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张照亮 李严峰 +1 位作者 姚晚侠 姚聪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779-782,共4页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学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3月开始在榆林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及交通大学某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能力设置不同层级,再根据层次的不同对每位...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学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3月开始在榆林市某三级乙等医院及交通大学某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开展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士的能力设置不同层级,再根据层次的不同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后在病房实施层次管理,用Epidate3.0和SPSS18.0软件比较在层次管理模式下及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综合能力、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及差错事故发生率的异同。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均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改善,各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骨科病房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加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升骨科病房的伦理护理服务质量,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广泛应用在骨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 骨科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崔文娟 朱凤群 +4 位作者 马列婷 赵英仁 蔺淑梅 樊万虎 叶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测定99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及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与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HBV-DNA水平小于103IU/mL的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组比较,HBV-DNA水平在103~106IU/mL及HBV-DNA水平大于106IU/mL的血小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区别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是多因素影响的,血清TPO水平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中增高,其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不大,而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参数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致大鼠急性肝衰竭的胃肠功能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巧玲 刘小静 +1 位作者 叶峰 牛迎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了解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肝脏与胃肠组织学变化及全胃肠道钡剂通过时间。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及肝性... 目的了解大鼠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以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SD大鼠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肝脏生化指标、肝脏与胃肠组织学变化及全胃肠道钡剂通过时间。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消化道症状及肝性脑病,肝脏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坏死、肠壁损伤。肠蠕动功能减低,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确实存在着胃肠功能的障碍,且胃肠功能障碍与肝衰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乙酰胺 急性肝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邵飞 朱凤群 李春姬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预防性实验的量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昳 邱根全 +2 位作者 何锦妮 叶峰 杨雪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4-67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四氯化碳联合胆固醇、乙醇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鼠模型分为黄芩煎剂大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6g/kg)、小剂量组(3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诺氟沙... 目的研究黄芩煎剂对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形成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四氯化碳联合胆固醇、乙醇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鼠模型分为黄芩煎剂大剂量组(12g/kg)、中剂量组(6g/kg)、小剂量组(3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诺氟沙星组。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肝功能变化以及肝脏的纤维化程度。结果治疗结束时,黄芩煎剂大、中、小剂量组及诺氟沙星组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内毒素血症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ALT水平上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白蛋白(AL)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大剂量组的预防效果最好,中、小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别,诺氟沙星组疗效最差。结论黄芩煎剂能够预防大鼠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预防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TGF-β_1、TIMP-1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凤群 霍康 +3 位作者 陈天艳 李春姬 王亚文 赵英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2、IL-18水平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L-18、TGF-β1、TIMP-1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12、IL-18、TGF-β1及TIMP-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 目的探讨血清IL-12、IL-18水平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L-18、TGF-β1、TIMP-1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12、IL-18、TGF-β1及TIMP-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临床类型的逐渐加重,血清IL-18、TGF-β1、TIMP-1水平呈增高趋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TIMP-1与PCⅢ、LN、IVC相比,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98、0.925和0.921、0.987、0.814。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IL-18、TGT-B1及TIMP-1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变化,且与病情变化有关。TGF-β1、TIMP-1与PCⅢ、LN、IVC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core与其结合蛋白HCBP6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小权 成军 +3 位作者 张树林 王琦 李国力 洪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与其结合蛋白HCBP6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扩增HCV核心蛋白core及其结合蛋白HCBP6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应用双杂交技术把目的片段分别插入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与其结合蛋白HCBP6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扩增HCV核心蛋白core及其结合蛋白HCBP6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应用双杂交技术把目的片段分别插入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的表达质粒pBIND和pACT中构建重组载体。将构建的pBIND-core和pACT-HCBP6重组载体和报告质粒pG5luc共转染HepG2细胞,并设背景对照组(pBIND+pACT)、阳性对照组(pBIND-Myod+pACT-Id)、2个阴性对照组(pBIND-core+pACT、pBIND+pACT-HCBP6)和空白对照组。采用Dual-荧光检测系统和TurnerBiosystemsVeritas微孔板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荧虫素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BIND-core和pACT-HCBP6,共转染HepG2细胞之后,其荧虫素酶活性与海肾素酶活性的比值与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CV核心蛋白core与其结合蛋白HCBP6在肝癌细胞系中确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阐明HCV核心蛋白在细胞凋亡及细胞恶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病毒核心蛋白质类 双杂交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与肝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春姬 朱凤群 狄鹏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患者的基因型。