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miR-26b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向前 张敏 +6 位作者 张静 王艳梅 虎小毅 孙宏飞 童东东 熊晓蕃 赵正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构建miR-26b过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KN-45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miR-26b DNA寡聚核苷酸单链,经退火形成双链;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对pc DNATM6.2-GW-miR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大片段),纯化后与之前退火形成的DNA... 目的构建miR-26b过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KN-45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合成miR-26b DNA寡聚核苷酸单链,经退火形成双链;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对pc DNATM6.2-GW-miR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大片段),纯化后与之前退火形成的DNA双链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扩增后提取质粒,经DNA测序和BLAST比对,验证其是否构建成功;将成功构建的pc DNATM6.2-GW-miR-26b载体瞬时转染MKN-45人胃癌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6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通过DNA测序BLAST比对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miR-26b的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MKN-45细胞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iR-26b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过表达miR-26b明显抑制CDC6蛋白的表达,MTT法显示过表达miR-26b能显著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结论过表达miR-26b可抑制MKN-45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b 真核表达载体 胃癌 MKN-45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8-3p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异常及其表观遗传组蛋白的修饰位点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文静 王晓霏 +4 位作者 刘利英 童东东 李茜 倪磊 郭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6-710,72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肿瘤中miR-338-3p表达谱及其表达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库(TCGA Pan-Cancer)分析miR-338-3p在15种不同种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谱;以胃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库中45例正常胃组织和366例胃癌组...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肿瘤中miR-338-3p表达谱及其表达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库(TCGA Pan-Cancer)分析miR-338-3p在15种不同种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谱;以胃癌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库中45例正常胃组织和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情况;CRCH37数据库预测miR-338-3p上游启动子区组蛋白修饰位点;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获取组蛋白结合的DNA,PCR扩增miR-338-3p启动子区片段,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结果 miR-338-3p在包括食道癌(ESCA)等不同种类肿瘤中表达异常,其中ESCA、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肾嫌色细胞癌(KICH)、肾乳头状肾细胞癌(KIRP)、肺鳞癌(LUSC)和甲状腺癌(THCA)中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在结肠腺癌(COAD)、肾透明细胞癌(KIRC)和肝细胞肝癌(LIHC)表达显著上调(P<0.05);366例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普遍下调;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PCR证实组蛋白H3K9m2和H3K4m3是可能引起miR-338-3p下调的两个修饰位点。结论 miR-338-3p在胃癌中表达下调,组蛋白H3K9和H3K4甲基化修饰是潜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8-3p TCGA数据库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A通过抑制自噬反应提高结肠癌5-FU的化疗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妮 刘娜 +1 位作者 韩佳 李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索新的联合化疗方案以提高5-FU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效果。方法研究5-FU(7.5μmol/L)、3-MA(5mmol/L)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自噬及凋亡影响。MTT、Hoechst+PI染色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MDC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 目的探索新的联合化疗方案以提高5-FU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效果。方法研究5-FU(7.5μmol/L)、3-MA(5mmol/L)以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的自噬及凋亡影响。MTT、Hoechst+PI染色检测细胞生长及凋亡,MDC染色观察细胞内自噬反应,Western blotting观察细胞内的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改变。将HCT116细胞注射至裸鼠皮下建立在体肿瘤模型并进行治疗,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HCT116在5-FU作用下细胞生长受到抑制,Hoechst+PI染色显示5-FU联合3-MA组凋亡数量较5-FU组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检测5-FU联合3-MA组的凋亡蛋白Caspase-3、PARP表达较5-FU组明显增高。同时,MDC染色以及自噬特异性蛋白LC3II检测发现在5-FU作用下自噬反应升高,而通过3-MA抑制5-FU引起的细胞自噬反应,细胞生长抑制率从5-FU单独作用的(51.64±4.04)%提高至(79.89±1.35)%,凋亡增加超过100%。