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和阴性肾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淑婷 徐长福 +1 位作者 李恒力 于琳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7,43,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对肾小球肾炎 (GN)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8例血清HBV阳性和 1 2例HBV阴性组患者肾组织内HBV抗原(HBAg)存在的状况 ,并着重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组织病变特征。结果 HBV标志物阳性组HBAg检出率较高 (71 .43 % ) ,肾小球内增生病变较重 ,但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临床表现和病变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BV可能直接感染肾组织细胞导致肾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性肾炎 临床表现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S_(180)肉瘤及K_(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徐长福 王冰 +4 位作者 任淑婷 张健 孙颖 莫立平 韩水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绞股蓝总皂甙 (GP)对小鼠S180 肉瘤及K562 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S180 肉瘤生长状况、肿瘤坏死面积 (TNA)与肿瘤总面积 (TTA)的比率、瘤周瘤内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状况及荷瘤小鼠脾脏的影响 ;通... 目的 绞股蓝总皂甙 (GP)对小鼠S180 肉瘤及K562 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S180 肉瘤生长状况、肿瘤坏死面积 (TNA)与肿瘤总面积 (TTA)的比率、瘤周瘤内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状况及荷瘤小鼠脾脏的影响 ;通过细胞培养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K562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重复实验证实 ,GP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 肉瘤的生长 ,TNA与TTA的比率显著增加 ,瘤周尤其是瘤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加 ,荷瘤小鼠脾重增加、脾白髓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同时证实 ,GP对K562 细胞株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 GP的抑瘤作用主要是直接杀伤瘤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GP S180肉瘤 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 抑瘤作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组织中PCNA与Bcl-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国荣 于琳华 +2 位作者 徐长福 李恒力 赵文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159,共4页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 ,LN)肾组织内凋亡调控基因Bcl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探讨凋亡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PS(enhancedlabelled polymersystem)检测 2 9例LN肾穿刺活检组织PCNA和Bcl 2的表达 ,并... 目的 观察狼疮性肾炎 (lupusnephritis ,LN)肾组织内凋亡调控基因Bcl 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探讨凋亡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PS(enhancedlabelled polymersystem)检测 2 9例LN肾穿刺活检组织PCNA和Bcl 2的表达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N组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肾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LN组肾小球内Bcl 2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阳性表达细胞见于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性新月体内。LN组肾小球Bcl 2阳性细胞数与PCNA阳性细胞数、肾小球细胞总数有显著正性线性相关 (r =0 .70 1.P <0 .0 1;r =0 .5 5 0 ,P <0 .0 1)。结论 LN肾组织肾小球内细胞高增殖和Bcl 2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肾活检组织 PCNA Bcl—2 凋亡调控基因 肾组织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明 薛翔 +2 位作者 孙颖 段钊 郑彩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血流的变化,揭示该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黏膜下息肉的住院患者分为宫腔镜组(79例)及子宫切除组(63例)。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 目的观察宫腔镜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血流的变化,揭示该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黏膜下息肉的住院患者分为宫腔镜组(79例)及子宫切除组(63例)。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性激素水平(FSH、E2、PRO)和卵巢动脉血流值。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差异。术后子宫切除组两个观察时点FSH值均高于宫腔镜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E2及PRO值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手术前后卵巢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值,子宫切除组有显著性差异,宫腔镜组无差异。结论宫腔镜手术对卵巢功能短期可能没有明显影响,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性激素 子宫切除 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超声显像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子明 佘军军 +5 位作者 程伟 李小鹏 李谦 车向明 韩水平 白卓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测肾脏肿瘤的大小及其回声、瘤内血管生成以及血流阻抗等指标。结果瘤块包埋法可建立稳定的兔肾VX2移植瘤模型。B超可以实时、准确、方便的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兔肾VX2移植瘤是一种造模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的肾癌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技术能精确、无创的动态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及血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肾癌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Bax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云锋 王作仁 +1 位作者 韩水平 郑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Bcl-2、Bax蛋白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梗阻性黄疸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对照组仅剖腹游离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 目的探讨Bcl-2、Bax蛋白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梗阻性黄疸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对照组仅剖腹游离胆总管。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处死,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变化;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观察肾小管细胞凋亡;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肾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性黄疸时间的延长,血清BUN和Cr逐渐升高;肾小管凋亡细胞增多。