结果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患者中,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乙肝病毒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阳性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患者的基因型。结果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患者中,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无A、E、F型。按照亚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顺序,C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增高,B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降低。肝癌患者C基因型的检出率没有依次增高。C基因型HBVDNA(log值4.69±0.66)水平低于B型(log值5.33±0.66),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Ag阳性率C型(69.7%)大于B型(42%),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部分以B、D及混合型存在,未发现A、E、F型。除肝癌外,C型的检出率随临床类型的加重而增高,C型的HBVDNA水平低于B型,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基因型 微板核酸分子杂交 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凤群 霍康 +1 位作者 李春姬 狄鹏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并同时测定肝功能。结果93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B型24例(25.81%),C型59例(63.44%),D型5例(5.3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并同时测定肝功能。结果93例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B型24例(25.81%),C型59例(63.44%),D型5例(5.38%),混合型5例(B/D 3例,C/D 2例,占5.38%)。93例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中,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无A、E、F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的顺序,C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增多,B基因型的检出率逐渐减少。肝癌患者C基因型的检出率没有依次增高。C基因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AST、TBIL均高于B型,ALB低于B型,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地区病毒性肝炎以C基因型为主,部分以B、D及混合型存在,未发现A、E、F型。除肝癌外,C型的检出率随临床类型的加重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微板核酸分子杂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组织中Human Annexin V的表达及与HB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润驹 岳亚飞 +4 位作者 李淑红 石紫云 叶峰 归巧娣 石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Human AnnexinV(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 目的观察Human AnnexinV(HAV)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胎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早孕绒毛,中孕和足月胎盘绒毛中HAV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HBV感染的胎盘组织HBsAg和HAV的分布及相互关系。结果①所有的标本绒毛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都有HAV的存在。②HBV感染的胎盘绒毛中只要是HBsAg阳性的部位同时一定有HAV的表达,阳性信号存在于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结论HAV可能作为HBsAg的特异性受体介导了HBV与胎盘组织各层细胞的粘附、内化等过程并最终导致了HBV对胎盘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病毒受体 人膜联蛋白(HAV) 乙型肝炎病毒(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BP1的细胞定位及与HCV核心蛋白在体内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天艳 刘敏 +6 位作者 陈云茹 蔺淑梅 叶峰 张曦 刘锦锋 赵英仁 张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探讨HCV核心蛋白与(HCBP1)HCV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HCBP1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PCR分别扩增含HCV核心及HCBP1的cDNA片段,克... 目的探讨HCV核心蛋白与(HCBP1)HCV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在真核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HCBP1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方法PCR分别扩增含HCV核心及HCBP1的cDNA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经测序正确后,分别克隆入哺乳双杂交的表达质粒pM和pVP16中,并转染入COS-7细胞,48h后检测细胞中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水平。将HCBP1的cDNA片段克隆入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EGFP-C1中,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以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定位。结果CAT-ELISA检测显示pM-核心蛋白与pVP16-HCBP1实验孔吸光度值高于其他阴性对照,但低于阳性对照组。成功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Western blot证实融合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荧光显微镜示HCBP1-EGFP融合蛋白分布于细胞浆,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内EGFP的分布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构建HCBP1-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得到表达。哺乳双杂交系统证实HCV核心蛋白与新基因HCBP1确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心蛋白 哺乳动物双杂交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BV DNA与HBVcccDNA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瑞琳 蔺淑梅 +3 位作者 张树林 叶峰 张曦 赵英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改良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45.83%,HB...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改良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结果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45.83%,HBV DNA阳性检出率高于cccDNA(P<0.01);其中HBeAg阳性组PBMCs中HBV DNA(80.00%)和cccDNA阳性检出率(45.00%)分别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61.67%)(30.00%)(P均<0.01);PBMCs中HBVDNA检测阳性者血清HBVDNA水平明显高于HBVDNA检测阴性者(P<0.01)。结论改良PCR法检测表明HBV DNA不仅可感染PBMCs,且部分参与复制;PBMCs中HBVDNA存在和复制能力与HBeAg阳性相关;PBMCs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共价闭合环状DNA 绿豆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鸭乙肝病毒cor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亚文 刘正稳 +5 位作者 张琳 冯艾 王威 王全颖 杨广笑 惠凌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制备抗鸭乙肝病毒cor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扩增鸭乙肝病毒(DHBV)core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BV core。转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Ni 2+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 目的制备抗鸭乙肝病毒cor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扩增鸭乙肝病毒(DHBV)core基因片段,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BV core。转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Ni 2+亲和柱纯化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ELISA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进行细胞克隆。体内诱生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的特异性、效价和亚型的鉴定。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ET28a(+)/DHBV core,并表达DHBV core蛋白。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DHBV core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2D7和5G10,细胞培养液抗体效价为1∶400和1∶800。选择5G10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可达1∶320 000。鸭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HBV病毒载量>1010copies/mg的肝组织中DHBV core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病毒载量<105copies/mg的肝组织,而未感染DHBV的鸭肝细胞内不表达DHBV core蛋白。亚型鉴定结果为IgG2aκ链。