皮下注射HCT116细胞的裸鼠肿瘤模型,5-FU联合3-MA组较单独使用5-FU组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及质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3-MA可抑制5-FU处理引起的细胞自噬反应,促进细胞凋亡,HCT116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增加;为提高5-FU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5-FU 3-MA 凋亡 自噬 化疗 Caspase-3 PARP L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尿肌酐水平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贾蕊 薛丽 +9 位作者 党永辉 陈乔依 靳娇婷 周青青 张荣华 胡芳芳 刘潇 康丽 秦星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尿肌酐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LS患者(ALS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留取清洁新鲜晨尿,进行尿肌酐测定并分析。结果纳入ALS组19... 目的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尿肌酐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LS患者(ALS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留取清洁新鲜晨尿,进行尿肌酐测定并分析。结果纳入ALS组196例、对照组108例及健康组90例,ALS组尿、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健康组(P<0.01),ALS组同步尿、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2786,P=0.0029),ALS患者尿肌酐与BMI呈正相关(r=0.1989,P=0.0052),男性ALS患者尿肌酐水平高于女性ALS患者(P=0.0013),快速进展ALS组尿肌酐水平高于缓慢进展ALS组(P=0.01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及血肌酐水平能够影响尿肌酐水平(P<0.05)。结论ALS患者血、尿肌酐水平同步降低,BMI及血肌酐水平能够影响尿肌酐水平,尿肌酐可能成为潜在评价ALS患者肌肉总量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酐 尿液 肌肉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延髓区域MRI皮质厚度特点及对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芳芳 靳娇婷 +9 位作者 张秋丽 张明 陈乔依 李海宁 段倩倩 秦星 康丽 贾蕊 刘潇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y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PMC)的face-head区域皮质厚度变化特点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同时行头颅MRI扫描的105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PMC区A4hf(face-head...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y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PMC)的face-head区域皮质厚度变化特点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同时行头颅MRI扫描的105例ALS患者回顾性分析,PMC区A4hf(face-head)区域作为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延髓受累和未受累两组,分析临床特点和ROI区域的皮质厚度在两组间的差异;根据患者延髓麻痹症状、神经系统查体和舌肌肌电图,将延髓受累ALS分为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LMN)、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和LMN+UMN共3组,分析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在3组间的差异;将起病年龄、体质量指数、诊断延迟时间、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纳入生存分析。结果①延髓受累组ROI皮质厚度明显小于延髓未受累组(-0.198±0.87 vs.0.235±0.95,P=0.017);②延髓亚组评分和ROI皮质厚度在LMN、UMN和LMN+UMN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生存分析示起病年龄(HR=3.296,95%CI:1.63~6.664,P=0.001)、诊断延迟时间(HR=0.361,95%CI:0.184~0.705,P=0.003)、延髓亚组评分(HR=0.389,95%CI:0.174~0.868,P=0.021)及ZRE_ROI皮质厚度(HR=2.309,95%CI:1.046~5.096,P=0.038)均是ALS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大脑运动前回A4hf(face-head)区域的皮质厚度可更为客观反映延髓UMN体征。影响ALS患者生存期的因素除了起病年龄和诊断延迟时间,延髓亚组评分和face-head区域的皮质厚度也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且face-head区域皮质变薄是ALS患者生存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延髓受累 延髓亚组评分 皮质厚度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针电极肌电图肌肉选择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靳娇婷 胡芳芳 +10 位作者 陈乔依 秦星 康丽 贾蕊 刘潇 商苏杭 刘晨昱 王亮 张荣华 王春娟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1-836,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体区的不同肌肉的诊断敏感性,优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针电极肌电图肌肉选择的方案;同时比较El Escorial标准(revised El Escorial criteria,rEEC)和Awaji criteria标准(AwC)的诊断效... 目的比较不同体区的不同肌肉的诊断敏感性,优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针电极肌电图肌肉选择的方案;同时比较El Escorial标准(revised El Escorial criteria,rEEC)和Awaji criteria标准(Aw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198例,采用rEEC和AwC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级。针电极肌电图分别检测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个体区支配的肌肉。结果肌肉敏感性的分布在ALS患者体区(无论有无临床受累)和无临床受累体区基本一致:延髓体区的舌肌敏感性(54.7%vs.39.2%)最高,其后依次是斜方肌(44.2%vs.30.2%)、口轮匝肌(33.2%vs.20.7%),而胸锁乳突肌(20%vs.13.2%)最低;颈髓体区的第一骨间肌(93.8%vs.77.3%)和拇短展肌(92.8%vs.72.7%)敏感性高于肱二头肌(82%vs.50%)和三角肌(82%vs.45.4%);胸髓体区的胸10脊旁肌(86.5%vs.85.3%)敏感性高于腹直肌(49.5%vs.49.3%);腰骶髓体区的胫前肌(74.6%vs.46.3%)敏感性高于腓肠肌(53.4%vs.19.7%)。在延髓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体区;上肢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颈髓、胸髓、腰骶髓、延髓体区;下肢起病组中,肌肉敏感性依次是腰骶髓、胸髓、颈髓区、延髓体区。采用AwC标准时确诊的阳性率(75.3%)明显高于采用rEEG标准时的确诊阳性率(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01)。结论优化的肌电图方案为延髓区选择舌肌,颈髓区选第一骨间肌,胸髓区选胸10椎旁肌,腰骶髓区选胫前肌。如果临床受累肌肉为非优化方案的肌肉,建议加做受累肌肉的肌电图,以提高诊断灵敏度。临床诊断时选用AwC诊断标准,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针电极肌电图 肌肉选择 AwC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静 王博 +1 位作者 刘昌 郭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诊断的5例...