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靶点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国刚 雷莉 +2 位作者 吕社民 樊文静 徐仓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颈动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是引发血管性头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方法SD大鼠三叉神经节在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离体培养12、24、48 h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降钙素... 目的颈动脉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升高是引发血管性头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血管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方法SD大鼠三叉神经节在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离体培养12、24、48 h后免疫组化方法比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real time-PCR)确定CGR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24 h后CGRP的免疫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高,CGRP-mRNA表达水平也较新鲜组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能精确模拟体内血管性头痛发作期CGRP的变化,是研究血管性头痛发生机制和开发药物作用靶点的理想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离体培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体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伟 杨丽芳 +2 位作者 张月芳 俱西驰 张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早期干预训练;定期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方案对早产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还根据个体情况加用早期干预训练;定期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婴儿体格、情绪、睡眠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测量值均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纠正3月龄,干预组婴儿睡眠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纠正6月龄体检过程中,干预组哭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纠正6月龄、12月龄,干预组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干预训练有利于早产儿体格发育;有助于减少婴儿发生睡眠问题;可平和婴儿哭闹的不良情绪;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提高其近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干预 发育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党静霞 刘洁 +4 位作者 王谨 秦星 靳娇婷 周文婷 李正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家系的8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疑似HNPP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 目的探讨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个家系的8例有症状和无症状疑似HNPP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并将其结果与同期我院肌电图室30例健康人同年龄组的正常值比较。结果 (1)运动神经传导末端潜伏时延长异常率最高,为92.1%,主要出现在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有症状者和无症状者均延长。(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异常率为63.2%,以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减慢最多见。(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异常率为89.6%,以正中神经感觉减慢最明显。(4)尺神经在肘部出现传导阻滞明显多于腓总神经在腓骨小头处。结论对临床上高度怀疑HNPP的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无创、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并且可对患者家属进行筛查,对预防该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末端潜伏时 神经传导速度 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舒马曲坦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国刚 袁兴运 +4 位作者 袁博博 雷莉 吕社民 曹永孝 徐仓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抗偏头痛药物舒马曲坦(Sumatriptan)对大鼠三叉神经节(TG)离体培养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2和Sumatriptan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中,与SD大鼠TG离体孵育24h;进一步将细胞内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系统ERK1/2、JNK、P38三条信号通路关键激酶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SP600125、SB239063加入DMEM培养液中,30min后分别加入有效浓度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后,与大鼠TG共同孵育24h,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50μg/L的TNF-α、25μg/L的IL-1β可明显上调离体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P<0.05),0.1g/L和0.5g/L Sumatriptan能显著下调TG内CGRP-mRNA表达水平,而20~80μg/L的IL-2对CGRP-mRNA表达无影响。特异性阻滞剂SP600125、SB239063分别与50μg/L TNF-α、25μg/L IL-1β孵育24h后,CGRP-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TG离体培养时,炎性因子TNF-α、IL-1β可显著上调CGRP-mRNA表达水平;一定浓度的舒马曲坦能下调CGRP-mRNA表达;JNK和P38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TNF-α、IL-1β诱导的TG内CGRP-mRNA上调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三叉神经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舒马曲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诊断 被引量:3
5
作者 党静霞 靳娇婷 秦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资料,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18.1岁,均有头、颈反复屈曲史。单侧起病9例,其中3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11例伴有冷麻痹,所有患者均有手指伸展时震颤和前臂斜坡样萎缩。②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均未见运动神经传导阻滞,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主要为尺神经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减低。③交感皮肤反应异常率60%,主要为双上肢波潜伏时延长。④针电极肌电图异常率以下颈髓支配肌肉最高。结论该病有其特定的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除外尺神经及臂丛神经损害,针电极肌电图对确诊本病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混合肌肉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党静霞 Lena H Tay LB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即交感皮肤反应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交感皮肤反应... 目的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即交感皮肤反应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并与30名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交感皮肤反应,瓦氏比值和深呼吸时心率变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0%,46%和50%;以交感皮肤反应的异常率最高,尤其以双下肢明显。立卧位血压差和冰水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分别为12%和16%。结论检测外周器官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中以交感皮肤反应的阳性率最高,可以作为检测早期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规筛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心率变异 皮肤交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神经肘部病变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定位诊断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7-429,44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尺神经肘部损害患者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法:包括尺神经运动传导、尺神经小指-腕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特殊检测法: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共检测了21例经临床诊断并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以确诊尺神经肘部病变的患者,与同期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重点检测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至肘下段,以寻找其具体损害部位。