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皂甙d对人肝癌细胞STAT3/COX-2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占芳 和水祥 +4 位作者 侯和磊 卢新兰 胡雅楠 陈静宏 王治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932-1935,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人肝癌细胞STAT3、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经IL-6、AG490和SSd作用后,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人肝癌细胞STAT3、COX-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可能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经IL-6、AG490和SSd作用后,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以及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IL-6诱导组人肝癌细胞p-STAT3和COX-2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加入AG490或SSd后p-STAT3、COX-2蛋白表达较IL-6诱导组明显减弱,SSd对STAT3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影响;免疫印迹结果亦显示出类似变化:经IL-6作用,人肝癌细胞p-STAT3和COX-2的表达明显增强,AG490或SSd作用的人肝癌细胞p-STAT3表达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COX-2蛋白表达亦出现相应下调。结论p-STAT3参与了人肝癌细胞COX-2表达调节,SSd可能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下调COX-2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柴胡皂甙 环氧化酶-2 STAT3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牡丹 胡雅楠 +4 位作者 和水祥 卢新兰 赵刚 陈静宏 王治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6,210,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后,M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ng-2和VEGF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大,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下调,其在1.0μg/mL组作用48h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3.33%、40.00%,灰度值分别为167.43±12.44和169.05±15.5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抑制Ang-2及其受体Tie-2表达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肝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肝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生成素-2受体 SMMC-7721细胞株 vegf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甙d对肝癌细胞VEGF和Ang-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和水祥 朱占芳 +4 位作者 卢新兰 赵刚 陈静宏 王治伦 罗金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LPS诱导...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s-d,SSd)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LPS诱导,加入不同终浓度的SSd(2.5、5、10、20 mg/L)作用48 h,并以300μmol/L终浓度的Nimesulide(COX-2选择性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肝癌细胞内VEGF和Ang-2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结果 SSd可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增殖。与LPS诱导组比较,10 mg/L SSd作用组肝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率、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均显著降低[VEGF蛋白:80.0%vs 60.0%;mRNA表达:(0.83±0.07)vs(0.09±0.03);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655.00±5.56)vs(446.15±5.05)pg/ml,P<0.05,P<0.01],同时Ang-2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86.67%vs 53.33%,P<0.05)。在2.5~10 mg/L作用终浓度范围内,SSd对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降低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耐性。结论 SSd可能通过VEGF和Ang-2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柴胡皂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后下颌骨骨量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军芳 曹峻岭 +1 位作者 夏永祥 毕华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5,F003,共4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诱发下颌骨骨丢失,通过下颌骨骨密度测量;血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下颌骨解剖形态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等方法,观测维甲酸诱导的... 目的:观察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诱发下颌骨骨丢失,通过下颌骨骨密度测量;血中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下颌骨解剖形态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等方法,观测维甲酸诱导的模型对下颌骨骨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颌骨磨牙段骨密度降低;解剖显微镜下可见,大鼠下颌角下缘和下颌孔上缘有骨膜下骨吸收区存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结果显示,下颌骨骨小梁平均宽度变窄,骨小梁平均间隔宽度明显增大。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灌服维甲酸后,颌骨出现了疏松化改变,表明该模型用于研究下颌骨骨丢失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骨质疏松症 下颌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