梗阻性黄疸组与对照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经Spearman s相关性分析,肾小管细胞Bax蛋白表达与肾小管细胞凋亡呈正相关,而Bcl-2蛋白表达则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梗阻性黄疸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损害,肾小管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功能损害中发挥作用;Bcl-2、Bax蛋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A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肾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淑婷 于琳华 +2 位作者 徐长福 李恒力 冯学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IgA肾病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 4 8例IgA肾病肾穿刺组织 ,参照Meadow病变分级标准分为Ⅰ -Ⅴ级 5个实验组 ,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级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 ;同时用直接IS -PCR技...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IgA肾病肾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 4 8例IgA肾病肾穿刺组织 ,参照Meadow病变分级标准分为Ⅰ -Ⅴ级 5个实验组 ,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级肾组织内HBsAg和HBcAg ;同时用直接IS -PCR技术检测其中 18例IgA肾病肾组织内HBVDNA。结果 :4 8例IgA肾病肾组织内HBcAg和HBsAg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5 0 0 % (36 / 4 8)和 4 3 75 % (2 1/ 4 8) ;18例IgA肾病肾组织内HBVDNA阳性检出率为 6 1 .11% (11/ 18) ;3者均表现为肾小管阳性检出率高于肾小球 (P <0 .0 5 ) ,但各级之间 ,HBcAg、HBsAg和HBVDNA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 0 5 )。结论 :HBV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生 ,其导致肾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主要是由细胞免疫或一系列细胞因子介导 ,并非病毒直接所致 ;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是HBV感染的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肾小球肾炎 IGA 肝炎抗原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雷霆 张冠军 +1 位作者 张学斌 李宏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3,39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 (P <0 .0 1)、分级 (P <0 .0 1)、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及临床分期 (P <0 .0 1)密切相关 ,而VEGF与VEGFR 1、VEGF与MVD及VEGFR 1与M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肿瘤转移 微血管密度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云锋 王作仁 +2 位作者 于琳华 韩水平 郑黎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丹参治疗组每...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细胞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各40只;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丹参治疗组每日每只腹腔内注射1.7 g丹参注射液,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剖杀,检测血清BUN和Cr的变化,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结果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BUN和Cr逐渐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增加。应用丹参治疗后,肾功能和肾脏损害程度较轻,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减少。结论梗阻性黄疸可以引起大鼠肾脏损害,凋亡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功能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丹参可降低梗阻性黄疸肾脏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细胞凋亡 肾损害 病理学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中存在CD1a^+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长福 任淑婷 +4 位作者 于琳华 李恒力 莫立平 成少利 王晓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研究骨骼肌中CD1a+ 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功能。方法  4例人骨骼肌样本采用CD1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骨骼肌纤维之间、肌束膜和肌外膜的血管壁、神经纤维、脂肪组织中的CD1a+ 细胞呈带状、灶状或散在分布。C... 目的 研究骨骼肌中CD1a+ 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功能。方法  4例人骨骼肌样本采用CD1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骨骼肌纤维之间、肌束膜和肌外膜的血管壁、神经纤维、脂肪组织中的CD1a+ 细胞呈带状、灶状或散在分布。CD1a+ 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常有突起。突起粗细、长短、多少不等 ,其突起可与周围或远处的CD1a+ 细胞或突起相连 ;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1a+ 细胞也可与肌膜紧密相连。结论 骨骼肌纤维之间的CD1a+ 细胞可能是肌卫星细胞的某一分化阶段 ;骨骼肌中各种组织内的CD1a+ 细胞也可能是相应组织成熟细胞的前体状态 ,并参与相应组织结构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CDla^+细胞 肌卫星细胞 树突状细胞 细胞形态 细胞分布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对神经细胞生长分化蛋白NSE、NGF和IG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冰 梁秦龙 +3 位作者 阴小龙 莫立平 韩水平 张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碘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碘对神经细胞表达NSE、NGF和IGFR蛋白的影响。结果 ①高浓度碘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 ;②碘在... 目的 研究碘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碘对神经细胞表达NSE、NGF和IGFR蛋白的影响。结果 ①高浓度碘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 ;②碘在培养的 5、6、7d时NGF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③中、高浓度的碘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IGFR蛋白的表达。结论 碘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NGF和IGFR蛋白的表达 ,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生长 分化蛋白 NSE NGF IGFR 免疫组织化学 碘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镓对Walker256癌骨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恒 崔刚 +4 位作者 张增铁 张富军 耿冬 翟连榜 刘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观察氯化镓 (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抽取SD大鼠的Walker 2 5 6癌腹水瘤 ,在大鼠右后肢胫骨内侧上 1/ 3处旁肌肉内接种 ,造成癌骨侵袭大鼠模型 ,从X线、生化、病理等方面 ,观察GaCl3 对Walker2 5 6... 