造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再分为注入后1、3、7、14、30天组,每... 目的探讨TGF-β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100只豚鼠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50只,以肺炎链球菌鼓室注射制造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再分为注入后1、3、7、14、30天组,每组10只。对照A组随同B组各组分别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其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1、TGF-β2的含量。结果 B组豚鼠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1表达在第1、3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7天表达明显,之后逐渐增强,第30天达高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14、30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豚鼠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TGF-β2表达在第1天之后逐渐增强,第14天达高峰后开始降低,各时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TGF-β2在豚鼠分泌性中耳炎模型不同时期鼓室黏膜上皮及血清中有不同表达,说明这两种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转归中有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TGF—β1 TGF—β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蹄蝠ABR听力图特点与耳蜗形态及体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少强 李胜利 +5 位作者 刘思伟 赵谦 王林古 闫利英 李随勤 朱宏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目的研究我国现存蝙蝠的耳蜗形态和客观听力图与体型参数的相关性,为现存蝙蝠的听觉器官形态和功能进化状态提供数据资料,给蝙蝠听觉器官与发声频率的匹配关系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客观评估蝙蝠听力图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研究拟为蝙蝠的... 目的研究我国现存蝙蝠的耳蜗形态和客观听力图与体型参数的相关性,为现存蝙蝠的听觉器官形态和功能进化状态提供数据资料,给蝙蝠听觉器官与发声频率的匹配关系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客观评估蝙蝠听力图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研究拟为蝙蝠的进化理论、生态适应对策和回声定位生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国TDT系统Ⅲ(Tucker-Davis Technologies TDT SystemⅢ)对大蹄蝠、黄大蹄蝠、中蹄蝠和小蹄蝠四种蹄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听力图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测量四种蹄蝠的体型参数和耳蜗形态参数,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体型参数前臂长与耳蜗基底宽、耳蜗高和基部头盖骨宽,以及体型与蹄蝠叫声主频率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证明,蝙蝠体型与其叫声主频率呈负相关关系,体型与蝙蝠的社会交流叫声频率亦呈负相关关系。ABR听力图与行为听力图基本相似,蹄蝠听力图具有两到三个听阈敏感区,与蝙蝠的社会交流叫声频率和回声定位声纳频率相对应,而蝙蝠的社会交流叫声频率的ABR听力图在不同种蝙蝠间具有间断跳跃的趋势。从耳蜗基底宽与基部头盖骨宽的关系看,小翼手亚目较大翼手亚目的耳蜗形态要大得多,基本呈现负相关趋势。发现在同科蝙蝠间耳蜗形态与体型呈正向相关关系,比较四种蝙蝠的听力图形状,大蹄蝠均较体型小的蹄蝠听阈值要低及听觉频率范围要宽广。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目前体型大的蝙蝠拥有较大的耳蜗形态,与其发声器官相匹配的是耳蜗既要接收高频叫声的回声定位声纳信号,又要进行较低频率叫声的社会信息交流,支持蝙蝠叫声频率与听觉器官及听觉功能协同进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蝠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 前臂长 叫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权芳 张少强 张鹏飞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第6期86-87,共2页
鼻内镜外科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鼻科学解剖知识,进行正规的专业培训,把治愈疾病作为医疗目的,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严格遵守相关伦理原则,并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和主动接受随访治疗,以提高鼻内镜的... 鼻内镜外科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鼻科学解剖知识,进行正规的专业培训,把治愈疾病作为医疗目的,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严格遵守相关伦理原则,并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和主动接受随访治疗,以提高鼻内镜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的判定标准研究
8
