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信息学资源及其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艳炯 杨娥 +2 位作者 寻萌 韩蕾 王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信息学资源包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在线的或者商品化的分析工具(软件或者程序)。本文探讨了医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其对提高医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医学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生物信息学资源包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在线的或者商品化的分析工具(软件或者程序)。本文探讨了医学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及其对提高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以及生物信息学资源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说明借助生物信息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仅对于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而且具备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医学信息使用的伦理和法律规范;最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拥有更好的职业生涯的同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信息素质 医学生物信息学 医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带来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艳炯 杨娥 +1 位作者 寻萌 韩蕾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和进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在和传染性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说是传染性疾病塑造了现代社会文明。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有近40种,这些病原体引起当时所谓新现传染病有的引起局部的或一过性危害,... 现代社会所谓的文明和进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在和传染性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可以说是传染性疾病塑造了现代社会文明。1973年以来,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有近40种,这些病原体引起当时所谓新现传染病有的引起局部的或一过性危害,有的则不断蔓延成为世界性问题,其中原因既包括病原体本身的特点也不排除人类行为的作用。现在,COVID-19疫情还远没有结束,经历此次疫情,我们体验了从盲目忽视、莫名惶恐到理性防控、养成习惯。目睹了此次疫情在中国的演变和世界疫情的发展,我们不仅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生培养的主干课程及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的重要性,更深切体会到防疫的中国策略、抗疫的中国精神和维护人类健康的中国担当。此次疫情为培养献身健康中国事业的高级人才的自信心和奉献精神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新现传染病 冠状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晓勃 史霖 +3 位作者 马运峰 杨小丰 王军阳 张保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20-223,252,共5页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思政课”。疫情期间,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将疫情涉及的免疫学相关问题与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情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厘清我国各项防疫措施蕴含的科学逻辑,建立对...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思政课”。疫情期间,我们在《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将疫情涉及的免疫学相关问题与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并引导学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疫情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厘清我国各项防疫措施蕴含的科学逻辑,建立对防疫政策、疫苗等问题的科学认知,深刻理解我国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思政实践表明,专业课思政应充分发挥课程本身蕴涵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的优势,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新冠疫情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司开卫 王渊 +4 位作者 张旭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845-848,共4页
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和传播的特点,与目前抗击的新冠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好题材。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寄生虫学发展趋势以及寄生虫病的... 寄生虫病具有流行和传播的特点,与目前抗击的新冠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好题材。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寄生虫学发展趋势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历史,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等的正确认识,充分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寄生虫学 实践与探索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专业”背景下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7
5
作者 司开卫 张旭 +3 位作者 刘建新 吴锋 李小其 程彦斌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436-439,共4页
"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英文教材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体系是建设"一流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 "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英文教材的问题日益突出。建设医学留学生英文教材体系是建设"一流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留学生寄生虫学教材体系建设为例,分析我国留学生英文教材的现状,探讨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教材的要求和方法,梳理医学寄生虫学英文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容,阐述了留学生英文教材建设对建设"一流专业"和树立"留学中国"品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来华留学生 医学寄生虫学 英文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全基因组培养细胞的比较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四海 寻萌 +5 位作者 楚雍烈 朱彤 薛欣 徐琨 宋娟 邵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74-2177,共4页
