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小檗碱调节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龈组织MMPs/TIMP表达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俊毅 朱春晖 +3 位作者 刘瑾 李昂 董妍 李冬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牙周炎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丝线结扎+菌液注射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给予150mg/(kg·d)盐酸小檗碱或生理盐水干预。显微X射线断层计算机扫描(μ-CT...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牙周炎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的调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丝线结扎+菌液注射法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后,给予150mg/(kg·d)盐酸小檗碱或生理盐水干预。显微X射线断层计算机扫描(μ-CT)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龈组织MMP-2、MMP-9、TIMP-2的蛋白表达及P38 MAPK/NF-κB磷酸化水平,ELISA测定牙龈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结果牙周检查发现牙周炎组大鼠牙龈红肿明显,触之易出血,牙周袋较深,μ-CT显示牙槽骨吸收明显,牙龈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增加,MMP-2和MMP-9表达增多,并伴有磷酸化P38 MAPK/NF-κB上调。盐酸小檗碱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牙周情况,减少牙槽骨吸收,降低牙龈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抑制P38 MAPK/NF-κB磷酸化,最终降低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并提高TIMP-2的表达。结论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磷酸化,降低牙龈组织TNF-α和IL-1β,调节牙龈组织MMPs/TIMP的过量表达而发挥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盐酸小檗碱 炎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β(IL-1β) P38 MAPK/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炎舒胶囊对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谱 周筠 +4 位作者 崔刚 杨宝德 赵文宝 刘传镐 胡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07,413,共5页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对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模型组、金鸡胶囊组(0.65g/kg)、妇炎舒胶囊大剂量组(1.8g/kg)、妇炎舒胶囊中剂量组(0.9g/kg...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对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模型组、金鸡胶囊组(0.65g/kg)、妇炎舒胶囊大剂量组(1.8g/kg)、妇炎舒胶囊中剂量组(0.9g/kg)、妇炎舒胶囊小剂量组(0.45g/kg)。采用子宫内注射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8d后,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妇炎舒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抑制病变子宫肿胀,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大剂量妇炎舒胶囊还可降低大鼠血清IL-2水平。结论妇炎舒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炎有治疗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舒胶囊 子宫内膜炎 苯酚胶浆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龟固本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红英 刘敏 +2 位作者 刘美 赵丽丽 赵正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714,共5页
目的观察参龟固本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体质量随即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白酒对照组及参龟固本酒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相同酒精量的白酒、参龟固本酒液,每日2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12h处死大鼠,采血,... 目的观察参龟固本酒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体质量随即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白酒对照组及参龟固本酒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相同酒精量的白酒、参龟固本酒液,每日2次,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12h处死大鼠,采血,取肝组织,测定肝、脾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连续灌胃12周后,盐水对照组大鼠毛发、食量、粪便及活动等一般情况均无异常,体质量正常增长,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内。白酒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与盐水对照组比较,雄性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脾指数无明显变化,血清ALT、AST、ALP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血清SOD、MDA、TP、ALB无显著差异,而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肝组织呈现大量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空泡,可见点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参龟固本酒组大鼠体质量、肝、脾指数的变化明显轻于白酒对照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白酒对照组比较,参龟固本酒组大鼠血清ALT、AST、ALP及肝匀浆MDA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肝匀浆SOD显著增高(P<0.05);同时参龟固本酒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少量散在的脂滴空泡和炎细胞。