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 GVHD)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以期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诊断的5例肝移植术后a GVHD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结果a GVHD发病率为5.88‰(5/850),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4岁,平均(56.00±8.97)岁。糖尿病、肝癌、肝移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及较高的免疫制剂浓度等引起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或操作是a GVHD发生的高危因素。从移植到a GVHD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为15~32 d(中位时间21 d)。所有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表现,随后出现皮疹和三系细胞减低,3例出现腹泻,肝功能基本正常。3例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痰培养为细菌和真菌)。急性起病,有免疫受损的高危因素,同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可作为诊断a GVHD的重要依据。治疗策略包括使用甲强龙冲击联合降低(2例)或停用(3例)免疫抑制剂,其中4例患者使用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清除药物作为二线治疗。所有患者应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隔离和营养等支持性治疗,并应用造血细胞因子治疗三系细胞减少。尽管给予上述积极的ICU集束化治疗,仍有2例(2/5,40%)因脓毒症及继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20%)因颅内出血死亡,1例(20%)因后期继发结核死亡。只有1例(20%)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规律随访1年,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受体术前有免疫功能受损的高危因素,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三系细胞减低及胃肠道症状时应警惕a GVHD,皮肤组织活检对a GVHD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本中心首次提出移植术后30 d内发病、体温峰值大于38.5℃、皮疹范围大于50%、并发脓毒症及三系细胞计数恢复不良可能是影响肝移植术后a GVHD预后的重要因素。一旦诊断a GVHD,需要及时给予积极治疗。类固醇和调整免疫抑制剂仍是一线方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核心。此外,清除淋巴细胞药物、恢复受体免疫功能、营养等ICU集束化治疗必不可少。术前对高危因素的认识、术后早期诊断并强化治疗是改善a GVHD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 诊治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受累时间对脊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芳芳 靳娇婷 +9 位作者 陈乔依 康丽 贾蕊 秦星 刘潇 刘晨昱 张荣华 王亮 王春娟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2-847,共6页
目的探讨延髓受累时间对脊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168例脊髓起病型ALS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延髓受累时间对脊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168例脊髓起病型ALS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AL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延髓受累时间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起病年龄<55岁ALS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起病年龄≥55岁ALS患者的0.72倍(P=0.09),诊断延迟时间<10.98个月的ALS患者死亡风险是诊断延迟时间≥10.98个月ALS患者的2.64倍(P<0.001),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和延髓未受累的ALS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ALS患者的0.30倍和0.32倍(P<0.001)。Kaplan-Meier分析表明,ALS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在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11.5个月和延髓未受累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20.37个月vs.40.6个月vs.39.60个月,统计量=39.96,P<0.001)。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脊髓起病型ALS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7%、10.80%和0%,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0%、57.24%和10.53%,延髓未受累的患者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2.16%、38.39%和10.53%。结论同诊断延迟时间和是否服用利鲁唑一样,脊髓起病型ALS患者在发病后11.5个月是否出现延髓受累也是影响其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延髓受累时间≥11.5个月患者和延髓未受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延髓受累 延髓受累时间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靳娇婷 胡芳芳 +8 位作者 张秋丽 张明 陈乔依 李海宁 秦星 康丽 贾蕊 刘潇 党静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0,共7页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寻找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损害的证据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至关重要,拟通过精细的运动皮层厚度客观、敏感评价UMN损害并进行早期和精确诊断。方法纳入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108例,同时招募健康对照90人。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纳入的ALS患者首先进行临床资料登记,然后评估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个体区是否存在UMN损害。结果ALS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皮质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ALS组双侧下肢区皮层厚度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变薄(P>0.05)。整体UMN损害阳性组的双侧头面部-延髓区和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头面部-延髓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延髓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双侧上肢区的运动皮质厚度在相对应的上肢体区UMN损害阳性组较对照组明显变薄(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运动皮层厚度变薄作为ALS患者UMN受累的客观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运动皮层厚度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