利用比较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转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基因组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模型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建立了Huh7-HCV的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表达图谱和数据库.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对表达差异2倍... 利用比较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了转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全基因组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模型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建立了Huh7-HCV的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表达图谱和数据库.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对表达差异2倍以上蛋白质点进行了胶内酶解和MALDI-TOF MS鉴定.得到包括与细胞骨架蛋白、细胞周期、凋亡和信号转导等相关的14个蛋白质,并且用Western blot验证了热休克蛋白70的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利用HCV全基因组培养系统,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HCV病毒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为深入研究HCV病毒复制和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果蝇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雷莉 范桂香 +2 位作者 宋土生 黄辰 牛跃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果蝇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设两个离心管,一只离心管内只有食物,果蝇既可以嗅到味道,也可以吃到食物;另一只离心管也有食物,果蝇只可以嗅到味道而不能吃到食物。将果蝇在不同的温度下饲养后,观察不同温度下饲养的果蝇... 目的研究温度对果蝇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设两个离心管,一只离心管内只有食物,果蝇既可以嗅到味道,也可以吃到食物;另一只离心管也有食物,果蝇只可以嗅到味道而不能吃到食物。将果蝇在不同的温度下饲养后,观察不同温度下饲养的果蝇进入两只离心管内的数量变化。结果高温环境下生长的果蝇进入可以吃到食物的离心管的数量少于正常温度和低温环境下生长的果蝇。结论高温可以降低果蝇的学习记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温度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4T1细胞中过表达鼠白介素-10对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倩 李丹丹 +4 位作者 王丹 王孟影 贺龙梅 王晓琴 马运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鼠白介素-10(mIL-10)对BALB/c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生长以及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Lenti-CMV-mIL-10-GFP-puro以及pLenti-CMV-GFP-puro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4T1细胞... 目的研究鼠白介素-10(mIL-10)对BALB/c小鼠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生长以及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Lenti-CMV-mIL-10-GFP-puro以及pLenti-CMV-GFP-puro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感染4T1细胞,从而获得过表达mIL-10的细胞株即4T1/mIL-10(实验组)以及4T1/GFP(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检测感染效率及细胞中mIL-10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FCM检测细胞表面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将4T1/GFP、4T1/mIL-10细胞分别皮下注射至BALB/c小鼠,建立小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即未治疗组和mIL-10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T细胞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mIL-10的4T1细胞,ELISA以及FCM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mIL-1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以及表面分子CD86、MHCⅡ分子、PDL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实验模型表明,与未治疗组比较,mIL-10治疗组肿瘤组织中CD8^(+)T/CD4^(+)T的比例以及CD8^(+)T细胞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P<0.05)。结论mIL-10能够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mIL-10 4T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甙D诱导肝癌细胞同时发生凋亡及类凋亡性细胞死亡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新兰 卢朝辉 +5 位作者 曹琰 张旭 王新 李雅睿 郭丹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死亡细胞的比例;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形态学方面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凋亡蛋白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用于检测CHOP(C/EBP homology protei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SSD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p3B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SSD诱导Hep3B细胞死亡;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SD处理组的细胞核出现凋亡细胞特征性的核染色体凝集、核固缩和碎裂;SSD可明显激活关键的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到SSD处理的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样改变——类凋亡的发生;总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caspase-3活性,但仅能部分抑制SSD诱导的细胞死亡,且不能减少SSD诱导的细胞内空泡形成;SSD诱导应激诱导性分子CHOP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该作用不能被Z-VAD-FMK抑制。结论SSD可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同时发生caspase依赖性凋亡和非caspase依赖性类凋亡,其中CHOP表达升高可能是参与SSD诱导类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细胞凋亡 类凋亡 肝癌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患者合并感染基因1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四海 刘恩岐 +2 位作者 成大欣 薛欣 楚雍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 目的:探讨HIV患者共感染难治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型和4型)后的临床药物处理对策。方法:收集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提取其中共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利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HIV患者罹患丙型肝炎后,尤其是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后的治疗方案。