结果①尺神经病变组中有19例出现尺神经在肘上至肘下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②尺神经肘上至肘下段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具体病变部位多数集中在肱骨内上髁上下2-3 cm内;③尺神经在肘部病变者并非均有尺侧腕屈肌肌电图的异常。结论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在确定尺神经在肘部的具体损害部位时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而常规的尺神经感觉传导及肌电图异常能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病变 传导阻滞 短节段性神经传导检测法 肘上至肘下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参数值正常范围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 目的确定正常成人神经传导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末端潜伏时和波幅的正常值范围,为诊断周围神经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4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析其末端潜伏时和波幅,其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体重、左右侧肢体对远端CMAP参数值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年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40岁前后变化最大,主要影响的是各神经远端CMAP的波幅和正中神经末端潜伏时,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波幅逐渐减低,末端潜伏时逐渐延长。结论正常成人远端CMAP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按40岁前后两个年龄段确定比较合理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末端潜伏时 波幅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红妮 颜飞 +2 位作者 李再利 邓美英 屈秋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30-833,共4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西安市雁塔区"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筛查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者1159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689例... 目的调查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西安市雁塔区"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项目"筛查中发现的脑卒中高危者1159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689例,年龄〈60岁445例,≥60岁714例。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浆Hcy〉16μmol/L为HHcy。结果 1159例入选者中,HHcy 624例(53.84%),其中轻度增高494例(79.17%),中度增高121例(19.39%),重度增高9例(1.44%)。男性HHcy 318例,女性306例,男性HHcy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67.66%vs 44.41%,P=0.000)。年龄≥60岁HHcy 418例,〈60岁206例,年龄≥60岁HHcy患病率显著高于〈60岁(58.54%vs 46.29%,P=0.000)。吸烟者HHcy患病率高于无吸烟者(61.26%vs 51.23%,P=0.003),饮酒者高于无饮酒者(63.64%vs 52.34%,P=0.009),高血压者高于血压正常者(58.10%vs 48.55%,P=0.001),高脂血症者高于血脂正常者(55.64%vs 49.23%,P=0.049),颈动脉粥样硬化者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58.08%vs 48.31%,P=0.001)。年龄与HHcy相关(OR=1.44,95%CI:1.25~1.66,P=0.000)。结论西安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53.84%存在HHcy,年龄是HHcy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年龄因素 多相筛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75
10
作者 罗国刚 韩建峰 +6 位作者 王琳 刘娅 陈亚芬 袁博博 霍康 袁兴运 尹益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及功能残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罗国刚 马玉青 +7 位作者 苟静 霍康 杨小波 袁兴运 王琳 袁博博 曾俊昇 李艳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7-481,共5页
目的调查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功能残疾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 目的调查偏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功能残疾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ale,MIDAS)、头痛影响测验(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调查问卷,分别对94例符合ICHD-II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47.9%伴发焦虑;50.0%伴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58.5%。偏头痛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3%,16.7%,30.0%,(掊2分别为28.728,20.755,10.954,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头痛程度重、病程长、头痛家族史、睡眠质量差、生活满意度低是偏头痛并发焦虑/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发焦虑/抑郁是导致功能残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头痛程度、病程、家族史、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睡眠障碍 头痛相关功能残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1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3a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健 庞亚梅 +5 位作者 王黄震 李艳波 孙欣 徐菲 任宏 刘大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 目的研究miR-10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01和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乳腺组织,正常乳腺细胞以及多种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应用慢病毒介导感染的方法分别将miR-101序列及shRNA-DNMT3a转至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DNMT3a以及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分析miR-101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可能机制。通过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iR-101在MCF-7、MDA-MB-231、MDA-MB-361、HCC70乳腺癌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及MCF-10A乳腺细胞系,而DNMT3a表达则升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1的MDA-MB-231细胞中,DNMT3a的表达明显下降,而E-cadherin的表达升高;应用shRNA-DNMT3a抑制DNMT3a表达后,E-cadherin的表达也明显升高,证实miR-101可能通过抑制DNMT3a而发挥作用。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1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miR-10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DNMT3a进而恢复E-cadherin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01 DNMT3a 上皮钙黏素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阿尔茨海默病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华 屈秋民 +1 位作者 韩建峰 武成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9-611,614,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变以及雌激素水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MSE、ADL、POD、FOM、WISE、HMT抑郁量表等测验;调查研... 目的分析女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变以及雌激素水平、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1病例配对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MMSE、ADL、POD、FOM、WISE、HMT抑郁量表等测验;调查研究对象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等;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AD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D组血清E2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和MMSE分值呈正相关(P<0.05);AD组初潮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绝经年龄明显早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怀孕次数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D组仍少于对照组。