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100β及NSE含量与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关正 张永健 +2 位作者 景桂霞 袁伟 刘璟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8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进行神经功能测试,以术后评分下降大...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8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进行神经功能测试,以术后评分下降大于或等于术前评分的一个标准差评定为POCD,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POCD组(P组)及非POCD组(NP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抽取动脉血检测S100β和NSE的含量。结果术后1dPOCD的发生率为45例(45.9%)。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S100β蛋白明显升高(P<0.05);T1、T2时两组NSE含量明显升高,T3时NP组仍明显升高(P<0.0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清醒时间延长(OR=1.222,P=0.004)及术后即刻S100β含量升高(OR=1.85,P=0.009)为术后1d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术后存在较高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清醒时间延长及术后即刻S100β含量的升高是术后1d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鑫 耿希刚 +4 位作者 谭云鹤 潘龙毅 徐涛 钟守平 李广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动员干细胞系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①假手术组;②对照组;③动员组。动员组造模前注射G-CSF 1周后行血清学检测;3组造模后24h分别检测心肌酶谱指标(CK、CKMB、CTnI),同时应用ELISA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术后24h的表达;采集各组组织标本分别行组织学检测并运用RT-PCR法检测各组CD34、Sca-1、Bcl-2及CTnI的表达。最后针对动员组选取G-CSF注射前、造模前及造模后24h三个时间点检测CD34与Sca-1的表达。结果经G-CSF动员后动员组白细胞较其他两组升高[(14.80±1.21)×109/L、(7.45±0.80)×109/L、(6.96±0.89)×109/L,P<0.05);造模后24h,动员组心肌酶谱指标较对照组下降(P<0.05);动员组VEGF表达较其他两组升高[(66.95±8.28)pg/mL、(39.45±9.68)pg/mL、(47.86±5.45)pg/mL,P<0.05]。RT-PCR检测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员组CD34、Bcl-2较其他两组表达增加(P<0.05);动员组Sca-1较假手术组表达增高(P<0.05);动员组与假手术组CTnI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0.37),但两者较对照组CTnI表达降低(P<0.05)。动员组在3个时间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前及造模后24h的CD34及Sca-1表达较注射前高(P<0.05)。结论 G-CSF预处理可以动员干细胞系,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刺激因子 心肌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建杰 耿希刚 +4 位作者 许锁春 王海晨 李明 任沪平 李兆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0-520,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和ET-1在无肝素化体外循环转流早期的表达
4
作者 闫炀 耿希刚 +1 位作者 许锁春 张永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无肝素化体外循环期间AngⅡ、ET-1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备鱼精蛋白-琼脂糖凝胶柱并建立动物模型,对肝素化及无肝素化体外循环期间AngⅡ、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浆AngⅡ及ET-1水平在组内相比,以转流开始时... 目的观察无肝素化体外循环期间AngⅡ、ET-1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备鱼精蛋白-琼脂糖凝胶柱并建立动物模型,对肝素化及无肝素化体外循环期间AngⅡ、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血浆AngⅡ及ET-1水平在组内相比,以转流开始时为对照,1、2、3h时AngⅡ及ET-1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转流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靠鱼精蛋白-琼脂糖凝胶对凝血因子进行吸附以进行无肝素化体外循环效果明确,但通过对AngⅡ及ET-1在血浆中表达水平的评估,提示其现阶段距临床应用仍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肝素化 体外循环 鱼精蛋白-琼脂糖凝胶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冻方法对兔颈总动脉形态结构及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师桃 吕毅 +1 位作者 闫炀 耿希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比较两种保存方法对血管活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兔颈总动脉,采用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在-196℃液氮中深低温保存2周,37℃水浴复温。