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激素受体在大鼠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雄激素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霍涌玮 邱曙东 +2 位作者 程健 葛玲 邢国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6,210,共5页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及二甲磺酸乙烷 (EDS)干预的雄性SD大鼠睾丸内雄激素受体 (Androgenreceptor,AR)的分布、发育模式及雄激素调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并应用图像分析测定AR的视物平均光密度 ,以其表示核内AR相对含量... 目的 研究发育不同阶段及二甲磺酸乙烷 (EDS)干预的雄性SD大鼠睾丸内雄激素受体 (Androgenreceptor,AR)的分布、发育模式及雄激素调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并应用图像分析测定AR的视物平均光密度 ,以其表示核内AR相对含量。结果 特异性AR免疫染色见于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中AR相对含量随大鼠年龄而变化 :2 1d龄居中 ,35d龄最高 ,90~ 1 2 0d龄最低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肌样细胞在 3个年龄组大鼠均有很强的AR表达。应用EDS消除成年大鼠内源性睾酮后 ,睾丸内所有AR阳性细胞的免疫染色均显著减弱 ,外源性睾酮替代治疗后免疫染色程度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大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 ;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睾丸内AR的表达受内源性睾酮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睾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心理应激大鼠胃黏膜SOD、MDA和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政军 王友春 +2 位作者 画伟 王粉荣 林元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规则光组 (R组 )、不规则光组 (I组 )和褪黑素组 (M组 )。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UI) ,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T)对心理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规则光组 (R组 )、不规则光组 (I组 )和褪黑素组 (M组 )。检测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 (UI) ,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组大鼠胃黏膜光整完好 ,肉眼未见糜烂及溃疡。R和I组UI均高于C组 (P <0 .0 5) ,M组UI低于I组 (P <0 .0 5)。R、I组胃黏膜SOD活性降低 ,I组降低更明显 (P <0 .0 5) ;R、I组胃黏膜MDA含量升高 ,I组升高明显 (P <0 .0 5) ,但M组SOD升高 ,MDA含量下降 (P <0 .0 5)。R、I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升高 ,I组明显升高 (P <0 .0 5) ;而M组血清皮质醇较I组降低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心理应激 大鼠 胃黏膜 SOD MDA 胃黏膜损伤 自由基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参数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跃秀 袁斌 唐敬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1-534,541,共5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参数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腰部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和特异伤害感受型 (NS)神经元的活动 ,观察了不同强度 (1mA ,5~ 6mA)和不同频率 (5、2 0、5 0、10 0Hz)电... 目的 观察和比较不同参数电针对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效应。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腰部脊髓背角广动力型 (WDR)和特异伤害感受型 (NS)神经元的活动 ,观察了不同强度 (1mA ,5~ 6mA)和不同频率 (5、2 0、5 0、10 0Hz)电针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 (C 反应 )的影响。结果 强电针时选用低频 (5Hz)较好 ,而弱电针时选用高频 (5 0Hz)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 电针 大鼠 脊髓背角 神经元 神经纤维 伤害感受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增强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频率 被引量:8
4
作者 石磊 廉西娟 +2 位作者 王保成 樊小力 吴苏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5-56,63,共3页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观察冬虫夏草水提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50mg/L、100mg/L、200mg/L冬虫夏草水提液后,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0....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观察冬虫夏草水提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50mg/L、100mg/L、200mg/L冬虫夏草水提液后,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0.85±0.12)Hz、(0.87±0.12)Hz、(0.84±0.10)Hz增加至(10.52±2.48)Hz、(20.79±3.03)Hz、(29.25±4.08)Hz。结论冬虫夏草水提液可以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作用 影响 蟾蜍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对成年雌性大鼠血清皮质酮、甲状腺素及生长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谢雯 杨东伟 +3 位作者 王莹 庞炜 蒋马莉 韩太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情绪应激对成年雌性大鼠血清中皮质酮、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9只成年雌性大鼠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情绪应激组 (ES)和生理应激组 (PS)。以给予定时喂水训练的成年雌性大鼠空瓶刺激建... 目的 探讨情绪应激对成年雌性大鼠血清中皮质酮、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9只成年雌性大鼠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情绪应激组 (ES)和生理应激组 (PS)。以给予定时喂水训练的成年雌性大鼠空瓶刺激建立情绪应激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皮质酮、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较 ,生理应激组大鼠的皮质酮和甲状腺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情绪应激组的激素水平也有所升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生长激素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激可显著影响雌性大鼠血清皮质酮和甲状腺素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应激 皮质酮 甲状腺素 生长激素 放射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m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苏娣 樊小力 唐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的mATP酶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条件下梭内、外肌代谢的改变。