结论参龟固本酒对大鼠肝损伤明显轻于同酒精量的白酒,其机制可能与药酒所含中药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龟固本酒 酒精性肝损伤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 曹永孝 +2 位作者 聂会勇 李爽 卜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9-556,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损伤(selective nerve injury,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对C57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SN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n分别为18、8、10)。分别在造模后0、1、3、7、14 d进...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损伤(selective nerve injury,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对C57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C57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SNI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n分别为18、8、10)。分别在造模后0、1、3、7、14 d进行机械刺激痛阈和热痛敏测试;在造模后第14天取所有小鼠结肠末端内容物(新鲜粪便)分析其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造模后1 d,SNI模型组小鼠由于神经损伤致机械刺激痛阈较造模前显著下降(超过70%)、热痛敏阈值下降40%,而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无显著下降,SNI模型组表现为患足痛觉过敏,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假手术组在造模后第1天热痛敏阈值较对照组出现短暂下降(P=0.006),但第3天之后两组间痛阈变化无差异。α-多样性分析显示,SNI模型组肠道菌群Observed、Chao1、ACE和Simpson等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SNI模型组由于疼痛刺激出现了菌群紊乱;而假手术组肠道菌群各丰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下降变化介于SNI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结论SN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导致C57小鼠机械刺激痛阈和热痛敏阈值下降,使其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肠道菌群 多样性 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作用及基于脂质组学的机制
5
作者 狄佳 刘莎 +5 位作者 毛莎莎 曹永孝 屈伟 孙育 李晚晚 郑向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目的研究高氧对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作用,并基于脂质组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①高氧对Hp的清除作用。将过氧化氢300 g·L^(-1)加入生理盐水配制成含氧量为13~416 mg·L^(-1)高氧水溶液。将Hp分为Hp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高氧对幽门螺杆菌(Hp)的清除作用,并基于脂质组学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①高氧对Hp的清除作用。将过氧化氢300 g·L^(-1)加入生理盐水配制成含氧量为13~416 mg·L^(-1)高氧水溶液。将Hp分为Hp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枸橼酸铋钾组(7.3 g·L^(-1))及高氧组(高氧溶液13,26,52,104,208和416 mg·L^(-1))。各组Hp置微需氧环境培养5 d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菌落洗脱液在600 nm吸光度(A600 nm)值。蒙古沙鼠ig给予Hp 1×1011 CFU·L^(-1)悬液,每天1次,连续20 d,建立蒙古沙鼠Hp感染模型;选取60只感染模型沙鼠,分为Hp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Hp模型+高氧(高氧溶液26 mg·L^(-1))组、Hp模型+三联药物组(克拉霉素8.3 g·L^(-1)、枸橼酸铋钾7.3 g·L^(-1)和替硝唑16.6 g·L^(-1)),选取20只健康沙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给药14 d后及停药14 d后处死半数沙鼠,吉姆萨染色计数胃黏膜Hp数目。②高氧对Hp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将Hp分为Hp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高氧(7,13和26 mg·L^(-1)高氧溶液)组、阿莫西林40 mg·L^(-1)组,SYTO 9/PI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的存活率;BCA与ELISA法分别检测Hp对照组、高氧组胞质蛋白与DNA泄漏量;透射电镜观察高氧26 mg·L^(-1)组、阿莫西林40 mg·L^(-1)组和Hp对照组菌膜完整性。③高氧处理前后Hp脂质种类和含量变化。将Hp分为Hp对照组、高氧40 min和高氧12 h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高氧26 mg·L^(-1)处理40 min和12 h后脂质种类及丰度,数据挖掘算法分析筛选差异脂质代谢物。结果①高氧浓度依赖性降低菌落洗脱液A600 nm值(P<0.05,P<0.01,r=-0.99)。蒙古沙鼠胃黏膜存在Hp定植,表明感染模型建立成功;Hp模型+高氧组沙鼠胃黏膜Hp数目显著低于Hp模型组(P<0.01);②高氧组Hp的存活率显著低于阿莫西林组(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p对照组细胞膜完整、透明,胞质均匀分布。高氧组菌膜损伤、破裂、模糊不清,胞质溢出;高氧各组菌体胞质蛋白与DNA泄漏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与Hp对照组相比,高氧12 h组脂质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脂质组学分析筛选出2557个差异脂质,其中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1752和805个;正、负离子模式的上调差异脂质分别为200和85个,下调分别为73和55个,正离子模式差异脂质主要集中于脂肪酰类、甘油磷脂类和多聚乙烯类;负离子模式主要集中于脂肪酰类、固醇脂类和甘油脂类。结论高氧可清除Hp,其除菌机制与破坏Hp细胞膜的脂质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蒙古沙鼠 高氧 细胞膜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序贯应激法致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景富春 张军 +5 位作者 冯诚 年媛媛 杨宝德 胡浩 孙晓明 郑建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目的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幼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3只。