结果:Medline文献检索结果命中88篇文献,其中6篇符合纳入标准,共提取感染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资料1 131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所获得的持续病毒反应率是26%,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率(8%)。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也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26%vs 13%)。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在基因2型或3型HCV感染的HIV患者可获得55%的持续病毒反应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HIV共感染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率相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基因1型或4型HCV的HIV患者时优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单独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型 重叠感染/免疫学 干扰素-α2a/治疗应用 聚乙烯二醇类/治疗应用 利巴韦林/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四海 楚雍烈 +1 位作者 寻萌 薛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14-619,共6页
在过去较长时间内,由于缺少合适的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对丙肝病毒感染机制、生活周期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对丙肝病毒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相关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近年建立的丙肝病毒全基因体外培养系统是一项重... 在过去较长时间内,由于缺少合适的丙型肝炎病毒研究模型,对丙肝病毒感染机制、生活周期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对丙肝病毒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相关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近年建立的丙肝病毒全基因体外培养系统是一项重大突破,这将促进人们对丙肝病毒的全面认识和丙型肝炎防治药物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培养 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丙型肝炎病毒 研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四海 楚雍烈 刘恩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 目的:探讨角蛋白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的表达和角蛋白8可能参与肝损伤过程的机制。方法:取ICR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A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2周(6%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300μl/kg体重,每周3次);B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4周;C组接受四氯化碳处理6周;D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最后一次注射四氯化碳的第3天,过量麻醉处死后取材。依次分离脾脏、双肾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并称重。提取肝脏总RNA、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蛋白8的表达变化。结果:四氯化碳处理导致肝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增高,第0、2、4和6周分别为5.60%、6.87%、7.83%和7.7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重量和体重的比值也增高(P<0.05)。HE染色显示,肝损伤程度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加重。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角蛋白8在肝脏的表达随四氯化碳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角蛋白8的表达水平和肝损伤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角蛋白8的细胞内积累可能是肝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疾病模型 动物 肝疾病 化学诱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培养细胞中转录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四海 寻萌 +3 位作者 楚雍烈 朱彤 王毅华 闫丽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分析性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研究HCV对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人工构建的HCV感染Huh-7肝癌细胞株,待其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培养细胞,以同步培养但不感染HCV的细胞作...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的高通量分析性能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研究HCV对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影响和机制。方法:用人工构建的HCV感染Huh-7肝癌细胞株,待其发生细胞病变后收集培养细胞,以同步培养但不感染HCV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提取感染细胞和对照细胞的总RNA、总蛋白和细胞培养上清。总蛋白用于Western blotting鉴定HCV蛋白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细胞培养上清用于检测HCV在感染细胞内合成后的释放情况。总RNA用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抽提情况,再纯化后进行逆转录cRNA合成、荧光标记和纯化后用于基因芯片分析,检测宿主细胞转录调节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CV,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HCV蛋白表达。基因芯片检测2倍差异表达转录调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11个,下调基因11个。结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为研究HCV对感染细胞转录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提供了良好工具。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HCV全基因组细胞培养系统中差异表达的转录调节基因,为研究HCV感染对细胞基因转录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加深了对HCV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炎病毒 基因 调节 丙肝病毒 细胞培养 转录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oppel蛋白及其类似蛋白PrPΔ32-121对SH-SY5Y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14