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 ,以钙增强的mATPase法检测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的mATP酶活... 目的 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的mATP酶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条件下梭内、外肌代谢的改变。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 ,以钙增强的mATPase法检测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的mATP酶活性。结果 尾部悬吊可使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减少 ,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增加 ,梭内肌纤维mATP酶活性增强 ,核袋 1纤维mATP酶染色不变或由阴性转变为弱阳性 ,核袋 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结论 模拟失重导致梭内、外肌代谢发生改变 ,梭外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mATP 肌梭 大鼠 尾部悬吊 比目鱼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梭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苏娣 樊小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肌梭是骨骼肌内一种重要的本体感受器 ,参与肌紧张的维持和对随意运动的精细调节。本文对肌梭的形态结构、梭内肌纤维的分类及其神经支配、电生理特性、各型梭内肌纤维的功能特点、梭内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性、肌梭的分化发育。
关键词 肌梭 核袋纤维 核链纤维 结构 功能 研究进展 骨骼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唐斌 樊小力 吴苏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5-217,226,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蟾蜍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观察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对肌梭传入电活动的影响 ,并与琥珀胆碱 (SCh)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5 0mg·L-1SCh后 ,肌梭的自发放电... 目的 探讨黄芪、丹参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 用空气隔绝法记录蟾蜍离体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 ,观察黄芪和丹参注射液对肌梭传入电活动的影响 ,并与琥珀胆碱 (SCh)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5 0mg·L-1SCh后 ,肌梭的自发放电频率由 (0 .79± 0 .12 )Hz增加至 (12 .2 6± 2 .38)Hz。应用 10 0、2 0 0、30 0mg·L-1黄芪后 ,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由 (0 .80± 0 .34)Hz、(0 .77± 0 .2 9)Hz、(0 .70± 0 .4 2 )Hz增加至 (13.18± 2 .4 3)Hz、(2 4 .0 3± 4 .0 7)Hz、(36 .17± 5 .83)Hz。丹参注射液对肌梭的传入放电没有作用。结论 黄芪可以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传入放电 琥珀胆碱 失重性肌萎缩 蟾蜍 离体单一肌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世红 赵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P物质在外周主要分布于发出细传入纤维的神经元内。在外周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P物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合成 ,并能够调节辅佐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其他一些免疫细胞的... P物质在外周主要分布于发出细传入纤维的神经元内。在外周神经末梢释放的P物质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过程。P物质可以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合成 ,并能够调节辅佐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其他一些免疫细胞的活性。P物质通过以上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在外周组织中 ,P物质能的神经纤维和一些免疫细胞联系密切 ,许多免疫细胞膜上存在有P物质的特异性受体。这些形态学资料为P物质参与免疫调节提供了证据。一些免疫细胞也能够产生P物质 ,并以自分泌或 /和旁分泌的方式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以上资料表明P物质不仅是一种神经肽 ,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痛觉调制通路的发现 被引量:21
10
作者 唐敬师 袁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 目的 总结本课题组关于中枢痛觉调制通路的研究工作。方法 用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果 损毁丘脑中央下核 (Sm)易化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 ;电刺激或化学刺激Sm或VLO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 ,并且这些效应可被损毁或抑制腹外侧眶皮层 (VLO)或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的活动所取消 ;伤害性刺激和手针刺激可激活Sm神经元的活动 ;损毁Sm或VLO可明显减弱由强电针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 ,而对弱电针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Sm或VLO内微量注射吗啡、5 羟色胺(5 HT)、谷氨酸钠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 ,这些效应可分别被其各自的受体拮抗剂阻断 ;Sm或VLO内注射γ 氨基丁酸 (GABA)明显减弱吗啡或 5 HT诱发的抑制 ,而注射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伤害性行为反应并增强吗啡和 5 HT诱发的抑制。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由脊髓 Sm VLO PAG 脊髓组成的痛觉调制负反馈环路 ,该环路在针刺兴奋细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阿片肽、5 HT、谷氨酸及GABA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可能参与该通路的痛觉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腹外侧眶皮层 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 针刺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正弦波振动对失重性肌萎缩的对抗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俊蝉 樊小力 +1 位作者 宋新爱 朱永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 (CON)、模拟失重 (SUS)、模拟失重 +高频振动 (SUS +HFV) 3组。 7d后 ,取大鼠比目鱼肌(SOL)称其湿重 ,计算其... 目的 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对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作用。