作者 闫利英 李胜利 +3 位作者 张少强 李白芽 郑庆印 朱宏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建立耳蜗外毛细胞(OHCs)静纤毛束变异的形态学统一判定标准。方法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豚鼠耳蜗OHCs静纤毛束变异形态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ABR)、听神经动作电位(CAPs)和耳声发射畸变产物(DPOAE)参数改变。结果在100只实验豚鼠中,有... 目的建立耳蜗外毛细胞(OHCs)静纤毛束变异的形态学统一判定标准。方法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豚鼠耳蜗OHCs静纤毛束变异形态学特征及听觉诱发电位(ABR)、听神经动作电位(CAPs)和耳声发射畸变产物(DPOAE)参数改变。结果在100只实验豚鼠中,有28%的动物OHCs静纤毛束变异;OHC1变异最多见转位90°,常可见连续数个毛细胞90°转向蜗底,部分毛细胞静纤毛束“W”型转位达180°。结论我们拟定耳蜗外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的标准为:①超过10%的耳蜗第一排外毛细胞静纤毛束的“W”型变形及转向,毛细胞由45°转位至90°改变,多向基底方向,且呈双侧性。②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程度分为Ⅰ型:50%的OHC变异为重度变异;Ⅱ型:30%的OHCs变异为中度变异;Ⅲ型:10%以上的OHCs变异为轻度变异;③耳蜗毛细胞静纤毛束变异动物的双侧耳听功能(ABR、CAP、DPOAE)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外毛细胞 转位 耳声发射畸变产物 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区毛细胞形态研究
9
作者 李胜利 赵谦 +5 位作者 任田英 张少强 闫利英 刘思伟 王婉莹 朱宏亮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43,共9页
目的观察蝙蝠耳蜗听黄斑毛细胞的特化形态结构,以探讨听黄斑区毛细胞对蝙蝠回声定位回声频率的敏锐调谐、放大和频率选择的作用。方法选用听力正常的蹄蝠(22只)、菊头蝠(64只)和犬吻蝠(10只),分别检测其ABR各频率反应阈,对耳蜗基底膜毛... 目的观察蝙蝠耳蜗听黄斑毛细胞的特化形态结构,以探讨听黄斑区毛细胞对蝙蝠回声定位回声频率的敏锐调谐、放大和频率选择的作用。方法选用听力正常的蹄蝠(22只)、菊头蝠(64只)和犬吻蝠(10只),分别检测其ABR各频率反应阈,对耳蜗基底膜毛细胞进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种蝙蝠ABR反应阈值除最佳频率外,均在35 dB SPL以上,菊头蝠、蹄蝠、犬吻蝠反应幅值最大及最敏锐调谐频率分别为83~86、60~62、20~28 kHz。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区外毛细胞胞体(OHC)呈纺锤形或烧瓶形,明显不同于非回声定位哺乳动物的长圆柱形外毛细胞形态。结论回声定位蝙蝠耳蜗听黄斑OHC的形态特化特征支持其OHC作为耳蜗阻尼机制的结论,OHC的这种形态特化与其他耳蜗微机械结构的匹配有利于耳蜗前行波的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听黄斑 毛细胞 行波 回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蹄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谦 李胜利 +2 位作者 闫利英 张少强 刘思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60-73,共14页
目的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 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的认识。方法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 Technol... 目的对野生蹄蝠进行短纯音(Tone Burst)和短声(Click)诱导听性脑干反应(ABR)分析,对其ABR特点与已有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差异,加深我们对回声定位蝙蝠听觉功能的认识。方法捕捉并饲养野生蹄蝠,运用美国TDT公司(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System Ⅲ诱发电位仪对蝙蝠进行短声和短纯音的听阈测定,分析其波形变化规律,确定其短纯音听阈阈值,分析听力图的特点。结果(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各听阈区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为最敏感的第一听敏区,阈值最低可达15dB SPL,平均29.1dB SPL;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阈值最低25dB SPL,平均35.9dB SPL;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5.9dB SPL。(2)短声引出的蹄蝠ABR可见4个相对稳定的波峰:波Ⅰ的潜伏期为1.26ms;波Ⅱ较高且尖,潜伏期为1.94ms;波Ⅲ相对稳定,潜伏期为2.47ms;波Ⅴ潜伏期为3.40ms。随着短声强度的上升,在20~80dB SPL声强范围,各个波振幅逐渐增大、潜伏期缓慢缩短。(3)短纯音引出的蹄蝠ABR各波随刺激频率的提高而潜伏期缓慢地缩短,在64kHz以上潜伏期又逐渐延长;在28kHz、80dB SPL条件下,各波潜伏期分别为Ⅰ波1.74ms,Ⅱ波2.72ms,Ⅲ波3.60ms,Ⅳ波4.58ms,Ⅴ波5.76ms。频率28kHz、声强在45~100dB SPL范围内上升时,主波振幅逐渐增大;但在部分蝙蝠出现主波振幅在达到最大后,随着声强的上升,振幅逐渐减小。(4)在高声强诱发下,短纯音和短声诱发的ABR均可见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a和Ⅰb波。(5)越接近敏感频率,ABR波形就越典型,振幅越大。结论(1)蹄蝠听阈呈"W"形分布,类似我们已知的其他回声定位蝙蝠,存在2个听敏区:28kHz处达到最敏感的第一听敏区,40kHz附近出现第二个听敏区,在12kHz~64kHz听阈不超过55.9dB SPL。