结论制备并获得了抗DHBV cor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DHBV core蛋白的功能研究、诊断试剂的研制与抗病毒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乙肝病毒 核心蛋白 单克隆抗体 细胞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reS1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曦 蔺淑梅 +4 位作者 吴列秀 陈天艳 叶峰 赵英仁 张树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构建HBV preS1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探讨HBV preS1蛋白的功能。方法以HBV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BV preS1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命名为T-preS1,以NcoⅠ和MluⅠ双酶切T-preS... 目的构建HBV preS1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探讨HBV preS1蛋白的功能。方法以HBVayw亚型全长质粒PCP10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BV preS1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命名为T-preS1,以NcoⅠ和MluⅠ双酶切T-preS1后回收与酵母表达载体pSos连接,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后命名为pSos-preS1,经醋酸锂法将其转化酵母菌cdc25(a),提取酵母蛋白质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HBV preS1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显示HBV preS1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正确表达。结论pSos-preS1的构建为通过SOS招募系统(sos-recruit ment system,SRS)筛选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和进一步探讨HBV preS1蛋白在HBV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PRES1蛋白 酵母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人胎肝cDNA文库的扩增、纯化和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敏 张伟 +5 位作者 陈天艳 蔺淑梅 赵良 刘锦锋 赵英仁 张树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45,共4页
目的用含丙型肝炎病毒核心(HCV core)蛋白的cDNA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进行人胎肝cDNA文库的扩增、纯化和鉴定。方法PCR扩增含HCV core蛋白不同大小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 目的用含丙型肝炎病毒核心(HCV core)蛋白的cDNA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进行人胎肝cDNA文库的扩增、纯化和鉴定。方法PCR扩增含HCV core蛋白不同大小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UC19质粒,经测序正确后,再亚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扩增人胎肝cDNA文库并纯化、鉴定。结果获得含HCVcore蛋白的cDNA片段,并成功克隆入pGBKT7中。待转化的人肝cDNA文库滴度在5×108左右,纯化后的质粒DNA质量浓度约1 g/L。用EcoRⅠ、XhoⅠ双酶切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不一。结论成功构建了核心蛋白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扩增、纯化的人胎肝cDNA文库的多样性很好,适合于筛选。为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HCV core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权 毛羽 +4 位作者 郑铁龙 成军 张树林 王琦 李兴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构建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VP3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目的构建JC病毒蛋白VP3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VP3基因,将其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大肠杆菌,IPTG诱导,并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扩增获得VP3基因片段,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原核表达JC病毒VP3载体。经IPTG诱导,得到了分子质量为59 ku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VP3蛋白,对于研究VP3蛋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病毒 VP3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巧玲 刘小静 牛迎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出ALF大鼠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及肝脏生化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及胃肠黏...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血液及胃肠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复制出ALF大鼠模型,观察其一般情况及肝脏生化指标,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液及胃肠黏膜组织中MTL和GAS的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液及胃黏膜组织中MTL、GAS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TL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黏膜组织中GAS含量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血浆MTL、GAS含量与肝功能指标(ALT、AST)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③模型组大鼠造模后(24、36、48h),随ALF病情及肝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进展,MTL、GAS含量呈进行性升高。结论血中MTL、GAS含量测定既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伤的指标,亦可作为判断ALF时胃肠功能障碍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胃动素 胃泌素 胃肠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路德艳 许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住院的18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中文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法予以分析。结果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 目的调查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住院的18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中文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法予以分析。结果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B级和C级的患者(P<0.05),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略低于B级,但高于C级患者。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都明显低于A级和B级的患者(P<0.05)。结论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亦有所不同,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心理、社会领域生存质量的下降,而肝功能B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质量的下降。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普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生存质量 护理伦理 肝硬化患者 肝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德艳 许娟 杨鑫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7期27-28,共2页
对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做好消毒隔离,使用输液泵、液体平衡管理表及电子秤进行严格的液体管理,分别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未使用呼吸机患儿的气道管理,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患儿康复出院,未发生... 对4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儿,做好消毒隔离,使用输液泵、液体平衡管理表及电子秤进行严格的液体管理,分别做好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未使用呼吸机患儿的气道管理,准确计算药物剂量,给予合理的饮食护理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患儿康复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及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 患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reS1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毒性和自激活效应检测
20
作者 张曦 蔺淑梅 +4 位作者 吴列秀 陈天艳 叶峰 赵英仁 张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55-1959,共5页
目的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PreS1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 目的利用Sos招募系统(SRS),构建含HBV PreS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PreS1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PreS1,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化酵母菌cdc25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PreS1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结论可以利用SRS来研究与HBV PreS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l蛋白 Sos招募系统 诱饵质粒 自激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