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匹配的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 (CON)、模拟失重 (SUS)、模拟失重 +高频振动 (SUS +HFV) 3组。 7d后 ,取大鼠比目鱼肌(SOL)称其湿重 ,计算其湿重体重比。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大鼠比目鱼肌I、II型肌纤维比例、横截面积 (CS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CON组对比 ,SUS组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横截面积明显减小 ,同时I型纤维比例减少而II型纤维比例增加 (P <0 .0 5 )。SUS +HFV组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横截面积及I、II型纤维的构成比与CON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正弦波振动 失重性肌萎缩 大鼠 HFV 肌纤维 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接受应激刺激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5
12
作者 庞炜 蒋马莉 +4 位作者 谢雯 王莹 李强 杨东伟 韩太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妊娠期 情绪应激 MORRIS水迷宫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肤治疗”对皮肤温度、痛阈、心率和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红 杜剑青 +4 位作者 曹东元 谢雯 梁洪 王再生 吴瑞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 评价“整肤治疗”对疼痛的疗效。方法 用点温计测量皮温 ,用电刺激和钾离子透入测量皮肤痛阈 ,按压桡动脉测量心率 ,以及用电刺激测量神经传导速度 ,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 1 3例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观察表明 ,“整... 目的 评价“整肤治疗”对疼痛的疗效。方法 用点温计测量皮温 ,用电刺激和钾离子透入测量皮肤痛阈 ,按压桡动脉测量心率 ,以及用电刺激测量神经传导速度 ,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 1 3例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观察表明 ,“整肤区”皮肤温度和电刺激痛阈明显增加 ,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整肤治疗”对多种痛症有一定疗效 ,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温度 痛阈 心率 外周神经 整肤治疗 疼痛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增强蟾蜍离体单一肌梭传入放电频率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磊 樊小力 +1 位作者 吴苏娣 宋新爱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1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Na2ATP)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36例蟾蜍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观察50mg·L-1、100mg·L-1和200mg·L-1Na2ATP注射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盐(Na2ATP)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方法:用蟾蜍缝匠肌制备单一肌梭标本,以空气隔绝法记录36例蟾蜍单一肌梭的传入放电,分别观察50mg·L-1、100mg·L-1和200mg·L-1Na2ATP注射液对肌梭传入放电的影响。结果:应用不同剂量Na2ATP后,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分别由(0·84±0·15)Hz、(0·85±0·13)Hz和(0·87±0·12)Hz增加至(20·83±2·48)Hz、(31·50±3·03)Hz和(47·33±4·08)Hz。结论:Na2ATP注射液可使肌梭的传入放电频率明显增加,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入放电 单一肌梭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 蟾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Ⅱ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ET-1、NO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武忠 高广道 +2 位作者 周佽想 刘健 林元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MFs)分泌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MFs)分泌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MFs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的第二代心肌MFs培养液中的ET - 1、NO水平。结果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ngⅡ可按剂量依赖方式促MFs分泌ET - 1,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拮抗剂losartan可阻断AngⅡ的上述作用 ;AngⅡ可抑制心肌MFs分泌NO ,加losartan后再加AngⅡ培养发现 ,MFs分泌NO能力不但不降低 ,而且还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AngⅡ可通过AT1R促成年大鼠心肌MFs分泌ET - 1,主要通过AT1R影响MFs分泌NO ,从而改变ET - 1/NO比值。AngⅡ可能通过影响MFs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网络平衡关系改变 ,发挥其促心肌肥厚及心力衰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心肌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apsigargin对心肌细胞钙释放和肌浆网钙容量的时间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建新 王世强 +1 位作者 程和平 韩太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肌浆网钙泵抑制剂thapsigargin(TG)常被用于耗减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的钙容量。本课题旨在探讨TG(100 nmol·L-1)对源自SR的胞内钙释放和SR钙容量耗减的时间效应以及SR内钙对SR钙释放的调节机理。[方法]局部场... [目的]肌浆网钙泵抑制剂thapsigargin(TG)常被用于耗减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的钙容量。本课题旨在探讨TG(100 nmol·L-1)对源自SR的胞内钙释放和SR钙容量耗减的时间效应以及SR内钙对SR钙释放的调节机理。[方法]局部场刺激作用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进而诱发胞内钙瞬变(action-potential-induced Ca2+ transients,ACT)。由ACT可估测胞内钙释放。SR钙容量可由咖啡因(20 mmol·L-1)诱发的钙瞬变(caffeine-induced Ca2+ transients,CCT)估测。实验结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记录。[结果]TG对ACT峰值(可衡量钙瞬变的大小)的时间效应如下:0 min,5.55±0.28(单位为标准钙荧光强度即F/F0,F0为静息钙荧光强度);10 min,4.89±0.36;17 min,2.58±0.38;25 min,2.11±0.19;35 min,2.22±0.17;50min,2.27±0.27。TG对CCT峰值的时间效应如下:0 min,6.73±0.17;10 min,6.60±0.59;17 min,6.24±0.44;25 min,3.99±0.28;35 min,2.24±0.37;50 min,1.14±0.01。以CCT为自变量,ACT为因变量的曲线呈“J”形。[结论]TG对心肌胞内钙释放和SR钙容量呈非线性的时间依赖效应。