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峰 郭雄 +2 位作者 王爽 武世勋 王立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6,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大骨节病(KB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谱差异,探讨其与KB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KBD成年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样品,提取总RNA。采用Agilent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单基因表达... 目的比较分析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大骨节病(KB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谱差异,探讨其与KB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KBD成年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样品,提取总RNA。采用Agilent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单基因表达分析和基因集富集表达分析技术(GSEA),比较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KBD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基因表达芯片数据采用RT-PCR进行验证。结果①T-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赫曲霉毒素A和胶霉毒素相关的11个环境反应基因在KBD患者和正常对照个体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率>2.0或<0.5),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免疫炎症和蛋白合成与修饰等。②真菌毒素相关的11个环境反应基因在KBD患者外周血中显著上调(P<0.05),功能涉及细胞凋亡、外环境刺激反应、生长发育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结论多种真菌毒素环境反应基因在KB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异常。真菌毒素可能通过影响相关环境反应基因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关节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真菌毒素 环境反应基因 基因表达芯片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2毒素中毒对低硒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浩杰 王治伦 +7 位作者 陈静宏 宋代琴 薛森海 周晓荣 陈群 谭希旺 杨占田 马天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4,278,共4页
目的探讨T-2毒素对低硒喂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大骨节病病因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新生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饲料组、低硒饲料组、正常饲料+T-2毒素组、低硒饲料+T-2毒素组。正常饲料和... 目的探讨T-2毒素对低硒喂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大骨节病病因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新生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饲料组、低硒饲料组、正常饲料+T-2毒素组、低硒饲料+T-2毒素组。正常饲料和正常饲料+T-2毒素组、低硒饲料组和低硒饲料+T-2毒素组大鼠分别给予人工合成正常饮食和低硒饮食30 d。之后,正常饲料+T-2毒素组和低硒饲料+T-2毒素组给予T-2毒素(每天每克体重200 ng)灌胃30 d。提取大鼠关节软骨RNA,采用Real-Ti me 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3、Bcl-2和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大鼠血硒(73.92±30.01)ng/mL相比,低硒饮食30 d的大鼠血硒为(4.16±3.56)ng/mL,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饲料组比较,低硒饲料组、正常饲料+T-2毒素组、低硒饲料+T-2毒素组中的P53、caspase-3、Bax的mRNA表达上调,Bcl-2的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硒饲料组相比,低硒饲料+T-2毒素组中的P53、caspase-3、Bax的mRNA表达上调,Bcl-2的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caspase-3、Bax的mRNA在低硒饲料+T-2毒素组表达高于正常饲料+T-2毒素组;Bcl-2的mRNA在低硒饲料+T-2毒素组表达低于正常饲料+T-2毒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每克体重200 ng T-2毒素作用30 d,可以引起低硒饲料喂养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因子mRNA的表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硒缺乏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P53 CASPASE-3 BAX Bcl-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差异表达基因PAPSS2对成骨细胞矿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伟卓 程一钊 +2 位作者 郭雄 王坤正 袁普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差异表达基因PAPSS2在MC3T3-E1细胞成骨样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并诱导成骨分化,观察PAPSS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用慢病毒介导的RNA...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差异表达基因PAPSS2在MC3T3-E1细胞成骨样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并诱导成骨分化,观察PAPSS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或逆转录病毒转染高表达载体,分别构建PAPSS2低表达慢病毒及逆转录病毒高表达载体包装,滴度测定,验证细胞转染效率;分别转染MC3T3-E1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观察PAPSS2沉默或高表达后ALP活性的变化及细胞成骨矿化的影响。结果 PAPSS2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RNA及蛋白均随着矿化过程表达增加。用慢病毒介导的RNAi技术,成功降低了MC3T3-E1成骨细胞中PAPSS2的表达,使用逆转录病毒转染高表达载体显著增加PAPSS2基因的表达。PAPSS2沉默表达时,ALP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显著降低,高表达后其作用相反。结论 PAPSS2可调节成骨细胞ALP活性和细胞矿化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与大骨节病骨骼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成骨细胞 基因功能 碱性磷酸酶 骨关节炎 逆转录病毒 PAPSS2 细胞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4 位作者 康丽丽 赵晶 李亚清 刘晓庆 任春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5,477,共4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经胃镜取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COL1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OL1A1mRNA在正常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0.154±0.119,0.152±0.105),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中呈明显的高表达(0.396±0.170,0.726±0.561)。并且在从正常→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OL1A1mRNA的表达呈现渐进性增强,并与病期有关。结论 COL1A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L1A1mRNA的表达水平可用作监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早期发生及干预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Ⅰ型胶原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G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文雯 冀静 郑鹏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研究NANOG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中NANOG的表达;分别用原代宫颈癌肿瘤球细胞及肿瘤球分化细胞接种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 目的研究NANOG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宫颈、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中NANOG的表达;分别用原代宫颈癌肿瘤球细胞及肿瘤球分化细胞接种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中NANOG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新鲜宫颈癌组织经过无血清培养可以生成肿瘤球,再次经过血清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上皮样细胞;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这种肿瘤球细胞具有很高的成瘤性。