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FR和c-Met基因的相对拷贝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艾婷 王宁 宋丽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Met的DNA相对拷贝数的变化,探讨EGFR和c-Met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测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1例NSCLC病人组织中EGFR和c-Met的DNA... 目的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c-Met的DNA相对拷贝数的变化,探讨EGFR和c-Met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和预测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1例NSCLC病人组织中EGFR和c-Met的DNA相对拷贝数,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行生存分析比较。结果 EGFR和c-Met的DNA相对拷贝数的相关系数r=0.352,P=0.005,呈显著性正相关。EGFR和c-Met DNA在吸烟患者中的相对拷贝数分别为0.15和0.13,均高于不吸烟患者;在腺癌中的相对拷贝数分别为0.16和0.14,均高于鳞癌,上述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患者中,EGFR和c-Met DNA相对拷贝数越高则预后越差,经Log-Rank检验,两组病例生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46)。结论 EGFR和c-Met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或协同作用,能够对鳞癌患者进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传导阻滞SCN5A基因L1001Q突变体构建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熙惠 惠智艳 +4 位作者 史瑞明 高锦伟 梁潇 李溪 肖丹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3-597,616,共6页
目的对作者发现的一个中国3代人心脏传导阻滞家系SCN5A基因新突变L1001Q,构建突变表达载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L1001Q突变的功能。方法一步定点诱变法构建pEGFP-L1001Q-SCN5A突变体;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tin... 目的对作者发现的一个中国3代人心脏传导阻滞家系SCN5A基因新突变L1001Q,构建突变表达载体,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L1001Q突变的功能。方法一步定点诱变法构建pEGFP-L1001Q-SCN5A突变体;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突变蛋白定位和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突变体钠电流。结果野生型和L1001Q突变均表达在细胞膜上,且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二者最大激活电流分别为(148.34±0.77)pA/pF和(132.59±0.96)pA/pF(P>0.05),L1001Q突变半失活电压V1/2为(-73.25±0.87)mV,较野生型正向转移约3.5mV[V1/2为(-76.71±0.73)mV,P<0.05],L1001Q突变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较野生型稍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 tau=16.8ms,L1001Qtau=14.1ms,P>0.05)。结论 L1001Q突变未影响钠通道蛋白的表达和转运,主要通过改变钠通道门控特性引起钠通道功能减弱进而导致心脏传导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通道 SCN5A 心脏传导阻滞 膜片钳 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权 毛羽 +4 位作者 郑铁龙 成军 张树林 王琦 李兴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构建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VP3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目的构建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VP3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扩增获得VP3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JC病毒VP3载体。经IPTG诱导,得到了分子质量为59 ku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VP3蛋白,对于研究VP3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病毒 VP3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贝齐对人巨噬细胞Kv1.3和Kir2.1表达的差别调节作用及其对膜电位的影响
4
作者 雷新军 张葳 +2 位作者 林显丰 王东琦 袁祖贻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噬细胞发育过程中Kv1.3、Kir2.1通道的表达和吉非贝齐的调节作用,观察其对膜电位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性疾病治疗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5d组(C 5d)、对照7.5d组(C... 目的:探讨人巨噬细胞发育过程中Kv1.3、Kir2.1通道的表达和吉非贝齐的调节作用,观察其对膜电位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性疾病治疗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5d组(C 5d)、对照7.5d组(C 7.5d)和吉非贝齐组(G),吉非贝齐的终浓度为400μmol.L-1;采用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Kv1.3和Kir2.1通道的表达,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标测技术分析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C 5d组比较,C 7.5d组Kv1.3mRNA/蛋白水平从(1.064±0.275)/(0.227±0.018)升高至(3.067±0.824)/(0.409±0.022)(P<0.05),但Kir2.1mRNA/蛋白水平却从(1.024±0.166)/(0.204±0.018)降低至(0.399±0.133)/(0.042±0.008)(P<0.05);与C 7.5d组比较,吉非贝齐组Kv1.3mRNA/蛋白水平下降至(1.137±0.067)/(0.143±0.023)(P<0.01),而Kir2.1 mRNA/蛋白水平却升高至(1.35±0.087)/(0.202±0.033)(P<0.01);吉非贝齐显著消弱C 5d和C 7.5d组巨噬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使其膜电位从(1.000±0.026)分别下降至(0.833±0.046)和(0.481±0.053)(P<0.05)。结论:吉非贝齐差别调节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Kv1.3和Kir2.1通道的表达,并降低巨噬细胞膜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膜电位 巨噬细胞 吉非贝齐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