新鲜血管作为对照,分别观察血管的... 目的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比较两种保存方法对血管活性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兔颈总动脉,采用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在-196℃液氮中深低温保存2周,37℃水浴复温。新鲜血管作为对照,分别观察血管的大体、组织学、超微结构;同时对冷冻复温的血管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并鉴定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描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培养后血管的活性、细胞的再生及增殖能力。结果玻璃化组和慢速冷冻组动脉出现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轻度肿胀、变性,前者损伤程度轻于后者。体外培养两组动脉的细胞分别于第6、7天自组织块内长出,细胞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与新鲜组相似。生长曲线显示玻璃化组细胞的生长增殖状态优于慢速冷冻组,两组均差于新鲜动脉。将培养后的细胞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鉴定为平滑肌细胞。结论玻璃化法能较好地保持血管的形态结构和组织活性,保存效果优于慢速冷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玻璃化法 慢速冷冻 深低温保存 细胞活力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FS40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结构和舒缩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师桃 吕毅 +1 位作者 阎炀 耿希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化溶液EDFS40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颈总动脉,分别以EDFS40和1.5 mol/L二甲亚砜为低温保护剂,经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深低温保存14 d。复温后和新鲜动脉进行大体和显微形态... 目的评价玻璃化溶液EDFS40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颈总动脉,分别以EDFS40和1.5 mol/L二甲亚砜为低温保护剂,经玻璃化法和慢速冷冻法深低温保存14 d。复温后和新鲜动脉进行大体和显微形态的观察,器官浴槽内进行非内皮依赖性舒缩功能的测定。结果EDFS40组动脉的大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与新鲜动脉相似,对氯化钾的收缩力和慢速冷冻组动脉无明显差别(P>0.05),对去甲肾上腺素和硝普钠的收缩或舒张张力优于后者(P<0.05),但均低于新鲜动脉(P<0.05)。结论EDFS40能较好保持兔颈总动脉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可用于血管的玻璃化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保存 颈总动脉 EDFS40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与TGF-β联合处理小鼠供体骨髓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
7
作者 王海晨 周晓勃 薛武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观察用GM-CSF和TGF-β在体外处理供体骨髓细胞(BM)后,输给受体鼠,观察能否诱导受体鼠对供体鼠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耐受。方法:体外用GM-CSF与TGF-β联合处理供体BM细胞诱导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并检测其成熟度。将BALB/c受体鼠随机... 目的:观察用GM-CSF和TGF-β在体外处理供体骨髓细胞(BM)后,输给受体鼠,观察能否诱导受体鼠对供体鼠淋巴细胞的特异性耐受。方法:体外用GM-CSF与TGF-β联合处理供体BM细胞诱导非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并检测其成熟度。将BALB/c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不同的预处理:(1)BM预免疫组:经尾静脉输入体外诱导的iDC,1×105细胞/只;(2)脾细胞预免疫组:经尾静脉输入C57BL/6供体鼠脾细胞,1×105/只;(3)阴性对照组:经尾静脉输入同体积的PBS。每组小鼠均需经过2次预免疫,每次间隔1周。第2次处理后1周,所有组的小鼠均接受相同剂量的C57BL/6来源的脾细胞腹腔注射,1×105/只。脾细胞攻击后3d,检测各组小鼠对C57BL/6小鼠脾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水平,检测指标包括: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受体鼠淋巴细胞对供体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受体鼠血清中IFN-γ和IL-10水平、FCM检测脾脏CD4+CD25highTreg细胞含量、及NK细胞抑制性受体KLRG1的表达、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功能。结果:经GM-CSF和TGF-β体外处理的供体BM细胞能够抵抗脂多糖(LPS)促成熟的作用;与脾细胞预免疫组相比,经此BM细胞预处理的小鼠,再次遭遇供体小鼠淋巴细胞时,血清IL-10的含量降低(P<0.05)、脾脏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P<0.01);NK细胞杀伤率降低。结论:用GM-CSF与TGF-β联合处理供体小鼠BM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导小鼠对供体小鼠脾细胞的免疫耐受,除Treg外,NK细胞可能也参与了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TGF-Β 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