作者 徐琨 王新 +7 位作者 田婵 石崧 王桂荣 石琦 周瑞敏 姜惠英 楚雍烈 董小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细胞瞬时表达的人Dpl(doppel)蛋白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作用,并与其结构类似蛋白——截短型PrP(PrPΔ32-121)加以比较。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人PRND基因及截短型PRNP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 目的体外观察细胞瞬时表达的人Dpl(doppel)蛋白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作用,并与其结构类似蛋白——截短型PrP(PrPΔ32-121)加以比较。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人PRND基因及截短型PRNP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后,观察蛋白表达及其定位情况;采用MTT实验检测转染细胞的生长状态;用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状态。结果两种蛋白均可在转染细胞中表达,并存在于细胞膜上;MTT结果显示,在转染24 h后均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相关实验发现,转染细胞AnnexinV/PI双染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ro-casepase-3和Bcl-2因子水平降低。结论瞬时表达的Dpl蛋白与截短型PrP可产生类似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并诱导启动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el蛋白 朊蛋白 细胞毒性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株弓形虫颅内定位注射建立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的研究
15
作者 司开卫 刘建新 +5 位作者 吴锋 李小其 付子豪 巩锦华 王军阳 程彦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6-754,共9页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 目的观察RH株弓形虫定位感染小鼠海马引起的组织病变,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方法利用颅内定位注射技术,将定量(100、500、1000个)RH株弓形虫滋养体,定位注射入小鼠海马CA1区,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Giemsa染色方法观察小鼠腹水和脑组织匀浆中弓形虫数量的变化;尼氏染色和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弓形虫在脑组织的分布。结果RH株弓形虫感染各组小鼠在感染第4天表现出明显的弓背、竖毛、腹胀、头颅细微震颤、偏瘫等症状。定量100感染组小鼠生存时间较长,腹水中未发现弓形虫滋养体,脑组织匀浆在96 h后发现少量的假包囊,小鼠死亡后则有较多滋养体;尼氏染色和HE染色则在144 h发现较多的组织坏死灶,CA1区神经细胞缺失;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脑组织损伤加重。而定量500感染组和定量1000感染组小鼠腹水和脑匀浆中均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尼氏染色发现海马区神经元丢失和大量坏死;HE染色发现组织坏死灶及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损伤均较定量100感染组小鼠显著加重;免疫组化证实坏死灶中有弓形虫的分布。结论定位感染RH株弓形虫100个滋养体小鼠存活时间较长,脑组织病理变化逐渐加重,损伤局限于脑组织内,小鼠表现典型的弓形虫脑炎症状。因此定位感染100个弓形虫滋养体可以构建急性弓形虫脑炎小鼠模型,可为弓形虫对脑神经的损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颅内定位注射 海马 弓形虫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细胞中CHI3L1低表达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龙梅 王晓倩 +3 位作者 屈洁 张宁 王晓琴 马运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protein-1,CHI3L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为两组,分别感染抑制CHI3L1表达的shRNA慢病毒获得PANC-1/shRNA-CHI3L1(实验... 目的探讨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protein-1,CHI3L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分为两组,分别感染抑制CHI3L1表达的shRNA慢病毒获得PANC-1/shRNA-CHI3L1(实验组),或感染空载对照病毒获得PANC-1/vector(对照组);划痕愈合实验观察抑制CHI3L1蛋白表达对胰腺癌细胞PANC-1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感染细胞中CHI3L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B淋巴细胞瘤-2关联基因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接种PANC-1/shRNA-CHI3L1(实验组)和PANC-1/vector(对照组)肿瘤细胞于裸鼠皮下,每3 d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ANC-1细胞株中CHI3L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实验组PANC-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001),PANC-1细胞中的ERK、NF-κB及其磷酸化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而Bax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01)。沉默了CHI3L1基因后,实验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缓,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中CHI3L1的表达下调,抑制了胰腺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胰腺癌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tl基因敲除对小鼠T细胞发育及抗感染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孙亚娥 焦安君 +8 位作者 王昕 张星哲 雷蕾 杨小丰 解涛 周晓勃 史霖 张保军 刘晓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2-407,432,共7页
目的观察Arntl基因敲除对小鼠T细胞发育及抗感染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在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Arntl基因小鼠(Arntl^(F/F)CD4cre^(+),KO);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O小鼠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及数目;检测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目的观察Arntl基因敲除对小鼠T细胞发育及抗感染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在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Arntl基因小鼠(Arntl^(F/F)CD4cre^(+),KO);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O小鼠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及数目;检测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感染7 d后小鼠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比例、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CD8^(+)T细胞中IFN-γ的表达水平;qPCR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病毒载量;借助流式细胞仪分选初始CD4^(+)T细胞(CD4^(+)CD25^(-)CD44^(-)CD62L^(+)T细胞),经体外诱导Th1细胞分化,检测表达IFN-γ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Arntl^(F/F)CD4cre^(-),WT)小鼠相比,KO小鼠胸腺和脾脏中T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及数目均无明显改变(P>0.05)。感染LCMV后,KO小鼠脾脏中效应T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但分泌IFN-γ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多(P<0.05),病毒清除率升高(P<0.05)。此外,KO小鼠初始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Arntl在T细胞中特异性敲除不影响T细胞的发育,但会增强T细胞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tl T细胞发育 病毒感染 免疫应答 辅助性(Th)T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