出生后第2天起序贯采用胃刺激法、母婴分离法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性模型。于第8周开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 目的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幼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3只。出生后第2天起序贯采用胃刺激法、母婴分离法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性模型。于第8周开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M)、旷场试验(OF)、腹肌回缩试验(AWR)、肌电图试验(EMG)和胃排空试验(GET)等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结果 EPM和OF实验提示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AWR和EMG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对胃扩张刺激的敏感性亦显著升高(P〈0.05,P〈0.01),但两组在体重变化和胃黏膜炎症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符合胃敏感性增高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结论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可成功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应激法 焦虑 胃高敏感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可能通过损伤血脑屏障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障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帆 朱艳艳 +4 位作者 孙晓明 胡慧娟 周苗苗 白怡雪 胡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7-1243,共7页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和DEHP暴露组(10、50、100 mg/kg)。通过灌胃暴露DEHP 4周,再进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和DEHP暴露组(10、50、100 mg/kg)。通过灌胃暴露DEHP 4周,再进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大脑进行HE切片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海马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DEHP暴露对各组小鼠体质量未造成明显的影响(P>0.05)。行为学实验表明,DEHP暴露组小鼠在开场中心区域的运动距离(P<0.05)和停留时间(P<0.05)少于对照组;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区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和对照组小鼠相比,DEHP暴露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且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P<0.05)。HE染色可以观察到海马CA1至CA3区出现明显的椎体细胞坏死,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0.05),且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的ZO-1和Occludin在基因(P<0.01)、蛋白(P<0.05)水平的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EHP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与学习记忆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结论DEHP暴露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损伤海马椎体神经细胞,进而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焦虑 学习记忆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uins去乙酰化修饰调控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细胞自噬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婷婷 王维蓉 林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28,共4页
Sirtuins属于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细胞的生存、衰老、凋亡及自噬等生理活动。最新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对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调节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Sirtuins家族中Sirt1作为研究... Sirtuins属于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细胞的生存、衰老、凋亡及自噬等生理活动。最新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对维持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参与调节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Sirtuins家族中Sirt1作为研究最为广泛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调节自噬水平改善心血管疾病。因此本文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报道,针对Sirtuins去乙酰化修饰调控的细胞自噬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UINS 自噬 心血管疾病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动力学经典模型的局限与改进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9-673,共5页