结论女性AD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缺乏可能是女性AD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性激素 雌激素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骏 肖新莉 +5 位作者 刘哲 秦皓 刘丽华 张敏 张波 刘亚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9-1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性73例,女性51例,年龄41~88(60.8±12.9)岁,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42~79(59.3±12.1)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类型,颅脑CT检查计数颅内分布区的梗死病灶。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26)、稳定型斑块组(n=38)、不稳定型斑块组(n=60)。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膜联蛋白A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膜联蛋白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膜联蛋白A1蛋白质表达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型斑块组的颈内动脉分布区病灶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显著(F=21.36、24.5,P<0.05);②健康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稳定型斑块组和不稳定型斑块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的含量比较差异显著(F=19.8,P<0.05);不稳定型斑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织膜联蛋白A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表达率明显少于稳定型斑块组(t=2.19、2.876,χ2=9.23,P<0.05)。结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膜联蛋白A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4 膜联蛋白A1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俱西驰 屈秋民 +4 位作者 王伟 答嵘 罗国刚 赵婷婷 宋文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临床分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帕金森病组及对照组各55例,测定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Ⅲ,进行Hoehn-Yahr分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定;两组均测...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临床分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帕金森病组及对照组各55例,测定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Ⅲ,进行Hoehn-Yahr分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测定;两组均测定空腹静脉血清尿酸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组Hoehn-Yahr分期各期的血清尿酸水平无等级相关性(rs=0.065,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组中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的MoCA量表分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能用来评定疾病严重程度,MoCA量表可较好地判定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尿酸 认知功能损害 MOCA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过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脑胶质瘤细胞侵袭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丽华 代勤 +1 位作者 闵志刚 张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44-1747,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分别干预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和对比干预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分别干预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EMT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和对比干预前后细胞增殖情况,体外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E-cadherin表达下调,而Vimentin和MMP-2表达上调。在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表达未见变化,但P-ERK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Zeb-1表达增强。体外增殖实验显示干预后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体外侵袭实验显示干预后穿膜细胞明显增多,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通过ERK/MAP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EMT促进脑胶质瘤细胞SF767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质转化 ERK MAPK信号转导通路 脑胶质瘤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患者呼吸肌疲劳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尚东 党晓敏 +5 位作者 杨岚 韩建峰 孙忠民 冯思芳 阳甜 马爱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4-827,847,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 目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于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轻度AECOPD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呼吸肌疲劳指标的改变以及医疗花费情况。结果 NPPV组和对照组的Pa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V组在治疗2h时PaO2[(79.81±50.3)mmHg]明显升高,和对照组[(64.29±33.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膈神经动作电位[(200.67±54.0)μV]较治疗前[(127.03±36.0)μV]以及对照组[(150.53±52.0)μV]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6min步行距离[(400.25±70.5)m]较治疗前增加,和对照组[(338.41±70.9)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PV组的住院天数缩短,但同时治疗花费也增多,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PPV对轻度AECOPD患者早期干预治疗后可以改善PaO2,缓解呼吸肌疲劳,提高活动耐力,但对PaCO2和pH值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肌疲劳 膈肌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MRS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延髓及黑质代谢 被引量:9
18
作者 麻少辉 张明 +3 位作者 Netra RANA 康蓓 刘丽华 屈秋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采用1H-MRS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延髓及患侧黑质中主要代谢物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PD患者17例(PD组),正常对照17名(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单体素1H-MRS技术,选取延髓及患侧黑质作为感兴趣... 目的采用1H-MRS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延髓及患侧黑质中主要代谢物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PD患者17例(PD组),正常对照17名(正常对照组)。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单体素1H-MRS技术,选取延髓及患侧黑质作为感兴趣区进行MRS扫描,获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比值。结果 PD组延髓和患侧黑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A/Cr、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延髓NAA/Cr、Cho/Cr比值与临床指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D患者患侧黑质NAA/Cr比值与UPDRS评分(r=-0.686,P=0.007)及UPDRS运动评分(r=-0.724,P=0.004)显著负相关;Cho/Cr比值与UPDRS评分(r=-0.770,P=0.002)及UPDRS运动评分(r=-0.843,P<0.001)呈显著负相关。患侧黑质处NAA/Cr、Cho/Cr与H&Y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97、-0.715,P=0.012、0.009)。结论 采用1H-MRS检测延髓及患侧黑质NAA、Cho尚不能作为诊断PD的手段。检测患侧黑质代谢物改变能够反映患PD者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波谱 延髓 黑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建峰 袁兴运 +3 位作者 霍康 宋文峰 屈秋民 马爱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 支架成形术 Wimgspan支架 Apollo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郭方圆 李正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且与年龄(r=0.180,P=0.016)、同型半胱氨酸(r=0.257,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219,P=0.003)呈负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P<0.001)、吸烟(OR=8.178,P<0.001)、高血压(OR=7.649,P<0.001)、糖尿病(OR=4.798,P=0.011)及血清Cys-C(OR=1.675,P=0.007)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Cys-C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r=0.215,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