SR内钙部分耗减即可明显减少钙释放,说明SR内钙对胞内钙释放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PSIGARGIN 心肌 细胞 肌浆网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尘粒对人脐静脉内皮EA.hy926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晓兰 徐仓宝 +2 位作者 张亚萍 张晓 权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EA .hy 92 6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二甲基亚砜溶解的香烟尘粒 (DSP)对人脐静脉内皮EA .hy 92 6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 (1、2、4、8)mL/L剂量DSP作量效实验 ,小剂量DSP(2mL/L)作时效实验 ,采用MTT比色法和 9... 目的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EA .hy 92 6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二甲基亚砜溶解的香烟尘粒 (DSP)对人脐静脉内皮EA .hy 92 6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 (1、2、4、8)mL/L剂量DSP作量效实验 ,小剂量DSP(2mL/L)作时效实验 ,采用MTT比色法和 96孔板细胞蛋白测定方法来评价DSP对该细胞株增殖和活性的影响。透射电镜(TEM)观察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SP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EA .hy 92 6细胞增殖 (P <0 0 5 ) ,且对该细胞株具有明显毒性 ,它能减少细胞蛋白合成 (P <0 0 5 )、增加细胞死亡 (主要为坏死 ) ,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结论 :DSP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V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 细胞系 吸烟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内给予吗啡对福尔马林试验诱发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新 唐敬师 +1 位作者 袁斌 贾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研究前额叶腹外侧眶皮层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 目的 研究前额叶腹外侧眶皮层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结果 VLO内微量注射吗啡明显抑制大鼠后爪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 ,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1 8.5 0± 0 .2 6,与注射生理盐水 5 8.2 5± 0 .98相比 ,差异显著(P <0 .0 0 1 ) ,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VLO内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翻转 ,其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5 6.32± 2 .2 8,与单独注射吗啡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 ,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络酮 C-FOS表达 福尔马林试验 腹外侧眶皮层 脊髓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与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巨噬细胞NPC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慧 杨志明 +1 位作者 肖传实 康玉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探讨Ang-(1-7)对AngⅡ在胆固醇逆转运方面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THP-1单核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48 h,使之...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NPC1)表达及胆固醇流出率的影响,探讨Ang-(1-7)对AngⅡ在胆固醇逆转运方面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THP-1单核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48 h,使之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1-7)组、AngⅡ+Ang-(1-7)组和AngⅡ+Ang-(1-7)+Ang-(1-7)受体阻断剂A-779组。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记技术分别检测NPC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能引起THP-1源性巨噬细胞NPC1 mRNA与蛋白质表达的下调及胆固醇流出的减少(P<0.05);Ang-(1-7)使NPC1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胆固醇流出增多(P<0.05);混合刺激组中,不同浓度的Ang-(1-7)(100-10 0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地减轻AngⅡ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NPC1蛋白和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胆固醇流出,与Ang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加入A-779组与Ang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1-7)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拮抗AngⅡ抑制的THP-1巨噬细胞NPC1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进而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C型1类尼曼-匹克蛋白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下核内给予吗啡抑制福尔马林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智杰 谢玉丰 +1 位作者 唐敬师 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3-445,共3页
目的 研究丘脑中央下核 (Sm)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m内微量注射吗啡 (5 μg ,0 .5 μL)可... 目的 研究丘脑中央下核 (Sm)内微量注射吗啡对大鼠福尔马林试验诱发的腰段脊髓背角c fos蛋白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 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m内微量注射吗啡 (5 μg ,0 .5 μL)可以明显抑制大鼠后肢跖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诱发脊髓背角的c fos蛋白表达 ,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2 6 .5 8± 1.79)个 ,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6 2 .0 9± 14 .5 9)个 ],明显减少 (P <0 .0 0 1) ,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被Sm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1.0 μg ,0 .5 μL)所翻转 ,其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为 (5 5 .5 0± 9.81)个 ,与单独注射吗啡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与注射生理盐水相比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中央下核 C-FOS蛋白 吗啡 福尔马林 脊髓背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