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NANOG在介导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NANOG基因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2 位作者 任春蓉 赵晶 刘晓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结果 GW...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GW112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黏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结果 GW112在对照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中呈低水平表达,明显低于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组及食管腺癌组的表达(P<0.05),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组及食管腺癌组GW11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urvivin表达水平依正常对照、反流性食管炎阴性、反流性食管炎阳性、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次序渐进增强,其中反流性食管炎阳性组、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反流性食管炎阴性组(P<0.05,P<0.01),且3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Survivin和GW112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Barrett食管及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Survivin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最早步骤中可能扮演着更主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GW112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晶 赵俊杰 +3 位作者 康丽丽 李亚清 王斌 雷艳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比较人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最常用的内参基因及其他几种管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稳定性,选出用于该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6种管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β2... 目的比较人不同孕期胎盘组织中最常用的内参基因及其他几种管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稳定性,选出用于该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6种管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β2微球蛋白(β2-M)、18S核糖体RNA(18srRNA)、RNA聚合酶Ⅱ(RPⅡ)、泛素(UBC)]在早、中、晚不同孕期孕妇绒毛和胎盘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geNorm程序对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早、中、晚不同孕期的孕妇早孕绒毛或胎盘组织中内参基因GAPDH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大,其中在早孕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随着孕期的延长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内参基因β-actin mRNA转录水平则呈相反的趋势变化,标本间mRNA表达水平变化亦较大;内参基因β2-M、18S和UBC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孕期标本间变化相对较小,其中内参基因RPⅡ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孕期标本间变化最小。所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RPⅡ>UBC>18srRNA>β2-M>β-actin>GAPDH。结论在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研究基因转录表达时,应根据研究所用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中RPⅡ是可用的稳定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GeNorm程序分析 不同孕期 胎盘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si RNA质粒的构建及其抑制survivin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丽宏 强辉 +2 位作者 张晨 段英梅 贺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8-580,607,共4页
目的合成、克隆、筛选survivin-si RNA干扰片段,构建含有survivin-si RNA的骨架质粒,明确其抑制survivin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利用RNA干扰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1-survivin-si RNA。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利用脂质... 目的合成、克隆、筛选survivin-si RNA干扰片段,构建含有survivin-si RNA的骨架质粒,明确其抑制survivin基因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利用RNA干扰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1-survivin-si RNA。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利用脂质体法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该质粒转染后survivin基因的表达,筛选最佳干扰质粒。通过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生长。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及筛选出survivin-si RNA质粒。MTT实验及流式细胞学实验证实该质粒体外能够有效诱导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survivin-si RNA质粒,为今后应用该质粒进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RNA干扰 HELA细胞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晓勇 张银刚 陈文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生长分化因子5(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hGDF5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hGDF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 目的探讨人生长分化因子5(hGDF5)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hGDF5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检测hGDF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增殖能力(MTT法)、Ⅱ型胶原(ColⅡ)以及蛋白多糖(PG)的表达,分析转染hGDF5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hGDF5 mRNA及蛋白在基因转染细胞内得到正确表达;hGDF5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ColⅡ、PG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1),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源基因转染可以使BMSCs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GDF5。高表达的hGDF5可以促进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但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增龄过程中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银刚 李天清 +1 位作者 王金堂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50只健康纯种SD大鼠,喂养22个月,建立老龄大鼠模型,进行股骨、胫骨、腰椎等组织学观察,并评价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指标(椎间盘软骨Ⅱ型和Ⅹ型胶原表达、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 目的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50只健康纯种SD大鼠,喂养22个月,建立老龄大鼠模型,进行股骨、胫骨、腰椎等组织学观察,并评价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指标(椎间盘软骨Ⅱ型和Ⅹ型胶原表达、软骨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软骨终板钙化层/非钙化层厚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指标(骨皮质厚度指数、骨小梁相对面积、骨密度、骨最大应力和应变)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相关指标骨皮质厚度指数、骨小梁相对面积、股骨密度、椎体骨密度与椎间盘退变指标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钙化层比值、Ⅱ型胶原定量之间存在中度到强度的负相关,而与Ⅹ型胶原表达存在中度到强度的正相关,其中椎体骨密度与软骨终板的Ⅹ型胶原相关性最强。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变形和最大负荷与椎间盘退变的各个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这种相关并不能完全归因于环境因素;而骨生物力学最大变形、最大负荷和椎间盘退变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间盘 老龄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A-7/IL-24——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武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鹏生 顾婷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1-658,663,共9页