房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理论,但受药物分布的影响,有明显局限。房室模型的分布相与消除相的分界点有时难以判定,对其应用带来不便,药物按器官血流速度差异分房室的理论也值得商榷。统计矩模型的零阶矩AUC的本质是... 房室模型和统计矩模型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理论,但受药物分布的影响,有明显局限。房室模型的分布相与消除相的分界点有时难以判定,对其应用带来不便,药物按器官血流速度差异分房室的理论也值得商榷。统计矩模型的零阶矩AUC的本质是血药浓度,而不是药量;对于二室或多室模型药物,其结果反映血药浓度的变化,而不一定是体内药量的变化。缓慢恒速静脉滴注过程中,体内的药物分布基本平衡,血药浓度的变化基本反映体内药量变化。滴注超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基本达稳态,停药后血药浓度的变化仅反映药物消除。对于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可根据消除规律(lnC=lnC0-Kt),直线回归计算出消除速率常数(K),再依次计算出消除半衰期(t1/2)、稳态时体内药物量(Ass)、表观分布容积(Vd)和清除率(CL)。缓慢恒速静脉滴注过程中,体内药量和血药浓度呈正比,血药浓度(Ct)与时间(t)呈指数关系[Ct=C0+(Css-C0)×(1-e^-Kt)]。将Ct与t进行一阶指数回归,可计算出消除阈浓度(C0)、稳态血药浓度(Css)和K,再依次计算出t1/2、Ass、Vd和CL。这种分布平衡模型避免了药物分布的干扰,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代谢动力学 房室模型 统计矩模型 药物分布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平衡的奥美拉唑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丹 朱青青 +2 位作者 徐显亮 于瑞红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用基于分布平衡的药代动力学理论,建立单纯消除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测定奥美拉唑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缓慢恒速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滴注期间不同时间动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GraphPrism6.0软件计算参... 目的用基于分布平衡的药代动力学理论,建立单纯消除相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测定奥美拉唑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缓慢恒速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滴注期间不同时间动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GraphPrism6.0软件计算参数。结果奥美拉唑恒速静脉滴注的血药浓度-时间呈一阶指数关系,血药浓度在静脉滴注初期上升速度快,随着时间延长,上升速度逐渐减慢,在5个消除半衰期达到稳态。奥美拉唑在大鼠的消除速率常数K为(2.95±0.67)/h,半衰期为(15±4)min,表观分布容积为(0.30±0.17)L,清除率为(0.83±0.33)L/h。结论恒速静滴给药过程中药物在体内分布基本平衡,无分布干扰,测得的药动学参数更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静脉滴注 药动学参数 分布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婷婷 刘思雨 +5 位作者 申晓彤 杨家昕 张军侠 宁昶华 曹蕾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2,162,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从确诊到治愈出院的时间,即治愈时间。方法基于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治愈病例的入院日期、确诊日期和出院日期,计算从确诊到出院的时间,并基于集合数据累计确诊人数、治愈人数与死亡人数...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从确诊到治愈出院的时间,即治愈时间。方法基于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治愈病例的入院日期、确诊日期和出院日期,计算从确诊到出院的时间,并基于集合数据累计确诊人数、治愈人数与死亡人数及其比例关系计算治愈时间。结果58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时间曲线属偏态分布,偏度为1.09,治愈时间均值为(14.6±6.7)d,中位数为13 d,95%的置信区间为(6.9,21.0)。基于累计确诊人数、治愈人数与死亡人数关系计算的全国(除湖北)治愈时间平均值为(13.3±3.5)d,中位数为13.5 d;基于治愈人数占终点人数比例计算的全国(除湖北)治愈时间均值为(14.2±4.2)d,中位数14.5 d。基于累计确诊人数、治愈人数与死亡人数关系计算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5 d、15.5 d和15 d;基于累计治愈人数占累计确诊人数比例计算武汉市、湖北省和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时间中位数为14 d。结论新冠肺炎的治愈时间的中位数为13.0~15.5 d。在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段有一定变化,而不同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治愈时间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淀粉钠对便秘小鼠的促排便作用
12
作者 吴曼丽 黄婷婷 +2 位作者 杜帅帅 卢伍党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羧甲淀粉钠的促排便作用。方法小鼠禁食,灌胃洛哌丁胺3 d,制备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禁水3 d制备失水燥结型便秘模型,给药后以3 h内排便总粒数、肠推进率、粪便含水率和肠内液体评价羧甲淀粉钠的作用。结果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造... 目的探究羧甲淀粉钠的促排便作用。方法小鼠禁食,灌胃洛哌丁胺3 d,制备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禁水3 d制备失水燥结型便秘模型,给药后以3 h内排便总粒数、肠推进率、粪便含水率和肠内液体评价羧甲淀粉钠的作用。结果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造模3 d后排便总粒数为7.9±6.0,羧甲淀粉钠0.45、0.9、1.8 g/kg组排便总粒数分别为18.5±5.0、17.3±8.3和22.9±8.4,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且效果优于阳性药莫沙必利组(14.3±8.4)。羧甲淀粉钠3个剂量组的肠推进率分别为(75.3±9.2)%、(78.7±9.6)%和(79.4±8.0)%,与模型组(63.0±13.6)%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失水燥结型便秘模型组造模3 d后排便总粒数25.8±8.5,羧甲淀粉钠0.9和1.8 g/kg组的排便总粒数分别为37.9±9.9和37.2±7.9,均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羧甲淀粉钠1.8 g/kg组肠推进率为(83.2±12.8)%,比模型组(72.6±11.5)%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粪便含水率(49.0±6.8)%,羧甲淀粉钠0.3、0.6、1.2 g/kg组分别为(56.0±4.1)%、(57.7±10.4)%和(60.2±6.8)%,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羧甲淀粉钠0.6和1.2 g/kg组大鼠的肠分泌液也比生理盐水组增多(P<0.05或P<0.01)。结论羧甲淀粉钠有改善便秘小鼠排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淀粉钠 慢传输型便秘 失水燥结型便秘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园春·战疫情
13
作者 曹永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1,共1页
关键词 沁园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