目的 观察氯化镓 (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抽取SD大鼠的Walker 2 5 6癌腹水瘤 ,在大鼠右后肢胫骨内侧上 1/ 3处旁肌肉内接种 ,造成癌骨侵袭大鼠模型 ,从X线、生化、病理等方面 ,观察GaCl3 对Walker2 5 6癌骨侵袭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X线上显示GaCl3 对大鼠骨溶解有抑制作用 ;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的活性 ;镜下观察能减轻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GaCl3 对Walker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骨侵袭 氯化镓 WALKER 256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nm23-H1蛋白及PCNA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仲林 刘楚伟 +2 位作者 张晓东 鲍刚 韩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nm2 3 H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对 5 3例人脑胶质瘤石蜡切片中nm2 3 H1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5 3例人脑胶质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人脑胶质瘤I级、II级中n...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nm2 3 H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 ,对 5 3例人脑胶质瘤石蜡切片中nm2 3 H1蛋白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5 3例人脑胶质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人脑胶质瘤I级、II级中nm2 3 H1阳性细胞显著高于Ⅲ、Ⅳ级 (P <0 .0 5 ) ;Ⅲ、Ⅳ级中PCNA阳性细胞显著高于I、II级(P <0 .0 5 ) ,但PCNA蛋白表达与nm2 3 H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nm2 3 H1蛋白低表达及PCNA高表达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相关 ;nm2 3 H1表达可能成为脑胶质瘤的浸润与转移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NM23-H1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形态学及NSE、NGF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王冰 徐长福 +3 位作者 莫立平 阴小龙 李恒力 张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形态学及其表达NSE、NGF蛋白的影响。结果 ①中低浓度的硒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 目的 研究硒对体外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直接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培养法观察微量元素硒对神经细胞形态学及其表达NSE、NGF蛋白的影响。结果 ①中低浓度的硒能增加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和细胞平均直径 ;②硒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表达NSE蛋白 ;③体外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NGF的表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 ,在培养的第 5、6、7天 ,硒能促进神经细胞NGF的表达。结论 硒可能是通过促进、增强NSE、NGF蛋白的表达 ,进而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NSE NGF 影响 神经细胞培养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碘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和Rb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王梅 莫立平 +2 位作者 王冰 王晓丽 李明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2,64,共4页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 目的 探讨 p1 6和Rb基因产物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p1 6、Rb蛋白在 1 0例正常宫颈组织 ,1 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 5 9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结果  2 0 %CIN (2 /1 0 )和 2 8.8%宫颈鳞癌 (1 7/5 9)中 ,p1 6蛋白表达缺失。p1 6蛋白阴性表达与病人年龄负相关 ,而与肿瘤生长类型、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宫颈癌中Rb表达阳性率为 88.1 4% (5 2 /5 9) ,R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6 6 .1 %的宫颈癌两种蛋白共表达阳性。结论 p1 6失活参与部分宫颈癌的发生。Rb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中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RB基因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入过量氟实验大鼠肾脏形态损害与体内氟含量及血清MDA的关系
16
作者 张富军 康龙丽 +4 位作者 于琳华 曹晖 张增铁 杜晓阳 郭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氟中毒肾脏病理形态损害发生的机理。方法  70只 4~ 5周龄 ,体重 50~90 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氟组 ,观察 3月与 5月。光镜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 ,血清MDA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 目的 探讨氟中毒肾脏病理形态损害发生的机理。方法  70只 4~ 5周龄 ,体重 50~90 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氟组 ,观察 3月与 5月。光镜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 ,血清MDA含量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 ,血清氟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结果 摄入过量氟引起肾脏的病理变化为皮质及髓质呈灶状散在分布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扩张 ,间质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灶状增生。随摄入过量氟的浓度增高 ,肾损害率由58 33%增高到 90 0 0 %。与肾损害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肾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病理变化 大鼠 肾毒性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17
作者 徐光勋 潘承恩 +2 位作者 刘青光 于琳华 李恒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对实验性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肝癌模型为材料 ,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观察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邻近肝叶 (肝左中叶 )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肝静脉结扎组肝癌...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对实验性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肝癌模型为材料 ,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观察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邻近肝叶 (肝左中叶 )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肝静脉结扎组肝癌及癌周组织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 (P <0 0 1 ) ,肝左中叶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 <0 0 1 ) ,肺组织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上调 (P <0 0 5)。结论 肝癌肝静脉阻断可抑制局部肿瘤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静脉阻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