通过消减杂交法从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o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gene 7,MDA-7),因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IL-10相似,故将其归入IL-10家族,并重新命名为IL-24。位于人染色体1q32的MDA-7/IL-24基因在... 通过消减杂交法从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elo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gene 7,MDA-7),因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与IL-10相似,故将其归入IL-10家族,并重新命名为IL-24。位于人染色体1q32的MDA-7/IL-24基因在原始黑色素瘤细胞及人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MDA-7/IL-24的膜受体IL-20R1、IL-20R2和IL-22R1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存在差异。MDA-7/IL-24具有广泛的抗肿瘤生物学作用。它能够通过膜受体或非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对多种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而不影响正常细胞。此外,MDA-7/IL-24还具有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强放疗敏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多种抗肿瘤功能的细胞因子,MDA-7/IL-24在临床Ⅰ期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7/IL-24 肿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CL-2、NO、MDA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宇东 王芝芳 +5 位作者 白广禄 雷艳霞 王立新 范中学 耿冬 郭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煤、水、土、玉米、辣椒、血清、尿、发中砷、硒含量;采用ELISA法、硝酸... 目的探讨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硒水平及对血清P5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煤、水、土、玉米、辣椒、血清、尿、发中砷、硒含量;采用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TBA法分别测定血清P53、BCL-2、NO、MDA水平。结果病区煤、土、玉米、辣椒中砷、硒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病例组血清、尿和发砷、硒含量显著高于内、外对照组;病例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外对照组,病例组、内对照组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外对照组。结论陕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内、外环境砷含量增高,外环境硒含量偏高而内环境硒负荷适宜,其血清BCL-2水平增高,MDA降低,而P53、NO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P53 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碱性裂解法提取人血凝块中基因组DNA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小卫 张克洲 熊咏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从人血凝块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血凝块于室温自然解冻,匀浆,碱消化,酚氯仿抽提,电泳检测。结果用碱性裂解法从人血凝块中成功提取到基因组DNA,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平均为0.46 g/L,且吸光度比值A260/A280>1.8,...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从人血凝块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血凝块于室温自然解冻,匀浆,碱消化,酚氯仿抽提,电泳检测。结果用碱性裂解法从人血凝块中成功提取到基因组DNA,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平均为0.46 g/L,且吸光度比值A260/A280>1.8,选取人Gpx-1基因作PCR获得满意的目的片段。结论用碱性裂解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的总量较高,提取效率高,PCR扩增效果好,可很好的应用于血凝块基因组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块 DNA提取 碱性裂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行为和候选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梦楠 陈黄韬 +4 位作者 陶志炜 魏欣怡 赵董步甲 武姗姗 马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9-375,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SZ)模型小鼠行为和候选基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SZ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将50只同批次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盐酸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实验组(200、400、800 mg/k...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SZ)模型小鼠行为和候选基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SZ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将50只同批次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盐酸二甲双胍低、中、高剂量实验组(200、400、8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腹腔注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谷氨酸功能紊乱SZ小鼠模型;盐酸二甲双胍各剂量组造模同时预防性给药。对各组小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和Morris水迷宫等行为学实验。处死小鼠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脑组织AMPK、GRIN1、HDAC1和DGCR8等mRNA表达。结果在所有行为学检测中,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成功。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中,盐酸二甲双胍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MK-801诱导所致SZ的焦虑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RT-qPCR结果表明高剂量二甲双胍可显著提升AMPK和GRIN1的mRNA表达(P<0.001),从而逆转阴性对照组中上述基因表达降低的趋势。结论高剂量盐酸二甲双胍对于SZ模型小鼠异常行为具有缓解作用,并可能通过AMPK和GRIN1相关信号途径发挥作用。这为临床治疗SZ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精神分裂症(SZ) MK-801 行为学检测 AMPK GR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家兔3层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小霞 周筠 +4 位作者 兰燕平 杨海涛 冯新正 王东琦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对家...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探讨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稳心颗粒组和对照组家兔内层(Endo)、中层(M)和外层(Epi)心室肌细胞的Ito,观察稳心颗粒对家兔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结果在测试电压+50 mV时,对照组Epi、M和Endo细胞的Ito分别为(4 235.7±953.2)pA(n=11)、(4 115.8±743.1)pA(n=11)和(2 730.2±524.6)pA(n=11),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明显小于Epi和M细胞(P<0.01);稳心颗粒灌胃给药后家兔左心室肌Epi、M和Endo细胞的Ito电流强度分别为(4 806.4±1 381.8)pA(n=11)、(4 661.3±902.6)pA(n=11)和(4 072.9±1 234.9)pA(n=11),与对照组相比稳心颗粒可明显增加Endo细胞Ito的电流强度(P<0.01)。结论稳心颗粒增加Endo心室肌细胞Ito的电流强度,使心室的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减小,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室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跨壁复极离散度 抗心律失常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RIzol 试剂和液氮提取大鼠胰腺高质量总RNA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冬民 任吴超 +6 位作者 王璇 王飞苗 高玉 韩燕 宁启兰 宋天保 吕社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9-642,共4页