(2)从蹄蝠主波与声强、频率的关系可以看出,蝙蝠主波振幅与声强存在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接近其敏感听觉频率,波形逐渐变得更为典型,波幅也愈来愈高,反应阈值愈来愈低。但部分蹄蝠在声强高于80dB SPL时,出现振幅随声强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提示可能与中枢某种调节性抑制有关。(3)在高声强诱发下,蹄蝠ABR可以看到Ⅰ波分化为2个波峰,Ⅰa和Ⅰb波,这可能与蝙蝠耳蜗的某些特化结构的"听黄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回声定位 听性脑干反应(ABR) 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人下咽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权芳 赵谦 +2 位作者 邵渊 李宏慧 赵瑞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放射增敏实验方案:43只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单纯药物(白藜芦醇)治疗组及增敏(放射+白藜芦醇药物治疗)组,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下咽鳞状细胞癌(FADU)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放射增敏实验方案:43只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单纯药物(白藜芦醇)治疗组及增敏(放射+白藜芦醇药物治疗)组,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对瘤体行CD31免疫荧光组化染色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增敏组肿瘤体积最小,瘤质量最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达76.64%。增敏组MVD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和放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FADU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通过抑制放疗后微血管形成实现放射增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肿瘤 白藜芦醇 放射增敏 人下咽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导p73去阻抑肽表达的重组腺伴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艳霞 闫利英 +2 位作者 马清涌 杨广笑 王全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4,189,共6页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p53(N37)-HA2-TAT的重组腺伴病毒表达载体,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互补引物二次PCR法以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37)基因克隆,酶切后将其连同穿膜肽HA2-TAT片段一起连入pUC19/NT4质粒,... 目的构建编码融合基因NT4-p53(N37)-HA2-TAT的重组腺伴病毒表达载体,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互补引物二次PCR法以及T载体克隆法获得p53(N37)基因克隆,酶切后将其连同穿膜肽HA2-TAT片段一起连入pUC19/NT4质粒,再将融合基因NT4-p53(N37)-HA2-TAT亚克隆至腺伴病毒的穿梭质粒pSSHG-CMV中,构建重组质粒pSSHG-CMV/NT4-p53(N37)-HA2-TAT并进行酶切鉴定;应用磷酸钙沉淀法,pSSHG-CMV/NT4-p53(N37)-HA2-TAT、辅助质粒pAAV-Ad,腺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FG140三种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伴病毒rAAV/NT4-p53(N37)-HA2-TAT并用斑点杂交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观察重组腺伴病毒rAAV/NT4-p53(N37)-HA2-TAT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克隆出p53(N37)基因,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结果正确;得到高滴度的(2×1013pfu/L)重组腺伴病毒表达载体并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结论通过分子克隆体外重组技术成功制备了rAAV/NT4-p53(N37)-HA2-TAT复制缺陷型重组腺伴病毒,为下一步开展在p53突变或缺失肿瘤中针对p73的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4-p53(n37)-ha2-tat p53(n37) P73 重组腺伴病毒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琦 白艳霞 +2 位作者 闫利英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 目的 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分析;将一定量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接种于CAM上,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并取移植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20μL含有6×106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且不影响鸡胚的活力,移植瘤形态学特征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未分化癌 鸡胚尿囊膜 移植瘤模型 生物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