目的建立胰腺高质量总RNA快速、经济、稳定的提取方法。方法应用TRIzol试剂和液氮提取大鼠胰腺总RNA,通过总RNA含量和A260/280比值的测定及10 g/L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评估总RNA的质量,并用RT-PCR检测大鼠胰岛素1、胰高血糖素、胰α-... 目的建立胰腺高质量总RNA快速、经济、稳定的提取方法。方法应用TRIzol试剂和液氮提取大鼠胰腺总RNA,通过总RNA含量和A260/280比值的测定及10 g/L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评估总RNA的质量,并用RT-PCR检测大鼠胰岛素1、胰高血糖素、胰α-淀粉酶和β-actin的表达。结果利用TRIzol和液氮提取的大鼠胰腺总RNA量可达到3~6μg/mg胰腺组织,A260/280比值在1.75~1.89之间。在10 g/L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均可见28S及18S条带,并且在28S、18S条带间可见明显的云雾状阴影。大鼠胰岛素1、胰高血糖素、胰α-淀粉酶、β-actin RT-PCR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均有清晰的条带。结论应用TRIzol试剂和液氮成功地提取了大鼠胰腺高质量的总RNA,后者可用于RT-PCR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胰腺 总RNA提取 TRIzol试剂 液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7
17
作者 冀静 顾婷婷 郑鹏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mTOR/P70S6K信号通路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激酶(P70S6K)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癌中mTOR和P70S6K激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 目的研究mTOR/P70S6K信号通路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激酶(P70S6K)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癌中mTOR和P70S6K激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中的mTOR和P70S6K激酶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且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746,P<0.001)。结论mTOR/P70S6K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TOR P70S6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镓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大鼠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俊杰 雷艳霞 +3 位作者 李广元 赵晶 张丹英 耿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有机镓与无机镓对维甲酸引起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骨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维甲酸按85 mg/(kg.d)灌胃15 d,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经有机镓、氯化镓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采用生化、病理等方法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原... 目的对比研究有机镓与无机镓对维甲酸引起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骼骨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维甲酸按85 mg/(kg.d)灌胃15 d,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经有机镓、氯化镓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采用生化、病理等方法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原子吸收法测定血、股骨、牙齿中钙(Ca)、磷(P)、镁(Mg)、铁(Fe)、锌(Ze)锰(Mn)元素含量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维甲酸可引起大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及骨结构类骨质疏松症样改变;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Ga、Fe、Mn、P、Ca、Zn、Mg含量均未见明显差异,股骨中Ga、Fe、Mn、P、Ca含量和牙齿Ga、P、Ca含量均明显降低。应用氯化镓、有机镓治疗,可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TRAP和AKP活性,改善骨密度及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增加股骨和牙齿中Ga、Fe、Mn、P、Ca元素含量,其中以有机镓效果最明显。结论在动物实验中,镓盐能通过降低骨转换率,阻止骨钙释放,增加骨钙、磷含量,直接作用于骨形成而改善骨质疏松,有机镓较无机镓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镓 镓盐 维甲酸 骨质疏松 骨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毒素和硒对软骨聚集蛋白聚糖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明秀 王加丽 +5 位作者 李锦 陈静宏 李思远 刘家远 王伟 曹峻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9-594,636,共7页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可疑致病因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补硒对软骨细胞外基质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硫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C28/I2人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DON和...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可疑致病因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补硒对软骨细胞外基质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硫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C28/I2人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DON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加DON毒素或补硒后软骨细胞的aggrecan、PAPS合成酶2(PAPS synthetase 2,PAPSS2)、PAPS转运体1(PAPS transporter 1,PAPST1)、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4,6-硫酸转移酶[carbohydrate(N-acetylgalactosamine 4-sulfate 6-O)sulfotransferases 15,CHST15]以及芳基硫酸酯酶B(arylsulfatase B,ARS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ON毒素可抑制C28/I2软骨细胞系的增殖活性,在DON毒素作用下aggrecan、PAPSS2、PAPST1和CHST1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SB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加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结论 DON毒素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对毒素有一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DON毒素可通过改变aggrecan硫酸化修饰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影响软骨蛋白聚糖的硫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DON毒素 聚集蛋白聚糖 硫酸化修饰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0
作者 郑鹏生 冀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mTOR相关的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都与肿...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mTOR相关的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TOR抑制剂能够抑制由于该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癌基因的转化、肿瘤的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到目前为止,4种mTOR抑制剂被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有的已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因此,对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对肿瘤的靶向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信号通路 雷帕霉素 MTOR抑制剂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